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蒙漢語比較視域中的蒙語詞匯構(gòu)建特色

      2013-04-29 12:06:06常曉琴
      關(guān)鍵詞:蒙語民族特色漢語

      常曉琴

      摘 要:詞匯是許多詞的集合體,也可以是語言中詞的總會。詞匯反映著社會發(fā)展和語言發(fā)展的狀況,也標志著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廣度和深度。詞匯的構(gòu)成現(xiàn)狀,均與各自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guān)。本文從蒙漢語比較視域中在構(gòu)成新詞、詞義演變及多義詞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主要探討了蒙語詞匯構(gòu)建的民族特色。

      關(guān)鍵詞:蒙語;漢語;詞匯;民族特色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7-0222-02

      語言是一個民族觀察、認識和表述世界的方式和過程。語言既是一個民族內(nèi)在的文化精神外在化的呈現(xiàn)方式,又是外在客觀世界進入人類認識視域的有效通道。一個民族的語言在整體上反映著本民族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蒙語與漢語是蒙漢兩個民族人民的思維成果和文化心理在語言中符號化、外在化的結(jié)果。蒙漢語分屬阿爾泰和漢藏語系,因此具有不同的形態(tài)特征,在詞匯、語音、語法以及修辭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別。蒙語和漢語都有各自不同的詞匯系統(tǒng)。由于詞匯系統(tǒng)不同,表現(xiàn)在兩種語言詞匯中就必然存在著很多差異。本文主要是通過對蒙漢兩種語言在構(gòu)成新詞及詞義演變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探討蒙語與漢語在選擇材料構(gòu)成新詞及詞義演變方面所反映出的不同民族特色。

      一、構(gòu)建新詞反映民族特色

      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所以人們通常也把語言稱為文化的載體。社會在不斷發(fā)展,新生事物不斷產(chǎn)生,所以任何一種語言,當它想造一個新詞時,首先考慮本民族原有的語言材料,即在原有語言材料的基礎(chǔ)上選擇構(gòu)詞材料。蒙漢兩種語言在這一點上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共性來自于兩個民族長期共有的一個客觀的大自然、大社會背景等。因此蒙漢語構(gòu)新詞時,對某一事物的某種特點有共同的認識。如,把擅長跳舞和從事跳舞的人,蒙語叫“ ”,漢語叫“舞者”。蒙語“ ”和表示人的后綴“ ”組成;漢語是有詞根“舞”和表示人的后綴“者”組成。用類似法構(gòu)成的詞在蒙漢語中很多,如蒙語“ ”、“ ”、“ ”和漢語“歌手”、“勤勞者”、“作者”等。

      用白堊、熟石膏粉等加水攪拌,灌入模型后凝固制成,在黑板上寫字用的條狀物蒙語叫“ ”,漢語叫“粉筆”,就是抓住了“用粉末物制成”的特點。類此的還有蒙語叫“ ”,漢語叫“鋼筆”,蒙語叫“ ”,漢語叫“毛筆”等詞是抓住了“用原材料制成”的特點所構(gòu)造的詞。在蒙漢語中用這種方法造出的詞大量存在。

      但蒙漢兩個民族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經(jīng)濟來源、不同的風俗習慣等,他們對某種事物的特點的認識往往也是不一樣的,因此選材料構(gòu)新詞時,著眼點則不同,因而也能反映出不同的民族特色。蒙古族自古以來以畜牧經(jīng)濟為主,基本詞匯中反映牧業(yè)生產(chǎn)活動的詞語十分豐富,這種特點也體現(xiàn)在造新詞上。如蒙語“ ”是“韁繩”的意思,“ ”是表示人的后綴,“ ”的字面意思是“掌握韁繩的人”,但實際含義是指火車、汽車、電車等的駕駛員。漢語“司機”的意思是“操作機器”,它的字面意義是“操作機器(的人)”,但實際含義也是指火車、汽車、電車等的駕駛員。馬是蒙古族人的親密伙伴,又是主要交通工具。這兩個意義相同的詞,反映出兩個民族語言構(gòu)新詞時的不同的民族特點。另外,蒙語“ ”是“領(lǐng)袖、首領(lǐng)”和“指引、引導(dǎo)”的意思,這個派生詞也是在詞根“ ”加后綴“ ”再加表示人的名詞后綴“ ”構(gòu)成的。

