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巍
(上海師范大學(xué) 對外漢語學(xué)院,上海 200234)
兩字不能分拆為訓(xùn),這是聯(lián)綿詞的特征。聯(lián)綿詞的詞義常被字形所掩蓋,給人們的識別和理解帶來一定困難。例如漢代已有的“落魄”,本來是聯(lián)綿詞,但是到了明清已經(jīng)發(fā)生了理解上的偏誤,如“失魂落魄”出現(xiàn)在《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中,顯然是作為兩個并列的VO結(jié)構(gòu),“失”、“落”分別對“魂”、“魄”;甚至在“落魄”中間還可以插入完成體助詞“了”,如清代小說《三俠劍》第五回說:“人的名兒,樹的影兒,要提起我的名來,真是無人不知,現(xiàn)在落了魄啦,就不能說啦。”考察可知,“落魄”在典籍中還有如“落拓”、“洛薄”、“落薄”、“落泊”等書寫形式。事實上,這類詞語往往詞無定形,對于詞義的考求“求諸聲”比“求諸字”更有效,其不同書寫形式之間只有從語音上才能發(fā)現(xiàn)密切的聯(lián)系。聯(lián)綿詞的語根指稱事物的形貌、性狀、性質(zhì)、特征等,是新詞孳生的理據(jù);孳生詞音義密切相關(guān),便形成同族聯(lián)綿詞。
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的聯(lián)綿詞“邋遢”和多用于書面語的“落魄”兩詞均為形容詞。前者著重描繪形貌和生活習(xí)慣,語義中心在外形,而后者無論指潦倒失意或者不羈,語義重心都是指向內(nèi)心的。名詞“垃圾”來自方言,現(xiàn)已進入普通話。 “垃圾”和另外兩個詞語功能用法不同;“邋遢”與“落魄”雖詞性相同,但意義有別。從現(xiàn)代漢語共時平面似乎難以看出三者的聯(lián)系,那么這三個詞語在漢語史上關(guān)系如何?其音義有什么歷史的聯(lián)系呢?
在古音構(gòu)擬已經(jīng)取得了長足進展的今天,從事漢語歷史研究應(yīng)充分利用擬音研究的成果。本文試圖通過語音來觀察詞匯、語義現(xiàn)象,將詞匯語義研究引向深入。
1.1 “邋遢”釋義
《廣韻·盍韻》:“邋,邋遢,行貌。” 又云:“遢,邋遢,不謹事?!笨梢?,邋遢主要有兩個意思:其一為“行貌”,即行走的樣子;另一意“不謹事”即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的用法。宋元以來,其主要用法仍不外乎第二種意義。元代陶宗儀《說郛》卷八十五下:“邋遢,音獵榻,不整貌?!泵鞔櫰鹪墩f略》卷十五:“邋(音臘)遢(音塔),《海篇》云行歪貌,借為人鄙猥胡涂意也?!?無論是“不整貌”還是“人鄙猥胡涂”,現(xiàn)代意義是與其一脈相承的。
1.2 “拉颯”、“拉雜”與“邋遢”
“拉颯”具有穢雜、雜亂之意。清代翟灝《通俗編·狀貌》解釋“拉颯”,即“言穢雜也”。這個意思《晉書》已有記載。方以智所引“京口謠”《晉書》中有記載云:
(1)孝武帝太元末,京口謠曰:“黃雌雞,莫作雄父啼。一旦去毛衣,衣被拉颯棲?!睂ざ豕鸨D王國寶,旋為劉牢之所敗,故言“拉颯棲”也。(《晉書·五行志中》)
說的是王恭起兵,其麾下重要將領(lǐng)劉牢之背叛,使其腹背受敵,王恭倉皇出逃,兵敗身死。
例(2)意思是,若冬至?xí)r候干干凈凈無雨無雪,那么過年就會雨雪連連,泥濘不堪,出門不便。魏晉時期“邋遢”寫作“拉答”,宋代作“辣阘”,如:
