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 要:長期以來,農村小學教學一直都處于一個徘徊高耗低效的發(fā)展誤區(qū),所以,導致很多教師講解得尤其辛苦,而且學生對于學習也沒有多大興趣,薄薄的課本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卻像是一本圣經,枯燥而乏味。這個原因歸根到底是農村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知識儲備較差,由于知識面過窄,影響了學生學習課本的能力,所以,提出要提高農村學生知識儲備和建立讀書習慣的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學;知識儲備;小學的課外閱讀
一、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后
由于農村教師教育教學的觀念比較落后,而且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經常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題海戰(zhàn)術,這樣不但擠用了學生大量的讀的時間,而且讓學生的課外閱讀處于一個空白的狀態(tài),有的學生無書可讀,甚至是沒有時間讀書,小學生的閱讀量和科目能力的發(fā)展也極度不平衡。
教師經常用“滿堂灌”的方式,課外題海戰(zhàn)術,使學生覺得上課乏味無趣,部分教師認為學生閱讀大量的書是在浪費時間,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強迫學生去死記硬背,影響了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興趣,抑制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通過調查分析,中高年級學生都有《優(yōu)秀作文選》,大量的機械背誦,使學生能夠學習到優(yōu)秀作文的同時,但其弊端也非常明顯,這種教學方式是把學生當成了知識的容器,從而扼殺了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能力,他們不再把讀書當作是真正的快樂。
2.產生厭學的情緒
由于農村學生大多數是在偏遠地區(qū),經濟條件差,家長受教育的程度低,容易受到家庭觀念的影響,現在大部分的學生家長認為“讀書沒用”“讀書不如聽老師的”,所以,很多學生看書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導致學生缺乏良好的讀書習慣,同時對于有限的閱讀教材也是囫圇吞棗,讓人感受不到課外閱讀的真正樂趣。
3.農村小學圖書館過于簡單
由于農村學生大多數家庭條件比較差,圖書館的書雖然比較多,但是真正適合小學生藏書非常少,導致學生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根據調查某些農村小學的情況,165人擁有各種圖書14290冊,生均90冊,適合學生的圖書只有20冊,小學圖書有200000冊,每個農村學生平均只有12冊,所以,學校開設的課外閱讀的空間非常小,適合學生課外閱讀的圖書比較少,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的時候容易受到限制,導致其閱讀量非常小,達不到培養(yǎng)讀書習慣的目的。
4.學習條件偏差
農村學校學習條件較差,功能部室較為欠缺,且電腦無法上網,未能日常開放,教師多為民辦招轉為公辦教師,根據調查,某農村小學:全體學生300人,一共6個年級,共有15個教師在職教學,10名是民辦招轉為公辦教師。全校有教室10個,兩個辦公室,一間物品倉儲室,其他的地方都是教室,這個學校并沒有傳統(tǒng)的微機、多媒體教室、實驗室、美術室、衛(wèi)生室等。僅僅是在去年有過一臺電腦和一個沙發(fā)。電腦放在校長辦公室,但是不能上網,沒有多大用處。學習條件偏差,導致無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針對農村學生知識儲備差的問題提出的對策
1.實現家校聯(lián)手,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興趣
英國教育學家柯勒律提出: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需要選擇合適的讀物。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現代農村小學的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很多漏洞,學生對課外閱讀不重視,只有通過召開家長會,將課外閱讀和相關要求傳授給家長,提醒家長要適當地為孩子去購買相應的圖書,督促小孩去讀書,鼓勵家長為孩子購買相應的圖書,同時可以建立家庭的書柜,督促孩子去認真閱讀,學校要鼓勵家長為孩子的發(fā)展做長遠的投資,為孩子的發(fā)展奠定相對雄厚的人文基礎。
比如,以《課外美文》《小學閱讀叢書》《閱讀大綜合》等為藍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求低年級學生能夠安排《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側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中年級需要著重去閱讀《兒童小百科》《成語故事》等少兒故事,側面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感知理解能力,而高年級就需要去閱讀《鋼鐵是怎么煉成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相對通俗的歷史名記,側面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明確學生的教學任務,拓寬學生的課外閱讀面
嚴格來講,課外閱讀其實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獨立地去確定自己的目標,制訂計劃,選擇讀書的進度,同時教師還需要進行宏觀的指導,要求每周設立一節(jié)閱讀指導課,基本保證學生每天都能進行閱讀,從指導的內容上講,還需要有讀物的推薦,進行有順序、有序目的的相關指導,借助工具書和閱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優(yōu)美詞句的學習,指導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練習。
3.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成為灌輸者,而是要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興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主動、積極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通過閱讀,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閱讀習慣,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有感悟、有思考,讓學生能夠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人生的啟迪,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自我挑戰(zhàn)的意識,有意識地帶領學生進行相應的挑戰(zhàn)和重組,從而激發(fā)學生課前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為學生課外閱讀鋪好路,以點帶面,把課堂課外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主體。
4.建立農村社區(qū)圖書館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社區(qū)、學校的共同幫助,我們需要建立和完善農村社區(qū)的保護體系,村委會、基層學區(qū)、學校、工會、婦聯(lián)、共青團等組織,共同組建一個健康發(fā)展的教育和保護體系,同時需要農村公共圖書館、公共體育設施、文化館,保證農村學生在平時有圖書閱讀,增加農村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使他們的內心沒有孤獨感。
參考文獻:
[1]黃正旭.農村課外閱讀探究式教學模式探索[J].新課程,2011(05):107.
[2]田寶宏.農村課外閱讀理論課教學模式新探[J].中國教育學刊,2011(04):50-51.
[3]李浪.淺析農村課外閱讀陽光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J].科學咨詢,2011(11):69.
[4]鄧培玉.農村課外閱讀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模式的探討[J].教育革新,2011(07):38.
(作者單位 陜西省寧強縣舒家壩鎮(zhèn)沙河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