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秋聲賦》與《前赤壁賦》的異同比較

      2013-02-15 17:39:05劉新文牛來友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秋聲賦文賦秋聲

      劉新文,牛來友

      (閩南師范大學 中文系,福建 漳州 363000)

      歐陽修的《秋聲賦》與蘇軾的《前赤壁賦》皆為中國辭賦體上的典型文賦?!肚锫曎x》是宋代文賦開山始祖,《前赤壁賦》是宋代文賦發(fā)展的集大成之作,兩者有何異同?本文從幾個方面剖析兩篇辭作的異同,以便更深入透徹地理解這兩篇名傳千古的鴻文杰作。

      一、歐蘇文賦的共同特征

      (一)駢散結合,以散為主

      文賦是散文體文風向辭賦滲透的結果。散體為文,駢散結合是文賦的基本特點,是賦、駢文、古文的交叉融合。文賦的散句主要用來記敘、議理,駢句則主寫景抒情。兩賦皆如此。比如前者開頭的“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為散句,整個第一段便是以散文為主。“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波濤夜驚,風而驟至”為對偶,是駢文形式的遺留。又如“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百憂惑其心,萬事勞其形”等,也為駢句。《前赤壁賦》開頭二句為駢,三四句為散句?!扒屣L徐來,水波不興”為駢句,“舉酒屬客”單句散行,“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為駢句,“少焉”幾句為散句,“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為駢句,以下又是駢散相間。此賦全文亦是以散句為主,其核心為三四段,尤其是四段幾乎全段由散文寫成,以上可說明典型的宋代文賦為駢散結合,以散為主。

      (二)鋪陳揚厲,主客對答,議論闡理

      文賦既然名為文賦,必然要運用賦的結構方式。賦體問答形式闡發(fā)道理起源于游士的說辭和孟子、莊子等諸子文中的問答,結構上客主對答或多人對話演變成賦中兩者對答,宋代文賦繼承了這一結構方式。

      《秋聲賦》以歐陽子與童子的對話結構,開頭為歐陽子令童子外出視之,結尾為“童子莫對,垂頭而睡”前后呼應。《前赤壁賦》開頭點出蘇子與客泛舟赤壁,在美景中飄然欲仙,飲酒樂甚,扣舷歌之??腿舜岛嵽D悲,引出客與蘇子問答。歐賦講明秋聲的凄切悲涼與秋景的寂寥肅殺,由草木經(jīng)秋寥落摧敗寫到人事憂勞使身心受到戕害,抒發(fā)了人生易老,不能在社會政治上再有所作為的苦悶抑郁,但又一想秋聲秋氣是自然界之規(guī)律,草木無情與人事無關,自己何必忌恨秋聲。理解了自然規(guī)律及其真諦及人生衰老乃是百憂萬事憂勞所為,達者不貪,勞者不因重壓而崩潰。從而解脫曠達,表達了自知自止知足保合修身養(yǎng)性求長壽的哲理。蘇賦通過客主問答,實際上反映了他貶黃州時思想上的矛盾和痛苦,一方面吊古傷今,慨嘆生命短暫,在宇宙中的渺小可憐,是苦悶心情的反映。另外抑客伸主駁斥客人之悲觀傷感,突出體現(xiàn)身處逆境不以得失為懷,善自排遣的曠達胸襟和樂觀向上的人生觀。讀后能讓人振奮有為,文中“變與不變”物我無盡的觀點含有辯證法的因素,富含哲理。

      (三)不堆砌,不藻飾,造語平淡

      漢大賦長篇巨制極盡鋪張揚厲之能事,語言雕琢堆砌淫辭藻飾,常用古字生僻字,有時晦澀難懂。宋文賦卻短篇巧制,以文為賦,語言如散文一般追求平易暢達,自然造境,隨心寓意,再無生僻古字,《秋聲賦》《前赤壁賦》皆如此。風雨波濤,金鐵撞擊,行軍疾走的比喻明白易懂?!八隆钡钠┯鞲茄矍凹淳?,平淡的語言卻闡發(fā)出深刻的道理。

