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 李朝云
近年來,語言輸出與外語學習效率之間的辯證關系越來越受到二語習得研究者的關注,因此有不少的語言輸出研究者為提高二語習得者的口頭及筆頭表達水平給出了一些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結(jié)合教學法之長,為提高二語寫作水平,王初明提出“寫長法”并得到有力的支持。本文從“寫長法”中得到啟示:既然“寫長法”能提高英語寫作水平,那么“說長法”能不能對口語水平有所提高呢?筆者認為,基于“說長法”的口語輸出不僅能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口語水平,而且也能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效率。
口語輸出 語言學習效率 說長法
一、引言
語言輸出(即口頭及筆頭表達)是Swain(1985)針對Krashen(1985)可理解性輸入提出的另一個提高二語水平的一項假設??衫斫庑暂斎腚m然對習得有很大幫助,但主要是提高內(nèi)在的知識,在實際交際中卻難以助其達到流利度、準確度和得體度??谡Z輸出是語言輸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完善外語知識習得體系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衡量口語輸出即口頭表達的三個重要標志:流利度、準確度和得體度。Swain(1985)認為二語習得者在語言交際能力方面達不到母語水平的原因之一是學習者缺少語言輸出機會,缺乏意義協(xié)商機會。
李萍(2006)主要從理論探討和教學實踐兩個方面回顧并思考了語言輸出研究并對國內(nèi)教學實踐中口語輸出存在的弊端進行了四個概述:滿莉(2005)認為我國的英語教學中,聽力和口語分開教學存在明顯的弊端。聽力課堂沉悶,缺乏輸出;口語課學生不開口。根據(jù)語言輸入與輸出理論,她提出聽力和口語合二為一的教學模式,及時有效地消除聽力和口語障礙,逐步解決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瓶頸難題。程少武(2003)運用語言輸出假設理論指導英語聽力教學,從而使所聽內(nèi)容經(jīng)過大腦思維創(chuàng)造,轉(zhuǎn)化成內(nèi)化的語言系統(tǒng),提高聽力理解的能力。王素丹(2001)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課堂會話的不流利現(xiàn)象正是缺少輸出造成的。王穎(2003)認為輸出假設的四大功能對學生的外語語感的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見,口頭表達的缺乏是造成口語輸出質(zhì)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在習得外語這一領域,口語輸出機會同語言學習效率成正比,機會越多,語言學習效率高,反之亦然。在此筆者需要提及一個新的教學手段——“寫長法”。“寫長法”是王初明(2000)倡導的教學改革,是以寫的方式促進外語學習的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學習者在表達真實情感的過程中,通過調(diào)節(jié)作文長度要求,逐漸加大寫作量去打造外語能力,沖破外語學習的極限,由此增強學習成就感,提高自信心,將外語知識加速打造成外語運用能力。實踐研究表明,運用大量的寫作,盡可能的加大外語作文長度是提高寫作水平的良方。那么“說長法”呢?筆者認為它與“寫長法”表達的是同一個理念即在表達某一真實情感時,以逐漸加大口語輸出信息量,延長口語表達時限來打造外語口頭交際能力,“多說、說長”是“說長法”的核心。
二、“說長法”的理念
我們來看一下兒童語言習得的歷程,如圖:
年齡 事件
2~5月 喔喔啊?。–ooing)
4~7月 發(fā)音游戲(vocal play)
6~12月 咿咿學語(Babbling)
9~10月 詞語理解(word comprehension)
12~13月 詞語產(chǎn)生(word production )
20月 第一個句子(first sentence)
24~36月 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
5~7歲 基于話語的語法(discourse -based grammar )
從圖中可以得知,兒童語言的習得都是從少量單詞組成的短句到大篇幅無誤的語篇的過程,花費了5到7年的時間,這是一個多說、說長的過程,由此可知,多說、說長是有利于語言習得的。但這主要是針對母語思維的兒童習得本族語口語的歷程,他們在學習本族語之前都沒有接觸人和其他的語言或者文化,思維既空白又單純,“說長法”對這一類兒童的使用是可以肯定的,那么對于二語習得者呢?“說長法”是否能提高第二語言學習效率呢?
A:Where is Miss White?
B:Hes gone to the library. He said so when he left.(胡壯麟2006,193-193)
這一句中,其實只需回答library這一個單詞就行了,出于交際方式的考慮,B回答的十分完整并補充了原因,A并沒有要求B回答后面的話,但是B出于某種因素的考慮還是解釋了他知道Miss White去了哪里的原因,B在這里多說、說長可能只是下意識的口頭反應,B的整句回答其實是對library“說長法”的運用,但是我們可以從這一說長的回答中知道說話者掌握了現(xiàn)在完成時和過去式的表達,語義的關注度大大降低,語言形式在答句中得到突顯,口語輸出質(zhì)量得到提高。
學習外語的目的是能夠準確無誤、快速即時的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是要達到這一點卻十分困難,從英語專業(yè)的外教課堂表現(xiàn)可見一斑。大部分的英語學習者即使是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回答外教的問題是大都是用一個單詞或者一個簡單句來回答,用長句或長篇大論的情況十分之少,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口語表達上尚且如此,更何況是非英語專業(yè)和低年級水平的學生。
以“多說、說長”為核心的“說長法”即在不改變口頭表達原意的基礎上,對某一簡短的話語多說、說長。
三、“說長法”的意義
口語表達毫無疑問是能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但是如何提高口語水平是本文需要關注的話題,從寫長法和喬姆斯基關于兒童說話歷程得到關于“說長法”的啟示,那么,“說長法”對二語習得者的優(yōu)勢在哪里呢?
