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芳
(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 圖書館,湖南 長沙 410100)
信息素養(yǎng),最早是由美國信息產業(yè)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提出的。1992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將信息素養(yǎng)定義為“人能夠判斷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對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的能力。”[1]這一定義獲得廣泛認可。按照200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高校圖書館作為教學、科研的服務性學術機構,其主要職責之一是進行信息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提高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2]近年來,隨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高職圖書館的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應該看到,高職圖書館與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其中,高職館員的勝任力是影響高職圖書館承擔信息素養(yǎng)教育職責的重要因素。
勝任力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戴維·麥克利蘭于1973年提出的,他在學術論文《測量勝任特征而非智力》中,認為勝任力是與工作或工作績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聯系的知識、技能、能力、特質或動機。[3]隨后,國內外學者對于勝任力的研究,從不同角度進行不同的界定,但都認為勝任力與工作崗位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崗位的環(huán)境、條件以及工作的特征,勝任力是變動的。根據這些研究,筆者認為對于高校圖書館館員而言,勝任力的特征與內涵也是變化的,特別是隨著信息成為社會的三大資源之一,越來越對人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適應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要求,成為考察高校圖書館館員的一個重要方面。高職館員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勝任力特征與內涵,又必須考慮高等職業(yè)教育要求。
在對勝任力研究的過程中,不少學者開始將個體的工作特征以模型的方式進行研究,從而形成了關于勝任力模型的研究,其中較為著名、常用的是冰山模型。
美國人力資源專家萊爾·M·斯潘塞與賽尼·M·斯潘塞在著作《工作績效:高素質模型》中,提出了崗位勝任力的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指出,個人崗位工作素質由知識、技能、角色定位、自我認知、品質、動機等六個部分組成。萊爾·M·斯潘塞與賽尼·M·斯潘塞認為素質的六個部分,好比一座冰山,知識、技能是冰山的水面部分,角色定位、自我認知、品質、動機組成了冰山的水下部分。他們提出,知識、技能作為員工的外在表現,這部分素質易于被人了解和認知,也是較為容易通過培訓促使員工提高和發(fā)展的;而水下部分的素質,是員工內在的一些特質,不僅難以發(fā)現和測評,也難以通過培訓獲得提高。其實,冰山模型的六個素質,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山頭的知識與技能,可以歸納為“能做什么”;一是山腰的角色定位、自我認知,可以歸納為“想做什么”;一個是山底的品質、動機,可以歸納為“會怎么做”。按照著這種歸類,根據信息素養(yǎng)教育要求,結合高職教育特點,筆者試著將高職圖書館館員勝任力素質特征做如下分析:
信息素養(yǎng)教育要求館員能夠提高讀者的信息獲取能力,因此,館員應該具備更高的知識和技能,以能夠滿足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要求。在高職圖書館中,館員的技能與知識要求,應該是復合式的。技能部分,高職圖書館藏書既有紙質書籍也有電子書籍,信息資源載體的多樣性,要求館員掌握的技能,既有傳統性,又必須具有一定的現代性。比如檢索技能,要求館員在掌握《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的基礎上,能夠熟練運用電子信息檢索技術。知識部分,現代圖書館由于用戶需求的多元化,用戶信息需求主題往往具有跨學科性質,因此對館員的知識儲備具有廣博性要求;同時,隨著信息收集加工與傳播利用越來越廣泛,也形成了相應的專業(yè)與學科知識,因此,圖書館業(yè)務需要館員具備信息管理專業(yè)知識。除開知識的廣博性與專業(yè)性外,作為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必須對高等教育、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及其對信息知識的利用要求,有所了解,才能夠更好的承擔起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職責。
對于高職圖書館館員而言,其角色定位不僅僅是師生信息資源獲取的幫手,更應該是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承擔者。高職教育由于受到某種局限,學生的能力與一般高等教育學生有著區(qū)別,在信息素養(yǎng)方面也有所體現。比如多數學生對于自身的信息需求的表達,是不清晰的,從而造成了檢索效率低下的問題;又如學生對于檢索信息的權威性、時效性不能做出正確判斷,導致信息的使用效率不高。而且,學生普遍認為僅僅利用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引擎,就算是具備了檢索、評價、利用信息的能力,更為嚴重的是學生的信息倫理道德責任欠缺,導致學生在信息使用中存在較為普遍的侵犯著作權行為。上述現象表明,在高等職業(yè)教育領域進行信息素養(yǎng)教育十分迫切。高職教育希望圖書館館員承擔起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職責,這是外在的一種角色定位,需要館員將這種外在定位轉化為一種自我認知。當前,高等職業(yè)教育在發(fā)展過程中,對于圖書館的硬件投入較大,忽視了館員的職業(yè)規(guī)劃、培訓等工作,導致不少館員無法正確認識自身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的價值、作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要求高職院校在圖書館建設從重視硬件轉變到重視館員培養(yǎng)上來,另一方面,也離不開館員自身對角色定位的認知,認識到自身在高職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的應該承擔的職責。
