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宏 李國德 楊兵
【摘要】 目的:探討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方法:選取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方法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患者治療后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腰背部疼痛評分均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近遠期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 復位; 手法治療; 中醫(yī)
腰椎間盤突出癥在中醫(yī)中屬于“痹證”范圍,發(fā)病原因可能為風寒水濕導致經絡阻滯,跌倒等導致瘀血凝滯,患者在疾病后還會出現(xiàn)正氣虧損等,占腰腿痛的93%左右[1]。中醫(yī)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主要采用推拿、針灸、牽引、理療等。本次實驗探討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手法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09年4月本院5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患者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994),有典型臨床癥狀,經過CT等影像檢查確診。排除:腰椎間盤突出伴有鈣化和馬尾神經壓迫,雙下肢坐骨神經疼痛等感覺改變,急性外傷,孕產婦,腰椎結核,壓縮性骨折,嚴重內臟器質性疾病患者。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為(45.74±6.59)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89±0.57)年。
1.2 方法 患者坐在方凳上,將腰部暴露,雙腿分開,屈膝為直角,并避免移動。醫(yī)生站在患者身后,助手在左前方,壓住患者左側膝蓋,雙手壓住患者髖部,固定骨盆。醫(yī)生用左手拇指按住患者的患側棘突。右手按扶肩部,囑患者做前屈后伸并放松肌肉。然后控制患者的上身,做斜向上的牽引,促進軀干旋轉增大。囑患者張口呼氣,并順勢旋轉,右扳左頂,感到有松動感后,囑患者仰臥并休息半小時。隨后按揉腰骶部膀胱經和脊背壓痛點5 min進行理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患者治療前、治療3個月、治療后3年的直腿抬高角度、疼痛感和腰背痛評分。直腿抬高角度:患者取平臥位,將膝關節(jié)伸直抬起,引起放射痛后停止,測量大轉子外踝連線、床面的角度,取3次平均值。疼痛:采用模糊數(shù)字評分方法,患者在0~10分中選擇一個數(shù)字表示自己感覺的疼痛程度,10分最痛,0分為無痛。腰背痛評分采用日本骨科學會的腰背痛評分,滿分為35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者治療后直腿抬高角度、疼痛、腰背部疼痛評分均優(yōu)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近遠期療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中醫(yī)骨科的常見疾病和多發(fā)疾病。中醫(yī)認為,不榮則痛、久痛多瘀等。手法復位是保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方法,能夠有效地促進髓核回納,并減少對神經根的壓力,緩解患者癥狀[2]。
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手法的優(yōu)勢在于:(1)能夠調整脊柱的順應性[3],進而放松和緩解患者腰背部肌肉的痙攣,以松解關節(jié)囊,糾正紊亂的小關節(jié),促進脊柱的穩(wěn)定性;(2)此方法可以改變突出的髓核、神經根兩者的位置,并減少髓核的壓迫,擴大椎管容量,改善椎管的內環(huán)境;(3)反復進行旋轉復位有助于松動小關節(jié)的粘連,改善患者微循環(huán),緩解腰部疼痛;(4)復位手法糾正了解剖位置的異常情況,恢復了錯位的關節(jié),糾正滑膜鑲嵌。
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使用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方法,能夠促進病變部位的血管擴張,并增加血流量,促進新陳代謝,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使組織修復,血腫被吸收,消除患者的炎癥,緩解疼痛[4]。
復位過程中,患者在牽引拔伸的狀態(tài)下,進行了旋轉和復位,將突出的髓核與神經根進行改變,將粘連松解,糾正椎間失衡,減輕患者的疼痛癥狀,并改善突出物的直接壓迫。
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患者通過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手法后,直腿抬高角度增大,疼痛減輕,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遠期療效與近期療效均較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使用脊柱定點旋轉復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較好的效果,近遠期療效均較為可靠,值得在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保軍.旋轉復位、沖擊按壓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對比分析[J].江蘇中醫(yī)藥,2011,43(11):60-61.
[2] 袁海光,馮衛(wèi)星.改良旋轉復位法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疼痛指數(shù)及血清IL-6的影響[J].中醫(yī)藥信息,2011,28(1):41-43.
[3] 王長青.骨盆牽引配合旋轉復位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80例[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1,27(1):42-43.
[4] 馮衛(wèi)星,劉智斌.改良旋轉復位法結合理筋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30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yī)藥,2009,41(7):54-55.
(收稿日期:2012-08-30) (本文編輯:陳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