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股東現物出資的瑕疵擔保責任

      2013-03-27 13:06:15成志強
      東莞理工學院學報 2013年4期
      關鍵詞:擔保責任標的物瑕疵

      成志強

      (廣東商學院 法學院,廣州 5103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沒有直接規(guī)定股東出資的瑕疵擔保責任,學界也缺乏深入的探討,大多僅以極少的篇幅一帶而過。在《公司法》沒有明文規(guī)定下,學者主張類推適用買賣合同中的瑕疵擔保責任制度,但是由于公司法自身的基石性原則,類推適用一般瑕疵擔保責任制度可能與公司法的原則相違背。因此,筆者擬就公司法上的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責任的構造和現實應用進行探討,希望對我國《公司法》的股東出資制度的完善和發(fā)展有所裨益,并為司法實踐解決股東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責任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一、股東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責任與我國《合同法》

      傳統(tǒng)大陸法系公司法理論將所有非貨幣財產的出資方式都歸入現物出資。股東出資的瑕疵擔保責任主要存在現物出資上。從股東履行出資義務,公司向股東配股等行為表明,出資關系是有償、雙務的合同關系。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174條規(guī)定:“法律對其他有償合同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的,參照買賣合同的有關規(guī)定?!币虼?,從邏輯上說,股東現物出資的瑕疵擔保責任可以類推適用買賣合同的瑕疵擔保制度。但買賣合同的瑕疵擔保責任制度,顯然不能簡單直接適用于公司領域。

      (一)買賣合同一般瑕疵擔保責任的法律適用

      在買賣合同的情形,出賣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交付標的物,若標的物存在物的瑕疵,抑或權利瑕疵,買受人將因此而享有瑕疵權利。我國《合同法》第150條、第153條分別對權利瑕疵和物的瑕疵作出了規(guī)定①我國《合同法》第150條規(guī)定:“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第153條規(guī)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質量要求交付標的物。出賣人提供有關標的物質量說明的,交付的標的物應當符合該說明的質量要求”。。根據《合同法》第107條、第111條規(guī)定,買受人享有的瑕疵權利主要有: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另外,依《合同法》第174條的規(guī)定,“對于無體財產本身之買賣(如呈請專利中之發(fā)明),依德國判例,可準用關于權利及物之瑕疵之規(guī)定。”[1]45因此,我國買賣合同瑕疵擔保制度不僅適用于物的買賣,也應當適用于權利之買賣。換句話說,瑕疵擔保責任制度不僅適用于股東以物出資的情形,也應當適用于以權利(如專利權、著作權等)出資的情形。

      學者大多僅以現物出資的法律性質是有償雙務合同這一判斷,主張準用或者類推適用合同法的一般規(guī)定,而未顧及可能引發(fā)的問題。實際上,不加區(qū)分地準用或者類推適用合同法的一般瑕疵擔保規(guī)則難以使問題得到解決。在不違背公司法基本原則和精神的前提下,合同法的一般瑕疵擔保規(guī)則有多大的準用空間,是文章后面著重解決的問題。

      (二)股東瑕疵擔保責任的特殊性

      公司財產的形成源于股東的出資,是公司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并且對公司潛在債權人的利益至關重要,股東現物出資是公司資本的主要來源之一。正因如此,即使現物出資合同構成雙務有償合同,也不能直接類推適用合同法的規(guī)定。作為公司而言,以資本存在為前提,因此出資的履行必須優(yōu)先考慮。構建股東現物出資的瑕疵擔保責任要考慮其特殊性:

      1. 股東瑕疵擔保責任必須受制于公司法的資本充實原則。資本是公司的生命和血液,在構建我國股東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責任過程中,必須把資本充實原則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資本維持原則的著眼點不僅在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也在于確保公司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2]134。例如按照傳統(tǒng)合同法的一般理論,買受人享有減價權或解除權的瑕疵權利。但該兩種權利行使與公司資本充實原則相違背,應受限制。

