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樂府詩箋》訓詁考據方法研究

      2013-03-26 22:49:46柳卓婭
      東方論壇 2013年4期
      關鍵詞:通假樂府詩意義

      柳卓婭

      (1.淄博師范高等??茖W校,山東 淄博 255100;2.山東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2)

      聞一多在古代文學研究的諸多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其《樂府詩箋》對三十多首漢代樂府詩的注釋至今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至于他的很多精彩的注解沒有被注意。漢樂府詩歌長期以來很多學者都在注釋和研究,但是有些學者是憑自己對詩句的直接理解和體會來注釋的,這對距離我們年代極其久遠的漢樂府詩歌顯然不合適。聞一多在《楚辭校補》引言中曾談到自己古文研究三項課題:說明背景、詮釋詞義、校正文字。[1](P119)《樂府詩箋》雖然篇幅很短,也沒有很詳細地展開論述,但這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有充分的體現(xiàn)。聞一多在吸收前人注釋精華的基礎上,通過對多種典籍精心梳理、考查、征引,對許多詩句的關鍵字詞進行了注釋,對很多詩歌意義的疏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結合具體釋義對聞一多《樂府詩箋》的訓詁考據方法進行研究,同時凸顯聞一多樂府研究的獨到和精微之處。

      一、利用系列通假,找出意義關聯(lián)

      通假是傳統(tǒng)訓詁方法,聞一多在《楚辭校補》引言中也說,作品所用的語言文字,尤其那些約定俗成的白字(訓詁家所謂“假借字”),最易陷讀者于多歧亡羊的苦境。[1](P119)聞一多以其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嚴謹細致的考查態(tài)度,利用通假解決了很多字詞注解問題。如在《將進酒》注解中,聞一多指出“悉”“僁”相通,“悉索”雙聲連語,即“僁僁”,表示細微的聲音。與下文“若”,順的意思對應起來:“此言歌律協(xié)六同之陰氣,其音靡妙幽細,使歌者引聲赴節(jié),曲折浮沉,能盡其巧也。” 《陌上?!发俦疚囊玫摹稑犯姽{》均來自《聞一多全集》第五編《樂府詩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邦^上倭墮髻”,聞一多考證“倭墮髻”即“墮馬髻”。首先“倭”、“逶”不僅字形相似而且意義相同,又“倭墮”與“逶迤”意義相同,《說文》有“倭,逶迤邪去之貌”。聞一多又引用其它材料證明二者在使用中并無二致,蕭子顯《日出東南行》“逶迤梁家髻”,正作逶迤?!逗鬂h書·梁統(tǒng)傳》“(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為嬌態(tài),作愁眉啼妝,隋馬髻,折腰步,齲齒笑,以為媚惑”,《注》引《風俗通》曰:“墮馬髻者,側在一邊,……始自冀家所為京師翕然皆放效之?!薄豆沤褡ⅰるs注篇》曰:“倭墮髻,一云墮馬之余形也?!?/p>

      同時,聞一多的通假注解經常是通過多方引證和聯(lián)系找出一系列的相關通假字,前后關聯(lián)起來給很多表面文意蹊蹺不通的詞句以解釋,讓人豁然開朗。首先要提的是流傳到今天已經僅剩寥寥數語的《翁離》,針對這僅剩的幾句,聞一多也做出考證和解釋,指出“擁”、“翁”音近通假,“翁離”即“擁離”。最讓我們刮目的是聞一多對于“擁離”一詞的與人類身體聯(lián)想和引證,從“翁離”“擁離”“癰”找到一連串的意義鏈條,解釋“翁龍”也就是“擁腫”,疊韻連語。此外,聞一多指出“障”字以“形狀”而得名,實即“泥沙淤積”成為“障”,還找出地理方面的證據?!稘h書·地理志》下西河郡原《注》“治塞外翁龍、埤是”,顏師古《注》曰:“翁龍,埤是,二障名也?!迸c前面的意義正好吻合起來。

