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晶
[摘 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革命的步伐大大加快。網絡如水銀瀉地般侵入人們的生活,在洶涌澎湃網絡大潮的影響下,社會正在發(fā)生著改變,經濟、政治、文學、日常生活、藝術、宗教、道德無一例外地在發(fā)生著變化。網絡時代已悄然興起,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傳統(tǒng)社會的面目和傳統(tǒng)生活模式。 網絡的驚濤拍岸,也沖擊著傳統(tǒng)的反腐格局。是視之為洪水猛獸,還是神兵利器?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考驗我們執(zhí)政黨智慧和能力的問題。網絡以其公開透明快捷等特性,成為反腐敗得力助手。 近年來,我國反腐機構抓住網絡帶來的機遇,積極引導廣大網民,充分發(fā)揮網絡的正面效用,實現了反腐與網絡的良性互動。我們正在大踏步進入反腐敗信息化時代。
[關鍵詞]網絡 ;反腐;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7 — 0032 — 02
參天大樹,若任蛀蟲繁衍啃咬,最終必定逐漸枯萎;一個國家或政黨,若任腐敗毒瘤蔓延,最終也難免趨于衰亡,能不能解決好腐敗問題,直接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是我們黨必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我們黨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建設,持續(xù)加大反腐敗斗爭的力度,不斷取得階段性成效,有力保證了改革開放事業(yè)的順利推進。在這場主體逐漸多元,方略凸現立體的反腐戰(zhàn)斗中,網絡在推動輿論監(jiān)督和制度反腐方面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 因抽“天價煙”而備受關注的南京市江寧區(qū)房管局原局長周久耕,在網民展開的“人肉搜索”中,其一系列問題被曝光,一審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沒收財產120萬元人民幣。無獨有偶,網上視頻曝光了廣東某區(qū)13名公務員在南非、土耳其、埃及等出國旅游的情況。經調查核實,該團為利用公款違紀出國旅游,帶隊領導被免職,此次出國旅游的所有人員作出深刻檢查,并承擔出國旅游的全部費用。利用網絡監(jiān)督平臺揭露查處腐敗,讓網絡輿論監(jiān)督作為反腐敗的一把利劍,成為很多人共同的心聲。
一、網絡反腐內涵概述
(一)何謂網絡反腐
網絡反腐,即通過網絡技術及所引起的社會輿論效應對執(zhí)政行為的監(jiān)督和對權力的約束,從而達到有效預防、遏制、懲戒腐敗行為的一種全新方式,是反腐敗事業(yè)的新方式。網絡反腐,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新形式群眾監(jiān)督,借互聯網人多力量大的特點,攜帶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風險的技術優(yōu)勢,成為行政監(jiān)督和司法監(jiān)督的有力補充?;ヂ摼W在反腐敗中的作用不僅得到廣大民眾的認可,也得到了我們執(zhí)政黨的認可, “網絡反腐”被收錄在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發(fā)行的《中共黨建辭典》中。
(二)網絡反腐的本質
網絡反腐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內涵明確的概念,就在于它在本質意義上整合了三方面的內容,即網絡、民意、執(zhí)政能力。網絡以其獨有的特征,一方面吸納了民意表達,有效整合了民眾的智慧和意見,形成了一個良性互動的社會民主環(huán)境,從而對執(zhí)政、施政行為產生了無所不在的監(jiān)督和約束。另一方面,網絡也為執(zhí)政者和施政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和嶄新的對話方式,可以更為清晰、理性、全景式的把握民眾心理和社會輿論氛圍,從而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與時俱進的提高執(zhí)政、施政能力,從而在內部減少并消除腐敗發(fā)生的可能性。
(三)網絡反腐的特征
快捷性、高效性。網絡技術應用的一個最直接的優(yōu)勢就是,信息資源的瞬間共享和傳播。只要一條反腐的新聞出現,就會迅速地傳播至全國各地的任何一個角落,甚至跨越重洋。這就為民眾提供了高速高效、暢通無阻的反饋渠道,極大的便利了民意的表達,有效緩解了傳統(tǒng)信訪繁榮復雜的程序所帶來的民怨積壓。同時信息的廣泛傳播也擴大了典型事件的曝光面和曝光力度,從而極大的激發(fā)了民眾監(jiān)督的熱情。