      2.瑕疵擔保規(guī)則要兼顧公司外部債權人的利益。買賣合同具有個人法性的特點,以意思自治為原則。但由于公司資本涉及公司自身利益、股東利益,還直接關系到債權人的利益,因此股東全面履行出資為一項公法性義務,意思自治的空間極小。公司資本是公司對外的信用基礎,確保公司資本的確定性并維持公司償付能力,進而實現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目的,就是“資本三原則”的核心價值所在[3]238。

      3. 現物出資有瑕疵不能簡單等同買賣合同中的瑕疵。在買賣合同中,對買賣標的物沒有一套評估體系,主要是主觀等價關系。買受人的正當期待主要是買受的標的物適合于自己之特定用途和目的[4]51,買受人更關注物的使用價值;而在《公司法》領域,存在一套評估體系可以相對客觀地反映出資物的經濟價值。即現物的評估價值必須與股東應予繳納的出資額相等。因此,現物出資有瑕疵不能簡單等同買賣合同中的瑕疵。

      實際上,日本關于股東現物出資的瑕疵擔保還要對出資人是否為商人進行區(qū)分,若出資人是商人則適用商事買賣法,非商人則類推適用商行為法的一般規(guī)定及民法契約法[5]184。受公司社團性和資合性特點以及資本充實原則的影響,股東出資瑕疵擔保責任不能直接類推適用買賣合同的規(guī)定。筆者認為,在處理股東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責任問題上,必須以“資本充實原則與債權人保護”為價值導向,重新構建股東的瑕疵擔保責任。

      二、股東現物出資的一般瑕疵擔保規(guī)則

      (一)物的瑕疵擔保責任

      根據德國法,如果實際性能以買受人的不利偏離了應有性能,則為物的瑕疵。而在應有性能的確定上,主要有三項準則:買賣的標的物必須具有約定的性能、適合于合同預定的效用或者適合于通常效用[6]37-39。依日本法,存在“物的瑕疵”是指買賣的標的物在物質上的缺陷或者法律上的瑕疵[7]。依中國臺灣法,物之瑕疵擔保即物應具備一定之品質[1]22。而根據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買受人可以要求承擔違約責任。

      《公司法》第27條對非貨幣出資作出了一定的限制。通常認為,非貨幣出資的出資方式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四個要件[2]149: (1)非貨幣出資必須對公司具有商業(yè)價值;(2)可以用貨幣估價;(3)可以依法轉讓;(4)法律、行政法規(guī)不禁止。有的學者還把“出資的非貨幣資產,應為公司之所必需”作為第五個要件。筆者認為,該要件不應成為非貨幣出資的一般要件,只能作為例外情形予以適用。因為是否“公司之必需”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可能發(fā)生變化,而且在實踐中也難以操作。這也是為了鼓勵投資,但是,若有法律之明確規(guī)定,應當要符合出資的規(guī)定。例如我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實施條例》第24條規(guī)定:“作為外國合營者出資的機器設備或者其他物料,應當是合資企業(yè)生產所必需?!睋?,外國投資者所出資的實物,其要件之一即必須是合資企業(yè)生產所必需。因此,現物出資的物的瑕疵擔保,不僅僅要符合傳統(tǒng)合同法關于瑕疵擔保的要求,還要符合非貨幣出資的要件,即如果出資標的物不具有商業(yè)價值或無法進行評估應認定為存在瑕疵。

      為了確定非貨幣財產出資的價值,根據我國《公司法》第27條,非貨幣財產出資必須由獨立第三方進行評估作價。價值評估體系的存在,使其與合同法的物的瑕疵擔保有所不同,即如果對出資現物的性能或者品質沒有特別之約定,價值評估機構作出的評估認定額與章程確定的現物出資額相等,應推定該出資物沒有隱性的瑕疵,但是高估其價值并不意味著物就有瑕疵。價值或者效用的減少程度無足輕重的,不視為瑕疵[8]23。在公司法中,如沒有特別的品質約定,出資物的價值略低于(非顯著低于)章程確定的價額時不應視為瑕疵。值得注意的是,根據2011年最高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三)》(以下簡稱《公司法解釋(三)》)第16條的規(guī)定,出資人以符合法定條件的非貨幣財產出資后,因市場變化或者其他客觀因素導致的出資財產貶值,出資人不承擔補足出資的責任。即因市場變化或者其他客觀因素導致的出資財產貶值不能視為出資物有瑕疵。

