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思{創(chuàng)作了許多偉大著作。其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思{最喜愛的作品——《喧嘩與騷動》,是20世紀意義最為深遠的文學作品之一。小說中的凱蒂可以說是全書的中心,占據(jù)重要地位,但從整體結構布局來看,她的敘述地位極其特殊,處于失語的境地。本文從形象來源、性格特征、敘述地位等角度分析凱蒂這一人物形象,并進一步探討其象征意義和??思{的創(chuàng)作理念與文學意圖。
關鍵詞:喧嘩與騷動 凱蒂 女性主義思想 失語 象征意義
一、凱蒂形象的產(chǎn)生
??思{在1933年版《喧嘩與騷動》的前言中,曾這樣說道,“于是我,一個有三個兄弟但一個姐妹都沒有的人,一個命中注定第一個女兒會早夭的人,開始寫關于一個小女孩的故事。”[1]可以說,凱蒂作為全書的中心和康普生家族中的典型人物,是福克納心目中的女性形象的化身,是福克納女性主義思想的產(chǎn)物。
??思{生于美國密西西比州的一個奴隸主家庭,是家族中的長男,有三個弟弟。他曾自述在寫作《喧嘩與騷動》時,“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我正在試圖制造出一個姐妹和一個女兒——我本沒有姐妹,后來也失去了女兒;我?guī)缀踉趯懴聞P蒂的名字之前就確定了她有三個兄弟,這大約能表明我沒有姐妹的事實?!盵2]可見,沒有姐妹的??思{在潛意識中為凱蒂設置了一個固定的生長環(huán)境:生于美國南方奴隸主家庭,有三個兄弟。這種與福克納自身生長環(huán)境的極其相似性決定了凱蒂形象的特殊性——這是作者??思{潛意識的化身,是他意識中女性形象的代表。
因此,凱蒂無可避免地具備了??思{的意識色彩,處處體現(xiàn)出??思{的女性主義思想,成為他的意識產(chǎn)物。
一方面,缺乏姐妹之愛的??思{對凱蒂這一姐妹情結的化身有著難以言說的美好幻想。在他的筆下,凱蒂扮演了一個好女兒、好姐妹的形象,她無私地愛著自己的父親,給予班吉和昆丁母親般的溫暖和無微不至的照顧,也熱愛著她的女兒,她是康普生家族的后代中唯一一個具備親情的人(班吉只有混沌模糊的感受,昆丁對待家人是漠然而軟弱的,杰生自私憤恨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處處為家人考慮,對所愛的人寧可舍棄一切,充滿母性的光輝和熾熱的激情。
另一方面,由于愛情的失敗和窮困的生活,??思{對女性有著微妙的抵觸心理。他在《喧嘩與騷動》中曾借康普生先生的形象這樣說道,“女人認為童貞不童貞關系倒不大”[3],他認為女性的成長就是由純潔走向墮落的過程,一旦她成為一個“女人”,便失去了童真與美好,正如在??思{的女兒即將成人之時,他發(fā)出感嘆:“很快就要過去了,這就是事情的終結。她快要變成一個女人了?!盵4]凱蒂在成年之后(具體說是從十四歲那年穿大人衣服、搽香水開始)走向了墮落,她放縱自己的情欲,生活放蕩,最后產(chǎn)下私生子,淪為妓女,成為德國納粹軍官的情婦。凱蒂由單純美麗走向墮落的命運是當時社會的反映,也是福克納女性認識的化身,是他在潛意識中為凱蒂設定好的悲劇命運。
此外,凱蒂形象的產(chǎn)生也是當時的美國社會在福克納頭腦中的反映。??思{所生活的南方社會正處于社會發(fā)展的轉折時期,在封閉的社會等級制度和嚴格的清教主義環(huán)境中成長的南方女性,面對新的工商業(yè)文明和自由的社會風氣,內心爆發(fā)出強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這種社會現(xiàn)實刺激了??思{,也反映在作品中——凱蒂具備了那種敢于打破枷鎖、向往自由、不受約束的反抗精神和逃離意識。
由此可見,作者福克納潛意識中的姐妹情結、女性主義思想和社會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影響決定了凱蒂這一人物形象的產(chǎn)生,也決定了她的成長環(huán)境和復雜的性格特征。
二、失語的凱蒂
在《喧嘩與騷動》中,凱蒂可以說是全書的中心。整部小說的四個章節(jié)都與她有關,她的每一個行為都標志著康普生家族命運的一次轉折,決定著小說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
