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談語體特征的句法表現(xiàn)

      2013-03-22 06:33:32
      當代修辭學 2013年2期
      關鍵詞:小句語體句法

      方 梅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北京100732)

      提 要 本文通過不同語體材料的對比分析,說明句法特征具有語體分布差異,句法限制具有語體相對性,句法形式的語義解讀具有語體依賴性。有的句法限制在不同語體的適用性各異,有些則是絕對限制。句法特征在不同語體條件下的分布差異,反映了不同的情態(tài)類型和語氣類型的信息在句法整合過程中的限制。句法形式的意義解讀對語體特點具有依賴性,尤其是言域義的浮現(xiàn),直接反映了互動交際中言語行為表達的特點。

      一、引 言

      篇章對句法結構形成的制約、篇章對句式和句式變體使用的制約以及句中的篇章現(xiàn)象是功能語言學者的最為關注的問題(廖秋忠1991)。上世紀80年代以來,篇章現(xiàn)象的研究主要關注篇章連貫(包括形式的連貫及意義和功能的連貫)和篇章結構的研究。其中篇章結構的研究主要是找出各種文體或語體的結構要素以及這些要素組成篇章的情況。我們認為,深化有關篇章對句法結構制約的研究,有必要將不同語體的結構要素與其句法表現(xiàn)相結合進行考察。

      本文的討論試圖說明,語體特征對句法的影響不僅僅體現(xiàn)為特殊語體要求下的句法包裝。在漢語里有些現(xiàn)象應特別予以關注,一種情形是,有些句法結構在某種語體里合乎語法,換一種語體就不可接受。另一種情形是,單說合語法,放到語篇里不適用。另外,就某一類句法特征而言,往往具有語體分布差異,另有些句法形式的意義解讀也具有語體依賴性。這種種現(xiàn)象都與不同語體的特性密切相關。要想搞清楚上述問題,有賴于通過對跨語體語料的考察,進而對不同語體的句法特征進行概括。

      二、句法特征具有語體分布差異

      我們作為母語者,在判定一個句子“能說”或者“不能說”的時候,離不開這個句子的語體背景。比如:

      (1)愣了半天了。

      如果我們問一個中國人例(1)合不合語法,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在下面的例(2)的語境里,同樣是這個合語法的“愣了半天了”,卻不能接受了。要變成(3)或(4)才能接受。

      (2)*愣了半天了,他問了句:“曹先生沒說我什么?”

      (3)愣了半天,他問了句:“曹先生沒說我什么?”(老舍《駱駝祥子》)

      (4)愣了半天了,你倒是說句痛快話?。?/p>

      “愣了半天了”它單用能成句,放在復雜句里反而不能說了。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關鍵就在小句末的“了2”。對照例(2)和(3),兩例都是敘事語體,第一個小句的主語是零形式,與后面第二個小句的主語同指。這種零形反指形式是漢語敘事語體里一種典型的修飾性小句,提供時間處所等背景信息(方梅2008),而背景信息往往表現(xiàn)為依附性小句(Hopper1979,Hopper&Thompson1980)。例(2)在時間狀語的位置卻沒有采用依附小句的結構形式。正是這個原因,作為修飾性小句時不帶“了2”能說;帶上“了2”,其修飾性小句的地位也隨之改變,反倒不能說了。例(4)則不同,它顯然是從對話里截取的一個片段,第一個小句是敘述,第二個小句“你倒是說句痛快話啊”是祈使,兩個小句有各自的語氣,是相對獨立的兩個表述。因為小句之間不是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因而第一個小句用了“了2”是可接受的。反過來,如果把常用作修飾性小句的簡單結構“了1”小句與一個帶有祈使語氣的小句搭配,也難以接受。例如:

      (5)?愣了半天,你倒是說句痛快話?。?/p>

      小句主語零形反指在敘事語體里都是修飾性小句,提供條件、時間、伴隨狀況等背景信息。反指零形主語小句的背景信息屬性決定了在(5)這個非敘事句里,“了1”小句與一個帶有祈使語氣的小句組合不到一起。①

      下面看看副詞的用法。

      敘事語體里小句之間不是依靠邏輯銜接。多個小句相連構成的小句鏈,有可能是等立關系,也有可能是主次關系,主次關系還有可能是套疊交錯的。敘事語體中的條件關系不一定要靠關聯(lián)詞語顯示(方梅2008)。例如:

      (6)a 病了,他舍不得錢去買藥,自己硬挺著。(老舍《駱駝祥子》)b?確實病了,他舍不得錢去買藥,自己硬挺著。c甲:怎么說病就病了?昨天還好好的今天就病得起不來了?

