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彩
內容摘要:在戲劇《麥克白》中,超自然的力量——女巫成為獨立的線索,與現實情節(jié)形成對立,但又對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沖突的產生起著核心作用。文章運用精神批評的方法,論證了女巫正是麥克白無意識本能欲望的象征,由于受本能欲望的驅使,麥克白的無意識暴露,心理人格結構紊亂,給他人帶來巨大災難,也導致了自身的毀滅。
關鍵詞:麥克白 女巫 無意識 心理人格
莎士比亞的戲劇《麥克白》,情節(jié)比較簡單,記述了蘇格蘭軍中大將麥克白弒君奪位,為鞏固自己的地位,不斷殺戮無辜,從而敗給了正義的討伐,將自己送上死亡之路的悲劇故事。但是在劇中貫穿始終的還有一幕幕超自然地場景,即女巫對麥克白命運的一次次預言。關于女巫的超自然場景在本劇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本文將用精神分析的批評方法來分析女巫這一超自然場景在戲劇中的作用及寓意。
一.關于女巫預言的超自然場景
關于女巫的場景在第一幕第一場里就單獨出現了,三個女巫同時出現,說了一些與麥克白有關但又含糊讓人摸不著邊際的話。第二場通過國王鄧肯與軍曹的對話,側面記述了麥克白的卓越戰(zhàn)績。而到了第三場,寫麥克白凱旋歸來時,三個女巫再次隆重登場,除了繼續(xù)說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還快速預言了麥克白將成為考特爵士、未來的君王,班戈的子孫將要君臨天下。
女巫的第三次出現是在第三幕的第五場,此時,麥克白已經聽信的女巫的預言,弒君成功。赫卡忒責怪三個女巫,不應該對麥克白預言,使得自私的麥克白干出自私的事情,并對他人造成傷害,產生巨大的損失,同時預言麥克白將再次向女巫探尋他的命運。麥克白果真來向女巫探尋他的命運,女巫的最后一次隆重登場是在第四幕第一場,女巫繼續(xù)向雖然弒君成功、當了國王但依然害怕自己的王位難以穩(wěn)固的麥克白預言,讓他留心麥克德芙、留心費輔爵士,讓他殘忍、勇敢、堅決,因為沒有一個婦人所生下的人可以傷害麥克白;讓他像獅子一樣驕傲無畏,不要關心人家的憤怒,也不要擔憂有誰在算計你。麥克白永遠不會被人打敗,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樹林會向鄧西嫩高山移動。
關于女巫場景的設置,在戲劇結構中,有它特定的位置。在《麥克白》中,首先出現的不是具體的自然人和情節(jié),而是女巫,說明了女巫的超自然場景在戲劇中的重要性。第二次出場是在麥克白弒君之前,預言麥克白將成為君王,班戈的子孫將君臨天下。第三次出場是在麥克白雖然當上國王,并掃除了知情者班戈的威脅,但他仍然不能心安,將自己的罪行無意識的暴露在了大庭廣眾之下后。第四次出場緊接著第三次,在麥克白的罪行暴露后,再次為麥克白的命運預言。
所以,女巫場景的出現直接推動者戲劇情節(jié)的發(fā)展,影響著麥克白的命運,為什么莎士比亞會在現實情節(jié)中設置這樣一個超自然的情節(jié),并讓它成為一條獨立的線索?女巫為什么會在戲劇中占著關鍵的份量,它代表著什么呢?