(3)拉答者有沉重之譽,嗛閃者得清剿之聲。(《晉書·文苑傳·王沈》)
(4)辣阘山頭破草亭,只須此地了生平。(宋·項安世《釣臺》詩)
例(3)中“拉答”與“嗛閃”對文,“嗛閃”猶言迅速敏捷,“拉答”指拖沓、不靈活不利落。王沈此論作于晉初,言當(dāng)時褒貶無憑、毀譽失實乃至如此。朱起鳳在《辭通》(卷二十四合韻)中指出:“邋遢即行污穢之義,《晉書》作‘拉答’,乃同音通用?!盵4](P2769)“辣阘山頭”即雜亂不整的小山頭。
“邋遢”在近代戲曲中又有“拉塔”、“剌塔”、“剌阘”、“剌塌”等形式,重言則為AABB式即“邋邋遢遢”或“剌剌塌塌”。如:
(5)餓老鴟全然拉塔,雁翅板一發(fā)雕零。(明·高明《琵琶記·杏園春宴》)
(6)太公莊上,楊柳陰中,嗑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軸上渰著個琵琶。(元·盧摯《蟾宮曲》之四)
(7)這一個雖剌阘非常的善走,他則是假軀勞幻世愚眸。(明·朱權(quán)《沖漠子》第四折)
(8)將酒來,我倆個吃一個剌塌醉回去。(清·無名氏《魚籃記》第一折)
(9)裹一頂油油膩膩舊頭巾,穿一領(lǐng)邋邋遢遢潑戲襖。(《水滸傳》第八十二回)
例(6)描寫的是小二哥衣著邋遢,看見西瓜流著口水的神態(tài);例(7)“剌阘”指不整潔、不利落;例(8)“剌塌醉”即爛醉,醉得一塌糊涂。例(9)一本作“剌剌塌塌”,是骯臟、不整潔的意思。清代白話小說中出現(xiàn)了性質(zhì)程度加深的“A里AB”四字格式(“邋里邋遢”見坑余生《續(xù)濟公傳》)?,F(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邋遢”可以表示不整潔、不干凈、不利落、不修邊幅等意思。“邋遢”的語義引申脈絡(luò)可以表示為:
拉沓-拉雜-拉颯→拉答→邋遢/辣阘/剌阘/剌塌/剌塔→邋邋遢遢/剌剌塌塌→邋里邋遢
2.1 “落魄”釋義
“落魄”是疊韻聯(lián)綿詞,古音屬鐸部,其聲母格局是[l-][th-](來母、透母),這和“邋遢”古今對應(yīng)。在語義上表示“邋遢不羈,潦倒失意”,專用于人,其核心義仍是“不修邊幅,不受拘束”,跟“邋遢”一致。如:
(10)好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y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又作“落拓”,如:
(11)然落拓之子,無骨鯁而好隨俗者,以通此者為親密,距此者為不恭。(晉·葛洪《抱樸子·疾謬》)
(12)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節(jié),世人多未之知,唯從叔祖魏尚書仆射寬深異之。(《隋書·楊素傳》)
從中古語音上看,“拓”為透紐鐸部(《廣韻》透母鐸韻),擬音為[thak];“遢”為透紐盍部(《廣韻》透母盍韻),擬音為[thap]。兩者雙聲,鐸盍通轉(zhuǎn)??梢姟板邋荨迸c“落拓”音近義通。
漢魏以后,“落魄”還可作“洛薄”、“落薄”、“落泊”、“落度”、“洛度”、“樂托”、“落托”、“落脫”、“鹿獨”等?!稘h書·王莽傳下》載:“新都哀侯小被病,功顯君素耆酒,疑帝本非我家子也?!鳖亷煿抛⒁龂喝绱驹唬骸把悦嘎灞∈染?,淫逸得莽耳,非王氏子也?!币簿褪钦f,其母在潦倒失意、沉迷酒色中懷莽,故被疑非王氏之子。又如:
