•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五代、兩宋懷古詞時代精神的演變

      2013-02-15 16:58:26
      天水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4期
      關(guān)鍵詞:亡國建康懷古

      李 輝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基礎(chǔ)課部,江蘇 南京 210031)

      文學(xué)是時代精神最集中的體現(xiàn)。懷古詞是登臨勝跡,因景興懷之作,學(xué)界多從詞的意境、詞人的情感體驗等審美的角度加以討論,忽略了懷古詞自殘?zhí)莆宕鷷r出現(xiàn),就承載著深刻的時代精神。懷古詞是通過歷史成敗的反思來表達(dá)詞人對現(xiàn)實的某種態(tài)度的,懷古詞創(chuàng)作的著眼點在諷刺現(xiàn)實、隱喻政治、感嘆個人的境遇上,如元代方回所言:“懷古者,見古跡而思古人,其事無他,興亡賢愚而已”(《瀛奎律髓》卷三),因而懷古詞的審美在寫景抒情之外,詞人對現(xiàn)實的生命體驗才是文學(xué)價值研究的核心。懷古詞中詞人以身處其中的現(xiàn)實為參照評判歷史、感傷當(dāng)世,從唐宋懷古詞的發(fā)展進(jìn)程來看,特定歷史時期,不同詞人卻表達(dá)了相似的現(xiàn)實情懷,由此懷古詞內(nèi)在所蘊藏的時代認(rèn)知意義不能忽視。

      懷古詞始作于花間詞人。從皇甫松、韋莊、薛昭蘊、牛嶠、韓偓、韓琮、孫光憲、毛熙震、鹿虔扆、歐陽炯、齊己等皆有涉及來看,懷古詞的創(chuàng)制不是個人的、偶然的文學(xué)行為。

      中晚唐的懷古詩作蔚為大觀,劉禹錫、杜牧、許渾已負(fù)盛名。詩人以六朝遺跡為寄托,在史事、人物的追思中傷悼興亡盛衰,已是借懷古針砭時弊的文學(xué)現(xiàn)象?;ㄩg懷古詞的出現(xiàn)承接了懷古詩的文學(xué)影響,詞人熔化唐人詩情,提煉唐詩意境,詠諷吳越、六朝故事,寄寓了不同生存時空下,詞人對現(xiàn)實的不同生命感悟。

      殘?zhí)莆宕芫游魇竦脑~人大多經(jīng)歷過藩鎮(zhèn)割據(jù),統(tǒng)治者腐朽頹廢乃至王朝更替的過程,如果說晚唐詩人還在歷史中找尋亡國的教訓(xùn),那么此時的詞人只能被動地等待亡國的命運,個人生命的價值無法在現(xiàn)實中得到體現(xiàn),所以懷古的背后常見個人命運的哀嘆。

      如孫光憲的兩曲《思越人》以“古臺平,芳草遠(yuǎn),館娃宮外春深,翠黛空留千載恨,教人何處相尋”、“渚蓮枯,宮樹老,長洲廢苑蕭條。想像玉人空處所,月明獨上溪橋”渲染悲劇的氣氛。又以“當(dāng)時事,露花點滴香淚”、“一片風(fēng)流傷心地,魂銷目斷西子”,寫西施的孤苦無助,可憐可嘆的命運,情調(diào)凄苦愁絕。詞人傷悼西施實是自傷,是以絕望之情看待自己所處的亂世,作生不逢時之嘆。

      薛昭蘊的《浣溪沙》是先寫西施哀婉自嘆:“傾國傾城恨有余,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fēng)凝睇雪肌膚”,仿佛自己已化身為那個不幸卷入政治的弱女子,再寫“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國家興亡滄桑終將淹沒于歷史之中,而自己也將落入不可改變的被后人哀嘆的命運。

      再讀韋莊的《河傳》:

      何處煙雨,隋堤春暮。柳色蔥蘢。畫橈金縷,翠旗高飐香風(fēng)。水光融。春娥殿腳春妝媚。輕云里,綽約司花妓。江都宮闕,清淮月映迷樓。古今愁。

      “春娥殿腳”指替隋煬帝龍舟拉纖的美女,“司花妓”指為隋煬帝照料牡丹的袁英兒,是地位低下的仕女。詞人仕宦前蜀,此處以佳人自比,而佳人卻是后人追究亡國責(zé)任的犧牲品。歷史輪回,自己置身于無可挽回的政治頹敗之中,不禁感慨古今同愁。