二.精神分析的無意識與女巫
(一)精神分析理論關于心理人格解剖的觀點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除了人們所意識到的事物,還有潛意識、前意識。“無論何種心理歷程,我們若由其所產生的影響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同時又無從直接覺知,我們既稱此種心理歷程為‘無意識的?!保?5)而無意識又分為兩種,“我們稱僅屬隱潛而不難又復成為意識的材料為‘前意識的,而稱其他為潛意識的。因此我們乃有‘意識的、‘前意識的、‘潛意識的,借以描寫心理現象。” 而與這三種心理現象相對應的三個心靈領域則是“超我”、“自我”、“伊底”?!耙虼?,超我、自我及伊底是個體心靈的三個領域?!备ヂ逡恋抡J為,伊底就是人的本能,人有避苦求樂的本能、攻擊的本能、死亡的本能?!耙恋桩斎徊恢纼r值,善惡和道德。與唯樂原則有密切關系的經濟的或數量的因素支配了它的各種歷程。它所有唯一的內容,據我們的觀點看來,就是力求發(fā)泄的本能沖動。”超我則是嬰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模仿父母以及后天的教育而逐漸形成的偵查機能,稱為良心,從事判罪及懲罰活動。自我則調節(jié)外界、超我、伊底之間的關系。它有來自知覺系統(tǒng)的經驗,就要準備代表外界的要求,還要充當伊底的奴仆,與伊底和善,另外還要接受超我的監(jiān)督。
(二)女巫的預言等于麥克白的無意識欲望
因此,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關于心理人格的解剖的觀點,無意識涉及伊底的心靈領域,是不能被意識到的,伊底有求樂、生存、攻擊、死亡等本能,但它在自我的調節(jié)下,在超我的監(jiān)督下,接受現實原則,本能被壓抑在無意識里面了。
因此,在《麥克白》中,一開始,對于麥克白而言,他是驍勇善戰(zhàn)、保衛(wèi)國家的大將。鄧肯說“一切的報酬都不能抵償你的偉大功勛?!蓖瑫r他也是國王忠誠的將領。但人都有求樂、攻擊的本能,所以在潛意識里,麥克白也有當國王、君臨天下的本能。在麥克白還沒有為國家建立偉大的功勛時,成為國王的本能在忠誠于國君的超我的監(jiān)督下,在自我的調節(jié)下,被壓抑在潛意識里。
當麥克白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想要當國王的本能膨脹,本能為自我所壓抑,便變成“前意識”凸顯出來了。在潛意識變成前意識的這一階段,仍未成為意識,未被麥克白所意識到,尚屬于“無意識”,因此,做國王的本能還未進入麥克白的意識之中,它只能以“他者”女巫的身份出現。弗洛伊德說:“我們對于這種心理歷程的關系(我們既稱此種心理歷程為“無意識的”)正與對于他人的心理歷程無異,所不同的只是前者屬于我們自己的而已。”無意識對于我們自身而言,就像一個他者對于我們自身。在劇中,女巫的簡單預言,麥克白一開始是非常震驚甚至害怕的,在被國王授予考特爵士后,麥克白說:“假如它是兇兆,為什么用一開頭就應驗的預言保證我未來的成功呢?假如它是吉兆,為什么那句話會在我腦中引起可怖的印象,使我毛發(fā)悚然,使我的心全然失去常態(tài),怦怦地跳個不住呢?想象中的恐怖遠過于實際上的恐怖;我的思想中不過偶然浮起了殺人的念頭,就已經使我全身震顫,心靈在猜測中失去了作用,把虛無的幻影認為真實了?!丙溈税渍J為殺人的念頭是虛無的幻影,使他感到害怕,這說明弒君確實是麥克白的潛意識,被他的自我深深壓抑著,他從未意識到,現在潛意識浮現出來,變?yōu)橐庾R,他感到震驚、害怕,認為那是幻影。而當國王宣布封他的長子為肯勃蘭親王,立為王儲時,麥克白想:“肯勃蘭親王!這一塊橫在我前途的階石,我必須跳過這塊階石,否則就要顛仆到它的上面。”無疑,在瞬間,麥克白已經接受了女巫的預言。這再一次說明,成為國王曾經是麥克白的潛意識,是他的本能,被自我壓抑,而不為意識所知,在建立大的功勛的刺激下,無意識浮現出來,成為了意識。女巫說出了麥克白的本能欲望,女巫作為一個他者,象征的正是麥克白的無意識,他的本能欲望,他想當國王的欲望,班戈是他的威脅的擔憂。