      乙:確實病了。他昨天就發(fā)低燒了,我沒告訴你。

      在例(6)a里有三個小句,第一個小句“病了”是條件小句,其零形主語與后續(xù)小句“他”主語同指。具有評注意義的副詞“確實”不能用在條件小句里,如(6)b。這是因為“確實”是語氣副詞,加上這類副詞以后,就失去了對后續(xù)小句的依附,成為自足的陳述句,如(6)c。

      如果一定要用這個評注性副詞,通過添加主語和表示等立關系的關聯(lián)詞語,明確小句間的關系:

      (7)他確實病了,但是他舍不得錢去買藥,自己硬挺著。

      總之,只要涉及小句的句法整合,所謂的合法與不合法就離不開語體特征的考量。而這些語體條件,實際上反映了不同的情態(tài)類型和語氣類型在句法整合過程中的限制條件。

      具有客觀視角的說明類語篇和操作類語篇排斥體現(xiàn)主觀視角的副詞。

      先來看說明類語篇。典型的說明性語篇的敘述者是在外化于交際場景的,以書面語為載體的說明性語篇,其敘述的字里行間不體現(xiàn)言者的視角、立場。例如:

      (8)寺坪石中,還有一種石頭,在它因為經過火燒而略微發(fā)黃的外表背后,還保有一份難得的純凈和潔白,它就是壽山石三大類之一——水坑石。水坑石的生長環(huán)境多水,造就了它冰肌玉骨一般的石質,透明度極高,因此水坑類壽山石多以“晶”和“凍”來命名。(《中國壽山石》,CCTV)

      說明類語篇排斥表達言者主觀立場的副詞。例如:

      (9)a 故宮也被稱作紫禁城,建筑精美,布局統(tǒng)一。(黃傳惕《故宮博物院》)

      b 故宮也被稱作紫禁城,建筑非常精美,布局完整統(tǒng)一。

      c?故宮也被稱作紫禁城,建筑確實精美,布局完整統(tǒng)一。

      例(9)b句用的是程度副詞“非?!保琧句用的是表示評價意義的語氣副詞“確實”,但后者可接受性差。

      說明類語篇在互動交際模式下才有可能使用評注副詞,比如在導游向游客介紹某一事物的時候,如(10):

      (10)各位看到了吧,故宮的建筑確實精美。

      因為,“確實”這樣的評注義副詞的使用必然帶來言者視角,它對于互動交際模式具有依賴性。下面看程序性語體。操作語篇一般不加評注性副詞。例如:

      (11)a 生菜洗凈,撕成片,備用。(佚名《60款美味減肥菜譜》)

      b?生菜確實洗凈,撕成片,備用。

      c?生菜洗凈,確實撕成片,備用。

      上述用例說明,某些語體要求將敘述者外化,會導致那些體現(xiàn)言者視角、態(tài)度的成分受到排斥。

      上述例證提示我們,談句法限制脫離不開其適用的語體。所謂句子“能說”與“不能說”,一方面有結構層面是否合法的問題;另一方面,這種合法性總是要受到語體的制約,尤其在小句整合的時候。

      三、句法限制具有語體相對性

      早有學者指出,“動詞+了1”后面如果是光桿名詞賓語的時候,這種簡單結構“了1”小句②不能結句(賀陽1994,黃南松1994,孔令達1994)。在敘事語體里確實存在這個限制。例如:

      (12)a 要了碗餛飩,他一口氣全吃下去了。

      b*要了碗餛飩。

      不過,這條規(guī)律在對話里似乎也可以突破的。例如:

      (13)A:吃早飯了嗎?

      B:要了碗餛飩。

      (14)A:吃什么了?

      B:要了碗餛飩。

      可見,這條限制必須加上一條語體特征說明。即,在敘事語體里,“動詞+了1”后面如果是光桿名詞賓語的時候不能結句。

      值得注意的是,對話語體可以“救活”的非法句子也是有條件的。表達時間、原因、條件的小句所受限制較少,而表狀態(tài)類小句所受限制較多。下面看幾組例子:

      1)零形主語小句表時間

      (15)a 收拾完東西,他忽然想起該給家里打個電話了。

      b*收拾完東西。

      (15')A:你什么時候給老媽打電話啊?