      (二)權利瑕疵擔保責任

      權利瑕疵即一個第三人可以對買受人主張權利,而買受人在買賣合同中沒有承擔這些權利[5]42。股東現物出資的權利瑕疵擔保責任實際上與傳統(tǒng)合同法關于權利瑕疵擔保責任沒有太多的區(qū)別。從權利瑕疵表象看,主要有:(1)權利不存在的情形。如超過法律保護期限的商標、專利權等。(2)權利屬于他人的情形。無論是權利全部屬于他人抑或部分屬于他人,由于公司的“資合性”特點,出資不一定必須以自己享有所有權的物出資,且出資行為的效力適用善意取得制度[注]我國《公司法解釋(三)》第7條規(guī)定,出資人以不享有處分權的財產出資,當事人之間對于出資行為效力產生爭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物權法第106條的善意取得制度予以認定。,在此情況下即使存在權利瑕疵也不會影響出資行為的效力,至于涉及的其他責任依照其他法律法規(guī)認定即可。(3)權利不足的情形。例如負擔有他人排他許可使用權和獨占使用權的專利權、商標權等。但是權利不足的現物并非都不可以出資,事實上學界認為負有抵押權的財產也可以作為出資[9-10],如果得到法律的承認,那么該權利負擔就不能認為是權利瑕疵。出資標的物存在權利瑕疵,將直接影響到公司對該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因此在出現以上三種權利瑕疵情形下,公司享有消除權利瑕疵請求權,而且根據《公司法解釋(三)》規(guī)定,該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

      (三)股東現物出資適用瑕疵擔保規(guī)則的時點

      按傳統(tǒng)民法理論,適用瑕疵擔保規(guī)則的開始時點,因物之瑕疵與權利瑕疵而不同。物的瑕疵時點,與危險轉移的時點一樣,通常情況下將買賣的標的物實際交付給買受人作為瑕疵的時點,例如我國《合同法》第142條的規(guī)定;而權利瑕疵,惟于契約成立時業(yè)已存在者,出賣人始負擔保之責[1]25,因此,權利瑕疵以契約成立時作為時點。但是,部分學者認為,現代瑕疵擔保規(guī)制模式是將買賣法中的瑕疵擔保責任制度統(tǒng)合于債法總則中的一般給付障礙法[4]53,即出賣人的瑕疵擔保責任在我國合同法上已被統(tǒng)合進了違約責任制度中[11]190。而現代買賣法瑕疵擔保責任制度,將無瑕疵給付規(guī)定為出賣人履行義務的內容,故已經沒有必要再規(guī)定準據時點[注]Vgl. Begr. BT-Drucks.14/6040 S.213. 轉引自杜景林:《現代買賣法瑕疵擔保責任制度的定位》,《法商研究》2010年第3期,第53頁。。無論在危險移轉之前還是在危險移轉之后,買受人都將享有無瑕疵給付的請求權[4]53。筆者認為,瑕疵擔保責任制度的“統(tǒng)合”并沒有使準據時點失去意義,從《德國民法典》到我國的《合同法》都沒有刪去關于準據時點的規(guī)定,盡管有的學者認為德國關于“準據時點”的規(guī)定僅具有“彰示”性質的意義,但并不妨礙其具有正當的法律規(guī)范意義。瑕疵擔保責任制度的準據時點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與買賣合同不同,股東出資以辦理其財產權的轉移手續(xù)起算,而不僅僅交付[12]。依照我國《公司法》第28條的規(guī)定,股東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股東既要履行財產實際交付手續(xù),也要辦理產權過戶手續(xù)(包括動產和不動產)。為確實維護公司資本充實,股東的出資義務包括財產實際交付義務和產權過戶義務[2]166。即出資者的“交付”應以履行該兩種義務為條件。出資者沒有履行其中任何一種義務,都不被認為實際履行“交付”義務,應承擔因自己行為而產生的不利后果。因此,以非貨幣出資的瑕疵擔保準據時點應從履行完該兩種義務為時點。以動產出資的,移交實物一般意味著所有權移轉手續(xù)完成,但是例如汽車、船舶、飛機等動產需要辦理過戶手續(xù)的,必須同時還要辦理手續(xù)才是開始時點;以不動產所有權或者土地使用權出資的,從辦理權利轉讓手續(xù)開始;以知識產權出資的,應當從向公司提交該項知識產權的技術文件資料和權屬文書為時點,需要登記的,還要依法辦理登記手續(xù)方為瑕疵時點。另外,如果出資標的物有質量保證期的,且該期間終點長于開始時點的,則適用質量保證期。