      (四)押韻靈活,不拘形式

      漢賦也為半詩半文,賦中詩句是仿效《詩經(jīng)》《楚辭》等句式,但詩句處便要押韻,要求嚴格,漢賦形式總的說是板滯的。宋文賦形式自由,押韻靈活,可押可不押。可以一段押一韻,也可以兩句一換韻,從而使文章的語言產(chǎn)生“聲音協(xié)調,節(jié)奏和諧”的美感。如歐賦中便是如此,開頭六句為散不押韻,“其觸于物也”至“但聞人馬之行聲”,韻腳為“錚、鳴、兵、令、聲?!庇钟袃删湟谎旱?,如“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下四句也如此,換韻頻繁,產(chǎn)生跌宕變化的美感。蘇賦在“羽化而登仙”十句中,“間、天、然、仙”押韻,韻腳較稀。“徘徊于斗牛之間”開頭幾句不押。歌辭中“漿、光、方”押平聲韻,以表心情歡暢,刻畫簫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帶號者押韻、韻腳較密,用仄聲表苦痛。第三段“方其破荊州,下江陵”至“固一世之雄也”八句中“陵、東、空、江、雄”韻腳也較密。第四段全用散文,幾乎無韻,(僅出現(xiàn)“瞬、盡”二字寬泛押韻)。第五段也無押韻,可見用韻自由靈活,不拘形式。

      (五)尚理趣,求變化,學深器大

      宋代輕武人重文人,文人待遇超過以往任何時代,宋人深厚的學識修養(yǎng),議政諫兵的寬松政治氣氛,使宋文形成重說理好議論的顯著的一大特色。文賦是以文為賦,宋人文賦也以“學殖深醇”為崇尚,“非學優(yōu)才高,不能專也”。要求學殖深,器業(yè)大,便成為宋初帝王儒臣文士們寫賦不可或缺的準則。賦作必須博古通今,引經(jīng)據(jù)典、緣詞生訓,己意解經(jīng)、以至援引釋道入賦。如《秋聲賦》中“夫秋,刑官也”至“物過盛而當殺”便是鋪排了秋狀及秋聲威力后,力圖從傳統(tǒng)理論上加以解釋。這一段涉及到古代官職、陰陽五行、兵象、音樂、訓詁(商,傷也。夷,戳也等)知識淵博。發(fā)揮宋代以已意解經(jīng)的特長,雖然現(xiàn)在看來不科學,有附會,但歐陽修深厚豐富的學識,力圖創(chuàng)新的膽量顯而易見。

      《前赤壁賦》“誦明月之詩,歌窈窈窕之章”“憑虛御風”便是引經(jīng)據(jù)典,出自詩經(jīng)《陳風·月出》及其第一章,后者出自莊子《逍遙游》。歌辭桂棹兮蘭槳四句分別出自楚辭《湘君》(桂棹兮蘭枻)、《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傲鞴狻背鲎圆苤苍姟懊髟抡崭邩?,流光正徘徊”?!笆耪呷缢狗颉背鲎浴墩撜Z·子罕》?!拔磭L往也”中“往”的用意為用房玄齡管子注為亡義,舳艫千里”出自《漢書·武帝紀》。“橫槊賦詩”出自元稹《杜子美墓志銘并序》“杯盤狼藉”出自《史記·滑稽列傳》。是見蘇軾學殖深厚,經(jīng)史子集融會于胸,隨手拈來,為我所用。另外,第三段吊古傷今,追憶歷史人物成敗,可見歷史爛熟于胸。第四段就水與月的比方說明“變”與“不變”的哲理。講明回歸大自然把自己置于清風明月之中。這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無盡藏”,這是援禪入賦,是莊子相對論的翻版。莊子曾講:“自其異者觀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觀之,萬物皆一也”,以莊周《齊物論》來看,窮通、得失、美丑、大小等皆一,一切在你怎么看(有唯心之嫌),但卻能使人達觀解脫。禪宗宣揚“本心即佛”,整個宇宙在我心中,外界皆為虛幻無意義,只有人的內心才是一切,欲成正果須心內尋,內心清凈才達佛理。蘇軾此段哲理明顯受佛道影響,把自然萬物與歷史長河作參照物,隨著它的擴大,具體事物的價值就無限縮小以至忽略不慮,萬物無異,悲劇在于內心因外而動,認為事物有別。人死乃自然現(xiàn)象,萬物為我生所用,何不盡情享用大自然的美好呢!何必限于生死短暫渺小的具體問題中?如此便解脫了而產(chǎn)生理趣,足見蘇子學識深廣。

