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聰 馬宏程
論諸暨方言的否定詞“沒”、“沒得”
王淇聰 馬宏程
諸暨方言否定詞“沒”和“沒得”在詞性上兼屬副詞和動詞,諸暨方言中與“沒”所搭配的形容詞只能是動態(tài)形容詞,所搭配的動詞其動作必須具備實際操作性。諸暨方言中“沒得”后面不可跟名詞賓語,也不可單獨成句。
諸暨方言 否定詞 比較
諸暨市為紹興市下轄縣級市,諸暨話是吳語中的一個次方言,其環(huán)圍與該縣行政區(qū)近似。[1]諸暨市轄3個街道、23個鎮(zhèn)、1個鄉(xiāng)。本文主要分析諸暨方言否定詞中的“沒”和“沒得”,所選語料來源地為諸暨市浣東街道。
諸暨方言中“沒”兼屬動詞和副詞,在語義上大致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沒/沒有”。作動詞時,可與名詞搭配使用;作副詞時,可與形容詞、形容詞詞組搭配使用。具體用法如下:
(一)“沒+VP”
“沒”后跟動詞性詞組時,表示對過去到現(xiàn)在為止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的否定。
但能和“沒”搭配的動詞其動作必須是可見的,例如動作行為動詞“打、燒、跳、唱、喝、困(睡)”等,趨向動詞“來、去、上、下、上來”等。以下幾類動詞則不能與“沒”搭配:
①能、會、愿意、應(yīng)該、可以、允許等能愿動詞。
②曉得、清爽(清楚)、認(rèn)得等認(rèn)知動詞。
③是、好像、表示、等于、屬于等聯(lián)系動詞。
但是當(dāng)認(rèn)知動詞后加上“了”、“過”等助詞時則能用否定詞“沒”來否定。 例如:
(1)渠自個毛病渠還沒曉得了。(他還不知道自己的病情。)
(2)渠老子外頭欠了木老老鈔票渠還沒曉得過。(他還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在外面欠了很多錢。)
(二)“沒+A”
“沒”和形容詞搭配,用來否定某種性質(zhì)或狀態(tài),否定狀態(tài)時只有動態(tài)形容詞才能與“沒”單獨搭配。例如:
(3)衣裳沒濕。 (衣服沒有濕。 )
其他形容詞都必須借一定的助詞才能用 “沒”進行否定。例如:
(4)你嘎早來還啊,飯的沒熟過了。(你這么早回來,飯還沒熟。 )
(5)樹高頂咯橘子還沒黃了。(樹上的橘子還沒黃。)
(6)上日子夾落個菜沒壞掉。(昨天剩下的菜沒壞。)
這里形容詞加上“了”、“過了”、“掉”等詞后,表示事物狀態(tài)會存在某種發(fā)展的趨向可能,表明此狀態(tài)具有動態(tài)性。
此外,形容詞前可加助詞“嘎”形成“沒+嘎+形容詞”句式,這里的“嘎”表示程度,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這么、那么、如此”,此類句子中形容詞加上助詞“嘎”后都帶有比較性質(zhì)。例如:
(7)東湖菜場了魚賣的粘行俏個,西湖菜場了沒嘎行俏。(東湖菜場的魚很暢銷,西湖菜場的魚沒那么暢銷。 )
(8)今朝個飯吃起來沒嘎香。(今天的飯吃起來沒那么香。 )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能與“沒”搭配的形容詞有:
①熟、好、大、快、早、晚、爛、亮等單音節(jié)形容詞。
②行俏、漂亮、講究、白嫩、新鮮、清爽、糊涂、干凈等雙音節(jié)形容詞。
清清爽爽、高高興興、焦燒(精光)、咸咧咧(咸滋滋)等詞就不能與“沒”搭配使用,此類形容詞無比較性質(zhì),不具動態(tài)性,且無法動態(tài)化。
(三)“沒+N”
“沒+名詞”表示不具有、不領(lǐng)有、不存在。例如:
(9)沒工夫去玩。 (沒工夫玩。 )
(10)沒條件讀書。(沒條件讀書。)
諸暨方言中的“沒得”兼屬動詞和副詞,作動詞時可以用在名詞性詞組前,作副詞時可以用在動詞、動詞性詞組、形容詞前,語義上大致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沒有”、“不”。 主要用法有:
(一)“沒得+NP”
