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阿麗思漫游奇境記》趙元任譯本背后的翻譯規(guī)范

      2013-04-01 20:17:02季傳峰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3年2期
      關(guān)鍵詞:奇境趙元任漫游

      季傳峰

      (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常州工學院翻譯研究所,江蘇 常州 213002)

      趙元任先生是第一個將《阿麗思漫游奇境記》全譯成中文的人。譯作于1922年由商務(wù)印書館初版,至今已歷時近百年,仍在刊行。各界對趙譯本多持好評,認為“趙譯《愛麗絲》之后,三四十年代還出版過不少《愛麗絲》中譯本,……但影響均遠不及趙元任這部全譯本”[1]123。翻譯作品能否在一種語言和文化中落地生根,并最終成為經(jīng)典需要時間的檢驗和證明。然而,翻譯的決策過程極其復雜,譯文的最終面貌取決于許多因素,諸如文化力量、讀者對象、文學觀、時代和譯者自身因素等。由于翻譯具有不同的目的與功能,產(chǎn)生于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譯者的策略選擇必然受到這些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形態(tài)。本文將對決定《阿麗思漫游奇境記》趙譯本最終面貌的翻譯規(guī)范和社會文化因素進行分析,以證明想要全面、客觀地評價一個譯者、一個譯本,應(yīng)當綜合考察譯作所處的特定歷史時期、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的地位、翻譯目的和目標讀者、意識形態(tài)等因素的影響,才能真實地反映譯者的成就和譯作的價值。

      一、《阿麗思漫游奇境記》的翻譯規(guī)范

      “翻譯規(guī)范(translation norms)”是多元系統(tǒng)理論研究中經(jīng)常使用的術(shù)語,用來概括社會文化對翻譯的約束力和譯者所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多元系統(tǒng)理論的代表人物、描寫翻譯學的創(chuàng)始人圖里(Gideon Toury)認為翻譯是一種受到規(guī)范制約的行為,而規(guī)范是介于規(guī)則(rule)與個人喜好(idiosyncrasies)之間的社會約束(constraints)。他認為在整個翻譯過程中譯者主要受到三種規(guī)范的制約:預備規(guī)范(preliminary norms,或稱“預規(guī)范”、“原型規(guī)范”)、初始規(guī)范(initial norms,或稱“元規(guī)范”、“起始規(guī)范”)和操作規(guī)范(operational norms)[2]51-53。預備規(guī)范指的是譯者必須在翻譯之前了解目的語文化的翻譯政策以選擇恰當?shù)姆g對象,比如目的語文化對某些國家、作者、作品、體裁的需求和偏好等。初始規(guī)范指的是譯者在遵守源文及源語文化的規(guī)范還是遵守目的語文化規(guī)范之間做出的選擇,即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間的抉擇。它是翻譯操作的宏觀抉擇,反映了譯者對原文的忠實程度。操作規(guī)范則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微觀抉擇,體現(xiàn)在翻譯技巧的運用和語言轉(zhuǎn)換與形式對應(yīng)等層面上。

      由此可見,任何類型文本的翻譯均受到翻譯規(guī)范的制約。但在這三種規(guī)范中,最重要的是初始規(guī)范,因為它表明譯者是向源語的文化多元系統(tǒng)規(guī)范靠近還是傾向于遵守目的語的規(guī)范。圖里認為沒有完全充分或完全可接受的譯文,偏離是翻譯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偏離可分為強制性偏離和非強制性偏離,其中強制性偏離是由兩種語言的系統(tǒng)差異導致的,是受規(guī)則支配的、非隨意性的,因此不應(yīng)該被視為會影響譯文的充分性;而非強制性偏離則不是由語言系統(tǒng)的差異引起的,它出于譯者的個人喜好,故強制性偏離越多,譯文的充分性就越低[2-3]。

      在翻譯《阿麗絲漫游奇境記》時,趙元任先生所采用的翻譯策略更多地偏向于譯本的可接受性,而非譯本的充分性。例如源文第二章《眼淚池》里出現(xiàn)了不少常用的英式度量單位“gallon”(加侖)、“inch”(英寸)和“feet”(英尺)。當時的中國讀者對于這些比較陌生,且與中國度量單位換算起來也很復雜。因而,趙元任直接借用了中國傳統(tǒng)的長度單位“寸”和“尺”來翻譯“inch”和“feet”,并將“gallon of tears”譯成了“一盆一盆的眼淚”,以模糊對模糊,既形象又生動。此外,諸如“archbishop(大主教)”和“Christmas(圣誕節(jié))”等文化詞語,其原有的基督教意象均被棄用,借用了中國人習慣的“大僧正”和“過年”來對譯。這些翻譯都是屬于文化層面上的“非強制偏離”,目的是為了使譯本讀起來更像地道譯語,增強譯本的可讀性。

