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茅山風景獨好 詩文盡顯風流

      2013-04-29 10:03:32居忠誠李金坤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13年11期
      關(guān)鍵詞:著作等身陶弘景

      居忠誠 李金坤

      摘 要:陶弘景集儒、釋、道三教思想于一身,在“立德”“立功”“立言”傳統(tǒng)士人精神與價值觀的熏染下,建觀授徒,艱難創(chuàng)業(yè),為發(fā)展茅山道教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他一生潛心學問,撰述道學、醫(yī)學、文學等方面大量的著作,為中華文化寶庫增添了寶貴的財富。他隱居茅山四十余年,與山川草木朝夕相處,情深意厚,為此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歌吟茅山美景的詩文佳作。其《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與《答謝中書書》一詩一文之經(jīng)典,相得益彰,率先揭開了茅山美神的面紗,體現(xiàn)出作者詩意棲居的欣悅之情與自得之樂,同時也反映出作者鐘情山川、珍愛自然的審美意識與欣賞情趣。他的詩文經(jīng)典,深受后人高度之評介與接受之青睞,在中國文學史上,無疑占有一席重要地位。

      關(guān)鍵詞:陶弘景 修道煉丹 著作等身 詩文經(jīng)典 影響深遠

      陶弘景(456—536),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字通明,卒謚“貞白先生”。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文學家。早年服膺儒學,熱衷仕進。年近不惑,辭官歸隱于句容茅山,自號華陽隱居,潛心煉丹習道。年屆半百后又皈依佛門, 并受于五大戒。盡管如此,儒、道、佛三教思想在他身上并未支離隔裂,相反得到了較為自然的融合。除了陶弘景為求更好地煉丹而東游浙江一帶的短暫幾年外,他的后半生始終隱居茅山,直至仙逝。時間長達四十余年。他已深深愛上了茅山這片世外桃源式的人間 “樂土”,所以,當?shù)闷漭o助而登帝位的梁武帝蕭衍鄭重請其出山輔政時,他便以《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下稱《詔問》)而巧妙婉拒之。不過,“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南史·陶弘景傳》)正因為陶弘景修道而不忘儒,學佛而不忘世,所以他始終本著“立德”“立功”“立言”(《左傳·莊公二十四年》)的利國益民之濟世精神,編著了《真誥》《本草經(jīng)集注》《補闕肘后百一方》《華陽陶隱居集》(即《陶弘景集》,今人王京州有《陶弘景集校注》本)等十余種道學、佛學、醫(yī)學、文學方面的著作,至今尚有近十種傳世。陶弘景不愧為三教兼容、文理并擅的江左著名風流人物。