      二、兩賦的相異之處

      (一)寫作背景不同

      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鄭氏教他以蘆荻寫字,23歲中進士,任西京留守推官,仕途雖非風順,文聲卻日隆聲大,文備眾體,傳世佳作甚眾,批評宋初形式主義文風,大力倡導詩文革新運動,因他地位高有理論有實踐,登高而呼靡然風向,掃清西昆等浮靡詩風,將唐代衰落的古文運動又推向了高潮。他糾正韓愈的好奇晦澀,發(fā)展韓的文從字順,破體創(chuàng)新,對文、詩、詞皆有新的貢獻。尤其寫作文賦開創(chuàng)之功不可沒。然因性情耿直,得罪權貴,屢遭排斥,慶歷新政失敗,罹難遭貶,仕途起起落落,幾次貶任外官,兩度喪妻痛失愛子愛女,又曾出使契丹長途跋涉辛勞疲倦,加之晚年目疾等纏身,于嘉祐四年(1059年)辭去開封府尹任龍圖閣學士虛職,時年已53歲。世事滄桑感慨萬千,寫下了受歷代稱許的《秋聲賦》。

      歐陽修為蘇軾的座師,歐曾喟嘆在蘇軾之前三十年“無人道者我也”。1061年蘇軾參加直言極諫科考試,曾上《進策》等25篇,試時又作“六論”,代表了蘇軾的政治主張。后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同,主張漸變反驟變,請求外調。從1071年起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職,寫詩作文,講傳神論。1079年御史中丞李定等摘取蘇軾詩文中詩句,以謗訕新政罪名在湖州將其逮捕并欲殺之。經(jīng)名臣賢士的營救,才于五個月后貶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不得簽辦公務,實為軟禁形同囚徒,有人監(jiān)視。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十六日,在他遭受“烏臺詩案”驚魂未定被貶三年后,政治上打擊與挫折,使之時時需求解脫,他便游山玩水,在黃州城外一個叫赤鼻磯的地方與客泛舟游玩,快樂中聞到了悲涼簫聲,便生吊古傷今之感,聯(lián)想曹操、劉備、孫權赤壁大戰(zhàn),興之所至,闡發(fā)哲理,寫成此賦。

      (二)結構立意之異中相通

      《秋聲賦》首段以有形寫無形,通過多種比喻描摹無形的秋聲凄切悲涼,又用“余”與童子問答,點出秋聲,從色、容、氣、意四個方面描摹秋狀,以夾敘夾議的手法從自然與社會兩個方面突出秋聲之威力,渲染烘托秋天的肅殺寂寥。第三段用有情的人類與無情的草木對比感嘆,人為百憂萬事所苦更易衰老,摒除了衰老怨秋而解脫。最后一段“童子莫對”呼應前邊問答增加孤獨感,又用“蟲聲唧唧”照應開頭“聲”字,以余與童子問答結構全篇,首尾呼應。

      此賦從悲涼凄切的秋聲寫到肅殺寂寥的秋景,從草木經(jīng)秋摧敗零落寫到人事憂勞而使身心受到戕害,抒發(fā)了悲秋嘆老,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郁悶痛苦。歐陽修耳聞秋聲眼見秋天肅殺蕭瑟,原有怨秋之情,然而想到此為自然界之規(guī)律,草木無情和人事無涉,自己何苦把不滿怨恨歸于秋聲呢?表現(xiàn)他曠達的人生觀和認識的深刻性,說明其借秋聲以抒發(fā)內心的不滿情緒,表現(xiàn)對政治的厭倦及保和身心的愿望。