但是在小說中,凱蒂既不是和班吉、昆丁、杰生一樣的主體敘述者,通過意識流的方法表現(xiàn)出內心世界和個體思考,也不是以迪爾西為主線的全知全能視角下的主人公,能夠完整自然地表現(xiàn)人物的行為和性格。凱蒂在小說中的命運和所有行為都是通過他人敘述、在他人視角下展現(xiàn)出來的片段語言:班吉的意識是不連續(xù)、無邏輯的,凱蒂形象在他的敘述中表現(xiàn)為語言的存續(xù)和情景的再現(xiàn),沒有順序,沒有因果,只是他頭腦中所喜愛的一個象征物而已;昆丁記憶中的凱蒂是成年后墮落的凱蒂,他將她的貞潔看得高于一切,把恨當做愛,凱蒂在他的敘述中只存續(xù)了只言片語,集中展現(xiàn)了她人生中的一個片段——墮落與轉型時期,并充斥著昆丁對她錯誤的議論、理解和癔癥似的胡言亂語;杰生對凱蒂的感情只有恨,在他的意識中,凱蒂是一個忘恩負義、不顧他人、狠心、不可信任的女人,偏執(zhí)的視野下只呈現(xiàn)了凱蒂墮落后的一兩個情景;而全知全能視角下的凱蒂則是通過小昆丁展現(xiàn)的,雖然沒有直接的敘述描寫,可是關于小昆丁的敘述卻無時無刻不在影射凱蒂的命運。小說中的四個章節(jié)可以說都是以凱蒂的命運為主線展開的(第四章以迪爾西為主線,通過小昆丁影射凱蒂),凱蒂雖不是敘述者,卻相當于一個無形的敘述者——散布于整部書中的只言片語和零散情景拼湊成了一個復雜而完整的命運和人物形象,存在并影響了整個故事的發(fā)展,成為整部小說的主線和“主人公”。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書中并沒有以凱蒂的思想為中心的單獨一章,甚至沒有對她的心理描寫,只是通過他人視角下的個體行為和語言向我們展現(xiàn)了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在具備不同的個體視野、感情態(tài)度和人格特征的敘述者眼中,她完全迥異的三個形象特征帶給讀者以巨大沖擊,構成了復調性。同時,凱蒂處于失語的境地,她沒有為自己辯解的機會,也沒有展現(xiàn)內心思考的空間,這樣單純又復雜的特征造就了凱蒂復雜的人物形象。也正是由于這種復調性和失語的特殊敘述地位,我們只能通過他人的視角和客觀的行為描述探討凱蒂的人物形象特征,因此,讀者對凱蒂這一形象的認識不可避免地具有多義性、模糊感和片面性。
凱蒂在三個主體敘述者的心中有著截然不同的形象,具有復雜性的形象特點。對班吉而言,她是母親般溫暖的存在:班吉的記憶是無邏輯、無意識的,因此他的敘述更為客觀真實,在他質樸本真的語言記錄中,凱蒂是一個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敢于和杰生等人反抗、真實地面對內心沖突的個體,她是帶有“樹的香味”的聰敏、美麗、溫馨、勇敢的姐姐。對昆丁而言,她則是貞潔、名譽和生命的象征:昆丁過于看重妹妹的貞潔與名譽,因此在凱蒂失貞后對她產(chǎn)生了既愛又恨的復雜感情,在他的意識中,童年的凱蒂是純潔、溫暖、在他的占有與保護之下的美好形象,成年后的凱蒂則是剛強美麗與家族羞恥的混合體,是一個有著忍冬花香味的暮光下的少女身影。而對杰生而言,她卻是憎恨、自私、狠毒的代表:杰生一直以懷疑和厭惡的心態(tài)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更是用厭惡和仇恨的眼光看待這個使自己丟掉職位的姐姐,凱蒂在他的敘述中只是那個見不到自己的女兒、在昏暗路燈下狂笑不止的瘋婦人。
每個人眼中的凱蒂都是不同的,每個側面的凱蒂也是不同的,她的勇敢與堅毅、美麗與墮落、反抗與叛逆,都通過不同視角下的多重形象表現(xiàn)出來,復調性的形象更為真實地表現(xiàn)出了這個女人內心的徘徊與掙扎,以及她洶涌澎湃卻如暗流般隱藏在文字之下的心理變化。正如瑞典科學院院士古斯塔夫·哈爾斯特龍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中對??思{的贊賞:“作為一個追根問底的心理學家,他是不可逾越的大師。”[5]??思{對凱蒂并沒有具體的心理描寫,卻通過多個側面和視角表現(xiàn)出她那愛與欲望交織的復雜的內心世界,從而表現(xiàn)了她復雜的人格特征和人物形象。
三、凱蒂形象的象征意義
凱蒂復雜的人物形象、復調性和其在文本中獨特的敘述地位決定了她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從而造成人物和文本多元的解釋空間,提升了小說文本的意義層次,帶給讀者以豐富的文本內涵和深遠的思考。
(一)女性的反抗
正如本文第一章所言,具有反抗精神和叛逆意識的凱蒂形象是??思{姐妹情結、女性主義思想和當時美國南方社會女性主義運動的產(chǎn)物,她代表了福克納對女性反抗意識的理解和當時美國南方的女性主義思想,她是傳統(tǒng)南方淑女們反抗封建禮教、沖破牢網(wǎng)的一員,象征了女性追求平等獨立的反抗精神。凱蒂逃離家族的意識和放蕩的生活作風無疑都是其反抗和叛逆的典型代表。
(二)失落的天真
《喧嘩與騷動》借用了圣經(jīng)的神話模式,不僅體現(xiàn)在四個章節(jié)敘述時間的隱喻性上,還體現(xiàn)在人物的象征意義上。