      (四)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責任約定之限制

      合同法關于擔保責任非為強制性規(guī)定。當事人如有特殊的約定依照其約定,該約定可以免除或者限制法定擔?;蛘呒又胤ǘ〒?,一般法律不作過多的限制。但是,現物出資是社團法性的合同行為,既不是合同法所預想的個人法性的雙務合同,其涉及多方利益。為了防止發(fā)起人之間或者出資者與公司之間通過出資協議損害公司資本的完整性,應對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責任的約定作出限制。股東全面、適當地履行出資義務是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不能通過約定而免除。因此,應在資本充實原則和債權人保護之下規(guī)制現物出資。

      若存在加重法定擔保的現物出資的約定,對公司的資本充實是更有力的保障,此時當然依照其約定。但如果出資協議約定免除或者限制法定擔保,此時要分情況而論。若該協議屬于發(fā)起人的出資協議,則在發(fā)起人內部有效,即在此情況下,其他發(fā)起人不得以該出資物有瑕疵而要求交付瑕疵物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但該協議不得對抗公司章程和公司的債權人;若協議屬于出資股東與公司之間的出資協議(增資過程),則對公司有效,此時公司享有的瑕疵致損賠償請求權要受到限制,但協議不得對抗其他認股人和債權人。而因出資物有瑕疵導致的價值不足而股東承擔的補足出資義務,不經任何協議而排除。實際上,公司對于瑕疵是否知悉對股東出資義務并沒有任何影響,而只對瑕疵導致的損害賠償權有影響。另外,關于股東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規(guī)則時點的約定,若提前時點則對契約雙方有效,但對非協議第三方的利益相關人無效;如延后瑕疵擔保時點,實為公司資本充實增加了保障,法律當然予以肯定。

      三、公司瑕疵擔保責任的救濟方式

      我國《合同法》在補救方式上,并沒有嚴格區(qū)分違反物的瑕疵擔保責任和權利瑕疵擔保責任[2]30。按照《合同法》第107條、111條的規(guī)定,主要包括有修理、重作、更換、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賠償損失、解除合同等。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救濟方式:

      1.繼續(xù)履行。依據《合同法》之規(guī)定,買受人可以要求出賣人修理、重作或者更換的后續(xù)履行方式。無論是物的瑕疵抑或權利瑕疵,買受人都享有要求出賣人重新履行的權利。在德國法上,瑕疵擔保責任的制度價值取向上,以重新履行優(yōu)先[13]36。繼續(xù)履行優(yōu)先,也應成為股東現物出資瑕疵擔保的價值取向,該價值取向與公司法的資本充實原則相一致,也有利于保護出資者的利益。在股東現物出資的情形下,除去瑕疵(修理、重作)和交付無瑕疵之物(更換)的選擇權由公司享有,但是這種選擇權并非完全不受限制。有些現物出資從一開始可能就只有唯一的一種后續(xù)履行方式可選擇。