      花間詞多“鏤玉雕瓊”“裁花剪葉”敘寫戀情閨思,但懷古詞通過追思史事中柔弱女子的哀婉命運寫出了歷史的沉重,也寫出了自己的命運沉淪于歷史漩渦之中的無奈與悲觀。

      北宋建國之初,實行了鼓勵生產(chǎn)、崇文抑武的國策,尤其是江南地區(qū)在結(jié)束了百年割據(jù)、戰(zhàn)禍頻仍的局面后,經(jīng)濟(jì)得到了恢復(fù)發(fā)展。但宋初的詞壇相對沉寂,懷古詞也作品寥寥,至仁宗朝,可見的有柳永的《雙聲子》,張昇的《離亭燕》、張先的《玉樹后庭花》,李冠的二首《六州歌頭》。詞人以“行人”的身份站在歷史的廢墟上,盡顯文人才子之清思與逸想,雖作盛衰有時、物是人非的感慨,卻重在營造凄楚意境所引起的文學(xué)感傷上;雖擴(kuò)展了懷古詞情感的廣度和深度,卻無晚唐以來的衰颯之氣,吊古而非傷今。

      北宋中后期懷古詞名篇迭出。詞中的人物、遺跡逐步實現(xiàn)了與詞人的自身命運乃至家國興亡的關(guān)聯(lián)。文人的憂國憂民意識滋生,懷古就成了這種憂患意識的最佳表達(dá)。

      自仁宗(曾為昇王兼江寧府尹)朝,曾經(jīng)有意冷落的南唐故都江寧逐步恢復(fù)了自己東南政治、經(jīng)濟(jì)重鎮(zhèn)的地位,而這個城市又與王安石的政治命運息息相關(guān)。英宗治平四年(1067)神宗繼位起用王安石知江寧府,神宗熙寧二年(1069)召為參知政事推行新法,七年新政迭遭攻擊,王安石辭相位退知江寧府,八年復(fù)相,九年再辭歸居江寧鐘山。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是具有時代開創(chuàng)性的,將懷古詞帶入了一個抒發(fā)自我的新境界。王安石在金陵“登臨送目”或正值醞釀改革,或失敗退守,詞調(diào)顯出政治家的冷靜平和,平和中卻懷有對現(xiàn)實的深深憂慮。詞的下闕是對歷史的反思,一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將人們引向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比照,“至今”二字指出了一條歷史教訓(xùn),繁榮的背后是亡國的隱憂。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抒懷更加自我,意到筆隨?!盀跖_詩案”之后蘇軾被貶黃州,黃州五年詞作多以第一人稱抒懷,記錄個人心路歷程,已有自傳特征。此處懷古借周郎寫出自己的人生失意,而結(jié)句“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轉(zhuǎn)為將個人命運、歷史變幻放到亙古不變的自然規(guī)律中去考量,物我兩忘,超然自得。這是經(jīng)歷一番痛苦思考后的人生領(lǐng)悟,如黃蘇所言:“題是赤壁,心實為己而發(fā)”。[1]我們欣賞的是蘇軾這種跳出現(xiàn)實的超然自得,但“人生如夢”并非對個人命運的哀嘆,正是有敢于擔(dān)當(dāng)國運的憂患,才有放棄個人榮辱的超然。蘇軾有意識地改革詞體,擺脫俗樂的約束,以詞抒寫人生感悟,將詞推進(jìn)到可以充分表現(xiàn)社會生活、抒寫現(xiàn)實人生的境界,為此后詞人緣事抒懷打開了局面。

      秦觀的兩首《望海潮》寫揚州、越州的春色。沒有殘宮破殿,沒有荒草古冢,“花發(fā)路香,鶯啼人起,珠廉十里東風(fēng)”、“秦峰蒼翠,耶溪瀟灑,千巖萬壑爭流”,現(xiàn)實景致秾麗而美妙,讓人“追思故國繁雄”,但“往事逐孤鴻”一句,否定了歷史,同時也道出了對繁華現(xiàn)實的隱憂。兩首詞的結(jié)句相似,“最好揮毫萬字,一飲拼千鐘?!薄白詈媒瘕敁Q酒,相與醉滄州?!笨梢娮髡卟⒎翘兆碛诂F(xiàn)實的繁華,而是逃避現(xiàn)實的買醉。

