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琴
摘 要:“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jié),也是一個黑暗的季節(jié)?!?00多年前,狄更斯在《雙城記》中的智慧之語,仿佛是為當前農(nóng)村高中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準備的。就已經(jīng)全面實施的新課改大環(huán)境而言,這的確是語文教學的光明季節(jié)、希望之春,但就農(nóng)村高中語文教學的具體生態(tài)環(huán)境來說,這又是一個充滿了困惑和挑戰(zhàn)的時代。
關鍵詞:以動制勝;語文教學;自救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就飽受詬病,本文無意去探討其中復雜的原因,但就當前農(nóng)村高中語文教學來說,語文教師的確要面對四面埋伏的困境:(1)因功利主義思潮泛濫而使母語學習日漸式微的社會大環(huán)境;(2)為“短平快”獲取高考分數(shù)而不得不將語文學科偏離視線中心的學校小環(huán)境;(3)其他學科以大量的練習對語文進行擠兌的微環(huán)境;(4)農(nóng)村學生總體的文化積淀不如城市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對語文學習缺乏信心。這些客觀現(xiàn)實,都是擺在農(nóng)村高中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也是常常讓語文教師牢騷的核心話題。
但是,僅有牢騷肯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過多的牢騷反而只會消解人的激情和斗志。我們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才能將正在失去的語文陣地守住,以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自救。筆者的做法是:激活學生,以動制勝。即借新課改的東風,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好語文的信心,平衡語文素養(yǎng)與考試能力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因為語文而“活”起來,讓語文學習真正地“動”起來。
一、用語文活動開啟興趣之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眱汕Ф嗄昵埃覈糯鷤ゴ蟮慕逃铱鬃泳驼劦搅伺d趣對一個人求知的積極作用,愛因斯坦更是以自己的成就來印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觀點。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除了開展傳統(tǒng)的演講、辯論、語文知識競賽、手抄報比賽等活動外,還組織了“課文題目串燒”“流行歌詞接龍”“翻字典即時寫作”等,旨在訓練語言運用能力和聯(lián)想能力的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語文,在游戲中體會語文,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澳闳握f一個字,我就可寫一段文”,這是在“翻字典即時寫作”活動后一些學生課余自主延伸的游戲;“我用膝蓋寫‘幸福,你用腰肢寫‘成功吧”,這是在“寫好字、煉身體”活動后學生受到的啟發(fā),原本是用頭、手、腿比畫字的游戲卻讓學生有了創(chuàng)新的欲望。為了彌補農(nóng)村高中生不便上網(wǎng)的缺陷,我還在墻上專門開辟了一塊專欄來模擬網(wǎng)絡論壇,把墻壁當電腦,以便利發(fā)帖、跟帖,讓思想在這兒碰撞,在碰撞中提高思維能力。
二、用語文活動揚起自信之帆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睈勰缡钦f。然而,農(nóng)村中學的孩子主要是農(nóng)民子弟,他們樸實、刻苦,但往往因為自身的條件而自卑,尤其是一些“午夜幽靈”式的網(wǎng)絡作品誤導了他們對語文的看法,使他們誤以為作品就要編“洋房、豪車、富家少爺、貴族小姐”等流行的東西,自卑于自己的泥土和鄉(xiāng)村,自卑于自己的語文水平。