“沒得+名詞性詞組”表示不存在,是對一類事物的全部否定,并且常常帶著感嘆的語氣。例如:
(11)沒得葛種事體咯件,自嘎鈔票有咚別寧嘎咯鈔票還勿肯還。(沒有這樣的事情的,自己有錢還不肯還別人錢。)
(二)“O+沒得+V”
“O+沒得+動詞”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沒有+O+動詞”的倒裝,表示對領(lǐng)有、具有、存在的否定,此類動詞一般是單音節(jié)動詞。并且在諸暨方言中不存在“正裝”的“沒得+O+動詞”句。例如:
(12)鈔票沒得用。 (沒錢花。 )
(13)衣服沒得穿。 (沒衣服穿。 )
(三)“沒得+動詞+過/著過”
“沒得”可否定動作曾經(jīng)發(fā)生,這種情況往往與“過”、“著過”連用。 例如:
(14)葛道題目偶沒得做著過。(這道題目我沒做到。)
(15)葛件衣裳渠沒得穿過。(這件衣服沒見她穿過。)
(16)葛件衣裳沒得看渠穿過。(這件衣服沒見他穿過。 )
(四)“沒得+動詞或動賓短語”
“沒得+動詞或動賓短語”表示動作不能實施,不允許實施,不被允許、不夠條件實施。例如:
(17)作業(yè)勿做好沒得游戲。(作業(yè)沒完成就不準(zhǔn)玩。)
(18)渠沒個地方生活沒得做,廠了沒要他。(廠里沒要他,他不能在那個地方工作。)
(19)勿是葛頭戶口個寧葛頭書沒得讀個。(不是這邊戶口的人不能在這里上學(xué)。)
(18)中的情況并不是沒有活可以干,只是廠里沒有要他,并不表示那里沒有他可以干的活。(19)同理。在這里,“沒得”修飾的是后面的動作而不是前面的賓語,且O可省略,這些情況要置于具體語境中去理解。
(五)“沒得+A”
“沒得+形容詞”用來表示對事物性質(zhì)、特征的否定,通常可翻譯為“不怎么、不太”。 例如:
(20)你個寧葛橋了臉色沒得好看。(這陣子你的臉色不怎么好看。)
(21)偶看渠葛兩日心情沒得好。(我看你這兩天心情不怎么好。)
(六)固定格式“沒得+話”
固定格式“沒得+話”意思是說不出、沒法說,含有有理沒法說、不想說的無奈意味。例如:
(22)吃虧啊算啊,偶往是沒得話。(吃虧也算了,我沒法說。 )
(一)諸暨方言否定詞“沒”和“勿”的差異
諸暨方言中的否定詞“勿”和紹興方言中的“勿”一樣,大致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 “不”。[2]“勿”對動作的否定并不涉及動作狀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時間、階段和過程,而是對事物的動作狀態(tài)在某一具體時間內(nèi)的主觀判斷,比如“勿去(不去)”。而“沒”否定一種動作時是一種客觀的否定,在時態(tài)上表示尚未發(fā)生,是過去至說話時止還沒出現(xiàn)的狀態(tài)或沒執(zhí)行的動作,比如“沒去”。
諸暨方言中的“勿”能用于選擇問句,形成“X勿X”的形式,但不能單獨成句用來回答問句。而否定詞“沒”能單獨成句回答問句,而且諸暨方言中表達(dá)普通話中的“有沒有”通常用“有勿有”,或者省略中間的“勿”形成“有有”的形式,甚至直接用“有……了”形成問句。
(二)諸暨方言否定詞“沒”和“沒得”的差異
1.帶動賓短語
“沒”和“沒得”兩者都能帶動賓短語,但是意義上有差別,例如“沒搞(玩)游戲”和“沒得搞(玩)游戲”?!皼]”是對過去到現(xiàn)在為止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的否定,相當(dāng)于回答普通話中的“有沒有”?!皼]得”則表示動作不能實施,不允許實施,不被允許、不夠條件實施,相當(dāng)于回答普通話中的“能不能”。
2.對形容詞的選擇性
“沒得”后跟形容詞使用時可直接與性質(zhì)形容詞搭配,表示不怎么、不那么?!皼]”必須加“嘎”才能表示不那么、沒那么。例如:
(23)今朝咯魚沒得新鮮。(今天的魚不新鮮。)
(24)今朝咯魚沒嘎新鮮。(今天的魚沒那么新鮮。)3.問句中
諸暨方言中否定詞“沒”和“沒得”都不能用于問句中,但是否定詞“沒”能用于問句的回答。例如:
(25)問:飯有有吃好了?(飯吃好了沒?)