      否定現(xiàn)實的隱憂在北宋后期的懷古詞中已轉(zhuǎn)化為一種亡國的擔(dān)憂。仲殊的《訴衷情·建康》“建康宮殿,燕子來時,多少閑愁”、賀鑄的《水調(diào)歌頭·臺城游》“訪烏衣,成白社,不容車。舊時王謝,堂前雙燕過誰家。”皆作物是人非的感慨?!对V衷情·建康》有:“別來后庭花晚,花上夢悠悠?!薄端{(diào)歌頭·臺城游》有:“商女篷窗罅。猶唱后庭花。”詞中俱有“后庭花”的意象,此意象是和亡國相聯(lián)系的,亡國的擔(dān)憂與北宋后期黨爭之禍所引起的政治積弊與社會問題聯(lián)系起來,懷古已成為文人憂世情節(jié)的朦朧表達(dá)。

      同樣,憂世情節(jié)也出現(xiàn)在周邦彥的《西河》里,詞調(diào)深沉蒼涼,起句“南朝勝事誰記”,淡化了史實,點出了歷史規(guī)律,繁華勝事的背后是南朝的衰亡。末句用“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點化“王謝堂前”的詩意,不僅是物是人非的感慨。羅忼烈先生箋謂作于元祐八年(1093)出知潥水縣任內(nèi)。此時,詞人離開了新舊兩黨激烈斗爭的漩渦,其內(nèi)心對遭遇的不滿,托穿越時空的“燕子”深隱曲折地加以表達(dá)?!罢f興亡,斜陽里”,道出詞人無限的惆悵與失落,似已看破亡國或近在眼前。而劉一止的《踏莎行·游鳳凰臺》,詞調(diào)愈發(fā)蕭瑟凄清,一句“六代豪華,一時燕樂。從教雨打風(fēng)吹卻”與《西河》可謂異曲同工。

      宣和二年(1120)宋金訂立“海上盟約”聯(lián)金滅遼,此實亡國之短見。宣和三年李綱因反對盟約罷官,取道金陵返里,途中作《六么令·次韻和賀方回金陵懷古,鄱陽席上作》,發(fā)懷古之幽思:“六代興亡如夢,苒苒驚時月。兵戈凌滅,豪華銷盡,幾見銀蟾自圓缺”,李綱痛感徽宗昏聵,國事日非,借六朝寫出現(xiàn)實亡國之擔(dān)憂。詞的結(jié)尾云:“誰念遷客歸來,老大傷名節(jié)。縱使歲寒途遠(yuǎn),此志應(yīng)難奪”,直抒胸臆,有為而作的態(tài)度又超越了憂世的層面,開南宋懷古詞有感而發(fā)之先聲。

      靖康之難至北宋王朝突然滅亡,北宋詞人的擔(dān)憂變?yōu)楝F(xiàn)實。政治局勢的急變賦予金陵這個地點新的現(xiàn)實意義。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改江寧府為建康府,并一度到建康主持抗金,有定都于此的意思。這段時間,建康是北人南渡登陸的首選之地,不少詞人在這里留下了“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康城”(李清照《臨江仙》)的感嘆。

      朱敦儒至建康有詞作三首,皆作于建炎元年?!断嘁姎g》寫“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朝中措》寫“朱雀橋邊晚市,石頭城下新秋”;《芰荷香·金陵》寫“六朝浪語繁華,山圍故國,綺散余霞?!眳s感嘆“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個是一場春夢,長江不住東流”、“無奈尊前萬里客,嘆人今何在,身老天涯”。經(jīng)歷了靖康之變和南渡顛沛流離之苦,詞人已無心追思古人,因為自己就是這場國難家散的親歷者。

      南宋濃郁的六朝色彩注定了詞人為之傷懷的文學(xué)宿命。南宋的懷古詞在國家滄桑巨變這一背景下體現(xiàn)出新的時代特征,詞人懷古緣事而發(fā),創(chuàng)作常與重大史事相關(guān)聯(lián),表現(xiàn)出“以詞紀(jì)史”的自覺意識。

