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課題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哲學社科規(guī)劃項目,編號11E071的成果
摘要:明清漆器藝術承襲幾千年來發(fā)展的精華,在形態(tài)上不斷推陳出新,既保留了前面幾個朝代的漆器形態(tài)也形成了自身的風格及特色,本文對明清漆器的造型和裝飾圖案結合明清時期的時代背景加以分析,總結出該階段漆器的形態(tài)特征和裝飾圖案特點。
關鍵詞:明清;漆器;造型;圖案
漆器藝術將實用性與審美性融為一體,受社會政治、經濟現狀的影響而呈現較為明顯的時代特色。在漆器藝術的發(fā)展歷史上,明清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度繁榮的階段,在沿襲前人的基礎上有所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在器物的造型及裝飾圖案方面均體現出較為鮮明的時代特征。
1明代漆器的造型及裝飾圖案
明朝時期,尤其在明太祖至宣宗時期,社會政治環(huán)境安定、經濟繁榮發(fā)展,統(tǒng)治階級極度奢靡的生活需求、中外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等因素,都為漆器藝術的發(fā)展起到極大的保障或推動作用。依據文獻記載和傳世漆器可知,永樂時期北京城內建立了“果園廠”,專門生產皇家御用漆器,除此,中南、西南、浙皖一帶的民間漆器生產也呈現了昌盛的局面,這均為明代漆器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1.1明代漆器的造型特征
皇家御用的“廠制”漆器,多數作品為剔紅,器型樣式繁多,主要為盒、盤、匣等。盒的造型中多以蔗段、蒸餅、河西、三撞、兩撞等型制最為常見,其中,“蔗段”為平頂、直壁、平底微內凹;“蒸餅”則為蓋子微微隆起,斜壁內收,底略內凹;盤的造型從明早期的圓盤、方盤、荷葉式盤、菱花形盤,發(fā)展至明中期出現的委角方盤、六瓣盤、梅花式盤、銀錠式盤、菊瓣式盤以及套盤等新的造型;在明晚期,器物如盤、盒等的造型均有所創(chuàng)新,如盤增加了六瓣、梅花、銀錠、荷葉、菊瓣等新的造型;盒增添了捧盒、缽式盒、壽字盒、銀錠盒、方勝式盒、梅花式盒等樣式,除此之外,瓜棱壺、小柜、筆筒、八方斗、春字盒、把鏡等新的造型均有創(chuàng)新。
1.2明代漆器的裝飾特征
明代漆器的裝飾圖案大部分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加之明代統(tǒng)治者篤信道教的思想意識,漆器的裝飾圖案體現了這個時期鮮明的時代特征,即幾乎均表達了“吉祥之意”或“信仰道教”兩個主題,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花鳥蟲獸圖案、吉祥文字、風景人物等?;B蟲獸圖案如包含美好、喜慶之意的“鳳穿牡丹”、“鴛鴦戲蓮”、“喜上眉梢”等,寓意富足、平安的“年年有余”、“馬上平安”等等。此時期常見的裝飾花卉有菊花、桂花、玉蘭、牡丹、山茶花、芙蓉、月季、水仙、梅花、百合、荔枝、靈芝、蓮花、秋葵、石榴、柿子等。嘉靖帝篤信道教,在此時期器物上的裝飾圖案都離不開長身不老、得道升仙、萬壽無疆等主題,除松、竹、梅等寓意福壽、吉祥的裝飾題材,龍、鳳、仙鶴、麒麟、海馬、獅子、靈芝,壽桃等為常見的裝飾圖案。
在圖案的結構及布局上,永樂時期的雕漆很少采用錦地,多是素地,而后逐漸使用錦地,這一特征在宣德時期尤為凸顯,錦地與花卉各為一個層次且互相疊壓,而后期發(fā)展為錦地、錦紋日趨復雜,雕刻花紋越加繁復,而明晚期便顯現了瑣碎繁雜的弊端。從明代開始,文字圖案大量出現在漆器裝飾中,福、祿、壽等為常用的文字。文字圖案多數并非單獨出現,而是與其他圖案結合起來傳達吉祥康樂的寓意,如“壽春圖”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性題材,一般在蓋面開光內雕塑裝有珊瑚枝、錢幣、銀錠等圖案的聚寶盆,其上的一個“春”字上還有雕刻老壽星,鮮明地體現了與追求長生不老的道教思想息息相關。
風景人物圖案中,一般以天、地、水的錦紋做底,在之上雕刻人物風景,在布局上,亭臺樓閣、古樹及曲欄圍成人物活動的空間并襯托位于中心位置的人物故事主題,從明代漆器風景人物圖案中可見當時時代環(huán)境下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人物一般所占比例較小,人物風景畫具有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元素,使漆器圖案裝飾人物風景的表現更加逼真、生動,也成為這一時期漆器創(chuàng)作的標志性特征。