      另外《思悲翁》詩“蓬首狗,逐狡兔,食交君”一句也曾是令人費解之處。很多注家把“蓬首狗”直接解釋成“多毛的狗”,有道理但有些突兀,況且能“逐狡兔,食交君”的狗應該不是一般的多毛狗。聞一多層層考證,先解決“首”的問題,指出“首一作蕞”,而蕞最同,而最聚叢三者俱從取聲,古字當同音同義,所以“首”與“蕞最聚叢”都有相通之處?!芭钍住奔纯蓪憺椤芭钷?。蓬蕞當讀如蓬叢,本雙聲連語,字一作髼,多毛之貌也。但是這種不一般的多毛狗到底是什么呢?聞一多指出的確有一種不一般的狗,即“尨”,不僅多毛而且兇猛?!墩f文》“尨,犬之多毛者”,《穆天子傳》有“天子之尨狗”,《注》:“尨,尨茸也,謂猛狗?!敝链宋覀兓腥淮笪颍号钷┕芳磳垂贰_@一解釋也和下文“食交君”對應起來。聞一多說“交君”當為“狡麏”,是“狡麏”省寫而已,而“麏”古同“麇”,指獐子,并引用《說文》“豜,獟犬也,一曰逐虎犬”,犬能逐虎,則食麏當無不可。就這樣從“首”到“蕞”到“最”“蓬蕞”“蓬叢”“髼”到“尨”,層層剝繭,多方引證,給我們一個精彩而圓滿的解釋。

      還有對《蒿里》題目二字,聞一多通過考察文獻指出“蒿、槁、薨、,字異義同?!辈⒔忉尅跋吕铩币彩桥c之相關?!稘h書·韓延壽傳》“賣偶車馬下里偽物者,棄之市道”,《注》 引張晏曰:“下里,偽物,地下蒿里偽物也?!薄犊崂籼镅幽陚鳌贰瓣幏e貯炭葦諸下里物”,《注》引孟康曰:“死者歸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薄秾Τ鯁枴酚衷唬骸捌涫荚弧断吕铩?《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下里》當即《蒿里》之曲。其它類似通假注解還有很多,例如《董逃行》“吾欲上謁從高山”,“從高山”、“崇高山”、“嵩高山”讀音字形相近,實際為一。《豫章行》“(白楊)梯落口口口”,“梯落”看起來莫名其妙,聞一多通過層層考查發(fā)現(xiàn)“梯落”“剃”“鬀鉻”之間相通,都表示“剔去樹木枝葉”。《芳樹》“王將何似!如孫如魚乎?悲矣!”聞一多發(fā)現(xiàn)“孫”“蓀”“荃”之間的相通,“如孫如魚”之“孫”實際為“荃”?!断喾晷小贰罢扇饲野沧?,調絲未遽央!”中“央”,聞一多考證其與“遽”、“遽”、“詎”相通,有至、盡的意思。而且也有版本作“未遽央”,聞一多認為“未遽央,古之成語,遽或作遽作詎,疑本當為距”。并有多處引證。

      聞一多對一些詩句利用通假進行解釋,不僅給后來者理解詩句帶來很大的幫助,也給學術界提供了很多新的參考和啟發(fā),注解看似簡略實際邏輯性和思辨性很強,不是憑簡單理解和猜測,而是一定找到確切的證據和根源。

      二、針對模糊疑難,根據語境辨析詞義

      聞一多在《匡齋尺牘》中曾經說過:“一首詩全篇都明白,只剩一個字,僅僅一個字沒有看懂,也許那一個字就是篇中最要緊的字,詩的好壞,關鍵全在它。所以,每讀一首詩,必須把那里每個字的意義都追問透徹,不許存下絲毫的疑惑——這態(tài)度在原則上總是不錯的?!盵2](P202)很多難解的字不能一概用通假的方法加以注解,聞一多以其博學嚴謹給我們作出細致的考證和解釋,并指出一些與其他注解字義的細微差別。有時簡單的一個字,聞一多也發(fā)掘出其內在的涵義來源。

