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法勝
當前,大多數(shù)小學生存在怕作文、抄文章、寫作語言貧乏、情感淡薄的現(xiàn)象,作文內容脫離自己的生活實際。要改變這種局面,作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生活實際入手,走作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
一、作文教學與生活的關系
1. 作文教學要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小學生雖然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不夠深刻,體驗也膚淺,但這并不影響學生關注生活。社會是個大課堂,它具有廣闊的空間。社會生活豐富多彩,大自然神奇美妙,人世間發(fā)生的事情舉不勝舉,只要教師引導他們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就可以積累很多寫作素材,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與社會生活相結合。
2. 作文教學要與學校生活相結合。學校是學生活動的主要場所,有計劃開展校內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增長見識,獲得生活情趣,還可以豐富學生情感。學校生活豐富多彩,教師可以通過有聲有色的活動,讓學生親眼觀察、親身經(jīng)歷、親自體驗不同環(huán)境、不同人物的生活境遇,用自己的思維去構思,獨立完成作文,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寫出來。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積累材料,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對他們今后的學習成長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而作文教學應與學校生活結合起來。
3. 作文教學要與家庭生活相結合。家庭生活環(huán)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沃土。孩子生活在父母的身邊,耳聞目睹父母的言行舉止,對成長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很多小學生自覺參與家務勞動,如掃地、洗菜、做飯、購物、洗衣服等等,對生活有一定的感悟。因此,教師要把作文教學與家庭生活結合起來,引領他們在家庭生活的小天地里去觀察和思考,進入“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的境界,用愛心去感知家庭生活。
二、生活化作文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 要體現(xiàn)真情實感。生活是作文的源頭,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就沒有真切的感受,也就沒有豐富的情感。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許多親身經(jīng)歷或耳聞目睹的事情穿插到課堂作文教學當中,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將自己的見聞和感想表達出來。如學生的參觀訪問、助人為樂,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家庭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等都是作文的好素材,這些真實可感的行為,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真情實感。
2. 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在小學生的作文指導中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按要求寫作的同時,重要的是鼓勵學生別出心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引導學生將身邊發(fā)生的事情寫下來,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用自己的思維去構思和提煉,獨立完成作文,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3. 要進行具體指導。要寫好作文,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寫法,把握規(guī)律。注意身邊的人和事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學生常見或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是他們往往熟視無睹,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時要進行具體的指導。(1)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事物的習慣。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理解事物,積累寫作素材。如指導學生寫《我們的校園》時,可以先帶學生到校園各處觀察,從校門口看起,再到教學樓、操場以及后面的學生公寓。觀察后,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推薦學生代表做導游,向大家介紹校園風景,教師及時指導評論,分析他們的優(yōu)點和不足的地方,然后再寫作文。(2)指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如指導學生寫《我的父(母)親》《我的老師》等寫人物的作文,要突出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必須選取典型事例,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來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把人物描寫得有血有肉有靈魂。(3)創(chuàng)設寫作環(huán)境。在指導學生寫《記一次活動》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體育活動,如乒乓球比賽、籃球比賽、游戲等,教師也參與活動,學生會顯得異常興奮,感受會特別深刻,這樣為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如果學生能長期進行這樣的寫作訓練,就能寫出富有生活氣息的作文。
總之,生活化作文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是一種與社會、校園、家庭緊密相連的作文教學,它自始至終都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讓學生描寫真實生活,抒發(fā)真情實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翔,寫出富有新意的文章。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