一個教師,如果只能讓學生對你所教的學科產(chǎn)生畏懼之心,即便講得再精彩,也算不得一個好教師。那么,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呢?辯證法告訴我們,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同時成功又能使人增強信心。自信是一種情感,說教是無益于培養(yǎng)自信心的。要讓一個人自信,就要先讓他有成功的機會。針對學生實際,我組織開展了系列旨在讓語文走下神壇,增強學生自信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無處不在,自己有學好語文的潛質(zhì)。在“感動自己”頒獎詞寫作展示中,讓學生去尋找自己的亮點或未來將產(chǎn)生的亮點,鼓勵學生欣賞自己;在“爭當語文小助教”過程中,相當多的學生脫穎而出,有的只是擅長語音板塊,就負責給同學們提供相關幫助。高爾基曾談到,當感到被人需要的時候,人會有更旺盛的精力?!靶≈獭眰円驗楸恍枰a(chǎn)生的成就感又進一步提高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在“尋找散落在凡間的珠貝”的活動中,學生從普通公交車售票員那里聽到了“心情很美”的詩意表達,還在“早點來”等店鋪命名中發(fā)現(xiàn)了智慧。這些活動讓學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活,學會了從生活中去學習語文,那些瑣碎而辛苦的農(nóng)村生活、那些泥濘難行的小路、那些雞鳴狗跳的情景便自然而大方地寫進了他們的作文,少了胡編亂造和無病呻吟。海倫·凱勒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學生有了學好語文的信心,語文教學就看到了希望。
三、用語文活動平衡語文素養(yǎng)和考試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往往存在一些觀念上的誤區(qū):要么為提高所謂的素養(yǎng)而大搞形式主義,追求表面的浮華和熱鬧,把語文課弄成“娛樂課”;要么根本就不管什么語文素養(yǎng),堅持走以題海戰(zhàn)術提升語文成績的應試老路。筆者一直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并不矛盾。在新的課改形勢下,不抓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是僵死的;在現(xiàn)行的高考制度和社會的期望背景下,不抓考試成績的教學是虛無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及整體素質(zhì)”,這里的“整體素質(zhì)”至少是不排斥學生的應考能力的。
為了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有更多收獲,我在設計活動時盡可能兼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在“爭當語文小助教”活動中,我鼓勵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語文興趣點和制高點,并教給他們?nèi)绾卧谧约荷瞄L的領域提高的方法。有一個學生專攻標點符號,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整理成筆記,并對標點符號的表情達意功能有了較深的認識,成了受大家崇拜的“小老師”,有幾個學生聯(lián)合起來專攻論述文章的閱讀,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探究,也有了獨特的心得。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加大閱讀量是必需的,我們都希望學生能將課程標準上推薦的書讀完,但是,就農(nóng)村高中的具體情況而言,這又是難以真正落到實處的。一則因為學校的資源限制,二也因?qū)W生本身的經(jīng)濟負擔,三還得考慮學生沉重的升學壓力:學生不可能如我們期望的那樣花很多時間讀很多名著。于是,我嘗試著開展了“我的一個世界”讀書活動,要求學生每一期至少研讀一本經(jīng)典,研究一個人物,關注一個領域,不貪多,不求快,務求真正有所思考,有所收獲,然后將自己所思所得以報告會、論文等形式交流。這也許違背了“讓學生廣泛閱讀”的思想,但就農(nóng)村高中的學生來說,能讓他們心懷喜悅走上自由閱讀之旅,這本身就值得欣慰??陀^的結果是,有個叫王成的學生迷上了《三國演義》,認真看了五遍后,里面的許多人物對話都能背下來,開口必講三國,大家也并不厭煩,因為那三國本身就是一個豐富無比的世界;有學生向老師索課,與同學們分享“心中的李煜”;有學生因《平凡的世界》的激勵而發(fā)憤努力;有了史鐵生迷、杜拉斯迷、馬爾克斯迷等。
另一個意外的結果是,這些看似“不務正業(yè)”的語文活動,卻讓學生的視野漸漸開闊起來,語文成績也慢慢好起來了,兩年時間語文學科的及格率提升了40%以上。因為他們在活動中鞏固了基礎知識,掌握了一些學習、探究的方法,提高了語文綜合素質(zhì)。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語文活動中感受到的快樂會成為人生路上的寶貴財富。
有人說,最好教的學科是語文,因為它似乎沒什么可教,生活中處處都有;也有人說,最難教的也是語文,因為它似乎什么都必須教,生活中處處都要用它。既然如此,教師不必刻意地為教而教,不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吧,讓他們在生活中去學習語文,教師也不是不可作為,就為學生指指路,替他們搭搭臺,讓學生自己動起來,讓語文教學活起來,以期最終實現(xiàn)農(nóng)村高中語文教學的自救。
(作者單位 重慶市大足城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