(13)忠心盡節(jié),事君九年,夙夜匪懈,晨省無愆。今遭落薄(魄),知復(fù)何言。(《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
(14)棱頗涉書傳,少落泊,不為當(dāng)世所知。(《陳書·杜棱傳》)
(15)成都有丐者詐稱落泊衣冠,弊服襤縷,常巡成都市鄽,見人即展手希一文云:“失墜文書,求官不遂。”(《太平廣記·詭詐》)
(16)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dāng)落度如此邪!(《三國志·蜀志·楊儀傳》)
(17)元超兄弟大洛度,上桑打葚為茍非?!?明·楊慎《古今風(fēng)謠·晉懷帝永嘉初謠》)
(18)攬裳未結(jié)帶,落托行人斷。(《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三·吳聲歌曲三·懊儂歌十四首之十》)
(19)予以當(dāng)時忻笑隱、恩斷江、無無極,皆著名,斯時要如二詩落脫高遠,夫豈可到?”(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三十四)
(20)可巧這日拄了拐杖掙挫到街前散散心時,忽見那邊來了一個跛足道人,瘋癲落脫,麻屣鶉衣。(《紅樓夢》第一回)
(21)鹿獨戎馬之間,轉(zhuǎn)死溝壑之際。(《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
例(10)應(yīng)劭注曰:“落魄,志行衰惡之貌。晉灼曰:‘落薄、落托義同?!薄端麟[》案:“鄭氏云:魄音薄?!薄奥淦恰币嗉础奥渫夭涣b”、“落魄不羈”。例(14)、例(15)的“落泊”也是窮困失意,飄泊無依的意思。例(17)在《晉書·五行志中》、《宋書·五行志二》均作“落度”。“落度”即落拓,潦倒失意。
另外,“落拓”可倒作“拓落”,“鹿獨”也作“獨漉”。
(22)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為官之拓落也。(《漢書·揚雄傳》)
(23)下官詩書拓落,羽翮摧頹,朝廷無立錐之處。(唐·王勃《冬日羈游汾陰送韋少府入洛序》)
(24)獨漉水中泥,水濁不見月。不見月尚可,水深行人沒。(李白《獨漉篇》)
(25)獨獨漉漉,鼠食貓肉。(王建《獨漉歌》)
蔣禮鴻(1987)引用王琦的說法“上谷郡涿州有地名獨鹿,一名濁鹿者是也。又,小網(wǎng)名罜”,并指出:“說以地名物名者皆非是。蓋獨漉即鹿獨、落度、落拓之倒文……其一,落拓、落度、鹿獨本為一詞。其二,落拓可倒為拓落,則知獨祿、獨濁、獨鹿即落拓、落度、鹿獨之倒。樂府諸辭,繼以水深泥濁者,謂行人疲困不能自振也;繼以鼠食貓肉者,貓反為鼠所食,亦其疲困不能自振也。”[5](P10)蔣氏所言甚確。李白詩中“獨漉”作定語修飾水中泥,形容泥水渾濁,不見月光倒影,行人因而沒入污濁泥水中狼狽不堪。宋元以后,落魄、落拓、落托、落脫又有AABB的疊音形式落落魄魄、落落拓拓、落落托托、落落陀陀、落落酡酡、落落跎跎、落落脫脫等。例如:
(26)南康軍兜率志恩禪師,上堂:“落落魄魄,居村居郭。莽莽鹵鹵,何今何古?”(《五燈會元》卷十七)
(27)不是我自間闊,趁浪逐波,落落拓拓,大笑呵呵。(元·關(guān)漢卿《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第四折)
