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忠
直面新課標,教者要自問兩個問題:當今作文教改的趨勢是什么?在作文教學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如何破解?從本質上說,它不只是個教學的問題,更不是寫作方法和技巧的問題。從發(fā)展的視角看,作文的存在有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意義在哪里,是從兒童的心靈生長出來的。
一、現狀剖析——學生為什么寫不好寫實作文
有一段時期,學生在習作中常出現一種現象,只會寫想象作文,寫實的文章卻寫不好,原因是多種的:①隨波逐流,機械復制。在各地公開課上幾乎看不到以寫實為主的作文教學,即便是大師級的教師也是以活動游戲的形式展開作文教學,于是情境活動類的作文教學成為一種時尚與追捧;②重形式,輕內容。習作的基本功訓練離不開句段篇、語修邏文的訓練,小學習作訓練在片面追求“情境表達”的同時, 場面熱鬧,實效性不強,出現了脫離生活、矯情造作、語言貧乏等毛病。
我們今天培養(yǎng)的孩子不是作家,而是用筆表達自己的樸素情感,要真切地表達,就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真情實感,“讓學生講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講虛話、空話、套話?!边@是對作文教學的科學解讀,筆者認為,寫作訓練遵循“本源、本真、本色”原則,作文教學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追溯本源——作文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前進就是回溯到原始的、真正的東西”。(黑格爾)
有什么樣的生活就有什么樣的作文,而本色作文就是倡導:引導學生“觀察真生活,抒寫真性情,表達真我”為原則。它凸顯了三大特性:
①生命本色,真切表達自己內心的獨特感受與思想情感;
②生活本色,還原生活的本來面目,抒發(fā)自己生活中平凡而真實的故事和感悟;
③自然本色,讓學生在習作表達上適合于自身年齡特征和兒童特性的真語言。
作文之美,美在發(fā)現,美在純樸,美在自然,美在多元,“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引導學生從課堂的象牙寶塔走下來,到社會中去,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去,到書本中去,尋找大千世界的真善美,以豐富生活的內涵與品質。
鼓勵學生直面現實生活,去發(fā)現不同的習作題材,激活寫作欲望,培養(yǎng)習作的興趣。以此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結合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在多元體驗的基礎上,再教會學生選材立意,組材行文,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美的熏陶,情的感召,兒童自主習作的程度在潤物無聲中得到提高。把客觀的“境”(生活、景、物)與主觀的“情”(感情、思維)自然地融入兒童作文,還作文以本源。
三、還以本真——讓細小的筆端流淌無瑕的童真
我們教的是小學生,文章的華麗不是第一位的,從說到寫,從讀到寫,從做到寫,以說促寫,讀寫結合。不妨看一小詩:
“爸爸貪酒,媽媽愛酒,
不要多少,一杯就夠?!?/p>
這是一個九歲兒童的處女作,這么一首小詩折射了無邪的童真,非常純美,內容真實、情感真摯,真可謂“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本真的課堂要感受到每個生命的存在,就要關注個體差異,多用幾把尺子去評價不同學生習作的“閃光點”。對小學生來說,不管習作好與不好,都要把握每個學生的“智力最近發(fā)展區(qū)”,不管哪種技能,適合的就是最好的,筆者曾讓學生學寫“秘密日記”,沒有具體要求,只強調真實,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首先讓學生練就敏銳的視角,養(yǎng)成天天練筆的好習慣,培養(yǎng)興趣。在這個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習作中,往往“有話說不出”,這個問題不解決,學生習作的興趣就會漸漸淡化。
習作能力亟待解決的普遍問題是組織語言的表達,而口頭表達能力是書面表達能力的起步,如果能用流暢生動的語言細致地講述一件事或描繪一個事物,離寫好作文就不遠了。它不僅是對文字概括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的訓練,更是一個素材積累的過程。如何用自己的語言把心中想說的話表達出來,就要重視日常的口語表達和知識積累,練就表情達意的能力后,習作才會得心應手,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提高“讀寫力”,把握以下維度:
1.得法課內,得益課外
閱讀和寫作訓練,彼此之間,相互滲透,互為依托,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提升寫作能力,要重視擴大閱讀面,因為多讀比多寫更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閱讀量的增加與寫作水平的提高成正比,“讀寫結合,廣泛閱讀,適當練寫”是提升作文素養(yǎng)的法寶,把寫作訓練分散到閱讀課中的方法,使學生真正做到讀寫結合,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閱讀,鼓勵閱讀,為書面表達積蓄能量。
