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劉君地 樸香淑 張宏宇 王 園
(中國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營養(yǎng)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93)
豆粕以其來源廣泛、適口性好、氨基酸組成平衡等特點,成為畜禽生產中常用的優(yōu)質植物蛋白質原料。但是隨著豆粕價格的持續(xù)上漲和蛋白質原料資源的匱乏,研究和開發(fā)非常規(guī)蛋白質原料,評價其營養(yǎng)價值,對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意義重大。白酒糟是以高粱、小麥、玉米、谷物等為原料經過發(fā)酵、蒸餾提取酒精后的殘留物,白酒糟中除殘存原料中的絕大部分蛋白質、脂肪、鈣、磷等營養(yǎng)成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發(fā)酵產物,如酵母和活性因子等[1],作為一種新型飼料原料在畜禽生產中逐漸得到廣泛應用[2-5]。近幾年,我國白酒年產量約為500萬噸,酒糟的年產量約為1 500萬噸;白酒糟作為飼料原料,主要包括鮮糟、青貯糟、含殼干糟、去殼干糟、菌體蛋白等系列飼料[6-7]。因生產中使用的糧食原料以及加工工藝種類繁雜,導致白酒糟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較大的變異。目前對白酒糟作為豬飼料原料營養(yǎng)價值評定的相關研究較少,實際應用時缺乏數(shù)據(jù)參考。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測定白酒糟發(fā)酵粉的消化代謝能和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探討白酒糟發(fā)酵粉在豬體內的能量和氨基酸利用情況;同時,以豆粕為對比,評價白酒糟發(fā)酵粉作為豬蛋白質飼料原料應用的可行性,為其在養(yǎng)豬生產和飼料工業(yè)上的合理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本試驗所用白酒糟發(fā)酵粉養(yǎng)分含量和氨基酸組成見表1。豆粕購于市場,粗蛋白質含量為46%。
表1 白酒糟發(fā)酵粉養(yǎng)分含量和氨基酸組成
1.2.1 試驗動物及日糧
試驗應用套算法測定豆粕和白酒糟發(fā)酵粉的消化能和代謝能。選用6頭杜×長×大三元雜交去勢公豬,分別放入個體代謝籠內進行飼養(yǎng)。適應期7 d。適應期結束后,隨機分組,進行正式試驗。初始體重為(35.3±3.5)kg。試驗使用玉米配制基礎日糧,豆粕和白酒糟發(fā)酵粉組分別替代玉米的25%,試驗日糧組成見表2。所有試驗日糧均為粉料。
表2 消化能和代謝能測定試驗日糧組成(飼喂基礎)(%)
1.2.2 試驗設計與飼養(yǎng)管理
試驗選用3×3雙拉丁方試驗設計,采用全收糞法測定生長豬豆粕和白酒糟發(fā)酵粉的消化能與代謝能。試驗分3期,每期共10 d,前5 d為適應期,后5 d為糞尿收集期。試驗豬單欄飼養(yǎng),適應期后稱重,其體重的4%為每日的飼喂量[8],每天08:00 和 17:00 兩次飼喂,飼喂量相同。自由飲水。舍溫控制在20~28℃。收集期收集每頭豬每天全部的糞尿。
1.2.3 糞尿收集與處理
糞樣的收集采用全收糞法。收集期準確收集各試驗豬每天24 h所排出的糞樣,隨排隨收,將每頭豬糞樣放入對應塑料密封袋中,立即放入-20℃冰箱中保存,待試驗期結束后將5 d所取的全部糞樣充分混勻,取1/4糞樣加入6 mol/l HCl(每100 g鮮樣加5 ml、6 mol/l HCl)固氮,于65 ℃烘箱中烘72 h至恒重,粉碎過60目篩,制成風干樣,保存待測。
收集期間準確收集各試驗豬每天24 h所排尿樣,每天向收集筒中加入50 ml、6 mol/l HCl,充分混勻后再按1/20取樣,取樣后放入-20℃冰箱中保存?zhèn)溆?。試驗結束后,將5 d所取的全部尿樣解凍并充分混勻,裝入50 ml離心管,于4℃冰箱中保存待測。
1.3.1 試驗動物及日糧
