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萬
一、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概念界定
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英文為Computer-assistedLanguage Learning,簡稱CALL,專指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中。不同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界定和闡釋。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專家Egbert從功能層面對其進行界定“l(fā)earners learning language in any context with,through,and around computer technologies”,即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是指借助計算機技術為語言學習者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提供現(xiàn)代化的學習手段、更新豐富鮮活的學習內容。筆者在綜合各位專家的觀點尤其是國內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研究專家何高大教授的觀點后,認為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是指運用計算機技術、嵌入式終端技術、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技術和通訊技術等,將各種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各要素,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資源,創(chuàng)建多元教學評價與管理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教學效果的語言教學模式。它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計算機輔助手段不僅體現(xiàn)在外語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即通過刺激學習者的多種感官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通過視頻和音頻為學習者營造純正的語言環(huán)境,彌補在漢語語言環(huán)境下學習英語的不足;通過構建外語學習平臺為學習者提供自主學習平臺;通過更新豐富在線學習內容,拓寬學習者的視野;通過搭建教學管理平臺為學習者提供反饋信息,使學習者和教師及時了解學習進程以及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為學習者提供無紙化考試,如英語口語機考大大縮短了考試等候時間,提高了考試的效率。也就是說,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發(fā)展,計算機輔助手段將失去它獨立的身份,不再作為一個獨立要素存在,完全融入教學各要素中,最終“不見身影”。簡而言之,隨著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發(fā)展,計算機輔助手段就像鋼筆和紙這類工具使用得習以為常,以至于完全忘卻它的技術工具的屬性,而是看作輔助外語學習的必備工具。
二、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是一根魔杖而是一把雙刃劍。在我國外語教學實踐中,尤其在高等教育中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始終游離于外語教學系統(tǒng)之外,外語教學未能呈現(xiàn)出人們所期盼的景象,越來越多的人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有效性產生質疑。筆者認為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1.“排異現(xiàn)象”
“排異”一詞源于醫(yī)學,在外語教學中是指新教學模式CALL在全新教學環(huán)境中無法有效、積極地發(fā)揮作用,它破壞了教學系統(tǒng)生態(tài)平衡,產生了“排異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者“排異”和教師“排異”。
學習者在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中出現(xiàn)焦躁、迷茫和失落等情緒:(1)不知學什么、怎么學;(2)不了解網(wǎng)絡學習的特點和方法、無法充分利用網(wǎng)絡學習資源;(3)網(wǎng)上無關資源太多、誘惑大,部分學習者在學習時間上網(wǎng)聊天、看電影、玩游戲,不能有效、合理、科學地利用學習時間;(4)不能持之以恒地參加網(wǎng)上學習交流活動;(5)自主學習遇到問題時,不能及時獲得幫助和指導,缺乏人際交流;(6)不能正確評價自主學習成效。
教師一方面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qū):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中教師讓位于技術,外語課堂變成了學習者面對電腦,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揮作用極其有限,教師角色完全邊緣化;另一方面,雖然電腦知識與技能作為教師必備條件,但大多數(shù)教師對開展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尤其網(wǎng)絡教學仍缺乏必備知識。外語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往往缺乏教學設計,只是紙介教材的“平移”,交互性和趣味性不強,這樣的多媒體教學效果令人質疑。
2.“電灌”取代“人灌”
雖然教學方式由“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轉變?yōu)橛嬎銠C輔助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仍是“以教師為中心”,即“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仍是被動接受,只不過由傳統(tǒng)的“嘴巴灌輸”變成了“現(xiàn)代媒體灌輸”。也就是說,計算機輔助手段并未融入教學各要素,只發(fā)揮了教學手段的作用。教師只是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開展一種新形式下的“灌輸式”教學,這種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被稱為CALL,它只是教學手段發(fā)生變化,而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都未發(fā)生變化。
3.技術支持缺位