在弒君成功當上國王并除掉班戈后,由于受到良心的折磨,他在大眾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罪行,使得自己的國王地位受到威脅。女巫的再次預言,讓他留心麥克德芙、費輔爵士,讓他殘忍、勇敢、堅決,驕傲而無畏,實際也是麥克白無意識中害怕的象征以及為保存自我而殺戮他人的生存本能的象征。
黑格爾早就說過:“女巫們的預言正是麥克白私心里愿望,這個愿望只是采取這種顯然外在的方式達到他的意識,使他明白?!?因此女巫的預言實際就是麥克白無意識的外化。
另一方面,女巫每次出場,都會說一些邏輯混亂,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語,如第二次出場,女巫乙說她剛殺了豬來,女巫甲說她要搶一個水手妻子的栗子吃,還要去追水手,女巫甲還拿了覆舟殞命的舵工的手指,三個女巫又一起唱“滄海高山彈指地,朝飛暮返任游戲”。弗洛伊德說:“本能給伊底提供精力,但是伊底既無組織,也無統(tǒng)一意志,僅僅有一種沖動為本能需要追求滿足。至于邏輯,尤其是矛盾律,則不適用于伊底的歷程。伊底無所謂否定,哲學家稱空間和事件乃心理活動不可或缺的法式,伊底則于此語為例外。”反映本能欲望的無意識是沒有邏輯沒有條理的,就像女巫的話語,含混摸不著邊際。所以從這個層面也可以證明超自然的女巫就是麥克白的無意識欲望。
三.心理人格結構紊亂鍛造悲劇
弗洛伊德說:“良心常最易脫離自我,與自我對峙。譬如,我欲為某事以求快樂,但因良心不許而不為?;蛘呶宜艿恼T惑力量太大乃至違背良心而為之,可是事過境遷之后,我乃大受良心的譴責而后悔。”麥克白在弒君之前,在有弒君的想法之后,就已經受到了良心的譴責,他說:“他到這兒來本有兩重的信任:第一,我是他的親戚,又是他的臣子,按照名分絕對不能干這樣的事;第二,我是他的主人,應當保證他身體的安全,怎么可以自己持刀行刺?而且這個鄧肯秉性仁慈,處理國政,從來沒有過失……沒有一種力量可以鞭策我前進,可是我的躍躍欲試的野心,卻不顧一切的驅著我去冒顛簸的危險。”在良心的監(jiān)督機能中,麥克白認為自己不應該殺鄧肯。
麥克白在弒君、殺掉知道內情的班戈后,不再是理智的良心譴責,而是變得精神失常,經??匆姲喔甑墓砘辏乙膊⒉活櫦扇撼荚趫?,當著群臣的面對班戈的鬼魂說讓群臣生疑的話“你不能說這是我干的事;別這樣對我搖著你染著血的頭發(fā)”。并且為保證自己的王位,濫殺無辜,儼然成為一個冷血的瘋子。弗洛伊德說自我有三個主人,外界、超我、伊底,它盡力調和此三者的主張和要求,自我要代表外界的要求,還要做伊底的奴仆,還要接受超我的監(jiān)督。自我調和好與三者的關系,人才能處于平衡狀態(tài),否則,人就容易失常。麥克白受無意識欲望的驅使,殺了鄧肯和班戈。作為無意識的欲望,本不應該竄到意識層面來,但由于麥克白沒有調節(jié)好,無意識到達意識層面,并付諸了行動,心理人格的格局紊亂了,在良心對無意識的懲罰下,麥克白成為了一個精神失常的人,總是看見死去的班戈在譴責自己,因而將自己的罪行暴露在大庭廣眾之下。此時,麥克白已經是一個精神失常的人,他的心理人格不能夠平衡,自我不能壓抑無意識欲望,良心不能監(jiān)管本我,無意識欲望一直往上竄,所以麥克白才殺了麥克德芙的妻、子,企圖殺麥克德芙,才告誡自己要殘忍、勇敢、堅決,驕傲而無畏,他孤注一擲,成為一個只有本能欲望的瘋子。而這樣一個對社會造成巨大危害的瘋子,當然也不能為社會所容納,最終被正義所打敗。
當本能的無意識欲望想做良心不許可的事情,勢必會受到良心的譴責,而最終無意識上升為意識,這種心理人格結構的紊亂,造成的麥克白精神的失常也從反面證明了女巫的每一次預言,都是麥克白無意識的反映。女巫的兩次預言推動著麥克白走向毀滅。麥克白因為本我蠢蠢欲動而受到良心的譴責,但依然抵御不了無意識本我上升的力量,無意識上升為意識,心理人格結構紊亂,整個人也就精神失常,無比瘋狂,最終走向自己鍛造的悲劇之路。因此女巫的預言象征著麥克白的無意識,麥克白對女巫預言的接受象征著麥克白的本能欲望從無意識走向意識層面。
不過,眾所周知,麥克白最終走向毀滅,與麥克白夫人的極力慫恿不無關系。也就是說,與女巫一樣,麥克白夫人對整個戲劇的情節(jié)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于這一點,有研究者用后精神分析的理論,即拉康的“個人的欲望即是他者的欲望,人的欲望從對他者的欲望中發(fā)生中發(fā)現它的意義,這與其說是他者把握著被欲望的主體,不如說欲望的第一個主體是由他者來認可的的”。麥克白是麥克白夫人這一“他者”無法滿足欲望的受害者。這一點在應偉偉的《欲望的受害者和能指的犧牲品——對麥克白悲劇根源的精神分析》中有詳細論述。本文只是探討超自然的女巫場景在《麥克白》中的作用,所以對麥克白夫人的作用就不做論述。