      《前赤壁賦》全文五段,首段描寫蘇子與客秋月夜游赤壁的情形,突出清風明月之美和游人飄飄欲仙的感受,情緒歡快。第二段寫飲酒歡唱的歡樂和簫聲之悲涼,表現(xiàn)由樂轉悲之心情變化。第三段用主客問答以賦的形式憑吊歷史陳跡,追憶歷史人物的成敗慨嘆自身的渺小和人生短暫,隱含蘇子貶謫中的苦悶。第四段就近取譬以流水明月作比,闡明人生宇宙變與不變的道理,指出應當享用大自然的無盡寶藏(清風明月),顯示出辯證思想,向往回歸自然,超脫曠達的情懷,悲情得以解脫。第五段客人轉悲為喜,主客暢飲酣睡,以東方既白,照應開頭“月出”。

      這篇賦通過主客問答,用水與月的譬喻探討了人生與宇宙的哲理,表現(xiàn)了蘇軾在貶謫生活中復雜矛盾的心情,既流露了人生如夢,自身渺小可悲的消極情緒,又表現(xiàn)了超脫的人生態(tài)度和樂觀情緒。篇中主客問答實際表現(xiàn)了蘇軾思想矛盾的兩個方面。

      (三)歐作比喻想象烘托多,蘇作哲理寫景議論多

      歐作聯(lián)想比喻多,以他物烘托秋聲之悲,通過譬喻等各種修辭手法來描摹無形的秋聲,把變化百端的秋天情狀形象生動呈現(xiàn)出來,是一篇情感激蕩,意境優(yōu)美含蓄瀟灑,形象獨特的抒情散文,打破了傳統(tǒng)賦的凝滯板重毫無生氣的僵化,有其獨到創(chuàng)新處。如以雨聲風聲,波濤夜驚聲,金屬器物撞擊聲及銜枚疾走,只聞人馬行聲,五個比喻來寫無形之秋聲的凄切悲涼,而且運用賦體主客問答的形式:“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备∠肼?lián)翩,仰望星月,童子答曰:“四無人聲,聲在樹間”,這寫出了風吹樹動之聲,作者心境悲涼與童子的稚幼形成烘托比襯。下面探究秋聲“胡為而來哉”的原因,抒發(fā)感慨,一瀉直下不可收拾。寫與秋有關的東西,寫秋狀,寫秋官、陰陽五行與音樂等來映襯秋聲。從色、容、氣、意四個方面鋪排秋狀?!按撕温曇玻亢鸀槎鴣碓??而與草木爭榮!”并多用“噫嘻、悲哉、嗚乎”,這類感嘆詞與感嘆句及設問句,抒情色彩更強烈。接著又刻畫秋聲及其威力“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它略施一點余威,便令繁茂蓊郁的綠色變黃,變使青翠茂盛的佳木葉脫,對秋之威力,予以形象化的描繪,把秋聲摧殘零落萬物寫得活靈活現(xiàn),與宋玉“悲哉,秋之為氣”幾句,寫得異曲同工。至此似乎大手筆也寫不下去,作者卻從社會與自然兩方面聯(lián)想剖析:“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用中國傳統(tǒng)說法進行解釋。第一層是從官職與五行方面來講,古代社會用天地四時之名命官,如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司寇在古代掌管刑法故稱刑官。古時用陰陽配四時秋冬屬陰五行配四時秋天屬金,故秋風為金風。兵象,戰(zhàn)爭的征兆。古代征戰(zhàn)多在秋天,所以天地嚴凝之氣便是肅殺。第二層是從音樂方面講“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古時五音為宮、商、角、徵、羽,五音配四時,秋天為商聲。古代音律有十二律,分配十二月,七月為夷則。歐陽修以己意解釋經(jīng)典,認為商便是傷,夷就是殺戮。這缺乏科學根據(jù)。此段描摹秋狀,夾敘夾議,突出了秋聲的威力,抒發(fā)了面對秋天而覺寂寞嘆老的情感。下一段轉為純粹抒情以秋聲寫秋情:“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草木無情還要飄零,人有百憂萬事惑其心,勞其形,更易衰老,為憂思所苦而頹敗。下言人非金石不能與草木爭榮以及怨恨不上秋聲,而是自己爭強好勝自尋煩惱“心憂自然老,心暢自然少”憂思成疾,無關秋聲。最后一段四句,寫苦悶悲涼無人理解,但聞四壁蟲聲唧唧烘托作者嘆息,以回應“有聲”前后呼應,敘事簡潔有法,筆法曲折變化,議論抒情迂徐有致,景、情、事、議融為一體。

