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琳琳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實施對大學英語課程的要求日益增加的同時,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落實這一標準的同時,顯性課程體系改革雖有進展,卻仍未揚棄傳統(tǒng)模式,收效并不理想,若能夠在構建校園文化建設中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英語課程,使顯性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得以延伸,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深入自主地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熟悉英語國家文化,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而且能夠讓英語學習成功地延伸到學校生活的各個角落。
關鍵詞:隱性課程;英語教學;校園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8-0221-02
進入21世紀后,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但想做到與國際社會有效接軌,不斷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培養(yǎng)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英語人才,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這樣看來,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在實現(xiàn)上述目標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做好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任重而道遠。從20世紀末開始我國的高等教育迅速發(fā)展,大學英語的教學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及語言應用能力從整體上看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是,英語教學中長存的“費時低效”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以解決。早在1996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召開英語教學座談會時就提出“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普遍存在費時較多、收效較少的問題,亟須研究改進”。這一問題一經提出,英語界的各部門各級聯(lián)動,圍繞大學英語的教學大綱、教學理論、英語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英語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以及各學習階段之間的合理銜接等問題進行研討,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但收效仍不顯著。我國英語課程設計與研究的滯后與時下快速發(fā)展的高等教育現(xiàn)狀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從目前形勢出發(fā),從學生的接受機制和教師的呈現(xiàn)方式的角度,在構建校園文化建設中開發(fā)和利用隱性英語課程來解決英語教學“費時低效”的問題不失為一個理想的解決辦法。
整體來看,本論文通過圍繞隱性課程這一概念,通過考察高校校園情景內隱含人、事、物之中以間接、內隱方式呈現(xiàn)的課程來揭示隱性英語課程在課程設計中的重要地位,雖然不可能解決英語教育中的全部問題,但求充實英語教育中對課程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并引起英語界對隱性英語課程的關注度,為解決“費時低效”問題貢獻一計。
課程是為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標而計劃、進行和發(fā)生的所有教育內容的總和,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核心地位,任何教育理念的考察歸根結底要落實到課程上來,它載負著一定的知識體系并旨在通過一定的運作機制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影響。課程的設計對組織教學和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普遍存在著過分重視本學科認知特殊性而忽視普通教育規(guī)律這一現(xiàn)象,過分強調課程的計劃性,卻忽視其實際性和過程性的特點,導致研究視野不夠開闊。作為課程的一個下位概念并與相對于明確陳述和預先計劃的顯性課程兼容并包而呈現(xiàn)的隱性課程是學校情景內發(fā)生和進行并為實現(xiàn)教育目標而設計和發(fā)生的教育內容。隱性課程作為一種具有內容的多樣性、影響方式的彌散性和間接性、功能的隱蔽性及效果的雙重性之特點的語言輸入途徑,其強大的催化作用會助推學生學習英語、學好英語。因此,在肯定和借鑒教育學意義上的隱性課程概念的基礎上,如何開發(fā)英語隱性課程不再僅是一個理論和教學理念問題,而且是一個實踐問題,應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在高校廣泛的空間范圍內,從過程性和實際性的角度對隱性英語課程加大研究的力度。
現(xiàn)代課程理論已經把文化環(huán)境、學校的物質環(huán)境等具有潛移默化作用的因素統(tǒng)列為隱性課程的范疇,并將其視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下將從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制度、物質及精神三方面對大學英語教育中隱性英語課程進行分析。
首先,從制度方面而言,制度就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它會對參與在其中的人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對隱性英語課程的作用是巨大的。高校在發(fā)展過程中長期形成的制度文化會對教師和學生的價值取向產生明顯的導向作用。以每年兩次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及《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為例,校領導和師生對考試過級率的重視度及社會對考試成績的認可度有助于大學英語教學得到學校各級各方面的重視,教學主管部門除了加大對顯性課程的要求外,會下大力氣在課程設置、教學要求、教學模式、教學管理和教學評估等方面加大對隱性英語課程的思量并付諸實踐,更多、更好的教學資源會被用于大學英語教學中。管理層的重視有助于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同時積極思索如何改變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信息傳遞通道以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活動的有效整合,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使學生在興趣的助推下逐漸適應自主學習。