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喜成 王美秋 張永征
隨著醫(yī)學水平的進步,臨床上血小板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給采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才能滿足日益漸增的需求量,除了加大招募力度外,血小板捐獻者的保留工作尤為重要。捐獻者保留指將血小板捐獻者保留住,使之愿意再次捐獻,最終成為固定的血小板捐獻者,以保證捐獻隊伍的穩(wěn)定,這也符合從低位獻血者中選擇獻血者的要求,也是臨床安全用血的需要?,F(xiàn)將筆者們近年來的做法報道如下。
1.1 加強血站文化建設,提高員工整體素質 要想保留更多的血小板捐獻者,首先從提高員工的自身素質入手,為此筆者創(chuàng)建了富有文化內容的服務品牌“熱血真情”。使全體員工緊緊圍繞服務品牌而展開工作。為了提高服務意識,還聘請有關專家進行多次企業(yè)文化講座、禮儀培訓、服務用語培訓等,使整體素質、服務意識、服務水平、服務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1.2 轉變觀念,勇于創(chuàng)新 獻血小板與獻全血不同,血小板采集時間長,要想讓捐獻者愿意再次捐獻,并成為固定的捐獻者,服務水平要求更高,要求始終“以獻血者為中心”,樹立“獻血者惟一”的觀念,一切工作緊緊圍繞獻血者展開,無論是儀表、語言、行動,使捐獻者有一種親切感,使他們感受到他們得到的是尊重、微笑和贊譽,是一流的服務,只有捐獻者想不到的,沒有工作人員做不到的服務。倡導微笑服務,使捐獻者在捐獻過程中,感覺到每張微笑的笑臉在歡迎他們、在肯定他們、在贊譽他們的善舉。并定期進行笑臉的評比,以更好地提高服務質量,服務于獻血者。
1.3 提高技術水平,用技術贏得捐獻者的信賴 技術水平的高低,也是服務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為了提高技術,除了正常的業(yè)務學習和講座外,還組織具有針對性的技能訓練和比武,如單采血小板的靜脈穿刺、單采血小板的管道裝卸、單采血小板獻血反應的處理、心肺復蘇等比武,通過訓練和比武,使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獻血者感受到了工作人員技術的嫻熟,并且是一流的技術,贏得了捐獻者的信賴。
1.4 通過溝通,拉近同捐獻者的距離 在采集血小板過程中不斷加強巡視,觀察采集過程中的細微變化,通過簡練通俗易懂而又專業(yè)的語言,耐心解答捐獻者的疑問,解除捐獻者的顧慮,提供一個安全、衛(wèi)生、舒適的采血環(huán)境,使捐獻者感受到對他們的關懷,并使捐獻者相信捐獻血小板是安全的,在與工作人員的不斷交流和細心關懷下完成采集,并表示愿意繼續(xù)捐獻。
每年舉辦一次血小板捐獻者聯(lián)誼會,通過舉辦這樣的活動,使捐獻者之間有個交流的機會,談談自己的感受,也拉進了工作人員同捐獻者的距離,使工作人員同捐獻者的交流更容易,關系更融洽,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5 做好延伸服務,是血小板捐獻者保留的重要措施 延伸服務即對捐獻者進行回訪,采用電話和走訪的方式,對每位捐獻者必須進行回訪,并納入考核?;卦L的內容主要包括:捐獻者的感覺,捐獻后的注意事項,血小板的生理恢復,對技術和服務的評價,告知下次捐獻的時間,讓其感受到血站對他們的關懷。對其進行適時回訪,肯定他們的行為,向他們表達感謝,可以增加捐獻者的自豪感,為他們再次捐獻血小板注入動力。對于首次捐獻者,由于對捐獻環(huán)境、流程和要求不熟悉,捐獻過程可能與其想象的存在差距,通過捐獻后的適時回訪,了解捐獻者的感受、體會、意見、建議,給予恰當?shù)慕忉尯统兄Z,可增加相互間的了解[1],為再次捐獻掃清障礙。適時回訪,還可對捐獻者捐獻后的心理和行為給予指導,有利于捐獻后的心理和身體的恢復,同時傳達血站的關心,讓每一位捐獻者體會到血站服務的細致、周到,提高對血站的信任度,使他們愿意再次捐獻。
1.6 定期對服務進行評估考核 對于服務血站制定了嚴格的三級考核制度,即班組考核、科室考核、站級考核。同時為反映考核的真實性和公正性,特聘請了第三方對服務進行測評,測評內容包括:暗訪、問卷調查、電話抽查、社會監(jiān)督員和獻血者座談會的形式,將測評結果綜合評估后納入考核,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整改。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服務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獻血者滿意度逐年提高,捐獻血小板的積極性也在不斷提高。
2007-2011年捐獻血小板人數(shù)統(tǒng)計見表1。
表1 2007-2011年捐獻血小板人數(shù)統(tǒng)計 人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黏附、聚集和釋放反應。其次,血小板也參加凝血機制、血塊回縮和血管收縮,臨床多用于治療大出血和血小板減少的患者。血小板的生命周期為7~9 d,目前臨床常用的是單采(機采)血小板,由于捐獻后身體恢復快,48 h后可恢復到捐獻前水平,國家規(guī)定半個月可捐獻一次血小板,本站規(guī)定為一個月。機采血小板是采用血液單采機在全封閉的條件下自動將全血中的血小板分離出并懸浮于一定量血漿內制成的機采成分。機采血小板濃度高、配型方便、輸注安全、療效顯著。但獻血者不理解,因間隔時間短,采集時間長,不像獻全血幾分鐘就可搞定,這也是本站開展工作的困難所在,所以在捐獻者的保留工作中,向捐獻者講明血小板的生理、臨床治療的意義及捐獻后的身體恢復,再加上各種保留措施得當,許多捐獻者是能夠理解的,并愿意繼續(xù)捐獻,最終成為固定的血小板捐獻者,以滿足臨床的需要,挽救更多的患者,這就是捐獻者保留工作的目的。固定獻血者是血站提供充足、安全血液的保障。發(fā)展固定獻血者是血站的戰(zhàn)略決策,許多血站把發(fā)展固定獻血者列為一項重要的質量目標進行管理。一些專家經(jīng)過調查得出結論:如果血站中有一個固定獻血者流失,那么需要你再發(fā)展或招募9個新獻血者才能彌補上這個損失[2],說明固定獻血者的重要性。從表1可以看出,每年2次及以上血小板捐獻者人數(shù)在增加,說明本站的保留措施有效。另外,對獻血者的重視和尊重,滿足獻血者被關注、被肯定的心理需求,使捐獻者對血站產生信任和忠誠,并最終成為固定血小板捐獻者,忠誠的捐獻者是每個血站的重要資源,是血站為臨床提供充足、安全用血的保障。
[1]岳挺.獻血者回訪在發(fā)展固定獻血者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2):173.
[2]Ssyres L k.獻血者征募策略[M].cAABB出版工作委員會,20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