      《前赤壁賦》首段寫夜游赤壁,主要寫秋夜清風明月之美景,景中現(xiàn)樂情。二段因樂甚而飲酒高歌,忽出簫聲之悲,這也是寫景色情狀。引出三段蘇子愀然與主客問答吊古傷今,嘆人生短暫自身渺小的苦悶悲哀,這是議論。第四段蘇子就近致譬,用水與月打比方來闡明宇宙人生“變與不變”的哲理有思想深度,實為莊子“齊物論”的相對主義的翻版,蘇子指出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是造物者無盡藏也。我們應盡情享用,把自己置于大自然之中,一切煩憂悲哀便會解脫。三四段是《前赤壁賦》的重點,全文大半多是借假赤壁發(fā)議論,講哲理,孕含辯證法思想,反映了作者被貶的苦悶憂煩及曠達深刻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四)鋪排駢散,繁簡不一,押韻形式與韻腳不同

      這兩篇賦皆為宋代文賦的杰作。文賦是由游士的說辭淡化而成受縱橫家捭闔鋪陳之影響,與孟子等諸子文中問答體一脈相承,所以文賦結構上設為問答“極聲貌以窮文”,多鋪張的描摹,為游士說辭與諸子問答體的文藝化,且受六朝駢文影響,多對偶,押韻腳。此二賦皆為駢散結合,鋪張揚厲,間有韻腳。但鋪排駢散與言辭繁簡又有不同,押韻形式與韻腳不同。歐陽修的賦亦文亦賦,是以散文作賦的開始,揚厲鋪排與簡約精煉巧妙結合,抒情言理結合,篇小精妙。蘇賦相比篇幅較大鋪排與繁復深刻結合,將整麗與論述哲理充分結合,說理更為深刻有力,給人啟示更大。蘇賦是文賦的發(fā)展。歐賦開頭便駢散結合。歐陽子夜讀書三句是散句“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澎湃”“波濤夜驚,風雨驟至”為駢句,此為駢散結合。“其觸于物也??v縱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但號者為押韻字,這是一段押一韻,又如“其色慘淡,煙扉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這幾句又為兩句押一韻。“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為心…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這又是一段押一韻,可見押韻方法靈活。第三段“嗟乎,草木無情”至“亦何恨乎秋聲”中“情、零、靈、心、形、中、精、能、星、榮、聲”皆押韻,可以說這一段為押韻文。最后一段又變換押韻形式,二句一押,“對”“睡”押一韻(灰堆),“唧”“息”押同韻(齊徽)。可見,歐賦基本上為押韻文字,且押韻靈活多變,有時寬泛押,(如ong、ing、eng),有時精確押韻(如ui、i)。

      蘇賦第一段駢散結合,開頭“壬戌之秋”二句為駢句,蘇子與客游于赤壁之下為散句,點明同游之人,往游的地點年代季節(jié)時間。“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為駢句“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也為寬泛對偶句。此段中“少焉”至“萬頃之茫然”中“間、天、然”押韻,這段以駢為主。第二段歌辭中“槳、光、方”押韻,此時尚屬“樂甚”之時,內心暢快興奮,用平聲。然最后一句心中已有不滿怨恨,加之客人吹簫,頓生悲涼抑郁,使用“慕、訴、縷、婦”仄聲韻,用韻與情感的痛苦配合得神妙。這一段主要是用散文寫長短不齊,然又有駢句“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散文句式也不押韻。讀通此段”亦以散文為“,當中偶有對句,如“西”“口,東望武”““旌旗蔽”,釃酒臨江”“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等等,其中“昌、蒼、陵、空、江、雄”“鹿、屬、粟”“窮、終、風”押韻,幾句一換韻令聲音跌宕多變。第四五段就近取譬,用散文講“變”與“不變”之理,從而轉悲為喜。僅有“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肴核既盡,杯盤狼藉”等寬泛的駢句,全文整齊自然流暢。押韻處很少,僅有“往、長”“瞬、盡”“月、色、竭”處押韻。