      原著的最大特點是使用了大量的雙關(guān)語和文字游戲,這給翻譯帶來了很大困難。趙元任先生在處理這些雙關(guān)語上費盡了心思,而他所采用的翻譯方法也表明了他傾向于可接受性的翻譯策略。例如:

      源文:

      “I beg your pardon,”said Alice very humbly,“you had got to the fifth bend,I think?”

      “I had not!”cried the Mouse,angrily.

      “A knot!”said Alice,always ready to make herself useful,and looking anxiously about her.“Oh,do let me help to undo it!”

      譯文:

      阿麗思很謙虛地道,“對不住,對不住。你說到了彎彎兒嘞,不是嗎?”

      那老鼠很兇很怒地道,“我沒有到!”

      阿麗思道,“你沒有刀嗎?讓我給你找一把罷!”(阿麗說著四面瞧瞧,因為她總喜歡幫人家的忙。)[4]21

      在原文中,“not”和“knot(結(jié))”是同音字,構(gòu)成了一組雙關(guān)語。如果將“A knot”直接譯成“一個結(jié)”,原文雙關(guān)語的意趣就喪失殆盡了。趙元任別出心裁地以“到”和“刀”對譯,重新組成了一組諧音雙關(guān)??芍^以趣易趣,匠心獨運,比較成功地補償了原文的損失。趙元任沒有采用加注釋的方式來翻譯雙關(guān)語、典故和文字游戲,而是用歸化的方法將它們譯成了地道的中文,這符合青少年兒童的閱讀習慣,同時也再現(xiàn)了原作的審美價值。

      二、文化地位與目標讀者

      源語和目的語的文化地位也會影響譯者的決策過程。多元系統(tǒng)理論的提出者埃文-佐哈爾(Itamar Even-Zohar)和美國翻譯理論家勒菲弗爾(André Lefevere)同時指出,在通常情況下,或者說在目的語文化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時,譯者往往要注重譯文的可接受性[5]29。反之,譯者則會采取傾向于充分性的翻譯策略。20世紀初中國思想界和文化界正開始迎接一場來自西方世界的文化革新運動——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以普及西方民主思想為己任,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化。然而,在這場運動的伊始,中國的文化多元系統(tǒng),尤其是語言文學的多元系統(tǒng)仍處于強勢而穩(wěn)定的地位,因此,作為譯者的趙元任必然要遵守目的語的語言和文學規(guī)范,對譯文“接受性”的關(guān)注必然凌駕于“充分性”之上。

      此外,自清朝閉關(guān)鎖國之后,中西方兩種文化一直處于隔絕的狀態(tài),當時的中國讀者對于《阿麗思漫游奇境記》這部作品的源文和源語文化非常陌生。在這樣的情況下,譯者選擇靠近目的語文化、偏向“可接受性”的策略是極其合理的。

      比起源語和目的語的文化力量,目標讀者是影響趙譯本的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目標讀者即譯本的接受者。目標讀者的接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譯者的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同時,它也是譯本語言風格形成的重要影響因素。例如,目標讀者是科技工作者,那么譯者必然要選擇專業(yè)嚴謹?shù)目萍颊Z體來進行翻譯。因此,一部譯作能否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譯者所譯的作品和翻譯的策略方法能否與目標讀者的“期待視野”相融合。

      趙元任對于目標讀者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他在“譯者序”中明確寫道:“《阿麗思漫游奇境記》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書。在英美兩國里差不多沒有小孩沒有看過這本書的?!保?]110因此,他用兒童的語言進行翻譯,所選取的語言材料和修辭方式盡量迎合兒童的接受水平。例如:

      源文:

      However,this bottle was not marked“poison,”so Alice ventured to taste it,and finding it very nice,(it had,in fact,a sort of mixed flavour of cherry-tart,custard,pine-apple,roast turkey,toffy,and hot buttered toast,)she very soon finished it off.

