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穎
內容摘要:在美國戲劇大師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銷員之死》中真實地揭露出社會不過是一場大騙局。劇中有各式各樣的謊言——善意的、惡意的、自慰的、期待的、虛假的。人想要在社會之中生存就必須要學會和各種各樣的謊言打交道。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里,人已經失去了作為萬物之靈的優(yōu)秀品質,而淪落為說謊的機器。然而謊言畢竟不是真理,當它被揭穿的時候,一切都煙消云散。推銷員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本文將探索《推銷員之死》中各種各樣的“謊言”,從而進一步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
關鍵詞:美國夢 資本主義 謊言
美國當代劇作家阿瑟·米勒作品中的人物或多或少的有一點缺陷——精神上的缺陷或者身體上的缺陷,正由于此,他們大多都需要依賴于幻想來填補自己的內心世界以便能對抗殘酷的現實。小說描寫的主人公是有三十余年推銷經歷的威利,一直被美國商業(yè)文化虛幻的光暈所籠罩,盲目估計自己的能力,幻想通過商品推銷得到名望以及并不現實的美好前景,以至他常處于吹噓、夸耀、謊言連篇的心態(tài),直到臨死都以為一定能達到功成名就,而對自身毀滅的原因卻渾然不知。而且他的周圍也彌漫著謊言的空氣:他的妻子琳達制造善意的謊言來不斷地鼓勵和贊美他;他的老板霍華德想辭掉他卻欺騙他回去等消息;他的大兒子比夫從奧利弗那里借錢碰了釘子,試圖欺騙父親說他見到了他,還請他一起共進午餐。生活中到處都是“謊言”的陰影,小說中比夫在認清現實,揭開事實真相的那一刻,達到了全文的高潮。
一.琳達善意的謊言
劇中的琳達是一個好妻子的形象,她生活在現實中,盤算著丈夫掙的每一分錢,來維持家里的生活。她經常無辜地忍受丈夫的責難,但是她用盡辦法使丈夫開心,她的整個生活都是圍著丈夫轉。琳達深愛她的丈夫,尊敬他是一位可靠的辛勤工作的人,同情他的痛苦。她努力去分享、支持威利的理想,但是看到威利的逐漸衰落和失敗,她又深感無能為力。琳達已經察覺威利總是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但是她沒有把他拉回現實,甚至她總是夸獎他,使得威利產生盲目的幻想。當威利覺得自己不能駕車了,琳達卻找了很多借口來安慰他,使得威利從現實中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聪旅娴膶υ挘?/p>
威利:(停了一下)忽然間,我開不下去了。車總是往公路邊上甩,你明白嗎?
琳達:(順著他說)噢??赡苡质欠较虮P的關系。我看那個安杰羅不大會修斯圖貝克車。
威利:不是,是我,是我。忽然間我一看我的速度是一小時六十英里,可是我根本不記得剛剛五分鐘是怎么過去的。我——我好像不能集中注意力開車。
琳達:也許是眼睛不好。你一直沒去配新眼鏡。
威利:不是,我什么都看得見?;貋淼穆飞衔乙恍r開十英里。從揚克斯到家我開了差不多四個鐘頭。
琳達:(聽天由命)好吧,你就是得歇一陣子了,威利,你這樣干下去不行。
威利:我剛從佛羅里達休養(yǎng)回來。
琳達:可是你腦子沒有得到休息。你用腦過度,親愛的,要緊的是腦子。(阿瑟·米勒7)
琳達在威利心灰意冷時總是不斷地鼓勵和贊美丈夫,讓他重樹信心。如:威利感覺銷售業(yè)績下降,琳達不斷地支持他鼓勵他。雖然威利一家經濟狀況入不敷出,有很多的債務和稅收需要支付,威利賺的錢相對來說太少,但是琳達仍然安慰威利。威利擔心自己的外貌,琳達安慰他是世界上最帥的男人。從這一段來看。我們清楚地發(fā)現琳達一直在制造著謊言,來給威利以精神上的安慰。但是威利的悲劇結局,琳達似乎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James 63)琳達的謊言只為威利而存在,她過度強調對他的關心,而間接地釀成了悲劇的產生。
二.霍華德惡意的謊言
霍華德繼承父業(yè)成為公司老板。威利年輕時為他們公司做過很大貢獻,替公司打開了新英格蘭市場,創(chuàng)下了良好的銷售業(yè)績,很受當時的老板老瓦格納器重?,F在的老板霍華德這個名字都是他取的??赏F在老了,他的貨賣不出去了,公司不再付給他薪水。當他要求調到紐約上班時,霍華德不但拒絕了他的要求,還毫不手軟地解雇了他。
威利想跟霍華德談談關于他工作的事情,霍華德故意轉移話題,說什么你不是又精神失常了吧。他曾經許諾給威利在城里找個差事,但是現在卻想辦法打發(fā),嫌棄他現在老了,沒有以前的能力和魅力了。他不但沒有想辦法幫助他的長輩威利,而且還尋故離開辦公室,讓威利馬上回家。其實這里的事實就是威利已經被炒魷魚了。
我們都知道威利是這個公司的大功臣,霍華德身為公司老板,不但沒有感謝他多年來為公司所做的貢獻,反而以假言敷衍,解雇了威利。從這里我們看出,霍華德已經完全被這個物欲橫流的資本主義社會所吞噬,在他的眼里只有利益與金錢。
三.“瘸子”威利