      由此可見,歐賦鋪排駢散結合比蘇軾更講究,歐賦注意押韻,押韻形式更靈活多變,全賦幾乎全有韻腳,蘇軾雖也注意駢散結合與押韻,但散文化程度更高。最后二段不細究就是散文句式(偶爾對偶用韻),歐賦作到了鋪張揚厲與簡約精小融合,蘇軾篇幅拉長,描摹議理更繁富深刻。

      (五)兩賦寫作特色側重不同

      1. 《秋聲賦》的寫作特色

      以有形寫無形,全文緊扣“聲”字。此賦鋪陳排比用多種比擬,使無形的秋聲變得有形。寫瀝瀝瀟颯的風聲,寫江濤奔騰咆哮,夜雨驚人,風雨暴降。寫金鐵相擊鏦鏦錚錚。寫赴敵之人馬銜枚急行軍。把無形的秋聲寫的悲涼凄切,如在眼前聲情并茂。全文字字扣住聲來寫。首先寫聽覺,歐陽子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悚然聽之。聽到的便是上邊談到的五種聲音,這多種比喻鋪陳展現(xiàn)了秋聲由小至大,由遠而近,有急有緩,有強有弱,漸行漸遠的演變過程??坍嬽r明可聞可見。使人聯(lián)想平日體驗,從聞覺視覺去體驗秋聲。另外也注意從視覺上刻畫秋聲,聽到屋外眾聲,歐陽命童子出外視之。寫聲音用“視”字,似乎不通。但童子回報說“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星月遍撒銀光,風吹樹動發(fā)出聲響,傳到童子耳中。這里卻偏偏說“聲在樹間”這便是通感,似乎聲音有形有影,如同見到。其次以他物烘托渲染秋聲的威力及其肅殺寂寥。此賦并非純寫秋聲,以大量篇幅寫與秋聲有關的東西。它寫了“秋之狀"其色慘淡,其容清明,其氣栗冽,其意蕭條來多方鋪寫,寫秋天景狀角度多變。渲染秋氣肅殺可悲來烘托秋聲。另外也夾敘夾議從官職,兵象,陰陽五行,樂聲等方面多方鋪寫,力求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科學解釋秋聲肅殺凄切呼號憤發(fā)的緣由。結尾寫蟲聲唧唧助余嘆息回應開頭“聲”字。

      以秋聲寫人情。作者突出秋聲威力來渲染秋的肅殺凄涼,實際為人情苦短悲秋傷老作鋪墊?!安菽緹o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必然心中有所觸動。消耗精力,催人衰老。人非金石,人力智力有達不到的,非要與大自然爭勝。難道不是自己殘害自己,又為什么怨恨秋聲。這便是在寫人情寫處世哲學。

      結構縝密,筆法曲折,篇短巧制,音韻諧美。此賦結構縝密圓熟,曲折變化。全文字字扣住秋聲描寫,前邊描繪各種聲音結尾寫蟲聲,前后呼應,主題突出。語言明白曉暢句子長短錯落,篇幅短小精巧。全文300多字以散為主,壓韻形式靈活自由。不是整齊的有規(guī)律的押韻或隔句押,而是時押時不押,押相鄰或相近的韻,比如開頭的一段,其他各段押韻更散,或押一些隱韻。使外在文詞結構之美與內在豐富深沉的情感結合,使之成為傳誦不朽的名篇。體現(xiàn)了文賦到宋代所達到的新高度。