平等性、全民性。網絡沒有門檻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表達意愿,這就形成了官民平等對話、信息及時反饋的良性慣例,有效克服了傳統(tǒng)信訪方式的那種“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的官僚機制,從而將官民之間的隔閡拆除,有助于民眾舉報腐敗事件的舒暢性。 另外,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一般是單向的,民眾只能作為信息的接收者,而網絡媒體的傳播是多方向互動的。利用網絡,政府可以在網絡的各種平臺上公布政府的工作進程,聽取公眾意見;同時公眾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由發(fā)表觀點與言論,參與反腐廉政建設,從而實現政府和民眾的溝通與交流,大大推動反腐工作的進展。
二、網絡反腐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一)當前腐敗現象仍然嚴重,反腐形勢仍然嚴峻
目前我國反腐敗斗爭取得明顯成效,呈現出系統(tǒng)治理、整體推進的良好態(tài)勢。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2000年至2010年,人民群眾對反腐敗的滿意度從51.9%提高到70.6%。認為消極腐敗現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從68.1%上升到83.8%。國際社會也給予了積極評價。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的看到,黨風廉政建設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腐敗現象在一些領域仍然多發(fā),少數領導干部違紀違法問題仍然比較嚴重,腐敗案件類型、性質和作案手段等出現新變化,領導干部作風和廉潔從政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
(二)制度腐敗仍存在缺陷,未能有效遏制腐敗勢頭
腐敗問題,并非今日才有,也并非中國獨有,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一個全球性頑癥。古今中外,反腐敗的形式多種多樣,如運動反腐、重典反腐、榜樣反腐、制度反腐等,在當今世界各國制度反腐是公認的最具根本性和長遠性的反腐形式。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鄧小平同志曾說過,“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333頁)制度建設是反腐敗斗爭最有效最持久的手段。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讓品行不端者無法擁有權力,讓有權者不能腐敗。
盡管制度反腐被寄予厚望,但對于目前正處于轉型時期的中國,舊的體制已經被打破,新的體制尚未健全,在體制、機制、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漏洞,給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留下了空間。實踐證明,凡是雙軌制存在的地方,腐敗現象就相對嚴重。當前,因為爭取投資、項目、資源、優(yōu)惠政策等而發(fā)生的賄賂行為,正是體制不完善的結果。當前反腐敗制度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少數監(jiān)督多數”我國反腐設計中盡管有多種監(jiān)督形式,但在實際操作中主要是依賴上級監(jiān)督下級,這就形成了少數對多數的監(jiān)督,使得監(jiān)督的實效性大打折扣。二是“公仆反壓人民”,從理論上講,公仆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人民監(jiān)督公仆也是理所應當的,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是腐敗主體掌握權力,無論是媒體的監(jiān)督還是人民的檢舉都受到各種壓力與阻撓。造成了反腐道路不暢通的尷尬局面。
(三)網絡反腐,制度反腐的有效、有益補充
網絡反腐的興起,盡管目前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化和制度化,被一些人飽受詬病,但在當前,基于腐敗與反腐敗的形勢和網絡反腐自身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使得網絡反腐具有存在的必要性。目前,我國網民數已突破五億,成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隨著網民人數的迅速膨脹,網絡監(jiān)督力量的日益強大。縱觀近年來的反腐敗案件,網絡無疑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網絡反腐彌補了傳統(tǒng)制度反腐的缺位
網絡反腐的快捷性、高效性 平等性、全民性 匿名性和安全性等特征,為公民提供了更為自由、及時、充分的表達意見空間。網絡反腐為公民參與監(jiān)督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手段,它便捷的參與方式和低廉的參與成本使公民的監(jiān)督熱情極大提高,擴大了監(jiān)督的主體;同時也豐富了監(jiān)督的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舉報者的人生安全。