      如隆興北伐前后。隆興元年(1163),張浚都督江淮東西路軍馬,開府建康積極籌備北伐。此時建康實是北伐的軍事指揮中心,充滿著抗戰(zhàn)的氣氛。孝宗的老師、拜尚書右仆射的史浩有詞《清平樂》,起句“石頭虎踞。驕虜何能渡?!睔鈩莅蹴纾弊h建康的重要地理形勢。未句“便好揚舲北伐,舉頭即見長安。”充滿抗戰(zhàn)的信心,冀望北伐的成功。張孝祥在張浚席上作《六州歌頭》:“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一氣如注,滿是英雄自許的氣概和參與北伐的激情。如陳廷焯言:“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2]可惜隆興元年五月北伐即告失敗,恢復(fù)中原幾成泡影。是年中秋,已領(lǐng)建康留守的張孝祥與諸客集游賞心亭作《水調(diào)歌頭·桂林中秋》,詞云:“今夕復(fù)何夕,此地過中秋。賞心亭上喚客,追憶去年游”,北伐前的豪情與北伐后的消沉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只此兩首詞作,濃縮了北伐前后無數(shù)仁人志士的心理感受。

      北伐失敗后南宋簽訂和議,建康轉(zhuǎn)為守衛(wèi)臨安的江防要地。不少積極主張抗戰(zhàn)的有識之士在建康宦游,常有隔江北望,寄恨流水、遙思六朝,臧否人物之感慨。他們相互唱和,出現(xiàn)了一次金陵懷古詞創(chuàng)作的高峰。

      如韓元吉有詞《水調(diào)歌頭·雨花臺》,趙彥端有詞《賀圣朝》,丘崈有詞《水調(diào)歌頭·登賞心亭懷古》、《菩薩蠻·再登賞心亭》,程珌有詞《滿江紅·登石頭城》、《沁園春又》。他們的詞表達(dá)了相似的情懷,即對和議的失望和國家命運的憂愁,激憤處常直訴政局的昏暗:“相將莫問,興亡舊事,舉離觴誰訴?”或轉(zhuǎn)而看破世事,選擇逃避:“杯到莫停手,唯酒可忘憂”、“對酒轉(zhuǎn)愁多,愁多奈酒何”。

      此際,辛棄疾于乾道四年(1168)至乾道六年(1170)通判建康府,淳熙元年(1174)春至秋,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兩次宦游建康,在建康留詞十多首。其中《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乃意存慷慨,濃情致語之辭。《酒泉子》直接化用前人詩詞,用六朝興亡的典故,批評南宋的偏安政策?!栋寺暩手荨劢祹浐L文給事》一詞寫:“想今年燕子,依然認(rèn)得,王謝風(fēng)流”,用“燕子”的意象串聯(lián)古今,批南宋空有帝王洲,喪失大好江山,欲重復(fù)六朝衰亡的舊事。《水龍吟·登金陵賞心亭》更是壓卷之作,只有三十五歲的辛棄疾此時常有韶華不再,不如歸去的感嘆。這一系列的金陵懷古之作記錄了意氣昂揚的英雄從自許到失落、哀怨的心路歷程,此際稼軒已意識到自己報國前程的暗淡。

      時局的轉(zhuǎn)變也將鎮(zhèn)江推到歷史的前沿。乾道六年(1170)鎮(zhèn)江知府陳天麟重修多景樓,一時群賢畢至。陸游慷慨激昂作《水調(diào)歌頭·多景樓》,詞記當(dāng)時興會,但北伐失敗,屈辱和議已簽,詞人登樓北顧不禁滿腔悲憤,憶六朝人物,寓千古之興亡,情緒也為之低落。自此,多景樓也因“至天晴日明,一目萬里,神州赤縣,未歸輿地,使人慨然有恢復(fù)意”(《多景樓記》),吸引了南宋文人為之駐足,并抒發(fā)對歷史的懷念及對國運身世的感慨。

      陳亮于淳熙十五年(1188)前往鎮(zhèn)江觀察形勢,作《念奴嬌·登多景樓》,有“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的感慨。陳亮平生之懷,慣以詞寫政治見解:“鬼設(shè)神施,渾認(rèn)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此詞縱談攻防,純?nèi)蛔h論,“正好長驅(qū),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對吳楚之脆弱不足以爭衡中原的成見,明指直斥,毫無顧忌。

      宋寧宗即位后,韓侂胄當(dāng)政起用辛棄疾等主戰(zhàn)派人物,嘉泰四年(1204)三月,六十五歲的辛棄疾出任鎮(zhèn)江知府,登北固山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上闕寫“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下闕轉(zhuǎn)筆至劉義隆,“元嘉草草”意為渴望北伐,恢復(fù)神州,卻不主張草率從事,冒失用兵。辛棄疾至鎮(zhèn)江配合伐金正作積極準(zhǔn)備,可是韓侂胄集團(tuán)標(biāo)榜伐金,實際為收拾民心,爭權(quán)奪利。辛正為此失望?!八氖辍本?,上推四十三年,為紹興三十一年,正是其英姿少年南歸渡江之情形。末句用廉頗自比,嘆英雄終無用武之地。