答:沒。
4.表假設(shè)的條件句中
在諸暨方言中,表示假設(shè)的條件句一般為“……咯話,……”或 “……,……”前從句后主句的形式。“沒”可以用于從句表示未然,但不能用于否定主句中的動賓式。“沒得”則相反。例如:
(26)飯沒吃過,沒得吃閑口果。(沒吃飯就不準(zhǔn)吃零食。 )
(一)諸暨方言和寧波方言“沒”的比較
寧波方言與諸暨方言都屬于吳語太湖片,寧波與諸暨兩地同屬浙東寧紹地區(qū)且同處浙北地區(qū)錢塘江以南,自古以來經(jīng)濟往來密切,交流頻繁,兩者方言在語義、語法、語音方面既有共通之處又存在差異。
寧波方言中的否定詞“沒”表示一種客觀的否定,表示所否定的動作、狀態(tài),一直到說話時還沒有出現(xiàn)或者執(zhí)行。[3]100語義上與諸暨方言中的“沒”大致相等,但用法上仍有出入。
1.回答反復(fù)問句時
寧波方言“沒”經(jīng)常用來回答反復(fù)問句,表示否定,意思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的“不”。[3]100但諸暨方言中否定詞“沒”只能用來回答“有有(有沒有)”、“有勿有(有沒有)”兩種反復(fù)問句。例如:
(27)寧波方言:
問:我今么上班來得早伐?(我今天上班來得早不早?)
答:沒早。 (不早)
(28)諸暨方言:
A.問:飯有有吃過?(飯吃過了沒有?)
答:沒。
B.問:你今朝個作業(yè)有勿有做好了?(你今天的作業(yè)做好了沒?)
答:沒。
2.“沒+VC”句式中當(dāng)C是程度補語時
寧波方言“V+勒+沒(大)+程度補語”句中,“沒”需要放在動詞后面、程度補語前面,如果程度補語是性質(zhì)形容詞,則能用“沒”否定,也可以用“勿”否定,若程度補語是狀態(tài)形容詞則用“沒”否定并且需前置。[3]102但在諸暨方言中否定這類句型的程度補語需要將“沒”置于動詞前面,其格式為“沒+V+得+年(很)+程度補語”。若需將否定詞置于程度補語前則用“勿”否定,其格式為“V+得+勿(大)+程度補語+(咯)”,但只適用于程度補語為狀態(tài)形容詞的情況。例如:
(29)寧波方言:
性質(zhì)形容詞:諾咯房間弄勒沒(大)干凈。(你的房間打掃得不干凈。)
諾咯房間弄勒勿(大)干凈。(你的房間打掃得不干凈。 )
(30)諸暨方言:
A.我看你兩個字沒寫得年差。(我覺得你的字寫得不差。 )
B.我看你兩個字寫得勿差(咯)。(我覺得你的字寫得不差。 )
吳方言的一大特點就是南北部差異明顯,浙江的寧紹臺、溫麗金,方言差別更大。[4]73此外,《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第2907頁收錄的詞條“沒得”的解釋中可見“沒得”一詞在官話中更為多見。基于以上原因,對否定詞“沒得”的外部比較分析,本文選取了南部吳語臺州片天臺方言否定詞“沒勒/嘸勒”、西南官話區(qū)荊門方言否定詞“沒得”、江淮官話區(qū)南京方言否定詞“沒得”以及普通話中否定詞“沒有”與北部吳語區(qū)的諸暨方言否定詞“沒得”進行比較。
(一)與天臺方言否定詞“沒勒/嘸勒”的比較
天臺方言中“沒勒/嘸勒”相當(dāng)于西南官話的“沒得+V”,與北京話的“沒有O可V”意思相同。[5]205諸暨方言中的“沒得+V”也包含了這層意思,但諸暨方言中的“O+沒得+V”中的O只能前置。
