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勇(江西省寧都中醫(yī)院外科,江西 寧都 342800)
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是臨床上常見的潰瘍病并發(fā)癥,因其危及生命,需急診處理。自2002年來收治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患者32例,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32例患者,男29例,女3例,年齡18~79歲,平均42歲。有明確消化道潰瘍病史的27例:曾經(jīng)在內科經(jīng)過正規(guī)治療的2例,間斷自行用藥、有癥狀時用藥的25例;無消化道潰瘍病史的5例。餐后穿孔的22例,空腹狀態(tài)穿孔的10例。穿孔時間12 h以內的8例,超過12 h的24例。穿孔部位在十二指腸的25例,胃小彎5例,胃竇部2例。所有病例均有上腹部劇烈疼痛癥狀,有不同程度的壓痛,2例無明顯腹肌緊張;立位X線腹平片有2位陰性;腹腔穿刺有20例是陽性結果。
1.2 治療方法:采用單純穿孔修補手術28例,胃大部分切除手術2例,2例采用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禁食,胃腸減壓,制酸劑,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根除幽門螺桿菌等治療措施;密切觀察腹部情況及生命征的變化。
本組32例病患中2例非手術治療,患者治愈出院。30例手術患者中未出現(xiàn)腹腔膿腫等腹腔感染癥狀及切口感染。所有病例出院后均常規(guī)使用抑酸劑及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隨訪1年均無再發(fā)。無死亡病例出現(xiàn)。
急性胃十二指腸穿孔是普外科的常見急腹癥,多與消化道潰瘍病有關,是胃十二指腸黏膜防御機制和損傷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破壞了胃十二指腸壁的組織結構,穿透肌層、漿肌層形成穿孔[1]。胃和十二指腸內的消化液通過孔道進入腹腔內導致化學性腹膜炎,引起腹痛及腹膜刺激征;進入腹腔的細菌經(jīng)過繁殖后,其毒素被吸收出現(xiàn)中毒、休克,危及生命,故需急珍處理,采取有效的干預手段減少病死率。
對于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的診斷,一般有消化道潰瘍病史,聚然出現(xiàn)的刀割樣疼痛,然后迅速波及全腹,并出現(xiàn)腹肌緊張甚至板狀腹;立位腹平片可見膈下游離氣體,結合腹腔穿刺一般診斷不難。但有立位腹平片陰性者(本組有2例),可給予胃腸減壓管注如空氣再攝片,可提高陽性率。也可行CT、B超檢查相互佐證。有部分患者穿孔后,漏出液經(jīng)升結腸旁溝流入右下腹,形成類似急性闌尾炎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應注意鑒別;應用類固醇類抗炎藥物的患者,不但易致穿孔且其癥狀不典型易誤診,應特別注意[2]。
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療根據(jù)具體的病情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本組2例病例采用非手術治療:1例為年輕患者,其一般情況良好,無明顯消化道潰瘍病史,腹痛癥狀僅限于上腹部;1例病史超過24 h,腹膜炎癥狀已經(jīng)局限,身體素質良好。2例病例都采用以下措施:禁食,胃腸減壓,抑酸,抗感染,補液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整個病程密切觀察腹部情況及生命征變化。治療效果良好,痊愈出院。
手術治療:對于有幽門梗阻,既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病程不超過12 h,炎性水腫輕的病例,可給予行胃大部分切除手術。本組2例采用該手術方式,痊愈出院。對于穿孔時間超過12 h;患者合并有其他臟器疾??;出現(xiàn)休克癥狀的病例,則行單純穿孔修補術:單純修補穿孔處上、中、下部全層縫合,并將大網(wǎng)膜覆蓋其上,填塞。本組28例病例使用該手術方式。手術方式簡單,耗時短,相對安全。兩種手術方式均需大量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后,再以滅滴靈浸泡腹腔,放置兩根橡皮引流管,分別置于術區(qū)及盆腔,行有效引流。術后盡早下床活動,以利腸道早日恢復,防止腹腔膿腫形成。術后均給予抗感染,抑酸,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并給予靜脈營養(yǎng),防止水電解質平衡紊亂。
總之,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根據(jù)患者的病史、體征及X線檢查一般不難做出診斷,但仍需注意鑒別。采用何種治療方案,需要根據(jù)患者的身體素質、病情、當時的醫(yī)療條件及術者的手術素質等多方面決定。
[1] 華積德.現(xiàn)代普通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9:567.
[2] 吳在德.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