從品質方面來看,這是一種內在的要求,比如高職圖書館館員是否具有責任心。從圖書館的設置以及館員的工作崗位來看,信息素養(yǎng)教育是館員職責的重要部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高職圖書館館員面對的讀者群體,特別是學生讀者群體,不具備較好的信息素養(yǎng),使得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難度較大,從而會影響?zhàn)^員主動承擔職責;而實際工作中,處于建設中的高職圖書館,繁瑣的日常工作也難以讓有責任心的館員承擔起教育責任。
從動機方面看,內在動機中,承擔信息素養(yǎng)教育是高職圖書館館員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動機的只有在高職圖書館館員的其他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才會產生,比如館員的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而現實中,注重圖書館硬件建設的高職院校,似乎在館員的歸屬需要和尊重需要方面,還不能使其滿足,因此,內在動機上,館員承擔素養(yǎng)教育的意愿不強;外在動機,主要指激勵性措施對于館員信息素養(yǎng)教育工作的影響,在當前階段,高職圖書館建設并沒有意識到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不少圖書館在建設過程中,受到評估等因素的影響,注重的是館藏資源和館舍建筑的建設,很少會意識到信息素養(yǎng)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因此,外部關于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激勵性措施也很少,從而使館員不愿意承擔教育職責。
館員培訓主要是指對于高職館員的技能與知識進行培訓,雖然技能與知識素質屬于勝任力的外顯素質,相較于其他內隱素質,其重要程度較低,但筆者認為這可以成為高職圖書館承擔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突破口。館員培訓首先是基于現代圖書館對于館員要求的一種培訓,前文分析到館員應該具備復合式技能與知識,但實際情況與此相差甚遠。有調查表明,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館員專業(yè)五花八門,許多館員沒有參加過培訓和繼續(xù)教育。[4]自身不具備或者欠缺信息素養(yǎng)的館員,如何要求其承擔起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職責。因此,加強館員信息素養(yǎng)技能與知識的培訓,是高職圖書館進行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第一步。其次,在信息素養(yǎng)技能與知識的培訓后,應該加強對于高職圖書館館員的教育技能與知識的培訓。在高等職業(yè)教育中承擔信息素養(yǎng)教育,就要求館員等承擔者必須熟悉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教學對象、特點、方法,將信息素養(yǎng)教育嵌入到高等職業(yè)教育中。
高職信息素養(yǎng)教育需要以課程為載體,館員應該是課程建設的主體。高職信息素養(yǎng)課程建設應該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各門課程之中,將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納入到各門課程的教育目標與評價體系之中。[5]雖然不少高校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其課程實行的是單獨設立模式,但筆者認為課程整合模式,對于高職信息素養(yǎng)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課程整合模式,能夠使得館員與其他專業(yè)教師,在課程中,相互學習借鑒,一方面能夠提高其他專業(yè)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另一方面能夠增強館員的教學能力;其次,高職實行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模式,與傳統高等教育的學科分類教學模式有所不同,高職教學模式更為強調知識、技能的實用性,課程整合模式中,當學生在進行實踐性學習中,遇到相關信息利用問題,可以及時請教承擔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館員,從而使得學生學習得到及時有效的指導。
培訓能夠提高館員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課程建設有利于提高館員的教學水平,而有效提高高職館員信息素養(yǎng)教育勝任力離不開工作激勵。在勝任力素質中,“想做什么”的角色定位、自我認知與“會怎么做”的品質、動機,雖然與高職館員的自身素養(yǎng)有關,但更應該看到合理的制度設計與薪酬激勵,對于激發(fā)館員的工作動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調查研究發(fā)現,高職院校平均薪酬滿意度較低,一些館員甚至直接表達對薪酬現狀的不滿。[6]在高職院校中應該以薪酬設計為主要工作激勵手段,將薪酬設計與高職信息素養(yǎng)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對承擔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任務的館員與未承擔的館員之間,適當拉開薪酬差距;又如,設立相應的教學科研課題,激勵館員積極進行高職信息素養(yǎng)教育課程建設與科學研究,提高高職信息素養(yǎng)教育水平,并對承擔、參與課題研究的館員實行額外薪酬激勵。
[參考文獻]
[1] 張進良,張克敏,何高大. 從美國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談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電化教育研究,2003(8): 72-74.
[2] 教育部.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EB/OL].[2013-03-05]. http://www.edu.cn/20020610/3058180.shtml.
[3] Mc 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28): 7.
[4] 江新瑜. 提升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館員素質的對策[J]. 安徽科技,2009(12): 40.
[5] 許運華,張洪星. 探析高職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教育與職業(yè), 2007(3): 161.
[6] 段楊軍. 高職院校圖書館員工薪酬滿意度研究[D]. 長沙:中南大學,2009: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