      最精到的當屬對《艾如張》“為此倚欲,誰肯礞室”之“倚欲”的解釋,聞一多指出“倚欲”當為“掎腳”,且“掎”“腳”同義。聞一多引《周禮·翼氏》注:“置其所食之物于絹(羂)中,鳥來下,則掎其腳?!鞭峒磸暮竺婊蛞慌誀恳?、拖拉。同時,“掎亦謂之腳之”,即“腳”可作動詞,有解釋為“掎”的例子。引《史記·司馬相如傳》“射糜腳麟”,《集解》:“腳,掎足也。”或二字連言之,二者并用的例子也有,聞一多引用《說文》:“谻,相踦谻也”,踦谻即掎腳。反過來,在此詩中動詞名化,則“掎腳之器亦謂之掎腳”,即此詩中的“掎欲”。同樣的用法聞一多引用《趙策》三“人有所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決蟠而去”,捕鳥之器謂之“掎腳”,猶捕獸之器謂之“系蹄”,都是動詞作名詞。這樣看似奇怪“倚欲”一詞,就通順合理了。

      《將進酒》“辨加哉”,聞一多指出“辨”為“辯”。“辯者以言辭相角斗,故辯有斗義?!辈⒙?lián)系后面的“加”,《說文》中“加”為“語相增加”,聞一多又聯(lián)系《匡謬正俗》“劉昌宗周續(xù)等音加為架”,令俗語口角謂之吵架,即以惡言交相陵加之謂。從中聞一多發(fā)現(xiàn)“加”“架”意義相近,“而此義與辯最近,故詩以辯加連文?!比缓笥謴摹稗q加”聯(lián)系到“加辯”,“駕辯”,“加”“駕”也是相通的。引《楚辭·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駕辯即加辯?!肚f子·庚桑楚篇》“譬猶飲藥以加病也”,崔本加作駕。聞一多推測“宴飲賦詩,奇思黠語,轉相陵加,以為戲斥,不勝者科以罰爵,世所傳宋玉《大小言》、《登徒子好色》及《諷賦》,司馬相如《美人賦》,并孝武時柏梁詩賦,皆其類也。所作之辭,或有即席播為聲樂者,故《大招》之《駕辯》,王《注》以為樂曲名”。

      在《上之回》“上之回所中,益夏將至,行將北以承甘泉宮。寒暑德”,“益夏”,聞一多認為“益為溢初文”,引《廣雅·釋詁》“溢,盛也”,所以“益夏”即“盛夏”,這一解釋也為下文內容的理解打下基礎。解釋看似簡單,但從聞一多援引求證可見其嚴謹。聞一多認為“德”讀為“得”,“得其宜”之意,并繼續(xù)解釋“得”聲轉為“適”,并從古籍中找到例證:《呂氏春秋·大樂篇》“寒暑適”,與本篇作“寒暑德”同根同源?!坝问P,望諸國,月支臣,勻奴服,令從百官疾驅馳,千秋萬歲樂無極?!睂Α俺小钡慕忉?,聞一多解“承為次第之次”,引《小爾雅·廣話》“承,次也”,在此為次舍之次,即甘泉宮為次舍也。相比有些注釋直接解釋為“承繼”,要嚴謹確切?!皬摹?,很容易被理解成“跟從”,聞一多明確指出:不是跟從,是“扈從”?!皬陌俟?,扈從之百官也”,引《封氏聞見記》:“百官從駕謂之扈從?!甭勔欢嗟拇_是解釋必有出處,絕對不做臆測之解。

      《上陵》“上林何美美”之“美”,很容易被理解為茂盛美麗之意,但聞一多提出“美”讀為“枚”。引用《魯頌·閟宮》的“實實枚枚”作證,《釋文》引《韓詩》解釋為“枚枚,閑暇無人之貌”,還有版本寫作“微微”,《文選·南都賦》“清廟肅以微微”,李《注》:“微微,幽靜貌?!睙o論“枚枚”還是“微微”,意思相近,都是幽靜之意,和《上陵》詩意境非常吻合。

      《焦仲卿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與上文“槌床便大怒”,“媒人下床去”之床,實皆獨坐之“枰”,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今天的“床榻”。聞一多詳細辨析了“榻”、“床”、“枰”三者進行了仔細區(qū)別?!夺屆め尨矌ぁ吩唬骸叭怂P曰床……長狹而卑曰榻,……小者曰獨坐,……亦曰枰?!薄冻鯇W記》二五引《通俗文》曰:“床三尺五曰榻,板獨坐曰枰?!彼源?、榻、枰三者可通稱?!稄V雅·釋器》曰:“榻,枰也。”《一切經音義》四引《埤蒼》曰:“枰,榻也,謂獨坐板床也。”《水經·湘水注》 曰:“賈誼宅有一腳石床,才容一人坐,云誼宿所坐床?!彼浴督怪偾淦蕖肺闹兴脤嶋H是枰,稱床榻而已。

