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鐵道警察學院 公共基礎教研部,河南 鄭州450053)
學習外語并不只是習得外語的語法和結構,外語中表現(xiàn)的西方價值體系、思想方式、審美情味和文化現(xiàn)象更是外語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國際化的全面展開,公安院校的國際交流活動也變得更加頻繁。因此,培養(yǎng)具有外語交流能力和了解西方文化意識的警務人才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也對升本公安院校的外語教學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生的外語能力的要求有了提高。
文化語言學研究表明,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我們也逐漸積累了這個民族的生活經(jīng)驗。語言能映射其民族的文化特質(zhì),民族語言的學習其實是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繼承。因此,在語言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語言是不能與文化相分離的,而應該是并存一起的。在早期文化和語言的研究中,曾有人創(chuàng)造了“語言文化”這一術語,其目的主要探討和講述語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性。同時,專家認為語言和文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任何學習和研究都不能使文化和語言分裂開來。專家們還指出:“我們對語言的學習都是對文化的理解和學習?!闭Z言是文化的基礎和鋪墊,如果世界沒有了語言,世界也就沒有了文化。辯證地說,文化與語言的關系是辯證統(tǒng)一的、互相對應而制約的關系。我們只有了解文化,才能懂得語言的含義。語言是“文化知識得以交流、協(xié)商、論證乃至變遷的象征性媒介”,而“以文化為基礎的社會活動、社會環(huán)境及社會行為則是語言傳授及學習過程中最強有力的影響因素”。[1]由此得出結論,在外語教學過程中,不能進行簡單的語言教學,而要將文化融合在語言的教學中。在國內(nèi)的外語教學中,很少教師在教學中涉及對國外文化傳播進行梳理。這也就導致出一個誤區(qū)——外語教育涉及很少的外國文化教育。對中國的師生來說,真正的外語教學是要和文化疏導結合在一起的,西方文化的傳播應成為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語言教授過程中,文化的傳播是必要的。二語習得者的社會交際能力反映在家庭場所和學校等環(huán)境中,主要是由于社會環(huán)境建構了二語習得者的交際能力形成的主要環(huán)境。大學英語是學生進入大學最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學習大學英語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的語言知識的文化背景得到廣泛地提高。在外語教學中,對學生來說,外國文化學習也是一種新的語言學習的體驗過程。我們最好更多地將語言結構的分析和背景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增強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能力,也更好地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關鍵的一點是:教師應該使學生自己感知到在語言學習中,不同的語言對語音、語法和詞匯方面有著重大的不同和區(qū)別,當然包括語言的交際方面。若想在跨文化交際中產(chǎn)生自然流利的交流模式,對某種外國文化的了解就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能忽視文化之間的差別。語言的交流和學習離不開對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來說,進行有目的的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是語言交流和學習中的基礎。這樣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重視外國語言文化的教學和引導,因為外語的學習更是文化的學習和掌握。在進行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習一定的文化知識在外語學習中起著舉足輕重地作用。
首先,在上個世紀60至70年代,我國外語教學主要是以語法翻譯法與結構主義為主的教學方式。其中,教師主要將句型操練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導方向,不重視語言實際的交流能力。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外語教學有了新的研究和探討——交際法理論的研究。但目前很多教師本身不是很能吃透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內(nèi)涵,對西方社會制度也不是很清楚,在課堂教學中會對文化知識產(chǎn)生消極的處理方式,不能正確進行文化意識的疏導和引領。當前,對于升本后的公安院校來說,大學英語四、六級和各類等級考試也誤導了大學英語的教學和學習者的學習方向。
其次,剛剛升入本科的公安院校還不是很適應本科階段的教學思想和模式。教師在講課中,往往更多地講述句法等方面的低層次語言現(xiàn)象,很少傳遞文化內(nèi)涵。
最后,造成學生文化意識薄弱的另一方面原因則與當前的外語學習資源有關。由于現(xiàn)在就業(yè)壓力大,加上網(wǎng)絡的普及,大部分學生讀的多是一些“快餐文化”,他們對中西文化的了解就少。眾所周知,《圣經(jīng)》是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西方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如果學生對《圣經(jīng)》及《圣經(jīng)》文化有所了解,這對自己在學習中碰到的許多內(nèi)容的理解及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很有幫助。但學生往往很少涉獵相關知識,這也制約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全面掌握。
由于中西文化,如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產(chǎn)生了不同語言現(xiàn)象。為了更好地使學習者了解其他民族的語言和文化,并將其運用交流和溝通,增強他們對語言能力的感知力和學習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學習并掌握一定的文化意識是很有必要的。這里也要求大學英語教師重視西方文化和習俗的傳播,傳播語言知識的同時,引導和講述域外文化是很重要的。
隨著國與國之間的交流逐漸增加,不同國家間警察的交流也隨之增多,社會迫切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國際警官。因此,學好外語和西方文化具有了深刻和現(xiàn)實的意義。這些要求高校外語教師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要真正懂得西方人的生活、語言、習俗和思維,首先要做到自身(學習者)對域外文化的充分掌握和了解,這也是研究和學習語言的基礎。只有理解其文化內(nèi)涵后,在彼此溝通和交流時才能做到無障礙、無誤解,也才能達到學習外語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主動培養(yǎng)學生對英美文化的興趣,以此拓寬學生文化寬度,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水平,最后達到教學的最終目標。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材有很多涉及西方文化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剖析和解讀,滲透西方文化,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泛讀文章,找出文章中所蘊含的文化,這樣也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可利用美國黑人作家理查德·賴特(Richard Wright)著名的自傳《黑孩子》(Black Boy)(1945)的故事情節(jié),給學生講述關于黑人文化的內(nèi)容。對于文章中出現(xiàn)的Black,a colored boy,Negroes,a White Yankee,a White man,“Remember you're black;you're working for Whites”等詞句,結合文化背景進行講解。教師應該通過小說的故事脈絡、情節(jié)和背景文化等因素來給學生展現(xiàn)不同語境下不同的用詞。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將《黑孩子》這個小說的一些故事梗概和主題進行分析,并與學生們一起分享,以達到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言語是交際工具,言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育學生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才能?!盵2]積極展開方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跨文化交際理論活動,可讓學生品味和體驗文化異同,培育學生的語用才能,加強他們的跨文化認識。如,定期開設中西方文化講座,用媒介語或英語向?qū)W生全面介紹英語國度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特性、社會習俗等;以某個西方文化元素為主題展開英語沙龍、英語演講競賽,選擇教材中故事性較強、情節(jié)突出的文章進行情形劇扮演等等。
隨著我國警務人員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外語在國際交流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在公安院校外語教學中,增強對學生文化背景的疏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可使學生在國際交流中做到有的放矢。
[1]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胡文仲比較文化論集(修訂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