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本文系隴東學院《青年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韓非設計思想研究》中一篇文章(項目編號:XYSK1019)
摘要:韓非是戰(zhàn)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思想結晶《韓非子》一書,多處引用工藝和設計的例子以說明問題,亦有意無意地建構了具有當時共識的工藝設計思想。沃爾特·格羅皮烏斯是二十世紀現(xiàn)代設計家、設計理論家和設計教育的奠基人。二人雖然是不同時空的一對陌生人,但在談到設計中功能與裝飾的關系時具有出奇的相似之處,似乎跨時空中進行過對話與交流。之所以他們的設計思想有很多相似點,主要因為他們相似社的會背景。
關鍵詞:韓非;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功用
0引言
韓非是戰(zhàn)國時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為其思想之結晶《韓非子》一書,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從設計思想認知的角度讀韓非的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他為統(tǒng)治階級出謀劃策和論證自己的政治主題時多處引用工藝和設計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他亦有意無意地建構了具有當時共識的工藝設計思想的認知表述體系和結構。沃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現(xiàn)代設計家、設計理論家和設計教育的奠基人。他所創(chuàng)立的包豪斯,培養(yǎng)了整整一代現(xiàn)代建筑和工藝設計人才,也培養(yǎng)了整整一個時代的現(xiàn)代建筑和工藝設計風格。二人雖然是不同時空的一對陌生人,但他們對設計的一些看法具有出奇的相似之處。之所以這樣,因為他們相似社會、思想背景。
1相似的社會、思想背景
縱觀設計史,每一次新設計思想的孕育,都產(chǎn)生在生產(chǎn)力和社會發(fā)生重大變革的時候,重要的設計思想也往往源于其他的社會理論。韓非生活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階段。格羅皮烏斯處在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階段。在社會轉型期間,任何社會都具有相似的社會特點。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經(jīng)濟上處于轉型期,封建制度逐漸取代奴隸制度,以地主階級為代表的新貴族與以奴隸主階級為代表的舊貴族之間的矛盾斗爭越來越激烈,打擊代表落后社會生產(chǎn)力的舊貴族,支持代表先進社會生產(chǎn)力的新貴族,是當時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韓非代表的是后期奴隸主利益,這個階級不具有世卿世祿的特權地位?!斑@些地主作為新興的階級,有著進取、實干的精神,但其文化教養(yǎng)較之與受到周代以來長期熏陶的早期奴隸主低的多” ①,所以這個階級在建立與自己相適應的精神文化時,反映到工藝造物上面自然會把實際功用看成最高目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歐洲大多數(shù)國家受到牽連,到處是哀聲一片,人民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戰(zhàn)后重建家園迫在眉睫。沃爾特·格羅皮烏斯的國家,同樣也毫不例外,經(jīng)濟和工業(yè)都遭到了嚴重創(chuàng)傷。戰(zhàn)后魏瑪政府面臨著德國重建的艱難任務,如何把德國從廢墟上重建成為歐洲的強國,如何振興德國的工業(yè)和貿(mào)易,成為政府部門關切的主要問題。而沃爾特·格羅皮烏斯經(jīng)濟實惠、方便實用的功用性設計提案恰恰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民所需要的,他的大膽嘗試的途徑,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歐洲的社會結構、政治權利分配到新的資產(chǎn)階級手里,他們從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調(diào)整和改革,同樣審美意識也發(fā)生很大的改變,傳統(tǒng)的一些繁縟的建筑裝飾不再適合他們。沃爾特·格羅皮烏斯代表新生資產(chǎn)階級,自然不希望采用他們推翻的階級建筑形式,而希望創(chuàng)造出代表他們自己權利和財富的新形式。從而簡潔、實用的建筑形式有了新的生存土壤。