      《焦仲卿妻》:“汝今無罪過,不迎而自歸?”聞一多對“今”有一個重要解釋:“今猶若也”,即為如果之意。《論衡·感虛篇》曰:“湯之致早,以過乎?是不與天地同德也。今不以過致旱乎?自責禱謝,亦無益也?!苯癫灰赃^致旱,即若不以過致旱?!对姵恕返炔蛔R今字之義,改無為何,誤甚。

      《陌上?!贰笆咕x羅敷”的“謝”字,聞一多強調是“問”的意思:“此吏人代使君問訊于羅敷之辭也”。并引用多處古籍,最后再次強調“凡此言謝,并猶今人言問候也”。同樣《飲馬長城窟行》“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聞一多分析“言”是“問訊”之意?!稄V雅·釋詁》二曰,“言,問也”,問謂問訊?!墩f文》曰:“訊,問也?!薄稜栄拧め屟浴贰坝?,言也”,郭《注》曰:“相問訊也?!毖约号c良人遠隔千里,每當日夕,輒各入門自愛,誰肯以片言相問訊哉?誰,暗斥其夫,意若怨其久疏音問也。

      《長安有狹斜行》“夾轂問君家”有人提出“夾,本作狹”,聞一多不同意, 認為夾就是夾,并舉出一些類似用法。張正見《相逢行》曰:“相逢夾繡轂,借問是誰家。”李白詞曰:“夾轂相借問。”字并作夾。《文選·羽獵賦》注引《春秋感精符》曰:“黃池之會,重吳子,滕、薛夾轂。”《潛夫論·浮侈篇》曰:“富貴嫁娶,車駢各十,騎奴侍僮,夾轂節(jié)引?!?/p>

      《有所思》“妃呼豨”聞一多認為即為“悲欷歔”,認為可能樂工所記表情動作之旁注。妃讀為悲,呼豨讀為歔欷。并作了解釋:呼歔音近通用,《北海相景君碑》“歍歔哀哉”即嗚呼哀哉,欷豨并從希聲。“悲欷歔”者,歌者至此當作悲泣之狀也。類似的用法,聞一多舉例為《文選·閑居賦》注引《倉頡篇》“欷歔,泣余聲也”,《廣雅·釋詁》三“欷,悲也”。

      《始生》“唶我”之“我”聞一多做了強調:“我,語尾助詞?!辈⒁对姟しツ尽贰坝芯茰曃?,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晏子春秋·諫》下篇五載晏子歌“凍水洗我若之何!太上糜散我若之何!”為證,指出“舊讀我字屬下,大謬”。

      就這樣,對很多看似容易理解但經過思考和推敲卻有細微差別的字詞,聞一多結合句意和古代文學、文化和語言資料做了細致的辨析,指出其具體含義并找來其它材料作證,做到前后一致,意義貫通。

      三、對于誤讀誤寫,大膽質疑校正

      因為年代久遠和資料保護不善,很多典籍在流傳中可能會發(fā)生誤讀誤寫誤傳的情況,這給后來傳播和研究者帶來很大的不便,更容易發(fā)生以訛傳訛的錯誤,聞以其大膽質疑和小心求證給我們指出了一些樂府詩中的文字錯誤,并給出了細致的分析。

      (一)因為字形相近而誤寫

      如《日出入》“吾知所樂,獨乘六龍。六龍之調,使我心若。訾黃其何不徠下”中的“知”字。“知”字在此詩中的意義如果按照現(xiàn)代漢語來理解為“知道”,似乎也能牽強過去,但總是顯得有些蹊蹺。聞一多認為:“知疑當為私字之誤也。言吾私心所好者獨乘此六龍以遍觀四海也?!薄爸焙汀?私”字形的結構比劃甚至讀音都非常相近,在古代典籍書寫的時候很有辨認書寫錯誤的可能,“私”相對于“知”使此詩更加通順,意義也相對明了。