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中技術支持缺位現(xiàn)象較為嚴重。首先,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技術人員配備不足。無論多媒體課堂教學還是網(wǎng)絡自主學習,計算機網(wǎng)絡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由于技術維護人員配備不到位,部分計算機多媒體設備處于癱瘓狀態(tài),影響正常教學秩序,使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難以發(fā)揮作用。其次,校園網(wǎng)速慢,學生課后開展自主學習時,下載圖片、音頻或視頻等學習資料常常需要耗費很長時間,學習效率低下,影響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第三,由于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不穩(wěn)定,精品課程的網(wǎng)站時常打不開;即使能打開,調用某個教學資源時時常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問題,嚴重影響精品課程優(yōu)質資源在外語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第四,由于多數(shù)外語教師懂語言不懂技術,因此在制作高品質的教學課件時仍需要技術人員在技術層面的支持。然而,目前學?,F(xiàn)有的技術人員的數(shù)量或質量上都難以勝任。
4.利用率不高
很多學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建成多媒體網(wǎng)絡語音室、外語自主學習中心等,重視“硬件”(hardware)建設。然而,一些學校未將CALL融入課程大綱,只把它當作學院“形象工程”和領導“政績”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擺飾”,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一方面,一些非常先進的設備常被閑置,在日常教學中很少使用,只是在開公開課時才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在外語教學中未能充分發(fā)揮其輔助功能。另一方面,一些學校雖然在日常教學中使用這些先進的設備,但只是使用了很少一部分功能:播放簡單的PPT,運用語音室播放光盤上的視頻和音頻教學資料,而遠程交互功能、信息反饋功能、管理等功能都被閑置,造成有限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對策
自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引入外語課程,外語教學出現(xiàn)了諸多失調現(xiàn)象,如何使失衡的外語教學環(huán)境重新走向平衡,使CALL真正融入課程、使計算機輔助手段發(fā)揮有效作用,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更新觀念、提升技術素養(yǎng),使師生融入全新教學模式中
筆者認為致使全新外語教學模式失調(mismatches)的因素眾多,但最關鍵因素仍是“人”。在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informalizationism),教師是將計算機輔助手段真正運用到外語教學中的實施者(implementer),如果他們缺少開展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技術,不知如何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功能,就無法使計算機輔助手段發(fā)揮最佳教學效果;學習者作為計算機輔助手段的服務對象(client)雖易接受新生事物,但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對他們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提出較高要求,他們一時難以從思想上接受。
語言學家Cohen指出語言學習的成功取決于學習者自身因素及其充分利用各種機會的能力。West也曾說:外語是學會的,不是教會的。因此,外語教學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換言之,學習者應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學習”,首先應建立計算機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監(jiān)管機制:1)讓學習者了解和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督促他們制定學習計劃;2)保證學習者上網(wǎng)時間用于外語學習,督促學習者完成規(guī)定和自定學習任務;3)促進學習者充分利用網(wǎng)絡學習資源;4)鼓勵學習者參與網(wǎng)上學習討論活動;5)增強學習者自我監(jiān)控和評估能力。其次,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切實培養(yǎng)學習者良好的信息素質、信息道德、信息敏感性、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行為。因為社會對人才需求不僅應具備熟練操作計算機的能力,而且應具備查找、分析和解釋信息能力,以及將信息轉變?yōu)榭沙尸F(xiàn)知識的能力。
新型外語教學模式是以計算機、網(wǎng)絡、教學軟件為技術支撐,以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應用為主的個性化、主動式的教學模式。外語教師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首先應積極主動地轉換角色。計算機網(wǎng)絡外語教學中,教師從知識權威的圣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習資源的設計者和開發(fā)者;學習策略的指導者和學習心理的疏導者(consultant);學習活動共同參與者、激勵者(catalyst)、診斷者(diagnostician)、促進者和評估者(evaluator)等。其次,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對外語教師也是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當前外語教師的技術素養(yǎng)還不能完全適應信息技術所創(chuàng)設的新環(huán)境。部分教師不具備基本的技能,無法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開展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因此,外語教師應主動提高技術素養(yǎng),彌補計算機知識不足、強化計算機操作技能、提高課件制作水平、提升運用網(wǎng)絡資源開展外語教學活動的能力。
2.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以“學習者為中心”