福克納自己曾說這是一個關于“失落的天真”的故事。正如夏娃的墮落引發(fā)了人類的災難,凱蒂的墮落也引發(fā)了整個康普生家族的災難。夏娃受到蛇的誘惑偷吃了智慧果,犯下原罪被逐出伊甸園;凱蒂則因沖動和好奇心而爬上樹偷看大姆娣的葬禮,了解死亡的秘密,且后來偷嘗愛情的禁果,被逐出家族。她們都是災難的直接原因,都有著相似的命運。在這里,凱蒂不僅象征著夏娃犯下原罪,更象征著康普生家族將如人類一樣遭受苦難,康普生的后代們已如偷嘗了智慧果的人類一樣喪失了天真和真誠,將在互相猜疑和冷漠中走向衰亡。
在班吉的直觀感受中,小說里失貞前的凱蒂具有“樹的香味”,正如夏娃在未吃智慧果之時的美好,散發(fā)著純真的味道,而當她開始墮落時,便會有“雨的味道”,這也正象征著凱蒂作為女性失落的貞潔與尊嚴,象征著她作為一個人逐漸失落的天真與童年的美好回憶。
此外,凱蒂在與昆丁戲水時弄污的襯褲也象征了凱蒂貞潔和自尊的消逝,是她的天真不在和恥辱的象征,而她不顧露出泥污的內褲大膽爬樹的行為也象征了她敢于直面一切的勇氣,正如作者??思{所說,“那時他們沒有認識到那條臟內褲的象征意義,在這里她有著一種勇氣,這種勇氣將光榮地直面她將要招致的恥辱,這種恥辱昆丁和杰生都無法直面?!盵6]
可以說,凱蒂的命運影射的是現(xiàn)代人甚至整個人類的生存現(xiàn)狀與命運,??思{是在借人類“失落的天真”對照出“整個人類在自己亦難闡明的歷史中極其痛苦地摸索前進的狀況?!盵7]
(三)文明的沖突
“作品的產(chǎn)生取決于時代精神和周圍的風俗”[8]?!缎鷩W與騷動》誕生于美國南方社會發(fā)展的轉型時期,是美國社會現(xiàn)狀在??思{頭腦中反映的產(chǎn)物,表現(xiàn)出了當時南方傳統(tǒng)封建制度、奴隸制度、基督教道德觀念在面臨現(xiàn)代工商業(yè)文明時的沖突與失敗。
凱蒂是在傳統(tǒng)基督教道德觀念教育下、奴隸主家庭中長大的女性,她的命運鮮明地代表了兩種文明、觀念和制度的沖突:她一方面想盡力維系這個家族,另一方面卻又想逃離;一方面受到傳統(tǒng)禮教的約束,另一方面卻又無法抵抗欲望的誘惑;一方面依賴于家人和親情,另一方面卻又想自力更生。兩種文明在內心世界的沖突造就了凱蒂復雜的人格特征,也造就了她豐富的象征意義。
凱蒂可以說是南方舊文明的一個象征物,她的墮落既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悲劇,代表了基督教道德觀念、傳統(tǒng)禮教的沒落,南方道德法規(guī)的破產(chǎn),以及作者??思{對南方舊制度的絕望。凱蒂最終被放逐在家庭之外,在工業(yè)社會中毫無尊嚴地茍活,象征著美國南方舊文明衰落的最終命運。??思{在小說的附錄中提到她最后的形象是“艷麗、冷漠、鎮(zhèn)靜,一副什么都無所謂的樣子,能丟失的都是不值得丟失的了”[9],一如南方舊制度、道德法規(guī)破產(chǎn)以后漠然存在的狀況。凱蒂雖然離開了家,但她的東西(舊拖鞋)還能給班吉以安慰,表明了雖然南方的舊制度、道德法規(guī)與舊文明在與現(xiàn)代社會的沖突中失敗了,但仍然能帶給人們安慰和虛假的夢幻色彩,并成為他們懷念的對象和存活的理由,一如以南方淑女身份自詡自傲的康普生太太在已經(jīng)崩塌的封建制度禮教構筑的城堡中自吹自擂。
注釋:
[1][2][6][美]威廉·??思{:《<喧嘩與騷動>前言》,范銳譯,劉亞丁等主編:《外國文學》,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82-283頁。
[3][9][美]威廉·??思{著,李文俊譯:《喧嘩與騷動》,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版。
[4][美]威廉·范·俄康納著,張愛玲等譯:《美國現(xiàn)代七大小說家》,北京:三聯(lián)書店, 1988年版,第199頁。
[5][瑞典]古斯塔夫·哈爾斯特龍:《威廉·??思{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潘曉松:《??思{——美國南方文學巨匠》,長春出版社,1995年版。
[7]李文?。骸陡?思{評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249頁。
[8][法]丹納著,傅雷譯:《藝術哲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年版,1963年版。
(張文欽 成都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610064)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