2韓非格羅皮烏斯關于“功能與裝飾”相似的理解
功能與裝飾是設計中經(jīng)常提到的一個話題。在歐洲十九世紀末以前,設計產(chǎn)物上面的裝飾發(fā)展,遠遠比功能、技術等豐富的多,裝飾的地位非常高。直到十九世紀中葉之后,這種情況才發(fā)生了改變,功能主義和理性主義設計思維設計思想開始被人們接受。較早提出現(xiàn)代設計思想有阿道夫·路斯、凡德·費爾德、彼得·貝倫斯等人。他們帶領自己學生不斷探索,最后沃爾特·格羅皮烏斯較徹底的完成了現(xiàn)代建筑體系,最終在二戰(zhàn)以后,現(xiàn)代主義設計思想風靡全世界。韓非和格羅皮烏斯都把注意力集中到“質美”上,把“功用性”提到了第一位置,相對的降低了“裝飾”的地位,裝飾要以功能為前提,二人都反對不求功用的形式主義,都提倡所造之物帶來的實際社會效果。
(1)“質”與“飾”,“功能”與“裝飾”。所謂“質”,指的是事物自身質地本有的美,也主要指所造之物最基本的功能性,所謂“飾”指的是外在的裝飾。他認為“美”是客觀存在的,毋需人工修飾,裝飾起來的美是不真實的、虛假的。
在工藝造物方面,主張節(jié)儉,講究功用,強調(diào)產(chǎn)品“質美”。對那些富麗的錦繡和繁縟的雕刻,都可以從緩“小功”。同時進一步提出了“好質而惡飾”的觀點?!绊氾椂撡|者,其質衰也”(《解老》)。本身美的事物是不需要文飾的,輔采文飾會掩蓋內(nèi)容,使接受者只偏于藻飾而忽略其內(nèi)質。“禮為情貌者也,文為質飾者也。夫君子取情而去貌,好質而惡飾,夫恃貌而論情者,其情惡也,須飾而論質者,其質衰也。何以論之?和氏之璧,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至美,物不足以飾之。夫物之待飾而后行者,其質不美也?!保ā督饫稀罚?。在‘禮的‘情與‘貌的問題上,主張取情而去貌,“實厚者貌薄”。
(2)格羅皮烏斯“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和韓非一樣明確“裝飾”與“功能”的關系,他闡明了“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則”。在格羅皮烏斯看來建筑和產(chǎn)品之美不在裝飾的細節(jié)上,而在于建筑家和設計家自身的訓練水平,他強烈的認為“產(chǎn)品、建筑的功能決定了它應有的形式,只要達到最好功能,也就自然有最好的形式,因此裝飾只是一個小小派生物,而不是設計追求的標準” ②。在所建造的建筑中明顯的可以看到這一點。1911年設計的歐洲第一個完全采鋼筋混凝土結構,玻璃幕墻的工業(yè)建筑,是著名的德國萊茵河畔佛列德地方法古斯鞋楦工廠,是他的處女作,是他和建筑家阿道夫·邁耶(Adolf Meyer)合作設計的,工廠大膽的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和大片玻璃掛在建筑墻皮外側,支撐建筑物的結構第一赤裸裸地暴露在人們面前,充分體現(xiàn)出材料自身的美感,正如從韓非思想理解到“夫物者不飾之,斯美也”。建筑的外形沒有任何裝飾的細節(jié),立面嚴謹清晰,顯示材料本身所帶來的美感。進一步體現(xiàn)了出了功能決定形式的基本原則。韓非和格羅皮烏斯都崇尚造物的最根本的目的,都觸及到了設計的真諦——為人服務。設計最重要是要實用,而不是賞玩。
3結語
由此我們可以清晰看出韓非和格羅皮烏斯二位的“功能性”的設計思想,在設計產(chǎn)品上,二位大師主張實用、簡樸,強調(diào)設計造物的實用性,貶低其奢逸裝飾?!皻v史表明,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誰要是發(fā)明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會陷入模仿因襲和停止不前。③”二位大師都不約而同的達成了一致,即設計真正的美是設計產(chǎn)物最直接體現(xiàn)出的功能美。
注釋:①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先秦兩漢編)[M].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3739.
②尼古拉斯·佩夫斯納.現(xiàn)代設計的先驅者——從威廉莫里斯到格羅皮烏斯[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7:6065.
③朱銘,荊雷.設計史(下冊)[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5:415417.
作者簡介:王偉(1981—),男,甘肅慶陽人,西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隴東學院美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史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