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芳 [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礦業(yè)(集團)總醫(yī)院眼耳鼻喉科,貴州 六盤水 553000]
白內障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植入術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他所要求術者技術操作比現代白內障囊外摘除術(ECCE)要高,且學習曲線較長。筆者自行獨立完成ECCE約300例手術經驗,當助手參與做白內障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植入術約200例。前30例白內障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植入術時由經驗豐富的手術醫(yī)生指導完成。筆者總結初期行白內障手術中的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60例,單眼52例,雙眼8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43~69歲,平均56歲,術前視力為光感~0.12,根據晶體核硬度分級標準[1]:晶體核Ⅱ級(25眼),Ⅲ級(43眼)。本組病例均選擇無眼前段疾病及較重全身疾病患者。
1.2 手術方法:術前按白內障摘除常規(guī)進行結膜囊沖洗、散瞳、滴表面麻醉藥,術中做結膜瓣及直線形鞏膜隧道式切口,臺盼藍染色,用撕囊鑷行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術中采用“劈核法”于囊袋內超聲乳化碎核,灌注注吸殘余晶體皮質后,于囊袋內或前囊膜前注入黏彈劑,植入人工晶體于囊袋內或睫狀溝,縮瞳,球結膜下注射慶大霉素0.5 ml加地塞米松0.5 ml。
本組病例中術中常見并發(fā)癥主要包括后囊膜破裂11眼,晶體核墜入玻璃體腔1眼,環(huán)形撕囊失敗3眼,虹膜損失1眼。術后并發(fā)癥主要是角膜水腫(32眼),葡萄膜反應(6眼)。
回顧術者在接觸白內障超聲乳化初期的病例所積累的經驗:患者的選擇:盡量選擇眼窩淺、眉弓不高及右眼白內障患者,便于手術中器械進出前房以及順應右手的操作。術中針對初學者應行鞏膜切口不宜選擇透明角膜緣內切口,角膜切口術中操作時可引起角膜皺褶,影響對晶體囊膜的觀察,鞏膜切口位置一般選擇于10~11點鐘之間。鞏膜切口深度一般為1/2鞏膜厚度,但切口較深,就會過早進入前房,超聲手柄進入時容易損傷虹膜及超聲乳化時虹膜易脫出,且因上壁較厚影響手柄的活動性,局限手柄活動范圍,所以初學者可以先用刮胡刀片做一直線型1/2鞏膜厚度的切口后再用3.2 mm的穿刺刀緩慢進入達角膜緣內約1.0~1.5 mm平行虹膜面穿刺進入前房,因直接使用穿刺刀進入前房不宜把握鞏膜切口厚度。穿刺刀一定到達透明角膜緣內1.0~1.5 mm再進入前房,若過早進入可導致術中虹膜反復脫出致虹膜損傷,可能損傷上方晶體懸韌帶致玻璃體脫出,但進入角膜緣過寬造成器械進入困難使操作困難,增加手術難度且術后角膜水腫較劇。輔助切口選擇一般位于14∶00~14∶30處,兩切口延長線相交約呈90°。對于環(huán)形撕囊來說,建議初學者使用臺盼藍染色以輔助撕囊,因撕囊順利可為下一步乳化奠定基礎,同時可減輕術者部分壓力。但在注入染色劑時一定要排空染色劑內空氣,避免前囊膜著色不均勻影響對囊膜顯色。撕囊時由晶體中央用撕囊鑷或截囊針進行破囊起瓣,起瓣時弧度要充分大,用撕囊鑷抓住囊膜瓣的根部進行撕囊,在任何方向均使用向心力向中間拉,在更換夾取囊膜位置時一定抓住根部,至于更換夾取位置可根據術者習慣,不必刻意在一定時間進行,若起瓣較小在撕囊過程中可能存在撕取少量囊膜后斷裂,此時進入截囊針由撕囊斷裂處再次起瓣后進行撕囊。同時注意撕囊口不能太小(﹤5 mm),若太小乳化時影響晶體核的下方頭抬起,造成劈核困難及注吸時影響上方皮質清除及乳化時可能撕囊口向周邊撕裂。
在整個手術中,最難掌握的且影響手術效果的為超聲乳化時所發(fā)生的后囊破裂,本組病例中所有后囊破裂均發(fā)生在乳化時,本組病例均未進行水分離,因水分離可以驟然增加囊袋內壓力,可致后囊膜破裂。本術者將超乳直接插入晶體核內,使用一定能量吸住核后用劈核刀和超乳頭雙向用力將核劈開,本組病例中有2例均是再乳化晶體時劈核刀未進入環(huán)形撕囊口下方而是在未窺清情況下在前囊膜表面鉤拉造成下方晶體懸韌帶斷裂,玻璃體脫出。在乳化晶體核時,乳化針應始終保持在中央,不能盲目追逐游離的碎核塊。術中應充分發(fā)揮劈核刀的作用。在進行乳化時應密切觀察前房深度,術中若發(fā)現前房淺,應隨時調節(jié)灌注瓶高度已保持前房深度,一般灌注瓶高度為80 cm,術中若發(fā)現前房突然加深、后囊平面出現異常反光或晶體核、皮質自發(fā)移位及乳化時沒有晶體碎核涌動現象。這時應考慮可能存在后囊膜破裂[2],應立即停止乳化,于晶體核下方注入黏彈劑,避免晶體核下沉于玻璃體腔,擴大切口娩出殘留的晶體核并進行干性玻璃體切除及干吸殘留晶體皮質后,觀察破口,若小于一個象限者,人工晶體可植入囊袋內,若破口較大環(huán)形撕囊完整,則將人工晶體植入睫狀溝內。術中最嚴重的并發(fā)癥為晶體核墜入玻璃體腔內,要觀察其墜入玻璃體腔的深度,此時與患者玻璃體是否存在液化有密切關系。若患者玻璃體較黏稠晶體核下沉速度慢及浮于玻璃體上,應立即于核下方注入黏彈劑擴大切口娩核,進行干吸殘留晶體皮質植入人工晶體,給予縮瞳后,進入囊膜剪剪除虹膜面、瞳孔區(qū)玻璃體,使瞳孔收縮呈圓形及瞳孔緣不受玻璃體牽拉;若玻璃體液化嚴重,晶體核迅速下沉,則此時應關閉傷口,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后轉院(因我院為基層醫(yī)院暫無后段玻切技術及相應設備)行后段玻璃體切割術取晶體核。術中注意超聲能量使用,可使用脈沖式緩慢吞噬碎核避免連續(xù)使用超聲能量,造成角膜內皮損傷,術后角膜水腫較重。且術前術者筆者應將瞳孔充分散大判斷晶體核的硬度,為術中充分估計使用劈核刀力度和手法。初學者應盡量選擇Ⅲ級核,因Ⅲ級核在乳化針進入注水時核與周圍皮質就充分游離旋轉起來,對于使用劈核刀轉核較容易,但Ⅱ級核與周圍皮質粘連較重且使用劈核刀于乳化針進行雙向劈核時,劈核刀不容易抓著晶體核而是由核周邊劃向晶體核中心,不能將核由下方抬起,同時旋轉核時,因核較松軟劈核刀無附著點,不能充分旋轉,將導致上方晶體核刻蝕緩慢及單純吞噬下方晶體核易導致下方后囊膜破裂。
[1] 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46.
[2] 李紹珍.眼科手術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