試驗選用6頭杜×長×大三元雜交健康去勢公豬,初始體重為(32.3±2.8)kg。試驗采用直接法,豆粕和白酒糟發(fā)酵粉作為試驗日糧的唯一蛋白和氨基酸來源,以無氮飼糧測定粗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內源損失,添加0.30%三氧化二鉻作為指示劑。試驗日糧組成見表3。所有試驗日糧均為粉料。
表3 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測定試驗日糧組成和營養(yǎng)水平(飼喂基礎)(%)
1.3.2 試驗設計與飼養(yǎng)管理
試驗選用3×3雙拉丁方試驗設計,采用簡單T型瘺管法收集食糜,評定白酒糟發(fā)酵粉和豆粕對生長豬氨基酸標準回腸末端消化率的影響。手術操作根據(jù)Stein等[9]所介紹的方法進行。術前試驗豬禁食24 h,禁水12 h。術后待試驗豬的采食和排泄恢復正常并保持穩(wěn)定后,開始正式試驗。試驗豬放于個體代謝籠內進行飼養(yǎng)。試驗分3期,每期總共7 d,前5 d為適應期,后2 d為食糜收集期。適應期后稱重,其體重的4%為每日的飼喂量[8],每天08:00和17:00分兩次飼喂,飼喂量相同。自由飲水。舍溫控制在20~28℃。收集期時,在回腸末端10 cm處收集食糜。
1.3.3 食糜收集與處理
食糜收集時間為 08:00 至 18:00,使用橡膠袋固定于瘺管末端,連續(xù)收集10 h。每次收集的食糜樣品立即置于-20℃冰箱中保存。每個試驗期結束后,取出食糜解凍,將每頭豬的食糜樣品混合均勻,分別取500 g樣品在凍干機中凍干,室溫下回潮24 h,制成風干樣。經超微粉碎機粉碎后,保存待測。
1.4.1 檢測指標
試驗原料成分測定指標:干物質、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鈣、總磷、總能的含量和氨基酸組成。
試驗一日糧成分測定指標:干物質、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中性洗滌纖維、酸性洗滌纖維、鈣、總磷和總能的含量。
試驗一糞樣尿樣成分測定指標:總能和氮的含量。
試驗二日糧成分測定指標:干物質、粗蛋白質、鈣、總磷、氨基酸組成和鉻的含量。
試驗二食糜成分測定指標:干物質、粗蛋白質、氨基酸組成和鉻的含量。
1.4.2 檢測方法
干物質、粗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粗灰分、鈣、總磷和中性洗滌纖維的測定分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6435—2006、GB/T 6432—1994、GB/T 6433—2006、GB/T 6434—2006、GB/T 6438—2007、GB/T 6436—2002、GB/T 6437—2002和GB/T 20806—2006的方法進行。酸性洗滌纖維的測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行業(yè)標準NY/T 1459—2007方法進行??偰艿臏y定按照國際標準ISO 9831:1998方法進行,即使用氧彈式測熱儀(Parr Instruments,Moline,IL)測定。
15種氨基酸的測定使用酸水解的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8246—2000推薦的方法:樣品在110℃下用6 mol/l鹽酸水解24 h后,經過前處理,使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日立L-8800,日本)測定。含硫氨基酸的測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5399—94推薦的方法:樣品在0℃下用過甲酸氧化16 h,再經鹽酸水解24 h后,使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日立L-8800,日本)測定。色氨酸的測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8246—2000附錄A推薦的方法:樣品用4 mol/l氫氧化鈉在110℃下水解22 h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譜儀(島津LC-10 A,日本)測定。
