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俗語包括諺語、歇后語、慣用語等,溫嶺方言中的俗語往往指的是諺語。溫嶺方言俗語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體現(xiàn)著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研究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的鮮活語料。
關(guān)鍵詞:詞匯 溫嶺俗語 民間文化心理
俗語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在日常生活中口耳相傳,帶有濃厚方言色彩的表達形式,包含諺語、歇后語、慣用語等。溫嶺方言俗語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本文從俗語的定義、地方民間文化心理兩方面對溫嶺俗語加以探析,以探求溫嶺俗語的一些基本特點。
一、俗語的定義
對于俗語的定義,眾說紛紜?!八渍Z”始于劉向《說苑·貴德》,“俗語云:‘畫地作獄,議不可入;刻木為吏,期不可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溫端政(2005)認為俗語是“漢語詞匯學里為群眾所創(chuàng)造、并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并把俗語的范圍規(guī)定為包括諺語、歇后語和慣用語。韓厥林把漢語熟語分為幾種不同的類型,即“成語、典故、俗語、諺語、格言、慣用語、歇后語和名言等”;把俗語從熟語中單立出來。在實際運用中,人們所說的“俗語”往往就是諺語(流傳于民間的簡單通俗、寓意深刻、帶有結(jié)尾性的語句),常見的“俗語說”“俗謂”“俗云”等一般都是“諺云”和“諺曰”的同義詞。本文所談的俗語,當然不僅僅指諺語,不過在舉例闡述時以諺語為主,同時也列出少量的俚語(帶有方言性的通俗的口語詞)等,以求體例之全,便于審視溫嶺俗語的概貌。
二、從溫嶺俗語看民間文化心理
所謂地方民間文化心理,是指受地方民間文化影響而形成的地方民間社會心理。作為文化心理,它是一種社會心理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是文化而非自然的,因而它必然具備相應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模式。不妨把文化心理界定為,它是由價值取向決定并且通過行為模式反映人的心理活動與心理狀態(tài)的。由于這種心理活動與心理狀態(tài)受民間文化影響,所以地方民間文化與地方文化心理具有同構(gòu)效應。易言之,人們可以從地方民間文化的內(nèi)涵與特色觀察到地方民間文化心理特點。
溫嶺俗語作為地方民間語言文化,內(nèi)涵十分豐富,題材廣泛、內(nèi)容涉及到勞動大眾的精神生活與物質(zhì)生活的方方面面。筆者從眾多的俗語中概括與提煉出它的主要文化傾向,并通過一些典型的俗語來表述溫嶺民間文化心理。
(一)兼容并蓄的農(nóng)耕文化和海洋文化
季羨林先生在《長江文化研究文庫》的總序中說:“在中國,古代文化的差異是南北問題,南方以長江文化為代表,北方則以黃河文化為代表?!闭憬幱谥袊臇|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稻作農(nóng)業(yè)區(qū)域。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到價值取向,與中原主流文化均有明顯的不同之處。而溫嶺是浙江的一個沿海小城,既具有江南典型的農(nóng)耕文化,又有異質(zhì)的海洋文化色彩。這兩種文化中有關(guān)動物的詞匯明顯受到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和海洋環(huán)境的影響。這里我們可以進一步加以分析。
1.農(nóng)耕文化
在溫嶺的俗語中包含了大量與莊稼及牲畜有關(guān)的詞匯。丘陵地區(qū)濕潤的氣候,茂密的山林是動物生長的理想場所,肥沃的土地可以種植很多莊稼。這樣的環(huán)境使得溫嶺俗語中的動物詞匯及莊稼詞匯異常豐富。如:
(1)眼雞落進米堆里。
形容一個人運氣好。
(2)黃普鱔假死。
黃普鱔即黃鱔,它在遇到危險時會裝死。形容一個人狡猾,知道卻裝作不知道。在農(nóng)村,很多人會在半夜帶上手電筒和抓黃鱔的工具去田里或是河邊抓黃鱔。
(3)麻袋里的菱,里戳出。
菱角是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農(nóng)產(chǎn)品,人們把成熟的菱角從河里摘了,放在麻袋里。由于菱角有著尖銳的角,會從麻袋里戳出來。這句常用來比喻吃里扒外的人。