      韓侂胄的草率北伐使國勢衰微的南宋再一次卷入無休止的戰(zhàn)爭。嘉定十四年(1221)春,金人正攻打淮西。岳珂知鎮(zhèn)江府時作《祝英臺近·登多景樓》、《祝英臺近·北固亭》,雖楊慎云:“岳珂‘北固亭’《祝英臺近》填詞云(略),此詞感慨忠憤,與辛幼安‘千古江山’相伯仲?!盵3]然時過境遷,二人心態(tài)已不同,岳詞已不見辛詞中英雄悲愴之豪氣。

      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金亡,自端平二年春,蒙軍分三路侵宋,開始長達(dá)四十五年之久的宋蒙戰(zhàn)爭。在南宋覆亡已不可挽回的局勢下,文人登多景樓賦詞抒懷,其心緒已轉(zhuǎn)為無法掩飾的黯然神傷。

      吳潛知鎮(zhèn)江府時,宋蒙之戰(zhàn)正在淮西膠著。期間,吳潛有多首登臨多景樓北望江淮之詞作,一為《沁園春·多景樓》,“正天低云凍,山寒木落,蕭條楚塞,寂寞吳舟”,意象蕭瑟冷寂,而“眼前風(fēng)景”,引出的是“一片今愁共古愁”的感慨。古愁是“算當(dāng)時多少,英雄氣概,到今惟有,廢垅荒丘”,今愁是“人間事,盡悠悠且且,莫莫休休”,英雄作古,世事難言,若隆興后鎮(zhèn)江懷古詞常見詞人英雄自許,其愁是無用武地的苦悶,此時的鎮(zhèn)江懷古詞則為對英雄的呼喚,其愁是時局無可挽回的哀嘆。

      程公許有詞《沁園春·用履齋多景樓韻》或作于同時。末句化用杜甫《洗兵馬》詩意:“安得壯士挽天河,盡洗甲兵長不用”,期盼英雄出世,平息戰(zhàn)爭。理宗淳祐六年(1246)四月,王埜知鎮(zhèn)江府,時蒙古窩闊臺汗卒,戰(zhàn)爭威脅稍有緩解,多景樓又予重修。是年李曾伯為兩淮制置使兼知揚州,二人同登新樓,李曾伯作《滿庭芳·丙午登多景樓和王總侍韻》,寫“夷吾在、吾屬何愁”,又一曲《沁園春·丙午登多景樓和吳履齋韻》寫“誰為把中原一戰(zhàn)收”也是英雄難覓的感慨,可見如此悲觀的感慨是當(dāng)時文人的共同心緒。

      此種情緒也在不少江湖文人的詞作中出現(xiàn)。如孫吳會有《摸魚兒·題甘露寺多景樓》,寫“英雄恨,贏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李演有《賀新郎·多景樓落成》,寫“落落東南墻一角,誰護(hù)山河萬里”。戴復(fù)古有《滿江紅·赤壁懷古》,寫“想當(dāng)時、周郎年少,氣呑區(qū)宇……今如許”。

      知世事無可挽回,文人常作避世之想,訴忍淚之悲咽。如姑蘇懷古詞中,吳文英的《八聲甘州·姑蘇臺》寫:“有誰招、扁舟漁隱?但寄情,西子卻題詩”,陸求可的《水調(diào)歌頭·姑蘇懷古》寫:“回首看西子,笑上五湖船”,郁承烈的《鵲踏花翻·姑蘇臺懷古》寫:“五湖穩(wěn)泛綠蓑煙,空臺剩有斜陽射”,范蠡成為了退避政治,隱逸山水的精神象征。

      歷史輪回,南宋覆亡就在眼前,陳允平脫胎周邦彥《西河》,寫“夢醒覺非今世”,模糊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時空界線。六朝往事已化為自己的現(xiàn)實體驗,一切繁華將隨流水東去,可算是宋亡前的哀音。