2.激發(fā)潛質,有效訓練
從“表達”的角度看,習作是學生用文字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以及自身生命的體驗和思考,是情感的抒發(fā)、個性的凸顯,思維的表達,思想的追求;從“互動”交往的角度看,習作是一種“工具”,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重要交流方式,人與人之間需要交換信息,交流情感,共享知識、智慧與經驗。可見,作文“表達”了生命,又“滋養(yǎng)”著生命,它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技能,學生習作離不開習作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習作素養(yǎng)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主體的自我積淀和自我完善,寫作對于培養(yǎng)積極情感,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具有積極意義,作文教學務必在時間的開放、內容上開放、對象上解放。它訓練的是學生認識事物,思考問題,表達思維,抒發(fā)情感的能力。作文教學應打破傳統(tǒng)坐標:①強調“寫真”,不受“實限”; ②明確要求,不拘傳統(tǒng);③給足時間,放手評改;④講究方法,“動態(tài)”導作。
3.把握本質,有的放矢
新課標倡導的新作文凸顯以下特征:①追求本真,回歸生活。②“虛”“實”相間,自由表達。③淡化文體,張揚個性。④注重能力,獨立習作。⑤強調評價,重視多維(書寫習慣、習作興趣、創(chuàng)意表達、收集梳理、修改方法等)。它不僅鼓勵學生寫想象作文,而且把“想象作文”和“紀實作文”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但強調寫“實”,還提倡寫“虛”(想象文)并作了明確分工。前者要求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實話,心里話;后者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發(fā)揮有創(chuàng)意性的個性表達,強調“平時練筆”,提倡“自由選題”。 習作就是傾吐心中所感,情有所動,能無拘無束地表達,真正使作文成為他們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4.以說促寫,有效訓練
為了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可以“小主持人”“小講解員”“小記者”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思維—表達—聯想”,并通過開展“四個說”使之具體化:激勵學生樂于說;放手讓學生敢說;引導學生科學地說;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創(chuàng)造性地說。在學生自由表述和互相補充交流中,有不妥之處教師可以補救矯正。但為了不扼殺學生的表達欲望,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以激勵為主,只要有閃光點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欲罷不能,這樣學生越說越想說,越說越敢說,越說越會說。
作文難,難在開篇,要解決這一難點,可以引導學生從“最小阻力點”切入,即從最容易的地方寫起。可選準一個點,即從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寫好一個“點”,再串好一條“線”,鋪成一個“面”,然后,思考全篇的布局回歸整體,這樣既降低了習作的坡度又讓學生跳跳能摘到果子,這就決定了教法的多變性和寫法的多樣性。
四、彰顯本色——讓習作涂滿生命的色彩
生活是本色作文的生長土壤,引導學生在觀察、積累、體驗中,去發(fā)現并寫出具有原始的生態(tài)色彩、純樸而自然的生活氣息和表達方式便是本色作文的真諦。
作文要彰顯生命本色。首先,要“求真”,要善于觀察“真生活”,只要真心體察,就會發(fā)現生活是個萬花筒,千變萬化,五彩繽紛,讓作文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其次,要“求實”,要善于把握“三性”:工具性、生活性、個體性。處理好“作文與生活,生活與作文”的關系,讓學生明白“作文是人際交流的需要,是成長發(fā)展的需要”;第三是“求新”,“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鼓勵學生在開放中放膽作文,放飛情愫,寫真實的生活??梢浴靶挠稳f仞,神鶩八極”,也可以“異想天開,童言無忌”,既不過分強調形式,也不過于注重結果。引導學生用心對生活和語言文字有機融合的體驗感悟,對想象與現實有機融合的體驗感悟,對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有機融合的體驗感悟,這種體驗與感悟,就是習作中“春蛹化蝶,破繭而出”的過程,是習作從觀察到積累和表達的歷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