      譯文:

      然而這一回瓶子上并沒有“毒藥”的字樣在上,所以阿麗思就大著膽嘗它一嘗,那味兒倒很好吃(有點像櫻桃餅,又有點像雞蛋糕,有點像菠蘿蜜,又有點像烤火雞,有點像冰淇淋,又有點像芝麻醬),所以一會兒工夫就唏哩呼嚕地喝完了[4]6。

      本例中譯者用了“嘗它一嘗”,“有點像……又有點像”,“一會兒功夫”和“唏哩呼嚕”等生動形象的詞語,句子長短適中,富有節(jié)奏感,把原文的口語風格貼切地再現(xiàn)了出來。通觀全文,譯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富于音樂性,不僅適合青少年兒童自己閱讀,尤其適合大人們當作故事讀給孩子聽。趙元任就曾經(jīng)把這本書給他自己的孩子們讀過[6]114。譯本使用了大量的語氣詞,比如“啦”、“呢”、“嘞”、“呀”、“嗎”和“罷”等等。這些詞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了小主人公充滿童真的口吻。當然,任何作品都是時代的產(chǎn)物。趙譯本誕生至今歷時近百年,由于語言的變遷和變革,難免有許多地方不符合今天讀者的語言習慣。但是可以很負責任地說,趙元任先生的譯本決不只是“供專家研究的材料”[7]。今天,人們?nèi)钥蓪⑵湓皆瓨拥啬脕碜鳛楣适吕L聲繪色地讀給孩子聽,絲毫不用增加任何語氣上的修飾。身為作曲家和歌唱家的趙元任無疑是將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特長用到了翻譯兒童文學作品上。

      三、翻譯的發(fā)起人與翻譯目的

      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認為,翻譯通常由發(fā)起人或策動者委托譯者而發(fā)起,因為他需要為某特定譯文對象或受眾提供某譯文,并實現(xiàn)譯文在譯入語文化中的交際功能[8]30。發(fā)起者是譯文的實際需求者,翻譯行為常常受到發(fā)起人的制約。例如,翻譯的目的常常由發(fā)起人決定:發(fā)起人可以決定譯本的用途,并因此要求全譯、節(jié)譯或是縮譯,又或者將專業(yè)性強的文章譯成通俗易懂的文字等。翻譯發(fā)起人還可以對翻譯的時間進行規(guī)定,并從而影響譯文的質(zhì)量和效果:時間充裕時,譯者可以充分地對譯文進行潤色修改,譯文質(zhì)量就高,反之,譯者可能急于交稿而粗制濫造??傊?,翻譯發(fā)起人既影響譯者的翻譯過程,又影響譯本的最終面貌。

      《阿麗思漫游奇境記》的翻譯發(fā)起人是趙元任先生本人。他在《趙元任傳》一書中回憶說:“當我在康奈爾大學讀書的時候就喜歡上路易斯·加樂爾的書了。我想,要是把它們翻譯成中文會很有趣?!保?]113由此可見,趙元任先生選擇翻譯《阿麗思漫游奇境記》是出于個人的興趣,出于對源文的喜愛。因此,他有充分的自由和充足的時間來譯好這部書,正所謂“慢功出細活”。

      除興趣之外,趙元任還把翻譯這本充滿文字游戲的書當作是一種試驗,一種冒險。他在譯本的序中這樣寫到:“這部書一向沒有經(jīng)翻譯過……大概是因為里頭玩字的笑話太多,本來已經(jīng)是似通的不通,再翻譯了變成不通的不通了,所以沒有人敢動它。我這回冒這個不通的險,不過是一種試驗?!F(xiàn)在當中國的言語這樣經(jīng)過試驗的時代,不妨乘這個機會來做一個幾方面的試驗?!保?]113趙元任先生所說的試驗是指白話文化運動,即對語言的改革和對文學的改良。

      幾千年來,中國文學一直是文言文的天下。所謂文言文,是指同一語言群體中并存著兩種用途各不相同的語言變體,其中高層次變體用于書面語和正式場合,低層次變體用于口語交流和日常生活,即語言學中常說的“雙言現(xiàn)象”。文言文注重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詞義古奧,如用它來翻譯《阿麗絲漫游奇境記》,則不適于兒童閱讀。不僅如此,想要貼近原著的口語風格,就不能用古代漢語來翻譯,因為要用英文表達中文所能表達的意思,需要多得多的音節(jié)[4]113。因此,趙元任先生決定采用白話文(亦稱語體文)來進行翻譯。

      源文:

      ‘Now tell me,Pat,what's that in the window?’