      與此相類似,“使我心若”之“若”字,聞一多認為應該做“苦”。聞一多體會應劭的話“武帝愿乘六龍,仙而升天,曰,吾所樂,獨乘六龍,然御六龍得其調,使我心若”,得出“審應之意,正文及注兩若字,并當作苦?!辈⑦M一步解釋“此言乘龍升天,六龍既調,將往而不返,思念故舊,行當永訣,又不覺為之心苦也。”仔細讀來,應劭的理解中“然”字應該表示 “御六龍得其調”之“樂”的轉折之意,“使我心若”的確不通。從意義上講,“若”作“苦”就清楚明白了,且與下文意義吻合:“下文‘訾黃其何不徠下’,訾黃即六龍,以乘龍御天為苦,故呼之使下也?!倍医酉聛砺勔欢嘤謴囊繇崒W的角度進一步說明:“且古韻魚部入聲字,多不與平上去相葉,此本以苦下為韻,今作若,則失其韻矣?!备菫檫@一推斷提供有力的證據。這樣整首詩的意思就是詩人看到四時無窮無盡而感嘆人生短促,想乘六龍而去卻又依依不舍。如聞所說“既以乘龍御天為樂私,及六龍已調,反以為苦,而趨之使下,語近詼諧,而意存諷諫,舊解未燎?!?/p>

      《將進酒》“同陰氣,詩悉索,使禹良工觀者苦”一句有三處誤寫。 首先,聞一多通過考查隸書“禹”和“爾”的隸書寫法,認為“禹”當為“爾”字之誤。古隸“爾”作 ,“禹”或作 若 ,二者字形很是相近,在書寫和流傳過程中, 缺損或簡化,就會與之相似,故“爾”誤為“禹”。其次,對“觀”的理解,聞一多認為“觀”當為“歌”,是聲之誤也。歌觀、歌元對轉。并用“崔適說偽古文《五子之歌》即《五觀》”來加強印證。再次,聞一多與認為《日出入》“使我心若”之“若”因為字形相近導致誤寫,實應為“苦”一樣,此處聞一多此處也認為“苦”“若”誤寫,只是此處反過來,“若”誤寫為 “苦”,即實際應為“歌者若”,這樣從音韻角度也與詩中“白”“博”押索韻。這樣連起來,此句應為“使而良工歌者若”。

      其它還有《臨高臺》“江有香草目以蘭”,聞一多認為“目”為“茞”字誤,“茞”缺損為“臣”,與目形近因誤為目。并舉《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蘭”為證。還有《芳樹》:“心中懷我悵,心不可匡,目不可顧”中“匡”為“匨”字之誤寫,《說文》:“匨”古文“藏”字?!靶牟豢煽铩奔础靶牟豢刹亍保峙e《小雅·隰?!分姓小爸行牟刂睘樽C?!督怪偾淦蕖罚骸凹t羅複斗帳,四角垂香囊”,聞一多認為“複,疑當為覆,字之誤也”,并列舉多個“覆斗”的例證?!讹糇影唷贰包S鵠高蜚之以重”,一多確定“重”作“千里”:“重”即“千里”二字之誤合,做“千里”后詩中“子、止、里、子”押韻。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正引作“千里”?!督怪偾淦蕖贰扒涞珪哼€家,吾今且報府”,根據上下文意,“報”當為“赴”?!抖Y記·少儀篇》“毋報往”,鄭《注》曰:“報讀為赴疾之赴?!卑复藞笞忠嘧x為赴,下文“吾今且赴府”正作赴。明茅氏刊本《玉臺新詠》此亦作赴,則疑以意改。其它如《有所思》“秋風肅肅晨風颸”,聞一多認為“颸當為思,涉上文風字而誤加風旁。”聞一多之精心細致可見一斑。

