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麗 (仙桃市血站體采科,湖北 仙桃433000)
1992年3月,中國紅十字會開展中國非血緣關系骨髓移植供者檢索工作以來,捐獻造血干細胞的志愿者穩(wěn)步增加,移植數(shù)逐年上升。從1996年到2012年9月捐獻人數(shù)達到3000例。但報名捐獻志愿者的流失和反悔問題是目前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中最大的挑戰(zhàn),筆者從事多年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招募工作,針對這一現(xiàn)象,談談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的招募、保留到捐獻,如何減少其流失。
在征召捐獻的工作中,大多數(shù)征召對象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了解十分有限,有的幾乎是零。少數(shù)人即使知道一點,也是從工作人員的宣講中得知,獲取途徑很少。我們應開辟多種宣傳渠道如知識講座、宣傳畫廊、微博、名人代言、燈箱廣告、張貼和發(fā)放宣傳材料等多種途徑廣泛宣傳,普及捐獻知識,建立定點造血干細胞捐獻咨詢平臺、QQ群等。針對成功捐獻病例,重點跟蹤報道,利用媒體的宣傳優(yōu)勢,增強宣傳效果,傳播觀念價值,引導變革公眾行為,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從而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素質(zhì)。
造血干細胞的捐獻不同于無償獻血,加入骨髓庫后到捐獻有很長一段等候的時間。當有人配型成功需要捐獻時,有的捐獻者出現(xiàn)反悔,導致大量人力、財力的浪費。為避免此類現(xiàn)象,我們應高度重視捐獻履約率,工作重點由招募數(shù)量向招募質(zhì)量轉(zhuǎn)移,把招募的關口前移,要讓捐獻者在充分了解捐獻知識的基礎上深思熟慮,考慮清楚后加入。當捐獻者決定加入后,相關工作人員應做好加入信息登記的指導工作,確保信息登記真實、完善,方便事后查找。
采樣前向報名者詳細介紹捐獻知識、過程和意義,并提醒志愿者再次慎重確認;為確認加入的捐獻者嚴格體檢,規(guī)范血樣采集流程,采集血樣過程中,強化對采樣登記表格、編號條形碼、血樣保存等環(huán)節(jié)的管理,準確無誤的留取血樣標本及時送檢,做好篩選工作。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業(yè)的保留團隊,也是我們工作很被動的原因之一。建立專業(yè)的捐獻保留工作隊伍,將有利于我們的工作開展。捐獻造血干細胞有很長的等候期,在此期間,應做好捐獻者的情感維護。利用網(wǎng)絡平臺、節(jié)日賀卡、特殊節(jié)日的策劃,同捐獻者定期有效溝通,使對方感到被尊重、被重視,讓捐獻者既要招得來,還要留得住。當需要捐獻時,會義無反顧地捐獻,而不是在漫長地等候中,悄無聲息地消失。
有很多捐獻案例,不是捐獻者本人不愿意捐獻,而是迫于家人的反對,被迫停止捐獻行為。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一方面耐心做好捐獻者家屬思想工作,消除擔憂、恐懼心理,取得家人的理解及支持。同時,我們也要讓捐獻者知道,停止捐獻行為,給病人帶來的危害。對捐獻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其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捐獻行為當中。
當1名加入骨髓庫的捐獻者,接到需要他捐獻的通知時,他會擔心捐獻后對自身健康有沒有影響,捐獻時有沒有痛苦,參加捐獻的費用誰出等問題。我們應針對不同的捐獻者安排專業(yè)心理輔導師進行捐獻前心理護理,進行捐獻知識及捐獻流程指導,講解捐獻前準備,捐獻后的注意事項。隨時解答捐獻者提出的問題,以消除捐獻者的疑慮。開展采樣后的不定期回訪,做好捐獻前的準備工作。
對正在血細胞分離機上捐獻的捐獻者,要安排專人守護。要注意捐獻中的不良反應,并使捐獻者身心處于最佳的捐獻狀態(tài),讓捐獻者有一個愉快的捐獻經(jīng)歷。
爭取捐獻者所在單位給予捐獻者的捐獻保障和精神鼓勵。雖然我們不可能讓每位登記者都實現(xiàn)捐獻造血干細胞,但是能給需要干細胞的病患者創(chuàng)造挽救生命的機會。
如今,中華骨髓庫給13億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改變了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移植完全依賴海外骨髓庫的被動局面;改善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推動了社會的文明程度;促進了科學的進步,推動了與中華骨髓庫相關的HLA研究領域、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的采集和移植技術水平的大幅提高[1]。所以,我們的一切工作要圍繞 “方便捐獻者,服務捐獻者”,讓捐獻者義無反顧地加入到捐獻行為中,減少捐獻者流失,避免大量人力、財力的浪費。讓更多的人了解、支持、投身社會公益事業(yè),使造血干細胞捐獻工作得以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