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愛琴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8-0243-01
課堂教學在幼兒園又稱為集體教學活動,是對幼兒實施教育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農(nóng)村幼兒教師由于受自身基礎薄弱,缺乏名師引領(lǐng),外出學習機會較少等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水平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存在較多問題:
1 教師教育理念不到位
目前農(nóng)村幼兒教師一般教學中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不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簡單的重復是基本的教學方式。如幼兒學習歌曲時,教師一句一句教,幼兒反反復復一句一句學,而沒有讓幼兒整體感受音樂的優(yōu)美。
2 教師教育駕馭能力有限
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一般采用接受式學習,即教師講幼兒聽。語言不夠精彩,對于幼兒回答不能較好的回應,課堂上幼兒常常處于被動狀態(tài)。也存在不能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點,對課堂上出現(xiàn)幼兒過于興奮或是教師意料之外的問題時,教師缺乏教育機智,要么忽略問題,要么以教師的權(quán)威簡單粗暴加以制止。
3 教師缺乏思考和學習能力
農(nóng)村幼兒園教后反思執(zhí)行不到位,即便是有要求,也質(zhì)量不高,籠統(tǒng)話、套話多,較為簡單。
為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實踐我們覺得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做出探索。
3.1 引領(lǐng)教師向書本學習,豐富教師的思想力。
讀書使人進步。李季媚教授說,幼兒教師要想博得職業(yè)尊嚴,只有設法成為有思想的人。而有思想來自實踐和反思,來自讀書學習。為此,我們開展了全園共讀、小組漂流和自主閱讀等相結(jié)合的讀書活動。開學初,園里針對本園教師的發(fā)展需要確定共讀書目,然后制定出全園共讀計劃。每周教研活動時間,我們也安排幼教雜志上的文章選讀,并開展讀后感討論。讀書漂流是就一本專業(yè)書,每周漂到一位教師處,教師閱讀理解后向年級組教師進行介紹。讀書培訓活動不僅豐富了教師的理論水平,也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性。
3.2 引領(lǐng)教師觀摩優(yōu)質(zhì)課碟片,領(lǐng)略名師的教學風采。
在名師的課堂上,我們常??吹秸n上得非常有趣。幼兒帶著一種高漲和激動的情緒參與到學習中,對所學的內(nèi)容感興趣,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農(nóng)村幼兒教師受區(qū)域偏遠和經(jīng)濟發(fā)展滯后因素的制約很難接觸到名師,名師課堂碟片觀摩就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式,教師一邊觀摩一邊記錄,然后分成小組評課議課。評議課堂的形式促使教師必須仔細聽,認真記,先反思,再交流。教師的評課不是對教學活動簡單稱好,要能從執(zhí)教者的教學策略、幼兒的表現(xiàn)、師幼間的互動等方面說出自己的思考。"觀摩名師"能讓教師學到很多課堂教學的技巧和先進的理念,名師課堂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拓展了教師設計課堂教學的思路,也能出高徒。
3.3 引領(lǐng)教師同伴互助,汲取同伴的智慧。
3.3.1 隨堂聽課。
隨堂聽課,是講課者和聽課者共同成長的大舞臺。具體執(zhí)行量化,新手教師每學期至少聽課25節(jié),觀摩兩次半日活動。其他教師每學期隨堂聽課不少于15節(jié)。在聽課和觀摩中認真聽、認真記,向教師學習、向幼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成長。
3.3.2 開展師徒結(jié)對活動。
師徒結(jié)對是同伴互助的另一種形式,我們從園內(nèi)挑選出一批業(yè)務能力較強的教師,聘請她們?yōu)閹煾?,進行結(jié)對。在師徒結(jié)對計劃中開展互相聽課、評課、設計課等活動,師傅盡職盡責指導,徒弟謙虛謹慎學習,共同成長。
4 引領(lǐng)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激發(fā)教師的內(nèi)在動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diào)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來。從這點上講,教研活動就是教師課堂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
4.1 教學案例剖析研討活動。我們精心選擇優(yōu)秀的教學活動案例,組織教師學習并進行研討活動。有時對一節(jié)課進行評析,有時只對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討論。如:在應彩云老師的"捕小魚"教學活動中,有一個幼兒硬是躺在地上不肯起來,還說自己是死魚。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讓老師在不知答案的情況下討論: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處理。老師們感到為難,有人說:就告訴他不能躺在這兒。這么說合理嗎?這時我們再來看看應老師是怎么處理的,應老師說:哎呀,這兒有一條死魚,我得把它舀到池塘外邊。游戲化的語言讓游戲還在繼續(xù),"死魚"也配合的被舀出去了,有效地化解了因使用權(quán)威語言帶來的尷尬,課堂的精彩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語言語言駕馭能力和技巧。
4.2 讓每位教師都上教研課。對于教師而言,上教研課是挑戰(zhàn)自我、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好機會。每學期開學我們都會制定教研課計劃,確定本學期上哪一個領(lǐng)域的教研課,給每一位老師提供上課的機會,列成教研課菜單。上教研課的老師都能認識到教研課是為大家提供一個教研現(xiàn)場,雖然感到有壓力,但都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從教學方案設計、教玩具提供、課堂提問到回應幼兒等等,都一一做好準備才進行開課。在這個過程中,上課教師誠懇的接受其他教師意見和建議,克服自身不足,通過一次次的教學真正得到提高。我園的一課三研較具特色。一課三研是選用相同的教材,讓不同教師進行三次上課,同組教師全員參與聽課評課的活動。其主要操作流程為:組內(nèi)教師集體備課——第一次課堂教學展示——全園教師聽課評課研討——第二次教師行為改進課堂教學展示——全園教師聽課評課研討——第三次教師課堂教學展示——聽課評課研討,總結(jié),最后形成最優(yōu)化的教案。一課三研活動為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良方,優(yōu)化了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也增強了教師的反思意識。
4.3 專項領(lǐng)域教學研究。語言是我園近年來研究的主要領(lǐng)域,我們借助幼兒繪本開展課堂教學研究。首先是精選適合幼兒閱讀的圖畫書,幫助教師學習選擇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因為選擇到好的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完成了精彩課堂的一半任務。幾年來,我們收集整理了一系列適合幼兒閱讀的圖畫書并建立幼兒繪本資源庫。然后圍繞"如何將繪本閱讀帶到集體教學活動中"引導教師學習設計教案,每位老師拿到繪本自己先反復琢磨研究教材,挖掘繪本中的教育價值,確定教育目標,獨立設計出教學活動初稿。在師傅和教研組的幫助下完善教學活動設計,上完課教研組成員共同評課、議課,進一步完善活動設計,多次研討后形成園本教材。從繪本切入課堂教學研究,為我們打開了課堂教學研究的思路。
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逐漸提高的過程。農(nóng)村幼兒園應當克服不利條件,因地制宜開展提升實踐,鼓勵教師充滿熱情不言棄,踏踏實實多鉆研,我相信農(nóng)村幼兒園一樣可以培養(yǎng)出優(yōu)秀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