隱性英語課程在制度方面的另外一個重要體現(xiàn)是學校對學生在英語第二課堂取得的成績的認定。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包括一些英語學習類校園文化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文化節(jié)、英語沙龍、英語晚會、英語講座、英語演講、英語演講辯論會、英語卡拉OK大賽、英文朗誦賽賽、外國經典電影賞析等,旨在為學生搭建一個寬闊的英語學習交流的平臺,并使豐富多彩的英語主題活動形成常態(tài)化并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之一。據了解,很多高校每年都組織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并把學生在活動中取得的成績與各種評獎推優(yōu)結合起來。這些做法都是英語隱性課程在制度上的體現(xiàn),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起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其次,物質方面對隱性英語課程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英語學習效果的好壞與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不無關系,作為外語而非二語的英語學習對中國學習者來說,所接受的語言輸入是相當有限的,真實或是自然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更是少之甚少,因此,學習環(huán)境中的物質呈現(xiàn)形式會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方式產生極大的影響。校園建筑、教學實施及教室布置、承載的精神和氣場在彰顯著教育的意義和價值的同時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通觀國內近幾年的大學校園,從外在形態(tài)上看確實有了較大的改善,但其中缺少對英語教育的規(guī)律性和本質性特點的體現(xiàn),不利于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在教學實施方面也沒有充分考慮到英語教學的特點,忽視了英語教學活動效果對教學空間環(huán)境因素的要求。國內大學英語課堂普遍采取固定座位形式的教室且班級規(guī)模過大,不利于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教學信息的反饋。為了彌補顯性英語課程教學在教學環(huán)境上的局限性,可在教學樓內、學生宿舍樓及學生食堂等場所設立英語文化長廊或張貼英語海報,提升校園文化品位的同時,使學生在充滿英語學習氛圍的空間環(huán)境中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第三,從精神方面來看,包括體現(xiàn)集體行為風尚的高校校風、辦學過程中教員逐漸形成的鮮明濃郁的教學觀念、師生的價值取向及行為模式等對隱性英語課程的影響也是十分關鍵的。筆者通過問卷和訪談的方式對天津天獅學院外國語學院的20名英語教師就英語課程的認識和參與度進行了考察,發(fā)現(xiàn)以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目標和英語教學大綱為載體的顯性課程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明顯的衰減,而反映在校園文化環(huán)境構建中呈現(xiàn)的師生角色多元化的隱性課程在教師心目中擁有較高地位。對教師進行考察后,筆者又對該校兩個年級十個不同專業(yè)的327名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認識和評價進行了考察,從反饋結果看,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教室為媒體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無法滿足學生日漸豐富的個人需求。相反,就隱性英語課程的影響力來看,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體現(xiàn)出了極大的熱情。作為一種無形而巨大的教育力量,精神方面的隱性英語課程無形地支配著高校師生的行為和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校方要精心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充分發(fā)揮各方面的影響力,使教師樂于在課下通過QQ,微博、微信、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強化學生學習英語的自覺意識,并敦促學生將想法落實到實踐活動中,讓教師在英語學習中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幫助學生擺脫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吃不進、吃不消和吃不飽的狀況,跳出“費時低效”的怪圈。
隱性課程本身即是一個開放的議題,我們應該以一個開放的胸襟和開闊的眼光來探討隱性英語課程的作用力和影響力。從高校日常教學和學習活動的實際情況來看,往往是存在于教師和學生心理,存在于學校的文化、制度和管理中,乃至暗含于顯性課程中的隱性課程在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中起著實質性作用。對于這點,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會長束定芳(2004)曾指出“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會吸收課堂上教授內容。我們再怎么努力去教某一語言形式,我們仍無法保證學生一定會在某一時間學會這一語言形式。學生不但經常學不會明確交給他們的東西,反而會學會并沒有交給他們的東西”。大學英語課堂是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而校園文化建設是營造英語學習氛圍的主渠道。通過這一渠道,不僅可以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英語學習,而且能夠高效地傳播語言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校園文化建設中隱性英語課程的開發(fā)和利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全校上下全員齊心協(xié)力,利用校園文化建設的多元化特點來推動大學英語課程建設,現(xiàn)實《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教學大綱》中提出的大學英語學習4年不斷線的要求,為我國培養(yǎng)出大批具有國際視野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Martin,J.,What Should We Do with a Hidden Curriculum when We find One?In Giroux,H.& Purpel,D.(ed.),The Hidden Curriculum and Moral Education[A].1983.
[2]唐曉杰.西方“隱蔽課程”研究探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8,(2).
[3]靳玉樂.潛在課程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4]赫奇.語言課堂中的教與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