(28)今之世,做今世之人,讀書是為著科名,謀生是為著妻子,你看那一班潦倒名士,有些子聰明,偏做出怪怪奇奇的事,動人耳根,又做出落落拓拓的樣,搭他架子。(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一回)
(29)既功名不入 凌煙閣 ,放疎狂落落陀陀。(元·曾瑞《端正好·自序》套曲)
(30)日日朝朝,落落跎跎。酒甕邊行,花叢里過,沉醉后由他。(元·張小山《齊天樂》)
(31)風(fēng)清月朗閑過活,可不盡由咱落落酡酡。(明·康海《祆神急·述隱》套曲)
(32)于獅子山文殊庵端坐,而逝留偈云:落落托托,上無把捉,出沒太虛,無系無縛,鐵馬倒地,誰人摸索?(《廣西通志》卷八十七)
(33)秦鳳儀看了又好惱,又好笑,落落脫脫,且信著馬走去?!?明·陸人龍《型世言》)
從語音來看:“托、脫、拓、魄、泊、薄、度”等字均為入聲鐸韻,因此以上各詞有疊韻關(guān)系。清代莊履豐、莊鼎仝撰《古音駢字續(xù)編》卷五云:“樂托(《世說新語》)、洛度(《永嘉初謠》)、落度(《蜀志·楊儀傳》)、落拓、落泊(《陳書》)、落托(《舊唐書》)、落魄,六同?!庇?,明方以智《通雅》卷六:“落魄一作落泊、洛度、落度、樂托、拓落、托落?!薄奥淦恰钡恼Z義引申脈絡(luò)可以表示如下:
落魄/落薄/落泊→落拓/樂托/落托/落脫
→落度/洛度→鹿獨→獨漉→獨獨漉漉
(落魄→落落魄魄;
落拓→落落拓拓/落落托托/落落陀陀/落落酡酡/落落脫脫)
2.2 “落魄”與“落寞”
從用法與意義看,落寞即落拓潦倒、落魄失意、不飾邊幅?!奥淠北咀鳌奥淠保肿鳌奥淠?,現(xiàn)代漢語中的常用形式“落寞”唐宋時期已經(jīng)普遍使用。如:
(34)覽除閣之麗靡,覺堂殿之巍巍,徑落莫以差錯。(《藝文類聚》卷六十二)
(35)不知楊侯去時,城門外送者幾人?車幾兩?馬幾匹?道邊觀者,亦有嘆息知其為賢與否!而太史氏又能張大其事,為傳繼二疏蹤跡否,不落莫否?(韓愈《送楊少尹序》)
(36)且持盈畏滿,自是家門舊風(fēng),何為一旦落漠至此,當(dāng)局苦迷,將不然邪!(《宋書·王微傳》)
(37)披云同落寞,步月共裴回。(唐·辨才《設(shè)缸面酒款蕭翼,探得來字》)
(38)呂丈在鄉(xiāng)里,方取其家來,骨肉得團聚,不至落寞。(《朱子語類·呂伯恭》)
那么,要探尋“落寞(莫)”與“落魄(薄)”的關(guān)系,就必須了解“莫”與“薄”之間的聯(lián)系?!墩撜Z·里仁》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碧拼懙旅饕袅x曰:“適,丁歷反。鄭本作敵。莫,武博反。范寧云:適莫猶厚薄也?!?宋代邢昺疏云:“正義曰:此章貴義也。適,厚也。莫,薄也。比,親也,言君子于天下之人無擇于富厚與窮薄者,但有義者則與之相親也?!备鶕?jù)陸、邢兩人的注疏,“莫”就是“薄”。
再看一例:
(39)王涯有再從弟沐,家于江南,老且貧。聞涯為相,跨驢詣之,欲求一簿、尉。留長安二歲余,始得一見,涯待之殊落莫。(《資治通鑒》卷二百四十五)
胡三省注:“落,冷落也;莫,薄也。落莫,唐人常語?!笨梢?,“落莫”即“落薄”,言“落莫”乃唐代人習(xí)語。從古音來看,莫、漠、寞是同音字,均明紐鐸韻,擬音為[mak];薄為并紐鐸韻,擬音為[bak]。明、并為旁紐唇音,聲接近而韻相同。
“垃圾”的“圾”現(xiàn)在在吳語中讀如“西”。錢乃榮認為,上海話(松江話)“垃圾”原來讀音作“勒色”,兩字都是入聲,⑤“垃圾”這詞被在上海的文人寫進白話文中,為國語吸收,被說北方話者讀作laji,也許是讀了字面音(前字誤作“拉”讀,后字讀右半邊),然后再由普通話南銷,上海城里人也跟著北方誤讀的音,近似讀作[lasi],后字又團音化,讀如“西”(錢乃榮觀點見于北大中文論壇,可備一說)。筆者以為,老上海話中“垃圾”一詞最早似作“拉雜”、“拉閘”,如:
(40)吃得拉雜,做個菩薩。(胡祖德《滬諺》卷下)
(41)吃櫻桃,話櫻桃,嫌奴奴拉閘手鏖糟。(明·馮夢龍《山歌·吃櫻桃》)
后來雖然寫成“垃圾”,但該詞在吳語區(qū)仍讀“臘閘”,如:
(42)吾蘇亦有之,如謂積穢物曰垃圾,音“臘閘”。(清·錢思元《吳門補乘》卷一)
與“垃圾”詞形上更為接近的是“拉扱”。⑥“扱”,《集韻》注音為:“迄及切”,曉母緝韻。高本漢擬音[ts'p],李方桂擬音[tshrp]。因“拉扱”與“拉颯”音近,到了宋代“拉颯”也寫作“拉扱”,如:
(43)若無物,若有物,不知其如何,故曰“不知其誰何也”。弟音頹,弟靡者,拉扱也;波流者,莽蕩也。言其看我不出,但見拉扱莽蕩,故自失而走也。(宋·林希逸《莊子口義》卷三)
例句中“弟靡”即頹靡,被解釋為“拉扱”。隨著語義的發(fā)展,“拉扱”由指稱事物的狀態(tài)到指稱事物本身,狀態(tài)形容詞轉(zhuǎn)而作名詞,可以表示“穢物與塵土相混積”(即現(xiàn)在的“垃圾”)。這可以用認知模式中的轉(zhuǎn)喻(metonymy)來解釋?!盎北硗翂K,如《玉篇·土部》云:“圾,土圾也。”明代岳元聲《方言據(jù)》卷上云:“土塊謂之圾。”常與穢土關(guān)聯(lián),故“拉扱”可寫作“拉圾”,如:
(44)莊謂東郭子云:“道在螻蟻,道在稊稗,道在瓦甓,道在屎溺,可以拉圾堆而眇視之耶?”(明·朱存理《珊瑚木難》卷七)
“可以拉圾堆而眇視之耶?”意為“道”可以像垃圾那樣堆放在那里被藐視嗎?后起的“垃”為“拉”的異寫字,歷代字書大都未收,僅《龍龕手鑒》注音:“郎和反。”和“拉”同音。莫大偉(David Moser,1991)指出,漢語的口誤或筆誤中存在一種前置語誤(anticipation),[6](P4)即一個即將表達(書寫或說出)的特別突出的部分遮蔽(干擾或取代)正在表達的部分時,這種預(yù)期的錯誤就發(fā)生了。人們在要寫第一個“拉”字時,心里想到了后面的“圾”字,從而把“拉”字左邊也寫成了“土”。這一過程也有學(xué)者稱之為“字形感染”。[7]綜上,“垃圾”的發(fā)展脈絡(luò)可以表示為:
拉雜/拉閘→臘閘→垃圾
|
拉颯→拉扱→垃圾
4.1 “邋遢”與“落魄”
《世說新語·賞譽》載:“謝中郎云:‘王修載樂托之性,出自門風(fēng)?!庇嗉五a《世說新語箋疏》引劉盼遂曰:“‘樂托’即‘落拓’,連綿字無定形也。亦作‘落魄’(《漢書·酈食其傳》)、‘落穆’(《晉書·王澄傳》)、‘落度’(《通鑒晉紀》),今世則言‘邋遢’?!?據(jù)劉盼遂的說法,漢代所見的“落魄”到了近代說成“邋遢”。例(15)中由“落泊衣冠,弊服襤縷”可知,因落魄,故而衣衫襤褸,“落泊”實與“邋遢”同。
4.2 “邋遢”與“垃圾”
上文還提到,吳語中“垃圾”一詞早期作“拉雜”、“拉閘”或“臘閘”,如例(41)“嫌奴奴拉閘手鏖糟”中“鏖糟”是吳語骯臟的意思,和“拉閘”前后呼應(yīng)。
4.3 語音關(guān)系
從古音來看,“邋”上古音屬來母盍部,擬音[lap];“落”上古音屬來母鐸部,擬音[lɑk];中古音分屬葉韻和鐸韻,兩字雙聲,韻相通?!板荨鄙瞎乓敉改割敛?,擬音[thap]、“魄”透母鐸部,擬音[thak],兩字聲同韻通。
