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永鵬
2013年6月6日 晴
十年前的一個春天,平時喜歡讀書的我到新華書店去買書,忽然發(fā)現(xiàn)書店旁邊的空地上,多了一個舊書攤.出于好奇,我便上前去轉悠。擺舊書攤的是一個五六十歲的老頭,我發(fā)現(xiàn)他的這些舊書,除了解放后出版的書外,還有幾本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舊課本,有歷史和國文,且品相完好,我問他多少錢,他說2元一本,我十分高興,掏出10元錢將一本《國文》和四冊《本國史》全部買下。
從這以后,我上新華書店時,總不忘到舊書攤轉轉??吹街幸獾木唾I下。一來二去,老頭和我混熟了,收購到好書都特意為我留著。一次,他收了一本清代的《同學錄》,問我要不要,此書是清朝宣統(tǒng)年間江南高等學堂的同學錄,雖不是文學作品,但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我一看就十分喜歡,也沒有和他還價,就用20元買了下來。如今,此書的價值十分可觀,在我看來,這書的價值不是用金錢所能衡量。
這本同學錄匯集了眾多的學生名單,為我們研究清代學堂史大有裨益,可以從中了解學生的分布情況,以及有關名人的學籍。同時,它又為我們提供了一些歷史、地理方面的資料,特別是清代末期省的劃分、府、州的設置、縣的歸屬等。尤其難得的是,這本同學錄不是由校方或官方出資印刷,而是由一位學生姜澧蘭(號廷榮,江蘇武進人)出資匯刻,更屬難能可貴。
有了這次特別的收獲后,我就把收藏的重點放在古舊書上。十年來,通過各種途徑,已購得上百種。
從內容上看,這些書包括歷史、經(jīng)學、文學、碑帖、教科書等。從時間上講,最早的有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最近的是二三十年代上海一些書局出版的。這些書,有的現(xiàn)在還再版,如《三國演義》《唐詩三百首》《論語》《孟子》等;有的己不再版,有的甚至成了珍品。
在所有這些淘到的古書中,最讓我鐘情的是一本清朝出版的《四書五經(jīng)義大全》之卷三《論語》,書長7.5厘米,寬5厘米,只比普通的火柴盒大一點。此書是清朝中期科舉考試考生作弊用書,共計30頁正反(相當于現(xiàn)在的60頁),每頁約有540字,全冊約32400字,有文章66篇。書中每篇文章前均無作者,只有題目,如“克己復禮為仁義”“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義”等,每文都是對《論語》中孔子話的論述,從內容上看可以說是一部研究《論語》、闡述孔子哲學思想的著作。書是用白宣紙石刻印刷,字體細小如蠅,每字只有一毫米正方,但字體十分清晰,反映了清代中后期高超的印刷技術。此書無論從書的內容、形體、印刷技術來講,都是一部富有收藏價值的書,當時印數(shù)就不多,流傳至今更是寥寥無幾。南京博物館也收藏了一本與我這本相仿的書,被譽為“鎮(zhèn)館之寶”,可見其收藏價值極高。而我當時只花了1000元就從舊書攤上淘得,可見我收藏舊書的眼力經(jīng)過多年的錘煉,己經(jīng)頗具功力。
有些朋友聽到我有淘古舊書的愛好后,不甚理解,覺得淘那些紙頁發(fā)黃、外形破損的書很沒情趣,但是我卻樂在此中。
收藏古書雖然費時費錢,但益處很多:
首先,收藏古書的同時,也是在讀書。這讓我能讀到許多十分有益如今不易見到的好書,開闊眼界,增長學識。象我收藏的一本清代光緒癸卯年出版的《讀史論略》,我通讀了一遍后,就能對中國五千年來的歷史人物和事件有個大致的了解,并能知悉前人對此的一些評介,提高我對一些歷史事件的認識。
其次,收藏古書,也是一種投資。現(xiàn)在的人們,干什么事情都講究一個投資回報率,收藏古書本身就是一種收益很高的投資行為。許多古書我收購時只有幾元錢,最多的一本才上千元,可如今這些書最高的可達上萬元(如清代“袖珍書”《論語》),最低的也可賣個幾十元一本,投資回報率很高。
當然,我從開始淘古書一直到現(xiàn)在,并不是以投資回報作為一種衡量標準,淘古書,在我而言,本身就是一種樂趣,讓我身心愉悅。身心愉悅,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江蘇東臺市新橋新村47——504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