      (二)因為讀音相近而誤寫

      《上陵》一詩,聞一多對題目“上陵”來源分析做的最為細致,分析最為透徹,共發(fā)現(xiàn)三處疑點,而且最后作出結論:因為“陵”“林”音近,“上陵”實為“上林”之誤。 (一)《上陵食舉》與《上陵》詩出處地點和時間不同之疑。(二)《上陵者篇》與《上陵》詩作內容不同之疑。(三)作為祭祀禮節(jié)的“上陵”及其樂歌《上陵食舉》和樂府歌詞之《上陵》意義不同。聞一多作為一個兼詩人的學者,用詩人的細致和敏感從幾段引用文字中看出了大問題,甄別古人錯誤之后,聞一多又給出了自己對“上陵”的解釋,即“上林”。聞一多說“陵林聲近,古書每每訛互”,并列舉五個古籍例證:《左傳·僖十四年》“諸侯城緣陵”,《谷梁傳》作“林”;《莊子·齊物論篇》“山林之畏佳”,奚侗云當作山陵(畏佳即嵔崔,山貌也);《楚辭·大招》:“山林險隘”,林一作陵;《六韜·絕糧篇》“依山林險阻水泉林木而為之固”;《通典》五七引作山陵。所以得出結論:本篇“上陵”或本作“上林”,后人習聞《上陵食舉》之名,因誤“林”為“陵”耳。

      《戰(zhàn)城南》一詩“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對“良臣”的解釋聞一多與眾不同,認為“臣當為人”,原文寫錯,因為一方面“人臣聲類同”,另一方面“涉上文忠臣而誤”,即受上文“忠臣”之“臣”的影響。聞一多引證古籍作了說明:良人,就是婦女的丈夫。如在《孟子·離婁》下篇“其良人至”,趙《注》曰:“婦人稱夫曰良人。聞一多又從詩歌意義分析,《秦風·小戎》為婦人思念役夫而作,其詩曰“厭厭良人”。此詩義與彼同,“思子良人,良人誠可思”者,亦婦人思夫之辭。所以“良臣”為“良人”更為恰當。

      其它還有《有所思》“秋風肅肅晨風颸”,聞一多認為“颸當為思,涉上文風字而誤加風旁。” 《雞鳴》“黃金為君門,碧玉為軒蘭堂”,聞一多通過分析校正文字,認為此詩“碧”較“璧”更為合理:“碧以色言,黃金碧玉對文”,作璧,于義難通?!段屉x》“擁離趾中可筑室,何用葺之蕙用蘭”,聞一多認為“用”字當為“以”,“以”“用”聲近,又涉上文而誤,是“與”的意思?!妒ト顺觥贰懊廊嗽眨颂熳印?,子疑當為哉聲之誤?!断喾晷小贰耙袈暫螄噰?,鶴鳴東西廂”,聞一多認為“鶴”疑當為“和”,聲之誤也?!稜栄拧め層枴吩唬骸按拼?,音和也?!贝宋纳显茋噰?,下云和鳴,義正相應。

      四、結合史料文化,考察背景和文學內涵

      聞一多在《楚辭校補》引言談到的較古的文學作品所以難讀的三種原因第一種便是“先作品而存在的時代背景與作者個人的意識形態(tài),因年代久遠,史料不足,難于了解”。所以聞在做注釋時,總是結合當時具體的歷史文化背景來思考,并給以文獻資料的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以訛傳訛。

      在這三十多首詩的注解中,聞一多根據具體歷史事實對很多詩辨析了其具體意義?!段咨礁摺芬辉?,聞一多認為此詩中的“巫山”不是我們經常提到的長江三峽巫山,應該是“濠西之巫山”。引《南部新書》作證:庚“濠州西有高唐館,附近淮水?!卞┪骰此浇咛起^,其所在之山亦名巫山。此詩巫山、淮水并稱,所以此巫山應該是“濠西之巫山”。這種司空見慣的地名,聞一多竟然發(fā)現(xiàn)其疑點,并從古籍和詩作集合起來作出注解,又入情入理,實在讓人嘆為觀止。聞一多還考察分析并明確指出《董逃歌》和《董逃行》實際是兩首不同的詩歌?!豆沤褡ⅰひ魳菲吩唬骸啊抖痈琛罚鬂h游童所作也。后有董卓作亂,卒以逃亡,后人習之以為歌章。樂府奏之以為炯戒?!眳蔷靶裨唬骸皹犯}謂《董逃行》作于漢武帝之時,蓋武帝有求仙之興,董逃者古仙人也。后漢游童競歌之,終有董卓作亂,卒以逃亡。此則謠讖之言,因其所尚之歌,故有是事,實非起于后漢也?!甭勔欢嗾J為有道理?!端螘分尽纷鳌抖倚小罚汉單牡邸缎行腋嗜獙m歌》亦有“董桃律金紫”之句,疑古辭本作桃,后人傅合東京童謠號曰“董逃’歌”者,乃改桃為逃耳。實則《董逃行》為樂府古辭,《董逃歌》為后漢童謠(原辭載《后漢書·五行志》),截然二事,崔氏混而一之,最為紕繆。古辭雖不必作于漢武帝時,如樂府原題所說,其在后漢靈帝以前,則無可疑。