明代方以智已經(jīng)考證“拉沓”又作“邋遢”,“拉雜”也作“拉颯”,“拉沓”猶“拉雜”。從古音看,“沓”定紐緝部,擬音[dp];“雜”從紐緝部,擬音[dzp],兩字同韻部且聲紐發(fā)音部位接近?!袄S”中古擬音為[lp sp]。
“邋遢”、“拉颯”、“落魄”、“垃圾”等詞的歷史語音關(guān)系見表1與表2(擬音參王力、李方桂等)。
表1 上字聲韻的歷史語音關(guān)系
表2 下字聲韻的歷史語音關(guān)系
這幾個詞語形式的共同點可歸納為:①這幾個詞形及其變體形式都是疊韻聯(lián)綿詞;②均為開口入聲字,上字均為來母,下字聲韻關(guān)系密切。
“落魄”與“邋遢”,上字(lak-lap)聲母與元音都相同,僅僅韻尾不同,是鐸、盍通轉(zhuǎn);下字(thak- thap)也是聲同韻近,只有入聲韻尾有別。
由于這些歷史的音義關(guān)系,我們將以上各詞形看作同一個聯(lián)綿詞的不同變體,它們共同組成一個同源詞族。這些詞形變體的語音大框架和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在詞匯發(fā)展史上,其上下字的韻母發(fā)生了同步音轉(zhuǎn),人腦所具有的模糊處理機制完全可以正確解讀它們包含的語義。江藍生(2011)將這種現(xiàn)象解釋為“同步變韻的形態(tài)音變”。[9]
凡特征相同的事物人們往往喜用相同或相近的語音來稱呼,因它們具有相同的語根,且讀音相近,不斷類比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同族詞,逐漸形成詞群,進而成為同源詞族。這類詞的產(chǎn)生和語音相關(guān),不同地域或不同時代的人或讀為雙聲之轉(zhuǎn),或讀為疊韻之轉(zhuǎn);表現(xiàn)在書面上,則有文字的差異。甚至同一作品中也出現(xiàn)這種字異音近義通的詞語。其實本來就是從同一“語根”發(fā)展引申,其讀音也隨著時代、地域而變,到后來意義、讀音的分化成了一定氣候,人們便不易察覺其中的聯(lián)系了。諸多此類詞語在漢語史上的出現(xiàn),一方面豐富了漢語詞匯,使行文言語生動富有變化;另一方面卻不符合語言簡約性的要求。因此,到現(xiàn)代漢語中,大都固定在一兩個詞形上。同族詞分布很廣,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有的書寫形式雖未進入普通話,卻依舊保存在方言中。
現(xiàn)在“邋遢”在西北官話關(guān)中方言中說“拉颯”,表示臟亂不整。如“干凈白雨拉颯雪”,意為大雨過后地面干凈,而下雪之后道路泥濘不潔。對于粗心糊涂、不修邊幅、丟三落四的人,也稱其“拉颯”、“拉颯鬼”。內(nèi)蒙古赤峰漢語方言則用“拉雜”來表示“條理不清,辦事拖泥帶水”,有學(xué)者認為“拉雜”即由表示不整潔不干凈的“邋遢”衍來。[10]江藍生(2011)指出,把詞形、語音不同,從字面上又看不出語義聯(lián)系的古代詞語跟現(xiàn)代漢語方言口語詞掛鉤須十分謹慎,只有在形音義幾方面都能建立起與現(xiàn)代詞語連續(xù)的、可靠的歷史聯(lián)系,并且能用語言學(xué)理論對其形音義演變的理據(jù)加以科學(xué)解釋,才是可信的。⑦通過對詞形、語音及其語義的演變軌跡進行歷史考察可見,“‘拉雜’由表示不整潔不干凈的‘邋遢’衍來”的說法其實是對歷時演變的顛倒。據(jù)袁家驊(1983)考證,東北話里有一批土詞是從滿語借來的,比如:“勒特,衣冠不整。歇后語‘癩蛤蟆帶腰刀——勒特兵’?!