      除此之外,如果重新履行將給出賣人造成與不履行不成比例的費用時,在合同法領域出賣人應當有權拒絕。但是在公司法領域,股東履行出資義務是“公法化了”的義務,不得拒絕,但股東可以拒絕不成比例的費用的繼續(xù)履行方式,而有權選擇成本更低的履行方式之一(例如修理費用過高,可改為更換)。一般而言,當瑕疵可以除去而不影響其價值,應首先選擇除去瑕疵的履行方式,只有瑕疵無法除去或者除去瑕疵的成本比更換無瑕疵物更高時,選擇更換的履行方式優(yōu)先。筆者認為,與買賣合同不同之處,在公司法領域,應當允許現物出資的股東通過繳納金錢的方式彌補出資現物有瑕疵導致的價值不足或者以金錢的方式代替無法除去瑕疵的現物。公司實務界不太愿意采用非貨幣出資形式,而寧愿采取以貨幣出資形式成立公司,再向投資者購買非貨幣資產的形式[3]263,也表明了貨幣出資比非貨幣出資更受歡迎,因此,公司法也不應排斥以貨幣出資補繳現物出資的價值不足問題。但是,并不影響瑕疵出資股東其他責任的成立。

      2.減價權。在買賣合同情形下,買受人可要求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有瑕疵承擔價款減額之責。但該減價權的行使與公司法的資本充實原則相抵觸,不能類推適用。有的學者主張,出資瑕疵行使減價權、解除權,經過股東會或創(chuàng)立大會決議可以進行[14]44,也就是經過減資程序而實現。但筆者認為,該觀點欠妥當。首先,減價權的行使會使公司注冊資本減少,與公司資本充實原則相違背,同時損害公司外部債權人利益;其次,即使允許通過股東會減資程序以達到行使減價權的目的,但是該決議需要出席股東會的三分之二以上股東同意才有效,而決議的結果難以預測,與減價權是形成權的權利性質明顯不符;再次,公司減資是公司成立后對注冊資本的減少,而在設立公司階段談不上減資問題。而且公司減資一般是為了處理公司資本過剩或公司凈資產顯著少于注冊資本的情況[15],而不是解決股東出資瑕疵問題。最后,我國《公司法》第31條、第94條關于出資人非貨幣財產出資不實的責任中,只有一種救濟方式——交付該出資的股東補足差額,其他發(fā)起人承擔連帶責任。即依照公司法的立法精神,公司的資本充實應首先得到絕對的滿足。實際上,非貨幣出資的股東無法補繳出資的,可以對瑕疵出資股東相當的股份強行轉讓即可,無需行使減價權。據此,減價權在股東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責任中不應予以承認。

      3.解除權。依照契約法上的原則,如果滿足法定要件(法定解除)或者雙方同意(任意解除)可以解除契約。合同因解除而溯及地歸于消滅,尚未得到給付的履行請求權歸于消滅,已經履行的部分發(fā)生返還請求權[16-17]。首先探討任意解除權問題。由于出資合同被解除,基于出資合同的現物出資義務被消除,意味著出資人不再負擔任何的出資義務,即使可以要求承擔違約責任而主張損害賠償,但該賠償與出資無關,也就無法彌補公司注冊資本的減少。因此,任意解除權的行使顯然與公司法上的資本充實原則相違背,不應在股東現物出資瑕疵擔保責任制度中得到承認。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法定解除,也并非只要具備法定解除條件就可以行使,其行使的范圍比合同法規(guī)定的范圍要窄得多。如果因現物有瑕疵而其他設立人又無法補繳出資的,導致公司注冊資本不符合設立條件——實際上類似于合同法中“因一方違約而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法定解除情形——無法實現公司目的而不得不行使解除權。因此,法定解除權應只能在此情況下方可行使。股東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絕對優(yōu)先性和公司的資合性特征使得法定解除存在的空間極小。