      ‘Sure,it's an arm,yer honour!’(He pronounced it‘a(chǎn)rrum’.)

      譯文:

      “八升,現(xiàn)在你告訴我,窗子里那個是什么東西?”

      “那一定是胳巴膀子,老爺您那!”[4]29

      本例是白兔子畢二爺與家仆之間的對話,家仆說的是英語方言,把“arm”發(fā)成了“arrum”,“your honour”發(fā)成了“yer honour”。趙元任選擇中國北方方言(主要指北京話)為語言材料,將“arm”譯成了“胳巴膀子”,“your honour”譯成“老爺您那”。如果將這段對話用北京話讀出來,一個老實憨厚的仆人形象就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了。五四時期的白話文是以白話(口語)為基本,加入古文的詞和成語、方言、外來語等組織起來的[9]28。它貼近口語,通俗易懂,將原著生動活潑的口語風格再現(xiàn)了出來。因此,趙元任認為“這書要是不用語體文,很難翻譯到‘得神’,所以這個譯本可以做一個評判語體文成敗的材料”?!白鳛椤逅摹跗谕鈬膶W白話文翻譯的重要成果之一,趙元任譯的這部《愛麗絲》是成功的,可謂名著名譯,生動曉暢,適合青少年閱讀?!保?]123

      四、結(jié)語

      翻譯受到翻譯規(guī)范和社會文化因素的制約。趙元任先生的翻譯無疑是成功的,是符合當時的時代特征的。經(jīng)典翻譯文學也是經(jīng)過不同時空、不同背景的譯者一譯再譯,不斷完善,而最終積淀成為時代之經(jīng)典。如今,這本名著名譯走過了近百年的歷程,它的價值早已為時間所證明。正如思果所言:“我想誰也及不上趙元任先生的語言修養(yǎng)。這本難譯的書誰也不能譯得比趙先生更好。這是本‘不可譯’的書,原書的俏皮之處,仿前人作品的歪詩,可以說不能譯。趙先生神通廣大,做到了不少別人萬做不到的巧譯。”[10]1這并不是說不可能再出現(xiàn)更好的譯本,而是說誰也不能否認趙元任先生奠基者的地位。趙譯本正是翻譯文學經(jīng)典化道路上極其重要的第一步。

      [1] 陳子善.《愛麗絲漫游奇遇記》的第一部中譯本[J].譯林書評,1999(5):123 -124.

      [2] Toury Gideon.In 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M].Tel Aviv:The Porter Institute for Poetics and Semiotics,1980:51 -53.

      [3] Toury Gideo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 (英)加樂爾.阿麗思漫游奇境記[M].趙元任,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6-114.

      [5] 張南峰.中西譯學批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Ⅻ-29.

      [6] (美)列文森.趙元任傳[M].焦立為,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113 -114.

      [7] 葉至善.名著和名譯[J].民主,1999(11):13 -14.

      [8] Nord Christian.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9] 梁桂蓮.對晚清白話文運動的語言認識[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2):25 -29.

      [10] (英)卡羅爾.阿麗思漫游奇境記:選評[M].趙元任,譯.思果,評.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猜你喜歡
      奇境趙元任漫游
      趙元任早期琴曲的“選(編、創(chuàng))曲配伴奏”思維分析
      樂府新聲(2022年3期)2022-11-21 08:37:36
      店員嘲笑趙元任
      瑰麗奇境
      奇境軍事訓練營
      美籍華人學者趙元任的多彩婚姻
      華人時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8
      守衛(wèi)冰雪奇境
      霹靂漫游堂
      漫游閱讀奇境
      兒童時代(2017年10期)2017-06-21 10:00:12
      NASA漫游記
      趙元任對外漢語語音教學法研究
      宣威市| 芦山县| 桐乡市| 阿城市| 宝兴县| 凤阳县| 叶城县| 任丘市| 泗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仁怀市| 高密市| 循化| 江达县| 五峰| 西昌市| 湘潭市| 灌南县| 东丽区| 邯郸县| 洞口县| 澳门| 宕昌县| 定陶县| 株洲市| 西吉县| 舞阳县| 麦盖提县| 中阳县| 桂东县| 剑阁县| 凤冈县| 偏关县| 富蕴县| 洪湖市| 南川市| 大关县| 封丘县| 赣榆县| 常熟市| 澄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