隨著身體慢慢變成“瘸子”威利精神上也變成一個“瘸子”,正由于此,他依賴于幻想來填補自己的內心世界以便能對抗殘酷的現實。他是一個最大的謊言家。他的謊言也是有多種表現形式的,如期待的、自慰的、虛偽的謊言。威利習慣說謊,不只是對別人說謊、對家人說謊,他也對自己說謊,試圖以美妙的謊言在不甚美妙的現實生活中,制造全然不切實際的偽桃花源。
威利年輕的時候,為了跟買主接上線,通上話,并拿下訂單,與一婦人鬼混,這里沒有真實的感情,只有利益與目的。但這個同時,威利也一直對他的妻子琳達隱藏實情,有一點點欺騙感情。威利一直不能接受查理比自己強的事實,老是拒絕查理給他提供工作,還一直強調我有職業(yè),不錯的職業(yè)。當威利被霍爾德辭退,轉而向查理尋求經濟援助時,他在查理辦公室里遇見久未謀面的柏納德,并對之編造關于畢甫近況的美好謊言:“他在西部混的不錯,可他決定還是到這兒來成家立業(yè),大買賣,我們今天一道進晚餐?!钡撬?4歲大的兒子比夫,并沒有跟上父親所走過的道路,而小兒子哈比總是成天無恥撒謊,假裝是一個完美的羅曼家子嗣。即便這樣,威利也經常說一些充滿期盼的謊言。
威利的事業(yè)每況愈下,但是他仍然對家人、甚至對自己說著謊話:你、哈皮和我,我?guī)銈兛纯疵绹械某鞘小C绹教幨敲利惖某鞘?,到處是了不起、正直的人,而且他們都認得我,等我把你們兩個小家伙撫養(yǎng)大,你們走到哪兒都會受歡迎。為什么,就因為我有朋友。孩子們,在新英格蘭,我可以把汽車停在隨便那條馬路上,那兒的警察就像對自己的車那樣保護他?!?/p>
從個體心理的角度來說,任何內心的需求都可能給謊言提供推動力。放眼生活,人們難免會有壓抑、厭惡、焦慮、恐懼、怯懦等感受,但內在的自我必須遵從一定的表現形式,變成“給人看”的樣子(仲村祥一、井上?。N覀兛梢园l(fā)現這樣的謊言的蘊意:一,威利試圖借謊言支撐起可悲的尊嚴、維護人前人后的面子,以利用面子鞏固自己脆弱的自卑心態(tài);二,他其實是以新的謊言,去充填從前對于柏納德日后成就的錯誤預言。從前的大話或謊言到了當下已然發(fā)酵成為幽深的無底洞,不肯面對現實、持續(xù)逃避真相的威利于是不停圓謊,用買空賣空的謊言炒作持續(xù)制造膚淺的表面現象,以尋求繼續(xù)逃避的過程中得以喘息的狹小空間。
文章隨著比夫的話揭開了“謊言”的面紗,從而使文章達到高潮。美國夢的虛假謊言,在美國夢這層光環(huán)的籠罩下,無數的美國普通人也在做著同樣的夢,但能夠實現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人都成為美國夢的直接或間接受害者而不自知?!锻其N員之死》是米勒戲劇創(chuàng)作的巔峰之作,榮獲普利策獎和紐約劇評界獎,為他贏得國際聲譽。亞瑟·米勒曾經說過:“如果說一個人的悲劇是這個人不顧一切要求公正評價自己所導致的話,那么他因此而遭受的毀滅就揭示出其所置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缺陷或邪惡?!保ˋuthor Miller 145)推銷員威利·洛曼因年老體衰,要求在辦公室里工作,卻被老板辭退。威利懊喪之下,責怪兩個兒子不務正業(yè),一事無成。兒子反唇相譏,嘲笑他不過是個蹩腳的跑街罷了。老推銷員做了一輩子的美夢,現在全都幻滅了,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他夢囈似的與他那已故的、在非洲發(fā)財致富的大哥爭論個人愛好的事業(yè),最后他為使家庭獲得一筆人壽保險費,在深夜駕車外出撞毀身亡。該劇體現了米勒的悲劇現實化、生活化的特點,揭示了美國夢的真諦,告誡我們單純地追求物質的富足并不能帶來精神的自由和充實;否則,夢成虛妄,必然導致毀滅。隨著威利撞車死去,“謊言”也隨之煙消云散。比夫去了西部追尋自己的夢想,哈皮也離開家,只剩下琳達一個人在一座空蕩蕩的房子里,而這座房子已被周圍的高樓大廈所包圍。《推銷員之死》劇所描寫的是一個普通的美國推銷員在競爭激烈和世態(tài)炎涼的商品社會里,由于錯誤的夢想,而慘遭失敗的悲劇故事,揭示了資本主義商品社會殘酷無情的競爭對人性的摧殘。
參考文獻:
[1]Author Miller.“Tragedy and the Common Man” in Death of a Salesman: Text and Criticism. Gerald Weale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79
[2]James L. Roberts. Cliffs Notes on Miller s “Death of Salesman” . Lincoln: Cliffs Notes Incorporated, 1964
[3]阿瑟·米勒:《推銷員之死》,英若誠編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4]仲村祥一、井上?。骸墩嬲\的迷惘——謊言心理分析》,文成峰、韓立譯。知識出版社,1991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語學院2011級應用語言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