      2. 《前赤壁賦》在藝術上的特征

      以感受為紅線,突出眼前所“見”。此文以主觀感受心理變化作為紅線結構全篇。頭一段寫月夜景引出“樂甚”——飲酒歌唱吹簫聲引出“愀然”——憑吊古今,短暫渺小引出苦悶悲痛——水月之比,變與不變,引出豁達解脫——客喜而笑,狂餐醉臥。樂甚愀然客喜而笑形象的描畫出內心活動在外形上的表現(xiàn)。情緒轉換為樂——悲——悲——喜。波瀾起伏,引出境界轉換,曠達為點睛之筆。三段寫出三悲,一為歷史英雄與現(xiàn)實人物對比而悲,曹操赤壁大戰(zhàn)前圍困周郎攻城略地傲然藐視一世,聲威大震,文武雙全,千古之雄也隨浪花淘盡,何況你我漁樵之輩?二為宇宙無窮和人生須臾而悲,人生短暫如寄,滄海長江廣闊無盡,人生與之相比渺小可憐。三為攜飛仙抱明月的理想與現(xiàn)實中不可得的對比而悲。古人長逝,環(huán)宇無窮。令人不得不從幻想中尋找寄托,但想與仙人同游,與明月同在長存,這是不可能的。故而僅能托簫聲在悲涼的秋風之中。這是寫客人之感,欲擒故縱。接著用比喻講變與不變之理,并開了處世藥方:回歸自然中來盡享清風明月的寶藏,顯示了通達的人生觀,便轉悲為喜,共飲入睡,不知天亮,都是圍繞內心感受來描寫議理。且此賦開篇描摹月夜游玩赤壁,即是寫眼中所見,飲酒樂甚,扣舷歌唱,客人吹簫,也是眼前所見。是寫視覺,當然此段也有聽覺。第三段主客問答,憑吊歷史陳跡,追憶歷史人物征戰(zhàn)情景,也是寫視覺和聯(lián)想幻想中的視覺。第四段以眼前所見作比寫清風明月寫目遇之成色,也是視覺。最后一段寫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菜肴果品吃盡,杯盤凌亂不堪。主客入睡,東方發(fā)白。更是寫眼中所見也。故而說全賦突出鋪寫的視覺,而歐賦突出描摹聲音為聽覺。

      形象哲理的統(tǒng)一,景、情,理三者一體。此賦寫景如畫,情景交融。首段寫夜游赤壁,點明季節(jié)(初秋)時間(夜月)繪出秋江秋月圖。秋夜,秋江,秋月,秋水。字字扣“秋”,富于特色,意境和諧優(yōu)美,令人產(chǎn)生飄飄欲仙的幻覺。此為因景生情,體現(xiàn)了內心的快意欣喜,因而飲酒樂甚扣弦而飲,“樂甚”把游人歡情推至高潮。敲船而歌,寫出情感變化?!巴廊速馓煲环健睂懗鲞z恨不滿,由歡生悲。作者扣住清風明月美景,借歌唱的纏綿悱惻,簫聲之悲涼怨凄,客人感慨須臾渺小,宇宙無窮,抒發(fā)了內心悲思苦痛。由樂而悲,轉換自然,因景生情,借景抒懷,客觀景色與內心變化融為一體。并且由情入理,情理相生,由樂轉悲,為由情入理鋪墊開道,而抑客伸主的筆法,客人對人生在世的悲嘆,又深化情感,為由情入理設立對立面,蘇子對客人之悲所講的哲理深刻形象,來寬解客人,引導他從人生渺小無常的悲慨中解脫出來,使之回歸大自然中,寄情清風明月中盡情享受。于是大家喜而笑,進入更高的新境界。這便使得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哲理化為詩情畫意,詩,情,理,趣融為一爐,妙趣橫生,以小寓大,深沉有味。