1.能夠刺激大腦細胞興奮。Eric Lenneberg(1967)認為,青春期之前的兒童不僅能夠?qū)W好第一語言,也有能力學好第二語言。而青春期之后,大腦的成熟,使得成人在習得第二語言時,失去了生理功能上的優(yōu)勢,因而很難獲得母語般的熟練。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大都在8到9歲時開始學習第二語言,大腦里面的母語思維已經(jīng)固定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腦發(fā)育逐漸成熟,許多的二語習得者大腦細胞不斷地成長。但是多說英語可以刺激大腦細胞興奮,在亢奮的情況下大腦就會嘗試調(diào)出自己的長期記憶,長期記憶中儲存的信息量被不斷的表達出來,長時間的表達有益于維持大腦中英語思維的機制,之后不斷形成習慣,正所謂“溫故而知新”,長期記憶中的知識既能被鞏固又能增加運用新知識的機會,因此說長有助于提高二語學習者說英語的水平。
2.能夠鍛煉和培養(yǎng)語感。說長就是使說話者不斷表達自己的思想,盡量可能多地用英語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并且也能夠延長說英語的時限。大量言語活動的反復刺激能夠使大腦建立起眾多穩(wěn)定持久的長期存儲神經(jīng)聯(lián)系,而長期聯(lián)系一旦形成,大腦只需花費較少的注意和認知資源就能對言語活動產(chǎn)生快速自動反應,原本有意識的語言知識和語言規(guī)則就會高度內(nèi)化、技能化為語感。
3.說長能促進語言知識的內(nèi)在化。當學習者用英語口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時,不得不主動地立即調(diào)用已學過的英語知識,長時間的表達后,語義的注意力就會被減少,語言結(jié)構得到說話者的關注,通過這一方式,英語知識不斷得到鞏固并內(nèi)在化,為英語技能的全面發(fā)展鋪路。學習者如果能夠具備這種內(nèi)在化的英語能力,只要對其發(fā)音加以糾正,二語學習者的口語輸出的流利度,精確度和復雜度就能實現(xiàn)。
四、怎樣利用“說長法”
“說長法”對語言學習具有相當大的輔助作用,不僅能提高口語水平,也能提高語言學習效率。它既能延長習得者口語訓練的時間,又擴大了語言輸出量。換言之,二語習得者缺乏說英語的機會,而“說長法”就是為二語習得者盡可能的提供說英語的機會,但是如何利用“說長法”來提高二語習得者的口語水平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1.設問。怎么才能讓別人說的更多呢?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在課堂上,教師正確的運用設問,能引學生注意,啟發(fā)思考并且迅速集中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用“if…”“and…”“for example…”“besides…”這樣的一些聯(lián)接詞來承接學習者的話語,能夠啟發(fā)學習者的思維,使其進入假想,通過各種假設式的變換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只是花費一至兩個單詞就能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不動聲色地為他們提供了說英語的機會。
2.提問。怎么樣才能讓別人短時間內(nèi)對你的話題感興趣呢?提問的類型有開放型與封閉型兩種,在給學習者提供口頭表達機會這一方面,開放型的問題對外語學習者是十分有幫助的,因為這為他們提供了較大的想象空間,他們可以盡可能地搜集任何有關此類話題的外語知識來回答這類問題,比如,教師可以問學生,“How do you think of the basketball games last night?”同學對此類話題都比較感興趣,因此在這個問題上面的知識也比較豐富,很多想用中文來表達的話語在用英語提問的情境下,就會不自覺地延長表達的時間,說英語的機會也就自然而然增加了。
3.疑問。當你求教時,沒人會拒絕你,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發(fā)現(xiàn),當我們問老師或是同學一個問題時,他們都是很樂意回答你的問題的。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在用英語表達雙方的意愿時,如果雙方都能夠虛心向?qū)Ψ角蠼?,不僅能鍛煉自己的思維敏感度,而且能增加英語語感。例如,“I am confused of it,could you explain the regulation more specifically?”對方就能夠就這一問題回答的更仔細,換言之,給對方增加了口語表達的機會,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這種方式就可以潛移默化地鍛煉學生說英語的能力。
4.反問。反問讓你更主動,二語習得不是單方面的過程,學習者自身往往是決定性的因素,學習者要學會自己抓住機會表現(xiàn)自己,自己為自己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癈ommunication is a process of two or more persons,dont you think so?”說話者使用的語氣較強,把話語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交流是兩或三人間的話語過程,反問意味著他認為自己是對的。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自然而然就會在交流過程中對自己很有把握的內(nèi)容發(fā)表長篇大論。
五、結(jié)語
本文對如何提高口語輸出質(zhì)量與語言學習效率進行研究,并從“寫長法”中得到“說長法”的啟示,認為運用“說長法”對口語水平的表達都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就此法提出一些教學建議。由于本人知識水平的局限性,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都較為淺顯,并且存在著不足,更多的研究空間還有待解決。
參考文獻:
[1]Swain,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S.Gas &C.Madden,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 bury House,1985.
[2]Swain,M.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A].G.Cook & B. Seidlhofer,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Oxford,Englan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4]王改燕.從認知心理學角度看語言輸出過程[J].外語教學,2005,(3):7-9.
[5]李萍.語言輸出假設二十年:回顧與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7):61-63.
[6]盧仁順.“輸出假設”研究對我國英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4):34-37.
[7]汪清.意義協(xié)商中的語言輸出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2):43-44.
[8]吳斐.理解性輸出與語言學習效率——一項“寫長法”的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2005(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