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盛秋,蒙志斌,范立維,馬亦龍,趙 昌
(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南寧530021)
經(jīng)肝動脈化療栓塞(TACE)是中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簡稱肝癌)的主要治療手段[1],但長期生存率較低。碘化油是TACE治療的常用栓塞劑,但會隨著血流的沖擊而消失[2],阻塞的腫瘤血管再通,腫瘤繼續(xù)增長。海藻酸鈉微球是一種新型的血管栓塞劑。本研究對3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碘化油肝TACE后予海藻酸鈉加固栓塞治療,效果較好?,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入選標準:①病理診斷或根據(jù)臨床診斷標準證實為肝癌;②BCLC分期B~C期;③Child-Pugh分級A~B級;④體力狀況(ECOG)評分0~2分;⑤根據(jù)改良實體瘤療效評估(mRECIST)標準,至少有1個可測量病灶,肝內(nèi)病灶直徑≤15 cm;⑥ALT<70 U/L、AST <100 U/L,腎功能正常;⑦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⑧無TACE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彌漫型肝癌;②門靜脈主干癌栓、下腔靜脈癌栓或遠處轉(zhuǎn)移者;③DSA提示動靜脈瘺且未能栓塞瘺口者;④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或有嚴重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及惡病質(zhì)者。選擇2010年3月~2011年2月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符合條件的中晚期肝癌75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TACE治療,化療藥物為吡柔比星30~60 mg和奧沙利鉑100~150 mg;經(jīng)肝動脈插管灌注化療后先予碘化油栓塞,化療藥物及碘化油的具體劑量根據(jù)腫瘤大小、血供豐富程度及患者體表面積、肝功能情況而定;動靜脈瘺者先用彈簧鋼圈或明膠海綿條栓塞瘺口,或超選過瘺口后栓塞。觀察組碘化油栓塞后,根據(jù)腫瘤供血血管直徑選擇海藻酸鈉微球加固栓塞;栓塞過程中注意有無反流,一旦反流應立即停止栓塞。TACE每6~8周1次,共2個療程。
1.2.2 療效評價方法 患者每6~8周隨訪1次,每次隨訪包括詳細病史、體格檢查、ECOG評分、Child-Pugh分級以及腹部增強CT掃描。隨訪時間截至2012年8月,隨訪時間7~26個月。根據(jù)mRECIST標準進行療效評價,主要觀察兩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至疾病進展時間(TTP)及安全性。
1.2.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檢驗,中位至疾病進展時間(mTTP)采用Kaplan-Meier法計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2個療程后,觀察組CR 2例,PR 11 例,SD 17 例,PD 5 例,RR 為 37.1%,DCR 為85.7%;對照組分別為 3、7、12、13、28.6%、62.9%,兩組DCR比較,P<0.05。至隨訪結束,觀察組存活13例,對照組8例;死亡49例,死因均為腫瘤復發(fā)或轉(zhuǎn)移。觀察組 mTTP為7.0個月,對照組5.6個月;兩組比較,P <0.01。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腹痛13例、消化道反應19例、肝功能損傷8例、乏力23例、肝膿腫1 例,對照組分別為5、21、6、20、0 例,經(jīng)對癥治療后好轉(zhuǎn),均未發(fā)生異位栓塞、肝功能衰竭、肝破裂出血等嚴重并發(fā)癥;兩組腹痛發(fā)生率比較,P<0.05。
單純TACE治療僅部分腫瘤組織完全壞死,可能與腫瘤供血動脈栓塞不徹底及術后側(cè)支循環(huán)形成有關[3]。在TACE治療中,栓塞劑的選擇尤為重要。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栓塞劑有碘化油、明膠海綿和無水乙醇等,其中碘化油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栓塞劑。碘化油為液體栓塞劑,可直接栓塞至動脈末梢及微小血管,并可作為化療藥物的載體,延長化療藥物在腫瘤內(nèi)的作用時間,但碘化油隨著血流的沖擊而消失,腫瘤供血血管再通,導致腫瘤復發(fā)和轉(zhuǎn)移。
海藻酸鈉微球是一種固體血管栓塞劑,直徑100~900μm,在TACE治療中多選用100~450μm劑型,可直接栓塞至肝動脈末梢,在人體內(nèi)的降解時間為3~6個月[4],有利于增強栓塞效果。目前已有多項研究[5~7]表明,海藻酸鈉微球阻斷了血流對碘化油與化療藥物乳劑的沖擊,使藥物在腫瘤內(nèi)的保持更為持久,從而提高了治療效果,減少了TACE治療次數(shù),避免肝功能損傷。