(4)白扁豆天露絲纏在一個棚里,解不出。
天露絲就是絲瓜,它和白扁豆都是藤本植物,兩種莊稼在一個棚里互相纏繞著生長,自然難以解出各自的藤蔓來。
這些詞匯,可以說是丘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對溫嶺俗語影響的結(jié)果,同時也說明溫嶺人想象力豐富,用最簡單的事實來說明比較深刻的道理。
這些俗語還透露出江南水鄉(xiāng)特有的追求含蓄、委婉的審美傾向。千百年來,儒家文化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中國人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中國人的心理發(fā)育、性格成長和氣質(zhì)形成,也影響著中國人的行為方式、情感表現(xiàn)和語言表達?!昂汀钡木瘛ⅰ爸杏埂钡姆椒w現(xiàn)在俗語委婉、曲折、含蓄的表達方式上,表現(xiàn)在修辭格上,其中比喻的修辭格占優(yōu)勢,尤其以借喻為主。
我們對128條俗語中修辭格的使用頻率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
如上表所示,128條俗語共使用了10種修辭格,其中最常用的是比喻。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形成了南方人追求舉止的含蓄和行為上的中庸,例如孩子從小會被家長告誡“朋友千個不多,冤家一個夠了”“人怕出名豬怕壯”“吃酒量家當”等等;更追求語言表達的含蓄,推崇“留口”,不能把話說死、說絕的風格?!案灼坪霉?,口破難收”“過頭酒好吃,過頭話難講”,就折射出了含蓄委婉的地方文化心理。溫嶺俗語委婉語的普遍運用與南方社會文化制度的大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從一個側(cè)面折射出人們的意識形態(tài)、審美心理、文化品格等。
2.海洋文化
溫嶺是個沿海小城,灘涂廣闊,海岸線狹長。沿海人靠海吃飯,以捕魚為業(yè)。這樣的環(huán)境使得溫嶺方言中與海有關(guān)的俗語形象貼切,妙趣橫生。
(5)彈糊鉆竹滾,自尋死路。
當?shù)厝嗽谕顺焙髸嗄_到海灘上抓跳魚、螃蟹?!皬椇奔刺~,竹滾即竹筒。人們利用跳魚喜歡鉆洞的習性,在退潮的時候,把竹筒插入泥中,做上記號,待去收回時,就看到跳魚倒插在竹筒里出不來。
(6)魚生鹵過酒。
海邊人把一寸來長的小帶魚用鹽腌制,制成風味獨特的“魚生”,用來下飯。魚生的汁就是魚生鹵,苦而咸,和酒一起喝下去會泛酸得胃病。此句比喻自食其果。
(7)人多嘴多,烤頭落鑊頭多。
“烤頭”是很小的魚,人們用鹽把這些小魚腌制好,曬干,做成一道風味獨特的菜。由于烤頭太小,幾乎沒肉,所以一落鑊就只見很多魚頭。這里形容說話七嘴八舌,意見紛紜。
(8)墨魚笑鮭蛄,不知道自己烏否烏。
墨魚與鮭蛄是同類,它們體內(nèi)都有烏,遇到危險時,屁股后面會噴出烏,像煙霧彈,然后趁機逃跑。這里說墨魚嘲笑鮭蛄,說它噴烏,其實自己也是一樣的。這是諷刺那些自以為是的人。
沿海地區(qū)的人們以捕魚為業(yè),這種特定的海洋環(huán)境與生產(chǎn)方式,進一步豐富了溫嶺的俗語。透過這些俗語,我們可以看出海洋文化對文化心理的影響。溫嶺是個沿海小城,交通便利,人口流動很大。當?shù)厝说男膽B(tài)開放、自由、隨意,更追求創(chuàng)新求異、幽默戲謔。
溫嶺俗語修辭格的運用包括:比喻、對偶、夸張、對比、借代、比擬、重復、頂針、雙關(guān)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比喻、對偶、夸張,有的俗語還兼用多種修辭格。溫嶺俗語運用多種辭格來增強表現(xiàn)力,如“勿講早遲,只要落時”(對偶),“白露湯,湯了個精打光”(頂針),“寧添一斗,莫添一口”(對偶、對比),“老倌吃硬飯,咬(要)不得”(雙關(guān)),“懶人擔重擔,一日擔到晏”(夸張),“水澆鴨脊背”(比喻),“墨魚笑鮭蛄,不知道自己烏否烏”(比擬),“老糊猻”(借代)。
另外,溫嶺俗語中有大量關(guān)于生殖器官等不雅的詞。體現(xiàn)了沿海人們自由開放、幽默戲謔的心態(tài)。例如:
(9)赤卵雞,代鴨愁
(10)人搓人,搓不動;匹挫人,滴松松
(11)拉噓不聳腰
例(9)中的“卵”是指男性的生殖器官,小男孩穿開襠褲,就稱為“赤卵”?!俺嗦央u”引申為沒羽毛的雞。落羽毛的雞卻擔心鴨受凍,比喻當愁不愁,懷不必要之擔憂。例(10)匹是指女性的生殖器官,以匹來代指女人;“挫人”是派遣人的意思。這句話講的是,男人有求于人,別人往往不樂意幫忙,而女人麻煩男人,男人們很樂意幫忙。例(11)“拉噓”即“撒尿”,這句話與普通話俗語中“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思相似,但是在溫嶺俗語中表達得更直白。俗語中這種直白的表達體現(xiàn)了勞動大眾幽默戲謔心態(tài),更體現(xiàn)了溫嶺人自由開放,不拘小節(jié)的心理特征。