      B:收拾完東西。

      例(15)a的零形主語小句“收拾完東西”是一個時間狀語小句,不能獨立進入篇章,如(15)b。但是,在對話里當一方問及時間的時候,作為答話卻可以接受,如(15')。

      2)零形主語小句表原因

      在敘事語體里,未完成體(包括表示動作持續(xù)、反復進行等體標記)的典型用法是為時間主線提供正在進行的背景事件(Hopper&Thompson1980),漢語的“V著”小句也是如此(Li,Thompson&Thompson1982;方梅2000a)。例(16)a“懷里揣著十萬現(xiàn)金”正是如此。故而不能將它單獨成句,如(16)b:

      (16)a 懷里揣著十萬現(xiàn)金,他一路上總怕被賊盯上。b*懷里揣著十萬現(xiàn)金。他一路上總怕被賊盯上。

      (16')A:他怎么神神鬼鬼的?

      B:*懷里揣著十萬現(xiàn)金。

      懷里揣著十萬現(xiàn)金呢

      例(16)a的零形主語小句“懷里揣著十萬現(xiàn)金”是一個原因狀語小句,不能獨立進入篇章,但是,在對話里,當一方問及原因的時候,作為答話也難接受,除非加上句末語氣詞,如(16')。而祈使句里的“著”(如“你好好聽著!”、“拿著!”)并不是未完成體標記。如果我們看看近代漢語里“著”的用法就會理解,這個用在祈使句句末的“著”是句末語氣詞,從唐代“著”就開始用作表示命令、役使語氣了(呂叔湘1940,孫錫信1999)。

      3)零形主語小句表現(xiàn)樣態(tài)

      零形主語小句表現(xiàn)樣態(tài)的,無論問話是多么開放性的話題,即便加上句末語氣詞也仍舊“救不活”這個句子。例如:

      (17)a 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他發(fā)現(xiàn)自己整個睡在地上。

      b*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

      (18)A:他什么樣?

      B:*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

      *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呢。

      上述三類零形主語小句在對話中的不同表現(xiàn)說明,有的句法限制因語體差異而具有不同適用性,有些則是絕對限制。

      四、句法形式的語義解讀具有語體依賴性

      以往的情態(tài)研究中經常會談到,表能力的情態(tài)成分用在疑問句可以表請求。例如,當我們說“能把窗戶關上嗎?”的時候,不是問對方有沒有能力把窗戶關上,而是問對方是否愿意去把窗戶關上,或者請求對方把窗戶關上。特定的言語行為(如請求)與特定的句型相聯(lián)系(如“能+疑問”),約定俗成,屬于適宜條件(關于“適宜條件”另可參看沈家煊1990)③。而這種請求意義的解讀是以互動交際言談為條件的,這是我們比較熟知的現(xiàn)象。

      語義解讀對語體的依賴性不僅僅表現(xiàn)在疑問句的解讀。言域義(參看沈家煊2003)的解讀往往是以對話語體為條件的。下面先以“是”字句的用法為例。

      “是”字句的基本意義是表達等同關系。不過,在互動交際中,表等同關系的“是”字判斷句卻可以有另外一種解讀:“是”字句不表判斷,而表存在,用來提示言談現(xiàn)場的事物(詳見方梅1991)。例如:

      (19)這是詞典,你查查不就知道了。

      (20)這是紙和筆!不寫完甭想玩去。

      這類句子形式上是判斷句,但是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陳述句,而是一種言語行為句。即在面對面的現(xiàn)場交際環(huán)境下,提示某事物就存在于言談現(xiàn)場。相當于“我告訴你,這里有某物”。因此,可以說是“是”字句的一種言域用法。

      這類“是”字句,“是”的前面是指示詞“這”,而不是處所成分(如“山上、那里是以座水庫”),不同于“是”字存在句。此外,還有一些不同于一般判斷句的特點。例如:

      1)不能受副詞修飾。

      (21)這是筆,給你放這兒了啊。

      (21')*這才是筆,給你放這兒了啊。

      2)作為內嵌小句的時候,仍舊是一般判斷句。例如:

      (22)我知道這是詞典。查了,可是沒收這個詞。

      這類“是”字句的意義與其說是判斷,不如說是指示。這種指示意義與特定的句式“這+定指名詞”相聯(lián)系,部分地具有規(guī)約性。盡管就這個句式而言,可以表判斷,也表指示有不止一種意義;而表達指示可以有不止一種形式,比如可以說“這是紙和筆!不寫完甭想玩去。”也可以說“紙和筆!不寫完甭想玩去?!钡?,這個指示意義是具有語體依賴性的,是互動交際模式下的浮現(xiàn)義。

      連詞的意義解讀對語體的依賴就更加明顯,下面以“所以”為例來說明。

      “所以”的行域義是引出一個客觀事理上的后果。比如“今年旱情嚴重,4個月沒下雨,所以土壤墑情不好”。在對話里,“所以”還有知域用法,引出說話人推斷的結果。例如:

      (23)甲:你(教練)老是那個心里嘀嘀咕咕嘀嘀咕咕的,運動員沒法兒有信心。

      乙:所以來了一個崇尚進攻的教練,至少在這個心氣兒方面,自信心方面對國家隊有很大提升。

      在上面的例子里,說話人乙知道以前的教練不自信導致隊員不自信這個事實,這是他得出國家隊換帥有助于提高隊員自信這個結論的依據(jù)。這里的“所以”引出言者的推斷,如果刪除,言者推斷的這層意思就無從體現(xiàn)。

      對話中,“所以”除了可以表達說話人推斷的結果,甚至可以僅僅用作說話人向對方提示自己的回應行為。例如:

      (24)甲:你做的牛肉還有嗎?

      乙:有。

      →甲:給我拿點吧。

      乙:這牛肉啊,跟別人家做的不一樣,

      甲:是,味道不一樣。

      乙:用高壓鍋燉15分鐘,再加各種佐料燉兩個小時,是跟豬蹄子一起燉的。

      甲:嗯。

      乙:用豬蹄子吧就能結成牛肉凍兒。

      甲:好吃。

      →乙:所以,趕緊給你去拿牛肉。

      上面這個例子里,說話人甲提出請求(“給我拿點吧”),幾個話輪之后,說話人乙使用了“所以”引出對對方請求的回應。而這個含有“所以”的話輪是一個言語行為單位,刪除“所以”,命題意義不會改變。說話人用“所以”引出對對方請求的回應行為,這個“所以”是言域用法。這種言域用法的“所以”邏輯語義已經弱化,其功能僅僅是體現(xiàn)言者的語力(illocutionary force)。連詞的這種用法同樣具有語體依賴性。

      廖秋忠先生(1991)說,在一般對話中,話題經常轉移,整個交際行為前后并無不連貫的感覺,但卻沒有一個總的話題。另外,在相鄰的話輪中,從語義上看,有時也找不到共同的命題內容,無法建立語義的宏觀結構。在對話里的意義、功能連貫主要不是靠語義來判斷,而是把對話看成一種言語行為,從講話行為的社會規(guī)范及言語行為的相關性來理解對話的連貫。我們認為,對話互動交際的特點,觸發(fā)了連詞的一系列虛化的用法。連詞這種虛化的動因在于,談話的參與者要盡量使自己的言談內容與對方的談話內容具有意義上的關聯(lián)性,或者至少在形式上要作相應的關聯(lián)性包裝,同樣是會話中合作原則體現(xiàn)(參看方梅2000b,方梅2012)。

      一些新的語法意義的浮現(xiàn)也對特定語體具有依賴性。下面看看“還是”的用法。

      “還是”作為副詞有兩個基本意義:(a)表示行為、動作狀態(tài)保持不變或不因上文所說的情況而改變;仍舊;仍然。(b)表示經過比較、考慮,用“還是”引出所選的一項(《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仍舊義的還是如“明天你還是這個時候來取照片”里的“還是”。后一種意義的“還是”如:“我看還是去頤和園吧,十三陵太遠。”“還是你來吧,我在家等你?!?/p>

      與“仍舊”義“還是”比較,(b)類表達說話人意愿的“還是”除了不能替換作“依然”或者“依舊”之外,具有下述特征:

      第一,語音形式上有區(qū)別,“仍舊”義“還是”自身總是重音所在,如(25);而表達言者意愿的“還是”不能重讀,如(26)的重音落在了“我去”而非“還是”上(#表重音):

      第二,“仍舊”義的“還是”總是指向施事主語。而這類表達言者意愿的“還是”,只能指向說話人,表達說話人的選擇。比如下面的例(27),盡管a句主語是第一人稱,b句主語是第二人稱,c句主語沒有出現(xiàn),“還是”都用來引出言者的意愿,而不隨著主語的改變而改變。例如:

      (27)a我還是吃了飯送他走。

      b你還是吃了飯送他走。

      c還是吃了飯送他走。

      第三,表達言者意愿的“還是”不參與命題表達,刪除“還是”以后,命題意義不變。

      (28)a我[還是]吃了飯送他走。

      b你[還是]吃了飯送他走。

      c[還是]吃了飯送他走。

      因此,可以說,這個“還是”是表現(xiàn)祈愿情態(tài)的副詞。

      這種表達言者意愿的“還是”在現(xiàn)代漢語里以對話語體里常見。而從歷史上看,在“還是”祈愿情態(tài)早期時作為選擇問句的答句,然后逐步擺脫對選擇問句的依賴,而將選擇問句答句的功能——說話人的選擇,吸收到了“還是”的意義當中。在演變過程中,交際模式所賦予的功能解釋滲入到虛詞的意義。(詳見方梅,即出)

      通過對跨語體材料的考察可以看到,句法形式的意義解讀對語體具有依賴性,言域義的浮現(xiàn),直接反映了互動交際中言語行為表達的特點。

      注 釋

      ①王洪君等(2009)的研究指出,“了2”的使用與交際場景有關,《新聞聯(lián)播》等通訊新聞很少用“了2”,“了2”的使用具有營造話主顯身、主觀上與受話互動的時空,構成“主觀近距離交互”的效果,是對特定風格的而選擇,而不是對記敘、說明、議論等不同文體的選擇。從統(tǒng)計的角度看,這個觀察是很有道理的。不過,本文對小說敘事與對話材料的對比,同屬于“主觀近距離交互”,但是“主觀近距離交互”對本文(1)-(5)的對比似乎沒有解釋力。正如王洪君等(2009)文章所述,“主觀近距離交互”這種語用限制是使用“了2”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②所謂簡單結構“了1”小句是指不帶有表達事件情狀的狀語、補語或焦點標記成分的小句。下面的結構類型不屬于所謂簡單結構“了1”小句。如:

      (1)我去年春上蓋了三間瓦房。

      (2)他吃完了一盤菜。

      (3)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4)他只吃了饅頭。

      朱慶祥(2012)對小句賓語復雜性與小句的依附性的關系有詳細考察,可參看。

      ③Levinson(1983:Pragma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將意義分為七類:推衍(entailments)、規(guī)約隱涵(conventional implicature)、預設(presuppositions)、適宜條件(felicity conditions)、一般情況下的會話隱涵(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特定情況下的會話隱涵(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其他的會話隱涵(non-conventional implicature)。相關漢語分析參看沈家煊(1990)。

      猜你喜歡
      小句語體句法
      句法與句意(外一篇)
      中華詩詞(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謂結構與英語句法配置
      句法二題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詩詞聯(lián)句句法梳理
      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短語
      主述位理論視角下的英漢小句翻譯研究
      話劇《雷雨》的語氣研究
      語言表達與語體選擇
      中國修辭(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語體語法:從“在”字句的語體特征說開去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0
      語體轉化的量度與語體規(guī)范
      中國修辭(2015年0期)2015-02-01 07:07:26
      神木县| 称多县| 隆子县| 垫江县| 凤台县| 黄陵县| 彰武县| 弥渡县| 临清市| 辽源市| 河源市| 昌江| 康平县| 佛冈县| 洛扎县| 安平县| 江阴市| 沙坪坝区| 体育| 印江| 玛曲县| 囊谦县| 靖西县| 册亨县| 库尔勒市| 定兴县| 突泉县| 克什克腾旗| 鹤山市| 弥渡县| 德化县| 嵊泗县| 乌拉特后旗| 扶余县| 阳泉市| 岳普湖县| 施甸县| 益阳市| 虹口区| 吐鲁番市|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