2清代漆器的造型及裝飾圖案
清代延續(xù)了明代的繁榮局面,在清前、中期,政治上穩(wěn)定統(tǒng)一,經濟上繁榮發(fā)展,保證了工藝美術的發(fā)展,尤其是漆器藝術的發(fā)展,在規(guī)模上不斷擴大,全國各地方特色逐漸形成,清帝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對漆器藝術尤為喜好和推崇,并設有專門為皇家制作漆器的機構——養(yǎng)心殿造辦處的“油漆作”,此階段漆器工藝水平不斷提高,漆制品的藝術性、欣賞性極高。嘉慶、道光以后,國力的衰弱,致使漆器在造型、裝飾和制作工藝方面都比清前中期總體上有很大程度的衰退。
(1)清代漆器的造型特征。清代漆器的制作和使用達到了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程度,這一點在宮廷漆器尤為突出,漆器的使用已經擴大到清代宮廷生活的各個方面。清代漆器的造型沿襲了明代的風格,并且在明代的基礎上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除原有器型樣式,又出現了許多新的造型,如填漆如意、天香幾、鸞翎扇、菊瓣碟、方勝幾、高足杯、、蒜頭瓶、佛手式花插等新的造型。清代漆器中各種花果式漆器頻頻面世,如荷葉式、楓葉式、石榴式、蓮子式、葫蘆式等,各種造型新穎并附有趣味的造型,如書函式、古琴式、錦袱式等匣、柜的出現,各種包含吉祥之意的桃形盒、魚形盒、壽字形盒、萬字式盒、海棠式盒、佛手盒等造型無不體現了當時漆器造型的豐富與創(chuàng)新,此時的漆器造型比之明代更顯雅致、精巧。由于乾隆皇帝嗜好古器,因此仿古峰盛行,漆器形制仿瓷、仿玉、仿青銅器造型于此時期多見。
(2)清代漆器的裝飾特征。明代漆器在整體裝飾風格上追求富麗高貴、繁復精巧,盡顯奢華之風是其他朝代不能比擬的。在裝飾紋樣中,與明代吉祥圖案多為一個題材不同的是清代吉祥圖案一般包含多種主題,吉祥圖案、佛教圖案成為主流圖案,裝飾圖案的形式和寓意均得到注重。將表達追求福、祿、壽、喜等吉祥之意的圖案應用于漆器裝飾,主要采取比喻、諧音、借物托意、取象示意等手法來表達吉祥之意,反映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幸福的追求。宮廷所用漆器圖案中,新增了海水云龍紋、海獸圖、蓮瓣紋,充滿浪漫氣息的龍戲火球紋、龍鳳紋樣等也有較多應用。由于帝王崇信佛教,禮佛活動頻繁,佛教題材的圖案在清代宮廷宗教儀式所用的供器漆器中應用較多,其中蓮花、佛手等圖案成為佛教的標志性圖案,此外還有如佛日常明、七佛、梵文、法輪、法螺、寶瓶等等。
民間百姓所用漆器的裝飾圖案主要是花鳥圖案、山水人物等,表現手法上也出現了和前期圖案化表現手法不同的藝術風格?;B圖案有松石、藤蘿、雄雞、花蝶、珊瑚、菊花、牡丹花、荷花、楓葉、秋蟲等,在表現手法上采用圖案化和寫實手法并用,花鳥刻畫鮮活生動。清代漆器中的人物風景圖案所表現的內容主要不是為了描繪風景人物本身,或為抒發(fā)藝術家借景抒情的感懷,或為反映文人士大夫悠閑自得的生活,在手法上與中國畫中山水人物的表現手法相似,尤其在對細部的處理上,更多地吸收了皴、擦、點、染等繪畫技法,增強了山水樹木、亭臺樓閣等景致,層次分明,具有一定的空間立體感和深遠的意境。
明清時期漆器造型與之前的朝代相比較品類日趨豐富,既具有傳承性,也具有創(chuàng)新性。在裝飾上,圖案題材多樣,活潑大方,形象生動,明代裝飾圖案充滿自然氣息,寓意美好,清代裝飾圖案追求精致纖巧,繁縟細膩的藝術風格,明清漆器對于裝飾的重視與強調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同時,在雕漆、螺鈿、百寶嵌、雕填和金漆等裝飾工藝上的顯著成就,使得明清漆器在漆器藝術的發(fā)展史上,無論是從漆器造型方面還是在工藝表現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參考文獻:
[1] 王麗.明清漆器藝術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09.
[2] 馬思源.明清漆器制作工藝及其生產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