本研究的主要終點為RR、DCR、TTP及安全性。國內(nèi)多項研究[6,9,10]均采用瘤體的大小 RECIST 進行療效評價,本研究根據(jù)mRECIST標準對腫瘤治療前后腫塊CT增強顯影大小進行療效評價,較之前RECIST標準單純根據(jù)腫瘤大小評價相比,能夠更好的評價TACE治療腫瘤的局部療效及患者的TTP。本研究結果觀察組RR和DCR與王斌等[8]報道相符,且CR和PR例數(shù)均高于對照組,但統(tǒng)計分析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入組例數(shù)較少及納入標準中BCLC分期、Child-Pugh分級、腫瘤大小、血管侵犯的程度有關,今后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而且DCR、mTTP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海藻酸鈉微球彌補了碘化油的缺點,栓塞時間長,在此期間栓塞的腫瘤細胞缺血、缺氧,避免受到血流沖刷的影響,導致腫瘤細胞壞死程度增加;對于低血供腫瘤病灶,碘化油不能較好進入腫瘤血管,起不到很好的栓塞效果,而海藻酸鈉微球顆粒均勻細小,能夠到達腫瘤末梢血管,易進入低血供腫瘤血管內(nèi),且不易形成側(cè)支循環(huán),提高了低血供腫瘤的治療效果。
在不良反應觀察中,觀察組腹痛患者較對照組增多,考慮與腫瘤血供豐富程度、海藻酸鈉微球阻塞血管較為徹底及腫瘤的位置有關[11,12],患者經(jīng)止痛后患者疼痛緩解。在消化道反應、肝功能損傷、乏力等方面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相當,且經(jīng)護肝、護胃、提高免疫力及對癥治療后恢復。觀察組經(jīng)TACE治療后肝腫瘤短期內(nèi)液化壞死并發(fā)肝膿腫1例,待肝膿腫形成厚壁后經(jīng)皮肝膿腫穿刺引流,并根據(jù)引流物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抗感染治療后恢復,考慮跟海藻酸鈉微球栓塞徹底、栓塞后腫瘤細胞壞死嚴重及TACE治療后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有關。李靖等[13]在TACE中使用海藻酸鈉微球栓塞,在栓塞前灌注與未灌注化療藥物治療肝癌的臨床療效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此法安全性較好。
[1]Llovet JM,Bruix J.Novel Advanc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aptocellular carcinoma in 2008[J].J Hepatol,2008,48(Suppl 1):20-37.
[2]賈群玲,高萬勤.影響原發(fā)性肝癌病人TACE治療的預后因素[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09,2(27):158-160.
[3]樊代明.提高肝癌介入治療的療效[J].中華消化雜志,2006,26(5):289-291.
[4]李廉,黃建邕,潘少詠,等.海藻酸鈉微球經(jīng)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觀察[J]. 廣西醫(yī)學,2006,28(11):1701-1703.
[5]史仲華.海藻酸鈉微球栓塞肝臟腫瘤的臨床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2007,34(1):38-44.
[6]楊建東,孔曼,黃希芬,等.應用海藻酸鈉微球聯(lián)合碘化油經(jīng)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肝癌[J].中國介入影響與治療學,2010,7(3):225-227.
[7]Kiyotani K,Mushiroda T,Sasa M,et al.Impact of CYP2D6*10 on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adjuvant tamoxifen therapy[J].Cancer Sci,2008,99(5):995-999.
[8]王斌,付守忠.海藻酸鈉微球血管栓塞劑治療原發(fā)性肝癌[J].南通大學學報,2012,32(1),83-84.
[9]劉太鋒,祖茂衡.海藻酸鈉微球血管栓塞劑(KMG)肝動脈化療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J].徐州醫(yī)學院學報,2005,25(2)126-129.
[10]鄒子揚,趙春梅,李雙成,等.海藻酸鈉微球血管栓塞劑治療原發(fā)性肝癌臨床研究[J].臨床薈萃,2006,21(12),869-870.
[11]夏進東,王道梅,黃菊芬,等.肝動脈化療栓塞與B超引導下注射細胞因子聯(lián)合治療中晚期肝癌的臨床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0,16(6):343-345.
[12]章毅.原發(fā)性肝癌TACE術相關并發(fā)癥及處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6(21):87-88.
[13]李靖.觀察應用海藻酸鈉微球+碘化油選擇性動脈栓塞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療效[D].廣西: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