盵11](P47)實際上,“勒特”與至今還保留在關(guān)中方言里的“肋脦”(舉止懶散,不修邊幅)音近義同?!袄呙帯庇蓙碛凶裕都崱と肼暿吩疲骸懊?,惕得切,音忒。肋脦,不正容止也。肋,歷德切?!薄额惼吠?梢姡瑵h語中最晚在宋代已有“肋脦”一詞,該詞或為女真族語言所借用,后又被東北方言借入,并記為“勒特”。其間錯綜關(guān)系,尚待細考??傊?,現(xiàn)代方言中仍有大量同族詞的表現(xiàn)形式,筆者擬另文探討。本文將以上相關(guān)詞語從漢語史的角度加以考索,或能為漢語詞匯史研究以及辭書編纂提供一點參考。⑧
注釋:
①《漢鐃歌·思悲翁》原作:“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梟子五,梟母六,拉沓高飛暮安宿。”
②“京口謠”見《晉書·五行志》:“孝武帝太元末,京口謠曰:‘黃雌雞,莫作雄父啼。一旦去毛衣,衣被拉颯棲?!?/p>
③筆者按:《蘇軾集·補遺·書拉雜變》云:“司馬長卿作《大人賦》,武帝覽之,飄飄然有凌云之氣。近時學(xué)者作拉雜變,便自謂長卿,長卿固不汝嗔,但恐覽者渴睡落床難以凌云耳?!?/p>
④當(dāng)作“拉颯”,“拉颯棲”未確。金元好問《游龍山》詩云“惡木拉颯棲,直干比指稠”,說的是惡木雜亂橫生,旁逸斜出?!袄S”狀“棲”之貌。
⑤《漢語詞典》(1962年重印本)“垃圾”注音ㄌㄜㄙㄜ,“勒瑟”。吳語,穢物與塵土相混積之稱。
⑧上海師范大學(xué)吳為善教授、中國人民大學(xué)董正存博士為本文提出修改意見,謹致謝忱。
[1] 方以智.方以智全書·第一冊·通雅[M].侯外廬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 唐作藩.上古音手冊[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
[3] 王云路.六朝詩歌語詞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
[4] 朱起鳳.辭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5] 蔣禮鴻.義府續(xù)貂(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7.
[6] David Moser.SlipsoftheTongueandPeninChinese[Z]. Sino-Platonic Papers, No. 22, March 1991. (Univ. of Pennsylvania).
[7] 楊劍橋.關(guān)于漢語多音節(jié)異形詞的幾個問題[J].復(fù)旦學(xué)報,2000,(6).
[8] 孫景濤.元音交替與新詞派生[J].語言科學(xué),2010,(3).
[9] 江藍生.說“蹀躞”與“嘚瑟”[J].方言,2011,(1).
[10] 張萬有.赤峰漢語方言概述[J].零陵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1,(1).
[11]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
上海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3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