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貝貝
(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外語系 天津市 300387)
日語精讀課為日語專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日語教育目的的發(fā)揮起著重要作用。而初級階段的基礎日語精讀課,又是日語專業(yè)的一門最基礎、最重要的課程,其所占的教學課時量的比重最大,對日語教育起著極其關(guān)鍵的作用。因此,基礎日語教學必須從傳統(tǒng)的以單詞、語法的填鴨式講解中掙脫出來,走出一條適合時代發(fā)展的綜合性的語言教育模式?!罢Z言是交際的工具,日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日語進行筆頭、口頭交際的能力……”(日語專業(yè)教學大綱)。所以日語精讀課不僅要灌輸給學生完整的日語語法知識體系,而且還肩負著培養(yǎng)高內(nèi)涵、高文化、高素質(zhì)、高交際能力以及一定生存能力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艱巨的使命。這就需要開辟一些創(chuàng)新性教學法。
國內(nèi)外的一些研究以單一教授法為主,本文將總結(jié)國內(nèi)外研究的優(yōu)點和缺點,不局限于一種教學法,以一年級基礎日語精讀課為前提,一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綜合性研究。眾所周知,每種教授法都有一定的針對性,有的適合運用于單詞課,有的適合運用于語法課,所以在教學方面,不可能單一運用某種教學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不能僅僅拘泥于某一種教授形式,而應根據(jù)自己教授課程、教授對象、培養(yǎng)目標等等對各種教學法兼收并蓄,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法,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全身反應教學法(TPR)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發(fā)出指令,并根據(jù)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讓學生模仿,然后重復指令,讓學生根據(jù)指令來行動的教學法。該教學法以幼兒學習母語的過程為理論依據(jù),因此適用于初級階段的語言學習者。該教學法可以增加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者聽力水平以及說話能力,對于剛?cè)雽W的新生來說存在一定的趣味性,然而對于已有一定基礎知識的學習者來說則會稍顯幼稚,以至于排斥該教學法,因此該教學法適用于基礎日語的入門階段,即適用于一年級的日語學習者。
該教學法初始階段可以從基礎動詞開始,例如,“立つ”“座る”“食べる”“飲む”“起きる”“寢る”“つける”“消す”等等。第一步,教師一邊讀單詞一邊做相應的動作,同時可以類推一些具有相反意義或彼此相關(guān)的動詞。第二步,教師邊說邊做,學生進行模仿。第三步,向一組學生發(fā)出指令并且和學生一起進行示范。第四步,教師發(fā)出指令學生直接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為了照顧到所有學生,所以該過程可以分組進行,讓每組學生都能有練習的機會。通過實際行動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記憶。按動詞、形容詞、名詞進行分類專題練習,頻率為每單元一次,從而把已學單詞進行分類復習。
例如,“立つ、立つ、立ってください。座る、座る、座ってください。食べる、食べる、食べてください?!钡?,教師邊說邊做站立、坐下、吃等相應的動作,讓學生暗暗模仿,然后命令學生分組自行練習,最后命令一組學生進行模擬練習,教師下指令學生做動作,直到該組學生完全理解這些單詞和文法為止。
文法翻譯法也可稱為對譯法,其特征是先讓學生熟記文法規(guī)則以及接續(xù)、詞形變化,進行母語和目標語言的互譯。該教授法需要教師先對文法接續(xù)、意思以及規(guī)則變化進行說明講解。學生必須先熟記單詞,然后根據(jù)所學規(guī)則進行互譯,從而掌握語法的使用。該教學法注重口語實用性以及謀求與人的交流能力,即使學習者較多的課堂也可以在短期內(nèi)掌握語法、詞匯,并提高閱讀能力、翻譯能力以及作文能力。學習者容易掌握母語和目標語言的差別。然而該教授法以翻譯為主,在具體場面的會話能力以及聽解能力可能得不到很好的提高。而且學習者可能會感到負擔較重,長期練習會讓學習者感覺單調(diào)乏味。
該學習方法可以運用在初級階段語法的教授中,先讓學生進行快速互譯,等學生感到乏味之時,再給出具體場景,令其分組自編對話然后練習并表演。這樣不僅充滿趣味性而且也可以在練習語法的同時對單詞進行鞏固復習,同時提高學習者的對話以及交流能力。
例如,初級階段寒暄語、介紹他人和自我介紹、購物、以及授受動詞等的對話練習。先把接續(xù)、意義等詳細講解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分別進行漢譯日和日譯漢的練習,為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最好進行快速翻譯,分別練習十個句子時,再給出場景,讓學生分組自編對話,然后進行表演。
直接法是在盡量不考慮母語的前提下來進行目標語言學習的一種教學法。課堂上僅使用目標語言,學生模仿教師發(fā)音、進行造句練習。教師通過實物、圖畫、照片以及動作等示范教學,期間不用母語進行任何說明,也就是用目標語言來上課。
這對學生的發(fā)音有很大益處,然而對教師要求比較嚴格。教師為了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必須下很大功夫來進行會話的編排以及道具的制作。