(二)勤勞謀生的勞動觀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無論是古代社會還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于勞動大眾來說,重要的莫過于勞動謀生。在溫嶺,勤勞致富的觀念根深蒂固,對他們而言,時間就是金錢??梢钥吹綔貛X做生意的人,開店營業(yè)很早,早上四五點,很多店面已經(jīng)開門做生意了。而那些“討小海”的,往往凌晨一兩點鐘下海捕魚,俗語“趕潮落水?!本褪菍λ麄兩畹膶懻?,也指爭分奪秒。而俗語“三日打魚,四日曬網(wǎng)。”就是諷刺那些因為偷懶而一無所得的人。溫嶺人喜歡勤勞踏實的人,家長給女子找對象,擺在首位的條件就是這個小伙子是不是能吃苦。如果不是,外表再俊,也會被人說成:“蠣灰方糕,好看勿能吃?!毙稳菀粋€人好吃懶做,就有俗語:“三月泥魚,流滯拔腸?!保圄~三月放了子,體形消瘦皮肉松弛,動也懶得動,碰一下,也只縮一下。)值得玩味的是,俗語還以擬人手法表達勞動大眾對自然規(guī)律的尊重與對勞動經(jīng)驗的重視?!跋嚷涠┖舐渌?,一個麥頭兩人抗。”“清明頭夜雨,秧爛麥死?!鞭r(nóng)令時節(jié),勞動大眾要辛勤勞作,還要和自然災害抗爭,勤勞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三)發(fā)人深思的陋習
每個地方的民間心理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溫嶺也不例外。俗語“外甥皇帝,娘舅狗屁”是說舅舅比外甥的地位高,但是外甥的言語卻比舅舅的重要,人們對外甥反而言聽計從,顯示出對小輩的溺愛,且不夠尊重長輩。而俗語“小猢猻”是指小孩子調(diào)皮搗蛋,長輩半惱半怒地責罵,說是責罵,卻透露出濃濃的愛。聽起來,親切之情多于責備。相反的“老猢猻”則是對老年人的不尊重,多見于農(nóng)村,媳婦與公婆吵架時對公婆的稱呼。這與勞動大眾對勞動力的迫切需求有關(guān),無論是農(nóng)業(yè)還是漁業(yè)都需要勞動力。在地里干農(nóng)活與下海捕魚主要靠青壯年,家里的小孩子是這個家的未來和希望,就特別受疼愛。而老人,吃穿全仰仗小一輩的提供,缺少勞動大眾的重視。俗語“竹竿頭的鴨子”,“鴨子”即“鴨蛋”但是在這里引申為家里的獨子,把兒子當做用竹竿頂著的鴨蛋,小心翼翼地呵護。這條俗語從側(cè)面反映出了溫嶺人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種思想在今天的溫嶺也是很普遍的。一方面是出于養(yǎng)兒防老,溫嶺的養(yǎng)老主要是靠兒子承擔的,兒子多,父母的生活水平就相對會好一些。另一方面是出于“女兒是賠錢貨”的想法。
三、結(jié)語
溫嶺是個海濱小鎮(zhèn),依山傍海,決定了溫嶺人的生活方式依賴于農(nóng)業(yè)和漁業(yè)。這使得俗語也體現(xiàn)著兩種不同的風格。俗語意蘊豐富,其豐富的內(nèi)容、廣泛的題材,涵蓋了勞動大眾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動地體現(xiàn)了溫嶺勞動大眾的生活場景與民間文化心理。
參考文獻:
[1]溫端政.漢語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73.
[2]吳子慧.從越地諺語、俗語看地方民間文化心理[J].浙江學刊,
2006,(4):113~115.
[3]譚志滿.土家語俗語的特征及文化意蘊[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13~17.
[4]錢偉.淺析俗語中的中國人價值觀[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10,
(2):146~150.
[5]周振鶴,游汝杰.方言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10.
[6]魏爽.漢語俗語修辭探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
[7]張嵐.熟語的修辭功能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
(3):82~83.
(黃海秀 浙江金華 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3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