四.結語
在《麥克白》這部戲劇中,女巫的兩次預言都是作為單獨的一場獨立出現的,分別在第一幕的第三場,第四幕的第一場。女巫場景在戲劇中具有重要性、獨立性。同時女巫作為超自然的場景,與現實場景又形成了對立。另一方面女巫的每一次預言都對麥克白的行動有著直接的關鍵的影響,是戲劇矛盾沖突的主要推動者。所以女巫場景又是戲劇的核心組成部分。這種既對立又緊密的關系在戲劇這一結構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最為重要的是這種既對立又緊密的關系為精神分析學中心理人格結構——意識、前意識、潛意識和超我、自我、伊底之間的關系作了很好的注解。心理人格結構也是這樣一種關系,無意識是自我不能覺察到,就像與我們分開的一個人,它反映的是伊底的欲望,卻又操縱著自我。就像女巫是無意識,麥克白是自我,看似無關,但麥克白卻被女巫操縱著?!尔溈税住烦匀坏牧α颗c現實結合,匠心獨運的技巧為作品注入了深刻的內涵?!尔溈税住穭?chuàng)作于17世紀初,精神分析產生于19世紀末,但精神分析中的很多理論,關于欲望、關于良心,關于無意識都能在《麥克白》的內涵與結構中找到注解。正是相隔幾百年,使它反而能成為研究人性的精神分析理論的一個有力佐證。
《麥克白》取材于霍林希德的《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編年史》。在《編年史》中,麥克白因不滿昏庸無能的國王鄧肯的統(tǒng)治,在一些朋友(包括班柯)的默許和縱容下,殺死了鄧肯,登上了王位。他在弒君篡位后的前十年里曾經是強有力的統(tǒng)治者,做了許多有益的事情,比如,通過立法加強了中央集權并通過賦予女性一定的繼承權來提高婦女的地位。然而,篡位行為使他長期處在極度的恐懼之中,為了鞏固其地位,他排斥異己,濫殺無辜,從血腥走向血腥,最終受到敵對力量的討伐,戰(zhàn)死于疆場。但莎士比亞在創(chuàng)作《麥克白》時對這一材料作了充分的處理,把麥克白塑造成為一個由于權力欲望的驅使而變成濫殺無辜的魔鬼??梢娚勘葋唽θ诵缘亩聪ぶ?,他把超自然地力量幻化為驅使人走向瘋狂毀滅的欲望魔力,在于警醒世人約束貪婪的欲望。
參考文獻: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新編[M].高覺敷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年.
[2][英]特雷·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M].伍曉明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3][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悲劇集[M].朱生豪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
[4]陳莉,肖佳.“罪”與“罰”——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看麥克白心理[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5]應偉偉.欲望的受害者和能指的犧牲品——對麥克白悲劇根源的精神分析[J].復旦外國語言文學論叢,2010年秋季號.
[6]顏學軍.作為悲劇主人公的麥克白[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7]閆文軍 袁 慧.走向走向毀滅的必然:麥克白悲劇命運的心理根源[J].社會縱橫,2011年第6期.
[8]陳振華.評莎劇《麥克白》中的女巫[J].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2012級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