鉻含量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3088—2006方法使用原子吸收光譜儀(日立Z-5000,日本)進行測定。
消化代謝能計算方法參照Adeola[8]的公式:
日糧表觀消化能(MJ/kg)=(食入的總能-排糞總能)/食入的日糧質量;
日糧表觀代謝能(MJ/kg)=(食入的總能-排糞總能-排尿總能)/食入的日糧質量。
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計算方法按以下公式:
氨基酸表觀回腸消化率(%)=100-(待測飼料鉻含量×食糜中氨基酸含量/食糜中鉻含量×待測日糧氨基酸含量)×100;
回腸內源氨基酸損失(%)=食糜中氨基酸含量×飼料鉻含量/食糜鉻含量;
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氨基酸表觀回腸消化率+(回腸內源氨基酸損失/待測日糧氨基酸含量)×100。
試驗結果均用最小二乘法的均值及平均標準誤(SEM)表示,采用SAS 8.2統(tǒng)計軟件MIXED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統(tǒng)計結果以P<0.05時為差異顯著。
由表1可知,白酒糟發(fā)酵粉的總能(17.84 MJ/kg)和粗蛋白(38.76%)含量較高;粗纖維含量為11.18%,粗脂肪含量為5.22%;鈣和總磷含量分別為0.25%和0.94%。白酒糟發(fā)酵粉的氨基酸含量較為豐富,其中賴氨酸為1.86%、蛋氨酸為0.46%、蘇氨酸為1.45%、色氨酸為0.41%、纈氨酸為2.19%、亮氨酸為3.72%、異亮氨酸為1.02%、精氨酸為1.43%、組氨酸為1.37%、苯丙氨酸為1.96%。
生長豬玉米、豆粕和白酒糟發(fā)酵粉消化能與代謝能測定結果如表4所示。白酒糟發(fā)酵粉和豆粕消化能分別為9.42 MJ/kg和14.77 MJ/kg;代謝能分別為8.91 MJ/kg和14.39 MJ/kg。同時,測得玉米的消化能與代謝能分別為16.34 MJ/kg和16.01 MJ/kg。白酒糟發(fā)酵粉消化能及代謝能值均顯著低于豆粕(P<0.05),分別為豆粕的64%和62%。
白酒糟發(fā)酵粉和豆粕標準回腸氨基酸消化率測定結果如表5所示。白酒糟和豆粕必需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分別為59.26%和79.85%;非必需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分別為44.77%和74.72%;總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分別為52.82%和77.57%。除色氨酸和胱氨酸外,白酒糟發(fā)酵粉中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均顯著低于豆粕(P<0.05)。白酒糟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總氨基酸的標準回腸消化率分別為豆粕的74%、60%和68%。
表4 玉米、豆粕和白酒糟發(fā)酵粉消化能與代謝能值(飼喂基礎)(MJ/kg)
表5 豆粕和白酒糟發(fā)酵粉標準回腸氨基酸消化率(%)
試驗測得白酒糟發(fā)酵粉總能含量為17.84 MJ/kg,粗蛋白質含量為38.76%,粗纖維含量為11.18%,粗脂肪含量為5.22%。白酒鮮糟經去殼及發(fā)酵工藝加工后,其粗蛋白質含量提高,粗纖維含量降低,飼用價值提高;研究報道,以釀造糟渣和屠畜鮮血為原料,采用微生物發(fā)酵法生產,粗蛋白含量可達35%以上,從而可作為蛋白質飼料原料在畜禽生產中利用[7,10]。試驗同時測得白酒糟發(fā)酵粉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賴氨酸為1.86%、蛋氨酸為0.46%、蘇氨酸為1.45%、色氨酸為0.41%,含量較為豐富。
本試驗使用的白酒糟發(fā)酵粉為白酒糟發(fā)酵后的產品,以上結果表明,其養(yǎng)分含量符合國家蛋白質飼料標準,且蛋白含量較高,氨基酸組成較豐富,可作為豬蛋白質飼料原料。