      4.損害賠償請求權。股東交付的標的物存在瑕疵的場合,公司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這與公司法的資本充實原則并不抵觸,應當予以承認。但問題并非那么簡單,還需要理清履行損害賠償義務與金錢出資義務之間的關系。確定損害賠償不與現物出資的存在相抵觸,具有現物出資的損害賠償履行義務不向金錢出資義務轉移的意義[5]188。金錢出資義務是繳納現金的義務,現物出資義務是給付物的義務。據此,可以分兩種情況:其一,若標的物的瑕疵不能夠通過再履行而消除,則公司可以通過替代性損害賠償來補償對無瑕疵履行所具有的利益。在此情形下,可能使得現物出資變?yōu)榻疱X給付,該損害賠償金應歸入公司注冊資本;其二,即使標的物瑕疵已經因再履行而得到消除,公司仍然可能因瑕疵而遭受損害。這涉及的是并行性的損害賠償,即在原本的給付之外所進行的損害賠償[18]138。對于該并行性損害賠償屬于公司因出資物有瑕疵而導致的實際損失,與金錢出資無關,也就與公司注冊資本無關。

      四、公司主張瑕疵權利的訴訟時效問題

      買受人因標的物存在瑕疵所享有的法律救濟,將會因一定時間的結束而不再能夠實現。這是合同法領域買受人瑕疵權利的時效制度?,F物出資瑕疵擔保,因解除權和減價權均不予承認,且二者屬于形成權,因此不再討論訴訟時效的問題。具體而言,主要是公司的再履行請求權和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問題。

      盡管有學者認為,立法上股東出資義務適用訴訟時效為宜[19]128。但從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1條、《公司法解釋(三)》第20條[注]《公司法解釋(三)》第20條:“公司股東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出資,公司或者其他股東請求其向公司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者返還出資,被告股東以訴訟時效為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钡囊?guī)定看,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的請求權從法律文本看,不適用訴訟時效制度。但是,公司法將“出資標的物有瑕疵”看成“瑕疵出資”[注]瑕疵出資主要包括公司股東未履行出資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逃出資的情形,而將出資物有權利瑕疵或者因物的瑕疵導致價值顯著不足的,視為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情形之一。在出資標的物有瑕疵的場合,交付的物因存在權利瑕疵或者因物的瑕疵導致評估確定的價額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依照《公司法解釋(三)》第8、第9條的規(guī)定[注]《公司法解釋(三)》第8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當事人在指定的合理期間內辦理土地變更手續(xù)或者解除權利負擔;逾期未辦理或者未解除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出資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 第9條規(guī)定:“……評估確定的價額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出資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法院應當認定出資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屬于“瑕疵出資”。此時公司、其他股東和債權人要求瑕疵出資股東補繳出資和消除權利瑕疵的請求權不受時效制度的限制。

      由于要求股東履行出資義務的請求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導致瑕疵權利不適用時效制度的問題。但是大陸法系民法均規(guī)定瑕疵擔保責任應適用短期時效[20],更何況講究交易迅速化的商事行為,如瑕疵擔保責任在公司法領域不適用時效制度,對投資人是極大的煎熬。事實上,日、意等國規(guī)定公司的瑕疵檢查通知義務,即要求出資物一經交付即不遲滯地進行檢查,發(fā)現瑕疵立即通知,就是可使出資者盡快知悉出資情況,保護出資者的利益,我國《公司法》沒有規(guī)定董事的檢查通知制度實為遺憾。因此,一刀切使瑕疵出資不適用時效制度在平衡資本充實、債權人保護和股東利益上明顯有失偏頗。筆者認為,在尊重現有法律制度下,消除權利瑕疵請求權和物的瑕疵導致評估確定價額顯著低于章程規(guī)定的認定額的補足出資請求權(二者實為繼續(xù)履行請求權)不適用時效制度,而物的瑕疵未導致評估價額“顯著”低于章程規(guī)定的定價額的情況以及因出資物有瑕疵所致損害的賠償請求權,均應適用特殊的時效制度。

