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每位教師都在踐行著新課程的理念。但在一些初中政治課堂教學上,有的教師認為書本知識最重要,因而導致死記硬背蔚然成風,違背了新課改的初衷。同時也忽視了“社會世界”,把學生的思想和思維牢牢禁錮在政治課堂之中,忽視了政治教學廣闊的社會基礎。他們漠視學生的“心靈世界”,使政治課堂教學完全脫離了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脫離了社會實踐,沒有現(xiàn)實感。還有一些政治課堂要么生搬硬套,要么方法欠缺,效果不佳。那么,如何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
一、轉變政治教學的觀念
政治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學生觀。在以往的政治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一直擔當主角的角色,教學的過程都是圍繞教師自己展開和控制。教師通常只是將備好的課全部教授給學生,這種填鴨式的政治教學模式通常忽視了學生自身的需求與理解程度。
在新課改中,要求政治教師由主角變導演,由原來的填鴨式灌輸變成引導,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為學生服務的、讓學生參與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
新課改下,政治教師不僅要做學生政治學習的促進者,更要做學生探究的合作者和引導者。只有摒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影響,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理念,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參與政治課堂教學。只有讓政治教師的角色全新定位,才能為適應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才能使政治教學不斷創(chuàng)新,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闭谓處煈撝鲃影炎约簭摹敖虊鄙险埾聛恚鲃幼呓鼘W生,與學生為善,向學生學習,敢當著學生的面承認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以學生為友,多一些微笑,多一些幽默,多一點寬容。從學生是發(fā)展的人的心理出發(fā),允許學生“另辟蹊徑”——不唯師,允許學生“挑戰(zhàn)教材”——不唯書,允許學生“童言無忌”——不唯上。
實踐證明,教師充當學生的角色,選取當時他們的語言態(tài)度,再現(xiàn)生活場景,讓他們感悟與老師交往中的換位思考,這樣的課堂,才能使師生產(chǎn)生共鳴,才會讓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fā),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政治學習。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
政治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要想方設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政治課堂上來。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注意是心靈的門戶”,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是優(yōu)化教學的重要手段。根據(jù)注意力的規(guī)律,教師必須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和多樣的教學手段,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
好的教學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使政治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要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政治教師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
原來的政治教學,教師通常是通過一支筆、一本書、一張嘴來完成的,但是在新形勢下再用老的教學方法肯定不行。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多樣,要針對不同的政治課堂教學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讓自己的課堂常換常新,改變“一言堂”的單一教學方法。
政治教師應大膽地靈活地設計各種新型的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政治課程教學的積極性。比如,講到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舉辦一個模擬法庭,讓學生身臨其境,給學生一個案例,讓學生分別扮演原、被告和法官,通過正常的法庭的程序,原被告之間相互闡述各自的理據(jù),讓學生在辯解的過程中明白法律與道德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教師還應注意有關現(xiàn)代化技術應用的學習,借助現(xiàn)代科學技術使課堂氛圍更加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能激起學生的政治學習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創(chuàng)新需要。多媒體技術在新課改中,起到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作用。
學習政治知識可以以點帶面,循序漸進,遵循規(guī)律,使學生易于參與,讓學生感受成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條件為轉移,忌生搬硬套。要以教師本身特定的教學風格為轉移,以學生為轉移。實現(xiàn)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與借鑒的完美結合。
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政治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借鑒一些電視節(jié)目,在借鑒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造,在創(chuàng)造的同時予以更多更好的借鑒,從而讓政治課成為獲取知識、陶冶身心、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初中政治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轉變政治教學的觀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啟東市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