      蒙語“ ”指男人,“ ”指女人。過去蒙古族人穿蒙古袍時,男女是有區(qū)別的。男子一般腰間系帶子,女子不系帶?!?”就是帶子,“ ”是構(gòu)詞后綴。在封建社會,蒙古族人的腰帶象征著權(quán)利、勢力和地位,所以男人才可以系腰帶,女人是不可以的。蒙語“ ”、“ ”兩個詞表示那個時代蒙古族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xiàn)象及民族特點。

      二、詞義演變反映民族特色

      詞義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認識,所以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詞義也在發(fā)生演變。詞義的演變是語言發(fā)展的重要表現(xiàn)。在蒙漢語里,一些詞義的演變,與蒙漢兩個民族的生活條件、風俗習慣有密切關(guān)系。如蒙語“ ”最早的詞義是“騎馬、上馬、出發(fā)、動身”等意思,后來詞義演變后該詞又有了“嫁、出嫁”等意思。因為馬是蒙古族人早先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有了這些意思。按蒙古族傳統(tǒng)的習俗,姑娘出嫁一般都要騎馬到婆家去。所以“ ”一詞除了“上馬、騎馬”等意思外,還有了“出嫁”的意思。漢語的“上轎”跟“ ”相似,所以有了“出嫁”的意思。這兩個詞義的演變也明顯地反映了兩個民族不同的婚禮習俗特點。

      社會歷史環(huán)境對蒙漢語一些詞義的演變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蒙語“ ”(浩特)最早指蒙古包門周圍用勒勒車圈起來的地方。后來把牲畜圈起來的地方叫“ ”,把鄰近一些蒙古包所占的地方,即牧村也叫作“ ”。所以“ ”一詞有“牧村”、“家園”的意思,也有牲畜歇處的意思。當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了城市的時候,“ ”又有了“城市”的意思。如: (呼和浩特)、 (錫林浩特)、

      (烏蘭浩特)等。漢語“寶貝”最早的意思是指一種貝殼。早先用貝殼作媒介物時,人們把最好最珍貴的貝殼稱“寶貝”。由于“寶貝”在人們心目中價值昂貴,后來就把“珍奇的東西”或“小孩兒”叫寶貝。從這兩個詞的詞義演變能明顯看出,蒙漢兩個民族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對這些詞義所起的作用。

      詞匯的組成,均與各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和社會生活是密切相關(guān)的。蒙語基本詞匯中奶食品、五種牲畜、打獵、馬的毛色等詞語是極其豐富的。在蒙語中,剛出生或1歲的小牲畜(或者動物)的稱謂是根據(jù)不同的牲畜有不同的專稱的。如, (牛犢), (馬駒), (駝羔), (綿羊羔),

      (山羊羔), (狗崽), (驢駒) (豬崽),

      (雞雛), (虎崽), (狼崽), (熊崽), (黃羊羔)等詞都是單純詞,簡單明了。而在漢語里表示這些稱謂時,大部分是牲畜(或者動物)名加上“崽”或前面加個“小”構(gòu)成合成詞。另外,在蒙語中各種牲畜(或者動物)所發(fā)出的聲音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 (狗叫),

      (豬叫), (雞叫), (牛叫) (羊叫), (馬叫),

      (駱駝叫)等,都是根據(jù)不同牲畜所發(fā)出的聲音特點有了不同的稱謂??稍跐h語中除了“牛”、“馬”、“駱駝”等以外大部分還是用“叫”來指稱。

      漢民族是以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的,同樣其語言中有關(guān)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詞語十分發(fā)達,有些詞語在蒙語中也常常形成空白。一些農(nóng)作物和糧食類稱謂,蒙語與漢語的對應(yīng)情況又似與五種牲畜的稱謂。如,稻子、谷類和豆類等分類較多,名稱也各不相同,但在蒙語中沒有那么多詳細的對應(yīng)稱謂,大多是用通稱或通稱詞前面加顏色詞修飾即可。如,豆類的稱謂