      在買賣合同中,期間應當自買賣標的物交付時起算[6]51。因為此時起,買受人已經開始對標的物進行用益,已經享有標的物的“經濟”所有權[18]141。但是買賣合同中的“交付”起算點不能照搬到公司法里,買賣合同中的“交付”僅指動產,不包括不動產。根據《公司法》第28條規(guī)定,股東的出資義務包括財產實際交付義務和產權過戶義務,兩者缺一不可[注]我國《公司法》第28條規(guī)定,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應當依法辦理其財產權的移轉手續(xù);《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20條第5項及21條第5項規(guī)定,股東或者發(fā)起人首次出資是非貨幣財產的,應當在公司設立登記時提交已辦理其財產權轉移手續(xù)的證明文件。。因此,公司享有的瑕疵權利的起算時間應從全面履行該兩種義務開始。值得注意的是,將該損害賠償請求權置于特殊時效之下,僅包括由瑕疵所致損害的賠償請求權,而不應當包括由瑕疵所致的瑕疵結果損害的賠償請求權[18]140,例如企業(yè)因出資標的物有瑕疵導致的營業(yè)損失或者第三人財產損失等等,該請求權應適用民法的普通時效制度。

      參 考 文 獻

      [1] 史尚寬.債法各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2] 劉俊海.現在公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 葉林.公司法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4] 杜景林.現代買賣法瑕疵擔保責任制度的定位[J].法商研究,2010 (3):51-58.

      [5] 志村治美.現物出資研究[M]. 于敏,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6] 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債法分論[M].杜景林,盧諶,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7] 我妻榮.民法講義:債權各論中卷一[M].徐進,李又又,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

      [8] 王利明.中德買賣合同制度的比較[J].比較法研究,2001(1):21-37.

      [9] 蔣大興.公司法的展開與評判:方法·判例·制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62-67.

      [10] 金玄武.公司現物出資制度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171-174.

      [11] 韓世遠.出賣人的物的瑕疵擔保責任與我國合同法[J].中國法學,2007(3):170-190.

      [12] 法律出版社法規(guī)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注釋全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129.

      [13] 崔健遠.物的瑕疵擔保責任的定性與定位[J].中國法學,2006(6):32-43.

      [14] 侯東德.論無形財產出資瑕疵及其救濟路徑:瑕疵擔保責任的類推適用[J].金融與經濟,2007(3):41-44.

      [15] 周友蘇.新公司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87.

      [16]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529.

      [17] 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債法總論[M] .杜景林,盧湛,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98-399.

      [18] 杜景林.買賣法中瑕疵權利的規(guī)制問題[J].中國法學,2009(5):134-141.

      [19] 朱慶.股東出資義務與訴訟時效的關系[J].法學,2008(4):122-128.

      [20] 梁慧星.民法學說判例與立法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164.

      猜你喜歡
      擔保責任標的物瑕疵
      根本違約場合風險負擔規(guī)則的適用
      財經法學(2022年5期)2022-12-29 14:00:07
      擔保法新規(guī)速遞
      登記行為瑕疵與善意取得排除的解釋論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5:28
      買賣合同中所有權保留條款的理解與應用
      哦,瑕疵
      揚子江詩刊(2019年3期)2019-11-12 15:54:56
      哦,瑕疵
      揚子江(2019年3期)2019-05-24 14:23:10
      公私合作模式中政府的法律責任
      中州學刊(2018年8期)2018-12-26 09:25:16
      論買賣合同瑕疵擔保責任
      智富時代(2015年9期)2016-01-14 04:57:14
      毫無瑕疵的推理
      試析所有權保留買賣中的出賣人權利
      临清市| 宝鸡市| 旬阳县| 炉霍县| 静海县| 曲阳县| 普定县| 天祝| 甘洛县| 专栏| 山阳县| 阜城县| 五家渠市| 宁都县| 阳曲县| 米脂县| 民丰县| 闻喜县| 秦安县| 毕节市| 清苑县| 永福县| 泰宁县| 莱西市| 绥滨县| 大石桥市| 公安县| 镇安县| 和林格尔县| 达尔| 仙桃市| 新昌县| 北碚区| 稻城县| 商水县| 宜宾市| 皮山县| 株洲县| 海晏县| 公主岭市|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