      還有一些詩,聞一多結合文化背景分析其內涵意義。聞一多在注釋《焦仲卿妻》時列舉一些相似詩句后提出“孔雀東南飛”屬于夫婦離別之苦“母題”。漢樂府《艷歌何嘗行》、魏文帝《臨高臺》、《襄陽樂》都有此用法。《飲馬長城窟行》“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聞一多分析了其中寓意并列舉其他類似用法:滄海桑田,高下異處,喻夫婦遠離不能會合。又舉古詩說明枯桑喻夫,海水自喻,天風天寒,喻孤棲獨宿,危苦凄涼之意。見葉落而知木受風吹,見冰結而知水感天寒。枯桑無葉可落,海水經冬不冰,一似不知風寒者,非真不知之,人不見其知之跡象耳。以喻夫婦久別口雖不言而心自知苦。諸如此類,聞一多對很多詩句做出了考證和解釋。如“東方須臾高知之”一句,聞一多不僅分析指出“高”“皜”“皓”相通,“高讀為皜”,為日出天亮之意。而且聯(lián)系下文“知之”者,聞一多認為知我之感于雉鳴而思君也。必于東方白時知之者,難鳴皆在朝旦。與此相似的意義又舉了《邶風·瓠有苦葉》二章、《小雅·小弁》、《琴操·雉朝飛操》、《邶風·雄難》來證明。這樣再讀此詩,會感覺意義不僅清楚通順,其內涵也豐富了很多?!睹突⑿小贰梆嚥粡拿突⑹?,暮不從野雀棲。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 其中“游子為誰驕”一句有點莫名其妙,但是其聞一多卻分析出了其意義并舉出了另外的例證?!稑犯娂凡徽d其辭,疑非全章。此蓋離家遠行者,能為其所親潔身自愛?!梆嚥粡拿突⑹场保坏阜欠ㄒ郧箫栆?,“暮不從野雀棲”,不涉非禮以肆情也,而意尤著重在下句?!坝巫訛檎l驕”,“誰”斥其妻室,言游子之所為自愛者,非彼閨中之人而誰邪?魏文帝詞曰:“與君媾新歡,托配于二儀,充列于紫微,升降焉可知?梧桐攀鳳翼,云下散洪池?!毖苑驄D之情,尚不失古意。明帝詞曰:“雙桐生空井,枝葉自相加,……上有雙棲鳥,交頸鳴相和。”或亦同類?!栋最^吟》曰:“兩樵相推(雅)與,無親為誰驕?”最后聞一多做結論并解釋“自重自愛曰驕”。前后聯(lián)系,合情合理。