      以外沒有對應(yīng)的稱謂,所以只能直接音譯。如“豌豆”( ),“豇豆”( ),“茶豆”( ),“蠶豆”( )等。從以上幾個例子可以看出,生產(chǎn)方式對蒙漢語詞匯的影響以及不同的民族特色。

      三、多義詞反映民族特色

      語言在最初形成時一個符號只表示一個意義,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認知的不斷深化,原來單一詞義的詞匯通過一定的方式便發(fā)展成了多義詞。一詞多義是語言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在自然語言中,語符的多義性大多是隱喻化的結(jié)果,任何一種語言相對于紛繁復(fù)雜的客觀世界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而言都是極其貧乏的,所以為了進行有效的交流,可以用隱喻表達某些不可表達的事物和思想。如,在蒙語中,單從以“?!?、“馬”的名字喻指植物的就有“ ”,

      等十幾種植物。

      在蒙語里“ ”一詞的基本意思是指把牛馬等牲畜的皮整體剝下來所制作而成的口袋叫“ ”(皮囊)。在這個基本義的基礎(chǔ)上比喻而成的派生義叫“ ”。意思是指無能的人,而在漢語里表示同樣意思的詞叫做“飯桶”。這就是蒙漢兩個民族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識解方式所蘊含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差異。因為“ ”是蒙古族人游牧生活使隨身而帶的放糧食或油肉等食物的綠色食品袋,在這個詞義的基礎(chǔ)上引申而出的叫“ ”。而在漢族人最先的生活中沒有這種特質(zhì)的用具,他們把飯菜盛在用木頭或鐵制成的“桶”里,所以把無能的人比喻成“飯桶”。

      每個民族都具有各自獨特的民族文化。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鏡子,反映出該語言民族文化的特點。民族文化的差異會影響到語言的各個層面。詞匯這面多棱鏡恰恰反射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點。蒙語與漢語詞匯的對比研究,對了解蒙語與漢語新詞的構(gòu)成,研究蒙漢語詞義,詞匯教學、詞匯互譯以及跨文化交際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何蓮喜.蒙古語詞的多義研究[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2〕德力格爾瑪.蒙古語語義研究[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1.

      〔3〕天曉.蒙古文化與語言研究[M].呼倫貝爾:內(nèi)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

      〔4〕周薦.漢語詞匯結(jié)構(gòu)論[M].上海:世紀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5〕戴慶廈.漢語與少數(shù)民族語言語法比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楊才銘,文英.蒙漢比較與翻譯[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 張海鵬)

      猜你喜歡
      蒙語民族特色漢語
      學漢語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6:16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金橋(2020年11期)2020-12-14 07:52:56
      《御制滿株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鑒》與《蒙語老乞大》中的蒙古語第一音節(jié)母音比較研究
      試析如何在小學蒙語課堂中鍛煉學生口語交際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華人時刊(2017年17期)2017-11-09 03:12:08
      淺析介詞“打”與蒙語“從格”對比分析
      探析蒙語與漢語構(gòu)詞演變中反映的民族特色
      論維漢熟語的民族特色
      語言與翻譯(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民族特色是創(chuàng)意設(shè)計的靈魂
      巴彦淖尔市| 噶尔县| 南溪县| 长岭县| 东丰县| 富川| 漯河市| 怀安县| 禹州市| 开阳县| 永城市| 晋城| 织金县| 崇文区| 弥勒县| 岳阳县| 饶河县| 岐山县| 阳谷县| 余姚市| 望都县| 通辽市| 罗定市| 泉州市| 固原市| 上栗县| 嘉善县| 扎囊县| 灵台县| 丰县| 江口县| 正镶白旗| 扶余县| 郴州市| 邹城市| 菏泽市| 清河县| 贺州市| 汉阴县| 广灵县|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