本試驗測得玉米的消化能與代謝能分別為16.34 MJ/kg和16.01 MJ/kg。試驗所用豆粕為浸提去皮豆粕,測得其消化能與代謝能分別為14.77 MJ/kg和14.39 MJ/kg。Pedersen等[11]評定玉米與其他幾種谷物原料的營養(yǎng)價值,結果顯示玉米的消化能和代謝能分別為16.21和15.88 MJ/kg。Woodworth等[12]測得浸提去皮豆粕消化能和代謝能分別為15.30 MJ/kg和14.25 MJ/kg。本試驗結果與以上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試驗測得生長豬白酒糟發(fā)酵粉消化能及代謝能分別為9.42 MJ/kg和8.91 MJ/kg,均顯著低于豆粕,分別為豆粕的64%和62%。研究報道,眉山白酒糟(粗蛋白質含量為10.72%)生長豬的表觀消化能和代謝能分別為4.95 MJ/kg和4.77 MJ/kg[13];四川主要產酒地區(qū)的9種白酒糟表觀消化能平均值為6.81 MJ/kg(5.04~8.94 MJ/kg)[1]。以上研究所用白酒糟均為含殼干糟,其消化代謝能值相對較低。安酒酒糟經干燥及二級脫殼后得二級糧糟(粗蛋白質含量為21.8%)對生長豬的消化能為11.84 MJ/kg[14]。本試驗測得生長豬白酒糟發(fā)酵粉的消化能與代謝能分別為9.42 MJ/kg和8.91 MJ/kg。該結果高于含殼干糟,但低于安酒酒糟二級糧糟。前人研究表明,白酒糟經去殼或發(fā)酵工藝處理后,其養(yǎng)分含量有較大提高,主要是提高粗蛋白質含量,降低粗纖維含量[10]。本試驗結果顯示,白酒糟經發(fā)酵處理后對其消化能與代謝能值也有較大提高。同時,除了白酒糟的加工工藝,白酒釀制所使用的原料種類、比例、數(shù)量對不同白酒糟飼料原料的消化能與代謝能值也有較大影響[15]。
本試驗采用直接法,測得白酒糟發(fā)酵粉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總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分別為59.26%、44.77%和52.82%。李斌等[15]測得五糧液酒糟(粗蛋白質含量為14.5%)總氨基酸表觀回腸消化率為43.29%,真回腸消化率為57.46%。目前,國內對白酒糟豬氨基酸消化率方面的研究較少,并且不同白酒糟的養(yǎng)分含量差異較大,難以歸類比較。
除色氨酸和胱氨酸外,白酒糟發(fā)酵粉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均顯著低于豆粕。白酒糟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總氨基酸的標準回腸消化率分別為豆粕的74%、60%和68%。研究表明,較高的粗纖維水平減少了食糜在消化道內的停留時間,加快了流通速度,使養(yǎng)分不能充分消化和吸收,從而降低了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率[17]。白酒糟發(fā)酵粉經發(fā)酵處理后降低了其粗纖維的含量(11.18%),但仍遠高于豆粕,這導致其氨基酸消化率低于豆粕。
白酒糟發(fā)酵粉的賴氨酸、蛋氨酸、蘇氨酸和色氨酸的標準回腸消化率分別為63.12%、63.53%、53.75%和73.19%。其中,賴氨酸、蛋氨酸和蘇氨酸的標準回腸消化率分別為豆粕的78%、77%和76%,色氨酸的標準回腸消化率與豆粕無顯著差異。該結果表明,白酒糟的必需氨基酸的標準回腸消化率相對較高,可用作豬的蛋白質飼料原料,適宜水平添加能夠滿足豬的營養(yǎng)需要。
①白酒糟發(fā)酵粉總能含量為17.84 MJ/kg,粗蛋白質含量為38.76%,粗纖維含量為11.18%,粗脂肪含量為5.22%,含18種氨基酸,養(yǎng)分含量較為豐富,符合國家蛋白質飼料標準。
②白酒糟發(fā)酵粉的消化能與代謝能值分別為9.42 MJ/kg和8.91 MJ/kg,分別為豆粕的64%和62%;其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總氨基酸標準回腸消化率分別為59.26%、44.77%和52.82%,分別為豆粕的74%、60%和68%,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可作為蛋白質飼料原料應用于養(yǎng)豬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