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馮剛才
【摘要】 目的:觀察羅哌卡因用于脊麻子宮頸錐形切除術的量效關系。方法:80例擇期子宮頸錐形切除術患者,隨機分為羅哌卡因8 mg組(L1)、10 mg組(L2)、12 mg組(L3)、14 mg組(L4)四組。監(jiān)測MAP、HR、SpO2和RR,觀察Bromage評分、給藥至患者抬下肢無力的時間、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感覺恢復時間等。計算ED50和ED95及95%可信區(qū)間(CI)。結果:羅哌卡因ED50為9.1 mg,95%CI為8.3~9.8,ED95為13.2 mg,95%CI為11.5~15.8。結論:羅哌卡因用于脊麻子宮頸錐形切除術安全有效。
【關鍵詞】 羅哌卡因; 脊麻; 量效關系
羅哌卡因是新型長效酰胺類局麻藥,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心血管系統(tǒng)毒性較低,術后恢復快,適于婦產(chǎn)科麻醉[1]。目前臨床上羅哌卡因用于脊麻的報道較少,羅哌卡因用于脊麻子宮頸錐形切除術的量效關系方面的研究尤其少見。本研究觀察了羅哌卡因用于脊麻宮頸錐形切除術的量效關系,為臨床提供一定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80例行擇期子宮頸錐形切除術的患者,ASAⅠ~Ⅱ級,年齡30~40歲,身高155~170 cm,體重50~65 kg。排除局麻藥過敏,出凝血功能障礙,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及嚴重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肝腎系統(tǒng)疾病患者?;颊甙词中g先后順序隨機分為羅哌卡因8 mg組(L1)、10 mg組(L2)、12 mg組(L3)、14 mg組(L4)四組。四組年齡、身高、體重、手術時間、不同時間點SBP、DBP、MAP、HR、SpO2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禁飲禁食6 h以上,入室后開放靜脈,15 min內(nèi)靜注羥乙基淀粉10 ml/kg,此后改乳酸林格氏液靜脈輸注速度為6 ml/(kg·h)。監(jiān)測NIBP、ECG、SpO2等基本生命體征。采用腰-硬聯(lián)合穿刺針于L3~4椎間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向蛛網(wǎng)膜下腔按組別緩慢注入預定量羅哌卡因(批號:LL1776,Astrazeneca,sweden),注藥時間30 s,注藥后向頭端置入硬膜外導管3 cm。然后讓患者取平臥位后開始手術。有切皮痛即于硬膜外腔追加2%利多卡因5~10 ml完成手術。
1.3 觀測指標 以改良Bromage評分法測定下肢運動神經(jīng)阻滯程度。記錄患者能達到的最大Bromage評分值、給藥至術后運動完全恢復時間。記錄脊麻前10 min、脊麻后10、20、30、40、50 min的SBP、DBP、MAP和HR。記錄針刺感覺阻滯平面、感覺阻滯起效時間、感覺恢復時間。記錄術中低血壓,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計算ED50和ED95及95%可信區(qū)間(CI)。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偏態(tài)資料用中位數(shù)(范圍)表示,采用概率單位回歸分析Probit法計算ED50和ED95及95%可信區(qū)間(CI)。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四組患者最高感覺阻滯平面、感覺阻滯起效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Bromage評分L1組明顯低于L2、L3、L4組,L2組明顯低于L3、L4組,L3組明顯低于L4組(P<0.05);運動阻滯起效時間L1組明顯長于L2、L3、L4組,L2組明顯長于L3、L4組,L3組明顯長于L4組(P<0.05);感覺和運動恢復時間L1組明顯短于L2、L3、L4組,L2組明顯短于L3、L4組,L3組明顯短于L4組(P<0.05)。羅哌卡因ED50為9.1 mg,95%CI為8.3~9.8,ED95為13.2 mg,95%CI為11.5~15.8。見表1。
3 討論
羅哌卡因脊麻常用劑量為12~18 mg[2]。本研究顯示,蛛網(wǎng)膜下腔注射羅哌卡因起效迅速,麻醉效果令人滿意,足以滿足會陰部的手術麻醉要求,與布比卡因相比無明顯差異。在本研究中,四組患者的最高阻滯平面沒有差異,都能滿足手術需要。但隨著劑量的增加,運動阻滯起效時間逐漸縮短,感覺和運動的恢復時間逐漸延長,說明劑量的增加加強了阻滯的效能和時間。而所有患者均未見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說明羅哌卡因用于脊麻子宮頸錐形切除安全有效。在羅哌卡因常用劑量范圍內(nèi),隨劑量增加鎮(zhèn)痛效果逐漸增強。本研究中羅哌卡因用于脊麻子宮頸錐形切除術的ED50為9.1 mg,ED95為13.2 mg,是較適合婦產(chǎn)科手術的一種麻醉方式。
參考文獻
[1] Hansen T G.Ropivacaine:a pharmacological review[J].Expert Rev Neurother,2004,4(5):781-791.
[2] Miller R D.Anesthesia[M].7 th ed.San Franciso:Churchill Livingstone,2009:1678-1680.
(收稿日期:2012-08-17)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