2.網絡反腐提高了反腐的效率
網絡反腐在進行過程中,從網民在網絡上進行檢舉,到對網上信息的關注、進而轉發(fā)、跟貼、或者發(fā)表評論,再到引起反腐機關重視,最后媒體對腐敗事件的查處情況進行跟蹤報道,這樣會迅速使這一信息擴散到全國各個角落,在社會上馬上會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民眾的關注,不但對案件的調查取證可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促進了案件的調查進展, 同時對其他官員也起到了教育和震懾作用。通過對腐敗案件的跟蹤報道,無疑給官員上了一堂生動的廉政教育課,使廣大官員感到作為一名人民公仆,自己是置身于廣大人民的監(jiān)督之下的,真正做到不愿貪,不敢貪,也不能貪。
三、開展網絡反腐的對策建議
網絡反腐作為一股強大的力量,為我國的反腐敗斗爭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勢必為反腐倡廉建設作出貢獻,推動我國反腐工作向前邁進,但網絡反腐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在推進反腐敗的過程中,也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如網絡反腐在揭發(fā)貪官的腐敗行為時,可能侵犯了包括其家人在內的隱私權,對其家屬造成傷害。又如在網上大張旗鼓地公開腐敗分子的信息,也有可能導致相關的官員有所準備,甚至出逃,給案件的偵辦帶來困難,反而不利于反腐工作的進行。甚至網絡反腐可能被人利用,造謠、誹謗、詆毀他人,侵犯他人隱私、毀壞他人名譽,使網絡反腐成為打擊報復的工具。
(一)組建科技網絡,為網絡反腐提供技術保障
十七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指出,要積極推廣“制度+科技”等預防腐敗經驗,加快推進懲防體系建設,既要堅持在務實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完善,,要高度重視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信息技術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作用,不斷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科技含量。努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資源在市場中配置、資金在網絡上監(jiān)管,使權力運行“大小有界、公開透明、網上留痕、全程監(jiān)控”,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預防腐敗,是防止權力濫用的“防火墻”,是實施效能監(jiān)察的“電子眼,是構建懲防體系的“助推器”。
(二)注重宣傳引導網上輿論,與網民積極互動 為網絡反腐提供運行保障
集眾多優(yōu)點于一身的網絡也有缺點,那就是信息的準確性無法及時核實,有些不實信息,經網絡廣泛傳播后,混淆人們的視聽,影響國家正常的政治和經濟生活秩序,因此,在具體工作中我們要加大黨的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宣傳,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對反腐敗工作的認識,要及時發(fā)布權威信息,認真糾正錯誤言論,當不利于甚至詆毀反腐倡廉工作的錯誤言論在網上出現時,紀檢監(jiān)察機關要善于正確引導或給予堅決駁斥。同時要充分調動網民的積極性,就要通過各種方式與網民交流和溝通,以提高網民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
四 結語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積小勝為大勝,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參與下,隨著反腐倡廉各項工作的扎實推進,我們一定能夠有效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建設一個河清海晏、官清民安、邦興國盛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 考 文 獻〕
〔1〕 唐若裴.中國網絡反腐機制〔D〕. 復旦大學, 2011.
〔2〕 李玉成.構建和諧社會與反腐倡廉研究〔D〕. 山東師范大學,2009.
〔3〕 胡順強.互聯網對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影響研究〔D〕.
中共中央黨校,2008.
〔4〕 王文峰.網絡輿情與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關系研究
〔D〕. 武漢理工大學,2010.
〔5〕 黃艷.社會轉型期反腐倡廉建設研究〔D〕. 天津大學,2012.
〔責任編輯:張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