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什么樣的學生才是好學生,在眾多老師傳統(tǒng)的觀念里,好學生就等于成績好、聽老師的話。于是,那些總是在課堂上惹麻煩的學生就成了老師的“眼中釘”,那些總在課堂上喜歡做小動作,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就成了“肉中刺”,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就成了班里的“累贅”,那些智力相對差的學生就成了老師的“負擔”。對于一般學校而言,成績好、聽話的孩子數(shù)量總是很有限,而成績差或行為習慣差的學生總是占大部分比例。如果老師以成績來衡定學生的好與差,那么老師永遠沒有成就感,因為成績好的學生畢竟所占比例較小。那么,作為一名教師,幸福感從何而來,寫在教師臉上的除了累就是心力憔悴。面對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困生”,有的學校、有的老師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久而久之,就大失所望,甚至是完全絕望。如果長此以往,學生和學校都只能在“怪圈”里徘徊。什么樣的態(tài)度決定什么樣的結(jié)果,我們對于這些所謂的“差生”,究竟應該用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
新課程倡導以人為本,在教學中要關(guān)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但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學科知識內(nèi)容的增多,在一個班級里就會出現(xiàn)更多地學習態(tài)度消極、學習興趣淡薄、學習信心缺乏的學生,我們先不把他們稱為“差生”,就叫“學困生”吧。這些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整個學校教學水平的提高,作為老師,他們的職責絕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還應包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格,保護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等。因此,讓這部分學生也能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對學校、家庭、社會以及學生本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大面積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zhì)量,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至關(guān)重要。師生朝夕相處,當誠心誠意地尊重學生,尤其是對學困生而言,不能老是去看學生的缺點再去貶低他們,而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再去激勵。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尊重利于促進師生感情,調(diào)動學生積極因素,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給教師直接帶來有效的工作方法,尊重是育人的核心。
說到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人格。教師與學生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處在教育活動主導地位的教師,有主動尊重學生人格的的義務。教師為了未來而教,學生為了未來而學,是相互的教與學,師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必須互相尊重。其次要尊重學生差異。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是農(nóng)業(yè),不是工業(yè)”葉老的話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育主管官員思考與反思的一句話。面對今天的教育,我們靜心想想,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一直在喚醒埋藏于心里的種子嗎?我們期待他們生根發(fā)芽,期待他們枝繁葉茂。作為老師,只有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差異,才能發(fā)展和完善他們的個性,不能以教師個人的標準來壓抑、強制學生的個性,應該考慮到學生天性差異,促進其個性的發(fā)展和完善。第三要尊重學生興趣。如果在實際教育活動中,對于孩子來說,他們覺得有趣的東西被教師所否決,就會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錯覺,覺得別人認為他自己很無顧、很失落。這樣學生不僅會對教師失去信賴感,而且會喪失自己選擇自己愛好的獨立性。
大家應該教育知道有這樣一個試驗:一個教育研究小組,到一個學校來做教育實驗,他們對一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較嚴格的研究測驗,然后按照測驗結(jié)果,從班上點出了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把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并告訴這個班的班主任,說這些學生有非同尋常的潛質(zhì),將來他們的發(fā)展不可估量,按照教育實驗的相關(guān)要求,請求這個班主任進行保密,并請協(xié)助實驗小組來做這個教育實驗。若干年之后,這個名單上的學生果然個個成果斐然,是不是真的這些學生是經(jīng)過嚴格測驗,斷定他們具有超常的發(fā)展?jié)撡|(zhì)呢?事實并非如此,這只是一份隨機的名單,嚴格的測驗只是一種表象而已,這份隨機的名單為會么能起這么大的作用呢?其實這是一種潛在的“期望”:名單上的學生非同尋常,他們是通過科學的教育實驗測驗出來的。這個潛在的“期望”暗暗地到了班主任那兒,然后又到了各任課老師那兒,老師們對這些學生另眼看待了,再后來,這個潛在的“期望”又悄悄地到了有關(guān)學生那兒:我們做過測驗之后,老師對我們非同尋常,我肯定也是不一般的,結(jié)果是,一段時間之后,這些學生的成績及各方面表現(xiàn)教育有了很大的起色,有的甚至突飛猛進,也難怪若干年后他們成果斐然,因為一直有一種可貴的“期望”在支撐著他們。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不難得出結(jié)論:不管學生是怎樣的,我們首先要真正地接受他、信任他,其次才有可能把他們教育好。已經(jīng)在怪圈中的學校和教師,應該要面對現(xiàn)實,承認現(xiàn)實,并擁有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引領(lǐng)學生豐希望迸發(fā)。以此為前提,充分利用各種科學的方法激發(fā)為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由“要我學”逐漸變?yōu)椤拔乙獙W”,成為自己學習、自己進步的主人。如果每一個老師都能從自身做起,從自己所教學科做起,從自己所帶班級開始,努力實踐。我認為,或許不會立竿見影,但經(jīng)過不懈努力,最終學校和教師、學困生都能漸漸走出“怪圈”。
因此,就要求教師要珍惜和學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小心翼翼地呵護學生的成長。在課堂上,教學親切的神情、寬廣的胸懷、寬容的態(tài)度、誠摯的話語,都可能對學生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始終把學生當成與教師平等的人,尊重他們,與他們平等地對話,讓學生活得有滋有味,絕不能冷漠他們、歧視。一如既往地保護他們健康的興趣,保護他們持久的生活熱情,保護他們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即使他們成績不盡人意,即使他們身上有許多行為偏差,我們也應該以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他們,因為對每一節(jié)課堂而言,他們不僅是一節(jié)課的接收知識傳遞的學生,更是一個完整獨立的人在循序漸進、在慢慢成長的生命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