      祥興二年(1279),帝昺崖山赴海,宋亡。至元二十五年(1188),汪元量上書元世祖,得以黃冠南歸,途經(jīng)金陵作《鶯啼序·重過金陵》。詞寫“三國英雄”到“楚囚對泣”,如許昂霄評曰:“《鶯啼序》,汪元量,慨古實以傷今,當(dāng)與麥秀之歌,黍離之詩并傳?!盵4]陳廷焯評曰:“大聲疾呼,風(fēng)號雨泣?!盵5]詞諷詠亡國故事,而南宋重蹈亡國覆轍又將為后人所諷詠,曲終感慨:“嘆人間、今古真兒戲。”宋遺民梁棟有詞《摸魚兒·登鳳凰臺》。黎廷瑞有詞《八聲甘州》、《南鄉(xiāng)子·烏衣園》、《水龍吟·金陵雪后西望》等,皆痛陳親歷亡國之悲,可謂所訴是亡國體驗,所唱是亡國祭曲。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詞人王奕自玉山(江西)東行,一路憑吊故國遺跡,以詞唱和懷古,詞人經(jīng)歷亡國悲痛之后,情思愈發(fā)沉郁哀怨,如這首《賀新郎·金陵懷古》:

      決眥斜陽里。品江山、洛陽第一,金陵第二。休論六朝興廢夢,且說南浮之始。合就此、衣冠故址。底事輕拋形勝地,把笙歌、戀定西湖水。百年內(nèi),茍而已??v然成敗由天理。嘆石城、潮落潮生,朝昏知幾。可笑諸公俱鑄錯,回首金甌瞥徙。漫涴了、紫云青史。老媚幽花棲斷礎(chǔ),睇故宮、空拊英雄髀。身世蝶,侯王蟻。

      詞從六朝興廢的感慨,轉(zhuǎn)為南宋覆亡的總結(jié):一是“輕拋形勝地,把笙歌、戀定西湖水”;二是“可笑諸公俱鑄錯,回首金甌瞥徙”,從而引出個人命運的辛酸感嘆。詞有小序:“金陵流峙,依約洛陽,惜中興柄國者巽,皆入床下,遂使金甌甑墮,惜哉!”兩個“惜”字,已道出歷史已不可逆轉(zhuǎn),“成敗由天理”,但罪在人禍才是可惜。

      綜上所述,無論是花間懷古詞的個人命運之哀嘆,北宋懷古詞的國家興亡之憂患,南宋懷古詞的英雄失落到英雄無覓之悲訴,還是宋遺民懷古詞的亡國祭曲之吟唱,都凝聚了一個時代詞人的現(xiàn)實情懷。詞人吟詠懷古,追思一幕幕相似的歷史興亡圖景,但在不同現(xiàn)實背景下,詞人將歷史興亡的教訓(xùn)與國家局勢、個人命運痛苦地凝結(jié)在一起,加深了懷古詞的悲劇色彩,也成就了懷古詞能激起后人情感共鳴的精神價值。

      [1]黃蘇.蓼園詞評[M]∥唐圭璋.詞話叢編:冊四.北京:中華書局,1986:3077.

      [2]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M]∥唐圭璋.詞話叢編:冊四.北京:中華書局,1986:3912.

      [3]楊慎.詞品·卷五[M]∥唐圭璋.詞話叢編:冊四.北京:中華書局,1986:518.

      [4]許昂霄.詞綜偶評[M]∥唐圭璋.詞話叢編:冊二.北京:中華書局,1986:1548.

      [5]陳廷焯.放歌集: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猜你喜歡
      亡國建康懷古
      行書方拱乾《混同江懷古》(33cm×21cm)
      商山銀花
      方一新《建康實錄釋詞》手稿
      清晏園懷古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上都懷古
      草原歌聲(2018年3期)2018-12-03 08:14:46
      陳后主亡國
      李清照詞中“愁”的意和蘊
      甘肅教育(2017年10期)2017-07-04 14:48:34
      翠云廊懷古
      岷峨詩稿(2016年3期)2016-11-26 05:57:07
      太原市| 宁安市| 灵宝市| 怀柔区| 合川市| 磴口县| 宁海县| 黑龙江省| 兰西县| 凤山市| 荆门市| 水富县| 昌都县| 昌吉市| 轮台县| 汶川县| 刚察县| 清苑县| 乐都县| 张家界市| 交城县| 比如县| 鸡西市| 东明县| 山阴县| 界首市| 黔南| 沅江市| 抚宁县| 福安市| 遂川县| 大渡口区| 兴业县| 辽阳县| 磐石市| 定襄县| 察雅县| 扎赉特旗| 塔城市| 平顶山市|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