      當然,我們必須指出的是,《樂府詩箋》個別注釋也存在可商榷之處,如《朱鷺》篇“鷺何食?食茄下”中“下”的注釋,聞一多說“下疑當為華,聲之一誤也。鼓飾蓋作鷺銜荷花之象”,其主題為“若有諫者來擊鼓,當以此荷花遺之其人以旌異之也?!钡窃凇墩f魚》一篇“吃魚的鳥獸”部分,聞一多本人又有另外的解釋,認為“誅”是“姝”的假借,朱鷺銜的是魚,全詩的意思為諷刺男子與女子感情的若即若離,藕斷絲連。 聞一多還有其它一些很有新意的注解。例如《朱鷺》篇“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中的 “路訾邪”,有學者認為是“表聲的字,沒有意義”[3](P59),或者“助唱的聲辭,無義”[4](P105)。聞一多卻懷疑“路訾”即“鷺鶿”。并引用《說文》“鶿,鸕鶿也?!薄断祩鳌吩疲骸氨R鶿即 鴜”,聞一多指出“鶿鴜訾聲并近”,朱鷺,鸕鶿實際為一。 關于古時“暮莫”相通,聞一多有兩處相關解釋也與眾不同。在《思悲翁》詩中,對“暮”的解釋絕大部分學者都直接根據原字,把“暮”直接理解為晚上、夜里。而聞一多卻認為,暮讀為莫,“暮安宿”即“莫安宿”,不要安宿。所以聞一多說“兔麏已見侵害,因我梟高飛以遠禍,婦人白儆勅之詞?!甭?lián)系上下文,此種解釋確實有理。而對《戰(zhàn)城南》“莫不夜歸”之“莫”的解釋聞一多卻沒有用通假而是直接用其原字。因為“莫暮”經常通用,從古至今幾乎所有學者都認為“莫”通“暮”,“莫不夜歸”即晚上回不來慘死在外的意思。聞一多卻明確指出此處不是通假,而是用其本字:“莫字或作暮,非是”,即“莫”就是“莫”,不是“暮”。“莫”就是不要的意思,上言“思子良人”,下言“莫不夜歸”,思之而冀其勿死也。這些解釋言之成理,可備一說,給學術界提供參考。傅璇琮談聞一多唐詩研究時說“我們知道,對于聞一多的唐詩研究,學術界存有不同的看法。特別是近些年來,聞論述過的好幾個問題,差不多都有爭論;但是我們知道科學研究是不斷深化、不斷發(fā)展的認識運動。科學史的實例表明,沒有一個大師的觀點是不可突破的。”“在唐代文學研究取得相當大進展的今天,我們來談論聞一多的唐詩研究,如果只是扣住某一些具體論點,與現(xiàn)在的說法作簡單的對照,以此評論其得失,恐怕是沒有什么積極意義的。對我們有意義的是,前輩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開拓他們的路程的,是風和日麗,還是風雨交加;他們是怎樣設計這段路面的,這段路體現(xiàn)了創(chuàng)設者自身的什么樣的思想風貌;我們對于先行者,僅僅作簡單的比較,還是努力從那里得到一種開拓者的啟示。”[5]這段話,對于我們認識聞一多的漢樂府研究具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

      總之,看似短小的《樂府詩箋》中聞一多做出了很多精彩的注釋,也體現(xiàn)了聞一多獨特的注釋和寫作風格。郭沫若曾對聞的古文研究以極高的評價說他“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賅博、立說的新穎而翔實,不僅是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后無來者的!”[6](P431)從《樂府詩箋》中我們很明顯的能夠體會到,聞解釋字句,從來不是望文生義,而是結合文字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和文獻資料,指出很多詩句釋義并多方引證,尤其是他把不同篇章中不同的字詞有意排列在一起, 列出其出處并得出其中規(guī)律,表面看他的解釋經常是列舉古籍,但仔細分析,其中蘊涵豐富的想象力和很強的邏輯性,值得我們后來者好好品味學習。

      [1]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第五編 [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2] 聞一多.聞一多全集:第三編 [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3] 鄭文.漢詩研究 [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4.

      [4] 季鎮(zhèn)淮,陳貽锨,馮鐘蕓,倪其心選注.歷代詩歌選:第一冊 [C].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0.

      [5] 傅璇琮.聞一多與唐詩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2).

      [6] 郭沫若.聞一多全集:第十二編 [C].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歡
      通假樂府詩意義
      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提升下樂府詩歌吟唱研究
      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類的可行性及方法
      長江學術(2023年3期)2023-07-12 03:10:34
      怎樣識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樂府詩中發(fā)展出早期敘事詩
      中華詩詞(2022年5期)2022-12-31 06:32:56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樂府詩
      有意義的一天
      衛(wèi)伯考(下)
      《樂府詩集》與李白樂府的經典確認分析
      牡丹(2016年18期)2017-03-31 04:08:47
      《洛神賦》“清陽”詞義訓詁
      池州市| 宜川县| 大理市| 仪陇县| 鹰潭市| 西充县| 丹巴县| 宝坻区| 曲沃县| 浏阳市| 定边县| 东至县| 宜良县| 呈贡县| 师宗县| 木兰县| 沭阳县| 土默特左旗| 尖扎县| 承德县| 江西省| 盐津县| 福安市| 木兰县| 酒泉市| 怀柔区| 邵阳县| 西乡县| 且末县| 玉田县| 翼城县| 双桥区| 宜州市| 县级市| 民丰县| 班玛县| 古田县| 思茅市| 积石山| 霍城县|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