      充滿浪漫色彩,筆法自如揮灑。蘇軾讀莊子曾嘆曰“得吾心矣”道家思想使其文學創(chuàng)作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如賦中飛升之感羽化登仙。如飲酒歌唱中的“望美人兮天一方”整個歌詞是從屈原楚辭篇中化成,這些篇章皆為浪漫主義作品。美人也非字面義,而是芳草美人以比賢士明君和政治理想,泛舟誦明月之詩也為浪漫舉動。“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亦為幻化的理想,很是浪漫。本賦文勢奔放流暢,筆法自如。揮灑無拘。不管是寫月夜清風之美景,描摹飲酒歌唱及簫聲的悲涼,還是憑吊歷史陳跡,追憶歷史英雄成敗,悲嘆自身,闡發(fā)精微玄妙的辯證哲理,皆為自由馳騁,想象豐富。本身便體現(xiàn)浪漫主義色彩。

      以散為主,對偶押韻,節(jié)奏鮮明,語言形象。此賦是以文為賦的典范。散文筆調,賦的特色,詩的情韻,但以散為主,四、五段更明顯,若有韻若無韻,韻律和諧優(yōu)美。它既有賦之特征,也有文的特點。韻散交織,句法多變,偶有駢句,是賦、詩、駢文、古文的融合交叉。表現(xiàn)濃重的辭賦語言為歌辭四句及“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北風。”等。用“兮”或“之”“以”“而”“乎”“于”等將一句斷為二拍,為辭賦的語式?!坝谑恰薄皼r”“且夫”等承接語亦為辭賦中常用連接轉折語,也增加了辭賦的色彩。語言句式第一段以整齊駢儷語為主。除了“蘇子與客泛游,游于赤壁之下”“少焉”等為散以外,皆可看成對偶句式,是以駢為主寫法。第二,三段也是駢散兼用。第四五段以散為主,偶有一二句寬泛駢句。全文偶句也長短不齊、四言、六言、八言皆有。用韻錯落,寬窄不等。(見前)語言明朗,自由灑脫,平易曉暢。駢偶華麗,板滯之跡盡無。第一二三段雖多駢文,卻能流走輕快,讀過全文更覺充滿散文之氣,以散為主是辭賦散文化的結果。

      此賦立意與藝術特色比秋聲賦更深刻、更成熟。感覺蘇子受老師影響但胸懷更開闊。歐賦雖也講出哲理,但有消沉,厭倦政事,養(yǎng)性保合之感。蘇賦卻給讀者更深廣、更曠達的人生宇宙觀,讀后給人以積極奮發(fā)的精神力量。

      [1]陳光磊,胡奇光,李行杰.中國古代名句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社,1986:6.

      [2]張崇琛.明賦百篇評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3]朱仕釗.古代散文精品鑒賞[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4]胡永生.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6.

      [5]王洪.古代詩歌鑒賞詞典[Z].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6]劉慶華.楚辭[M].廣州:廣州出版社,2001:53-65.

      猜你喜歡
      秋聲賦文賦秋聲
      按部就班
      陸柬之《文賦》
      《秋聲賦圖》
      ——文圖合璧中的秋天
      Research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llium indium tin liquid metal arcing process
      聲聲慢 秋聲
      輕音樂(2022年11期)2022-11-22 13:04:24
      聲聲慢·秋聲
      當代音樂(2022年11期)2022-04-29 15:46:55
      秋聲賦·隸書條屏
      臥剝蓮蓬聽秋聲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12
      一片秋聲入心來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28
      “以秋寫哀,以賦為媒”
      印江| 清镇市| 竹溪县| 翁源县| 双柏县| 中阳县| 平凉市| 武邑县| 宜兴市| 永吉县| 汕尾市| 昌吉市| 澜沧| 铜川市| 江孜县| 德钦县| 苗栗市| 修文县| 桐乡市| 岢岚县| 新竹县| 武隆县| 万宁市| 陆川县| 秭归县| 肇东市| 若羌县| 满洲里市| 巴彦淖尔市| 花莲县| 莱西市| 芮城县| 绵竹市| 舒城县| 咸阳市| 洛浦县| 金门县| 邻水| 道真| 大洼县| 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