“Neg+O+V” “O+Neg+V”天臺方言 沒勒東西吃。(沒東西吃。 )東西沒勒/嘸勒吃。(沒有東西吃)諸暨方言 *沒得生活做。 生活沒得做。(沒有活干。 )
(二)與荊門方言否定詞“沒得”的比較
諸暨方言中“沒得”兼屬動詞和副詞,但荊門話的“沒得”只作動詞,其后可跟名詞、代詞、形容詞、詞組。[6]34而諸暨方言中“沒得”作動詞時后面的賓語只能是名詞性詞組。例如:
(31)渠咯臉色沒得好看。(他的臉色不好看。)
(32)沒得嘎搞笑種寧咯。(沒這么搞笑的人啊。)
(三)與南京方言否定詞“沒得”的比較
南京方言否定詞“沒得”用在動詞前可表示沒有?!赌暇┓窖栽~典》中收錄詞條 “沒得”:“新派用詞,副詞,沒有、未:我~去|我早晨到現(xiàn)在還~吃過飯哩|他從來~騙過我”。[7]在諸暨方言中“沒得”用在動詞前表示動作不能實施、不允許實施,不被允許,不夠條件實施。
(四)與普通話否定詞“沒有”的比較
諸暨方言的“沒得”和普通話的“沒有”兼屬動詞和副詞。作動詞時,“沒有”后面可跟名詞、代詞、數(shù)量詞等,表示領(lǐng)有、具有、存在的否定;用在“誰、哪個”等前面,表示“全都不”;不如,不及;不夠,不到。[8]927而“沒得”作動詞只表示不領(lǐng)有、不具有,其后只能跟名詞性詞組。當(dāng)名詞作賓語時,賓語必須前置。
作副詞時,“沒得+形容詞”用來表示對事物性質(zhì)、特征的否定,而“沒有+形容詞”則表示“已然”的否定。且兩者都不可跟狀態(tài)形容詞。此外,“沒有”單純加動詞時可表示“已然”、“曾經(jīng)”的否定,[8]927“沒得”加動詞表示“曾經(jīng)”的否定時必須借助“著”、“著過”來完成,單純加動詞時只表示不能、不能夠、不允許,而“沒有”并無此意。
此外,“沒得”區(qū)別于“沒有”最大的特點是無問句形式。
“沒有”(普通話) “沒得”(諸暨話)有沒有吃過飯? *有沒得吃過飯?吃過飯了沒有? *飯吃過了沒得?
[1]孟守介.諸暨話狀態(tài)形容詞的ABB式[J].鐵道師院學(xué)報,1987(03):27.
[2]陽春.紹興方言否定詞“勿”的語法特點[J].紹興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學(xué)社會科學(xué)),2006(06):79.
[3]阮桂君.寧波方言語法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90-102.
[4]顏逸明.吳語概說[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1994:73.
[5]戴昭銘.天臺話的否定詞和否定表達(dá)方式[J].方言, 2001(03):205.
[6]趙和平.荊門方言的“沒得”[J].沙楊師范??茖W(xué)報, 1999(01):34.
[7]李榮,劉丹青.南京方言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75.
[8]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局,2005:927.
(作者單位:浙江外國語學(xué)院中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