以“學習者為中心”,首先應為學習者創(chuàng)設最佳語言學習環(huán)境:1)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英文電影、英文歌曲、英文新聞以及其他各種音頻視頻讓學習者接觸原汁原味純正的英語語言的輸入,提高語言輸入質量、增加語言輸入數(shù)量。2)借助網(wǎng)絡平臺運用所學語言開展師生間或生生間的交流和協(xié)商,通過交流和互動,主動運用語言,輸入語言才能內化(internalization)為學習者的語言系統(tǒng)。3)可通過電子郵件、博客、播客、網(wǎng)上聊天等方式引導外語學習者運用所學語言與英語國家的真實聽眾進行交流,彌補漢語環(huán)境下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不足。4)通過網(wǎng)絡多媒體引導學習者開展真實語言任務,提高語言輸出能力。5)借助計算機網(wǎng)絡系統(tǒng)搭建管理平臺,為教師和學習者及時了解外語學習情況提供反饋信息,對學習者自主學習進行自我監(jiān)控、自我管理和自我評估。6)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理想壓力狀態(tài)或適度焦慮,沒有壓力的學習和焦慮過度的學習都是低效的。
其次,應為學習者設計得體的語言學習活動。因為語言學習通過教學活動得以實現(xiàn),語言學習活動的設計至關重要。設計學習活動時應注意:1)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活動應有利于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2)外語學習活動在引導學習者關注語言意義和交際前提下關注語言形式;3)外語學習活動應為學習者提供運用所學語言參與交際活動的機會;4)計算機輔助語言學習活動應與運用外語開展真實交際活動相吻合。
3.構建一支高素質穩(wěn)定的技術人員隊伍,為外語教學提供技術支持
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中技術支持缺位現(xiàn)象較為嚴重。實踐證明一支業(yè)務素質精良的管理和維修技術人員隊伍是CALL有效開展的重要保證。首先,教學軟件是CALL不可忽缺的教學資源和技術支撐。無論投資購買軟件還是開發(fā)教學軟件都離不開技術人員的技術支持,確保教學軟件中教學方法滿足外語教師需要(teacher fit),教學設計適應學習者學習需求(learner fit)。這樣才能使教學軟件既符合外語教學規(guī)律又體現(xiàn)教育技術先進性,不僅滿足語言教學要求,而且提供先進的評估系統(tǒng)和管理系統(tǒng),真正適應外語教學需求。其次,多媒體課件應是外語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提出設計理念、收集素材、提供內容、在技術人員指導下進行制作,技術人員應對教師制作的課件從技術層面進行加工、美化和完善。第三,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和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中,計算機網(wǎng)絡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技術問題,需要技術人員定期維護和及時維修,確保教學有序開展。第四,由于信息技術更新?lián)Q代快,很多新技術支持的教學軟件需要技術人員對外語教師進行培訓,否則教師難以操作和使用。
4.將CALL融入外語課程體系,提高計算機輔助手段利用率
要使計算機輔助手段不再是學院的“形象工程”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擺飾”,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CALL必須融入外語課程體系。
在CALL沒有融入教學大綱時,外語教師不樂意舍棄多年熟悉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而去挑戰(zhàn)完全“陌生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方式,因為開展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的備課時間遠遠超過傳統(tǒng)教學的備課時間。因此,只有當CALL完全融入外語課程體系、融入教學大綱,外語教師才會依據(jù)教學大綱開展基于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計算機輔助手段不僅作為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于課堂教學,而且運用于教學的全過程。才能提高計算機輔助手段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外語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大學英語教學:回顧、反思和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 陳堅林.從輔助走向主導——計算機外語教學發(fā)展的新趨勢.外語電化教學,2005(4).
[3] 陳堅林.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下計算機網(wǎng)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對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概念的生態(tài)學考察.外語電化教學,2006(6).
[4]陳堅林.計算機網(wǎng)絡與外語課程的有機整合——一項基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5] 何高大.21世紀外語教學的模式探討.西安外院學報,2000(3).
[6] 何高大.基于技術理性的審視——對CALL再思考.外語電化教學,2007(3).
[7] 張思銳,楊躍,楊倩.CALL的建構主義教學實踐.外語電化教學,2008(1).
[8] Bax,S.CALL----past,present and future.System,2003(31).
[9] Chambers A & Bax S.Making CALL work:Towards normalization.System,2006(34).
[10] Egbert,J.L.Conducting Research on CALL.In J.L.Egbert & G. M.Pétrie(Eds.),CALL Research Perspectives.Mahwah,NJ:Lawrence Erlbaum,2005.
[11] Levy,M.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ontext and Conceptualization.Oxford, England:Clarendon Press,1997.
[12] Levy,M.& Stockell, G. CALL Dimensions——Options and Issues in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Publishers Mahwah,New Jersey London, 2006.
(責任編輯 任洪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