該教學法重視發(fā)音,適用于單詞語法等學到一定程度的階段(一般為入門期3-6周之后),教師可以設定某個具體場景,并簡單對教室進行裝飾布置。然后運用所學單詞以及語法編出一段會話,示范給學生,命令學生進行反復模仿練習,其中邊說邊做動作是關(guān)鍵。最后可以分組進行練習、表演,從而使學生對單詞更加熟悉并對語法的使用場景有更加正確的理解。
例如,購物對話練習。
店員: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來自華夏幸?;鶚I(yè)股份有限公司產(chǎn)業(yè)發(fā)展集團的副總裁關(guān)瑋雅女士做了“打造產(chǎn)業(yè)集群,服務智能制造”的主題演講,她熱情歡迎與制造業(yè)的企業(yè)家尋求共同發(fā)展之道,華夏幸福正以產(chǎn)城融合的新模式不斷賦能制造業(yè)。
客:すみません。チョコレートはどこですか。
店員:チョコレートですか。こちらです。
客:いくらですか。
店員:大きいのは10元で、小さいのは5元です。
客:じゃあ、大きいのをください。
店員:かしこまりました。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教師可以把教室簡單裝飾成為商店,放幾樣商品,首先親自進行對話表演,用語言和動作盡量把意思表達清楚,并讓學生進行模擬對話,練習到一定階段讓學生親自進行角色扮演來練習對話。
該教學法的運用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成為課堂的主人。打破了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讓課堂更加生動活潑。
沉默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教師盡量避免講話,主要運用動作等來引導學生自主造句,“讓學生講話”是關(guān)鍵。課堂中適當運用該教學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學生的理性潛力。然而在課堂運用時一定要充分信任學生,同時要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如果讓學生感到不安或緊張,會適得其反。
在教授句型的過程中可以運用該教學法。例如,授受動詞句的講解。日語授受動詞應根據(jù)接受者和給予者地位的不同來進行正確選擇。比如,「さしあげる/あげる/やる」在漢語中都是“主語給別人”的意思。但在日語中要根據(jù)雙方地位來進行正確選擇。在把這些關(guān)系都教授完之后,教師可以利用該教學法進行系列練習,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這些關(guān)系。
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胳膊由里到外分別指示上、中、下三個不同方向來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詞語造句。練習期間教師不講話,僅通過手勢來引導學生自主說話。練習到一定階段可以分組練習,命令每組組長來做手勢,大家分別造句。
實踐證明該教學法的適當運用對教學有很大幫助,授受關(guān)系是比較復雜,學生容易混用,課堂上使用適當?shù)慕虒W法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授受動詞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減少日常生活中使用該句型時的錯誤率。
在課堂運用該教學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感情。同時也能讓學生的心情更加輕松,讓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從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從而達到開發(fā)學生自主說話潛力的目的。
我國學生自主開口能力比較弱,尤其是剛參加完大學入學考試的學生,由于長期接受填鴨式教學,所以直接導致在大學課堂不敢“主動說話”。這種思想對于學習外語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無形的障礙。因此想讓學生掌握好目標語言,就必須先讓他們學會“開口”。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該教學法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主動開口說話,積極表達自己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又鍛煉了其與人交流協(xié)作的能力,這對學生尤其是學習外語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在一年級基礎日語精讀課中,不要局限于一種教學法,可以將幾種教學法靈活運用。在運用過程中可以通過單詞、語法以及課文的特點來進行適當選擇甚至可以將幾種教學法進行揉和使用。一年級新生大部分是日語零基礎學生,對大學生活以及日語的學習充滿好奇和興趣,因此上課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開發(fā)學生潛能的目的。把學生從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法中解放出來,可以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從而對日語學習更加感興趣。
[1](日)遠藤織枝.日本語教育を?qū)Wぶ[M].株式會社,2006.
[2](日)高見澤孟.新しい外國語教授法と日本語教育[M].株式會社スペースアルク,1989.
[3]張曉希,基礎日語教學新模式的探討與研究[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5,(增002):57.
[4]李虹,TPR教學法在基礎日語教學中的運用 [J].語文學刊,2010,(12).
[5]馬紅,情景教學法在日語精讀課中的創(chuàng)新[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