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莉亞
茅盾曾經說過:“仿寫可以說是創(chuàng)作的第一步,仿寫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苯Y合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仿寫——對于作文剛入門的小學生尤其重要,是讓學生從扶著“走路”到自己“走路”很好的過渡方法。
仿寫基于“兒童性”。中年級學生,認知特點經歷著由直觀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此時“模仿性”也最強。根據(jù)兒童這一心理特點,將教材中典型片段與習作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有利于降低學生習作的畏難情緒,保證學生習作時興趣的高漲。
借仿寫搭建橋梁。學生剛從低段的聽話、寫話過渡到寫句成段,往往在寫作文時無話可寫,即使有話可寫也無表達方法,而仿寫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借仿寫銜接階梯。學前兒童具有強烈的口頭發(fā)表欲。入學后,通過群體的生活和教學活動,進一步豐富了生活經驗,認識了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積累了一定的語言材料和寫作知識,他們就繼而出現(xiàn)了書面的發(fā)表欲,很想把所見、所聞、所想通過文字表達出來。但是如何表達,是學生面臨的一個難題。那么“片段仿寫”的做法,及時運用閱讀所獲得的知識來進行寫作,正是滿足兒童這一心理需要。
仿寫有利于促進學生讀寫能力的整體提高。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幾乎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一條定論,它對提高學生語文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可見一斑。
一、融閱讀教學,習表達之法
對于中年級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書面作文的起步階段,除了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指導他們認真觀察生活,汲取寫作素材外,還要訓練學生掌握一些敘述表達的基本方法,而這些方法的獲得就得倚仗于我們的閱讀教學。所以,根據(jù)結合讀寫要求,我們可以把課文的經典之處作為例子進行教學,閱讀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領悟表達方法或段落的構段方式,在閱讀時給予學生寫作的智慧,引導學生弄清要寫什么應該怎樣去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個在運用時可借鑒的“相似塊”,從而為仿寫服務。
讀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要為學生的寫提供可以借鑒的表達方式,更要通過朗讀、感悟、理解、揣摩等形式引導學生去內化文本的語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我也想這樣表達”的欲望以及在實踐中去運用的主動性。
二、重形式結構,踐“仿寫”之法
1.仿結構。在形式方面,以三年級學生進行構段的訓練為例,從二年級升入三年級,學生習作訓練從組詞聯(lián)句到以句構段。結合閱讀教學,要指導學生認識課文典型的構段方法和規(guī)律,并運用這些方法和規(guī)律來模仿書面表達。許多文章的構段方式鮮明,例如:三年級的教材中,比較多的文本采用總分總的構段,圍繞中心句展開來寫,三年級上冊課文“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是北大荒的原野熱鬧非凡,這一段的結構是“總分”結構。作者先概括寫了“原野熱鬧非凡”,然后具體寫了“大豆、高粱、榛樹葉子”,來反映原野熱鬧非凡的景象,表達北大荒原野的美。通過這個段落構段方法的實例學習,使學生明白了構段的一種方法,即先總寫然后具體展開。掌握了方法,再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學生仿寫:“公園里五彩繽紛?!睂W生能夠仿照課文,先總寫,然后圍繞中心句,具體寫出了“公園里五彩”的畫面。
2.仿語言。在內容方面,以仿寫三年級下冊的“趕?!钡牡谌匀欢螢槔?,這一段中運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總體寫出了趕海的人們的活動,又通過細節(jié)描寫,寫了“我”和小伙伴的個人活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寫“我”的活動中,穿插了小伙伴的活動,寫得生動又具體。根據(jù)課后的練習題,在學生寫童年趣事中,指導學生仿照這樣的寫法,寫自己和同學一起參加的活動,并也通過穿插同伴的活動情景,把活動寫得詳細具體。
三、建交流平臺,促表達之新
中年級學生是獨立意識急劇增長時期,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參與意識強。要針對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調動全體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愛護學生想說想寫、敢說敢寫的熱情、沖動和愿望,教師要提供和創(chuàng)造更多的習作機會,搭建交流平臺,組織學生之間展開交流和學習,在這種生生互動中實現(xiàn)仿寫的超越——個體語言的創(chuàng)新。我們班有四個學生小隊,每個小隊有一本流動的“班級生活記錄本”,小隊成員輪流寫,輪流讀,輪流評,在這種原生態(tài)式的生生評價中,差異資源得以開發(fā),學生個性化的潛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激發(fā),他們的仿寫也由最初的單純的“仿”提升到帶有個性自我的“仿”。
當然,仿寫只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手段,一條途徑,不是目的。因此,要引導學生自覺處理好仿寫與創(chuàng)造的關系。我們只有心中不忘創(chuàng)造,才會不至于把學生禁錮在仿寫的框子里,才能在閱讀和仿寫中真正學到一點東西,提高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中山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