      陶弘景以茅山為家,與萬物為友。茅山的春風夏雨、秋霜冬雪;茅山的山水云石、草木蟲魚,早已熟諳其心,相伴如親?!耙恢匾谎谖岱胃进B山花吾友于。”( 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因此,在《陶弘景集》中就給我們留下了不少歌吟茅山奇麗風景的傳世佳作?!对t問》與《答謝中書書》(下簡稱《答謝》)這一詩一文之二“答”,則是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詩文二“答”,八十八字,言約意豐,意境清麗,詩情畫意,令人陶醉,堪稱贊美茅山的千古絕唱!《詔問》詩云: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由詩題可知,這是陶弘景回答梁武帝詔請出山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之本事上文已述。首二句直寫梁武帝之詔問與詩人之答復。一個問得直接,一個答得干脆。因為君臣之間相知已久、感情融洽,彼此之間無需拐彎抹角兜圈子。梁武帝雖然問得簡明,但潛臺詞卻是:你隱居的茅山究竟有多少東西值得留念呢,充其量不就是一點優(yōu)美的風景嗎?總不如來朝廷做官威武風光吧?而詩人則似乎早已成竹胸有。他沒有驚嘆仙洞之悠久神奇,沒有激賞山泉之清冽豐沛,也沒有盛贊花木之絕色美景,更沒有夸耀道觀之非凡氣象,而僅一句“嶺上多白云”,就足以道盡詩人自信自足與自豪之情矣。詩人何以單單拈出個“白云”而如此為之鐘情呢?這是因為“白云”之中寓深意。其一,“白云”意象,它是純潔高雅之情懷與品格的象征,與世俗的丑惡骯臟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二,“白云”意象,與神仙有關(guān)?!肚f子·天地篇》云:“乘彼白云,至于帝鄉(xiāng)?!钡坂l(xiāng),即神仙之鄉(xiāng)。與之相關(guān)的又有“白云鄉(xiāng)”“白云謠”之說。白云鄉(xiāng),謂仙人所居之地。舊題漢伶玄《飛燕外傳》云:“是夜進合德,帝大悅,以輔屬體,無所不靡,謂為溫柔鄉(xiāng)。謂■曰:‘吾老是鄉(xiāng)矣,不能效武皇帝求白云鄉(xiāng)也?!卑自浦{,相傳穆天子與西王母宴飲于瑤池之上,西王母為天子謠,首句為“白云在天,山陵自出”,故名白云謠。據(jù)此種種,詩人將茅山道教圣地視為神仙之地,也自在情理之中。其三,“白云”意象,喻指歸隱之意。左思《招隱詩》云:“白云停陰岡,丹葩曜陽林?!惫屎笕硕嘁浴鞍自啤敝鸽[居。其四,“白云”意象,象征逍遙自由的人生境界。藍天白云,聚散無定,來去飄忽,自如悠然。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云無心以出岫”,說的就是云兒在山中自由飄忽的悠閑情景。更值得注意的是,詩人特別在“白云”前加了個“多”作修飾定語,使“白云”意象的意蘊更為深厚。由此觀之,詩人那種為隱居于如此“嶺上多白云”的神仙之地而倍感自豪的心情,已溢于言表。三四兩句,仍然是詩人回答的內(nèi)容。詩人通過“只可”與“不堪”的鮮明對比,強調(diào)了對“多白云”“自怡悅”的濃郁的感情色彩。至此,詩人不愿受詔出山的態(tài)度已不言而喻?!白遭鶒偂比?,自信中頗有幾分詼諧、幽默與“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神秘感,與李白“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山中問答》)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詩二十字,一問三答,其思想核心乃“白云”意象而已,卻收到了“一以當十”以少勝多的藝術(shù)表達效果。正如王夫子所評:“直亮完好,王、孟于此,必多容態(tài)?!保ā洞焦旁娫u選》)充分肯定了此詩言簡意賅的藝術(shù)價值。詩人以對“多白云”“自怡悅”的深摯感情,巧妙、智慧而不動聲色地婉拒了君王的詔書,既未落得“詔問不答”的“輕君”之罪,又未成為“受寵若驚”的“假隱”之譏。詩人“怡悅”“ 白云”,微言大義,君臣自明,無傷大雅,互為體面。詩人“隱寓無求自得之意,不亢不卑,尤見貞白本色”(王文濡《古詩評注讀本》)。張玉谷評曰:“(全詩)只就云說,而言中有領(lǐng)會之神,言外有拒絕之意,答詔詩如此,人詩兩高。”(《古詩賞析》卷二十)《詔問》正乃答詔詩中難得之神品。

      此詩以“白云”為中心,善用形象思維,吐屬自然直白,立意高邁雅逸。問答諧應,敘議并用,語言清朗,音調(diào)和婉。在聲律上大體符合近體詩的要求,明顯受到永明體詩的影響。無論是立意、構(gòu)思與選材,抑或語言與修辭,都不失為一首經(jīng)典佳作。

      如果說《詔問》是以“自怡悅”的“ 白云”作為一個點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茅山美景的摯愛之情的話,那么《答謝》就是從山中各種景物 “面”上的鋪敘來體現(xiàn)對茅山美景的深愛之意。如果說前者是一幀輕描淡寫的寫意畫,獨有朦朧美之審美效果的話,那么,后者便是一幅濃墨重彩的工筆畫,別具清晰美的審美感受。如果說前者僅僅是茅山美的一個宏觀點綴,是局部答案的話,那么后者恰恰是茅山美的一個微觀展示,是整體的答案。許■評選《六朝文■》評《答謝》云:“得此一書,何謂白云不堪持贈?”意謂《答謝》短札,正可作為《詔問》“不堪持寄君”的完好注解與理想答復。譬之于文章,前者只是一個亮麗題目,而后者才是精彩的正文。二者一詩一文,相輔相成,互為映照,共同繪成了茅山之美的千古圖畫,攜手掀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題中謝中書,即指謝微(一作徵),字元度,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好學,善屬文。仕梁期間累遷中書、鴻臚等職。陶弘景年長于謝微四十四歲,卻卒于同年。他倆是交情至厚的忘年交。此文即為陶弘景給謝中書的回信,而此時詩人已隱居茅山四十余年矣,《答謝》是遠在《詔問》之后的又一篇贊美茅山之杰作?!洞鹬x》云: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全文僅六十八字,卻凝聚著作者對茅山自然山水美景深刻的愉悅享受與豐富的審美情趣,洋溢著“只可自怡悅”的自豪感、幸福感與滿足感。起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二句,發(fā)端突兀,單刀直入,徑切主題,振起全篇。既為全篇定下了美的基調(diào),又自然激發(fā)起讀者強烈的欣賞欲望。美字當頭,怡情寓中。“古來共談”四字,包孕深廣。作者以靈動之筆高度概括出由遠古至作者當下的我國喜歡“山川之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驗證了我國古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普遍愛美心理。開頭八字,是由遠而近的總鏡頭。以下從“高峰入云”至“沉鱗競躍”四十字,則是以蒙太奇表現(xiàn)方式的分鏡頭,從不同角度與側(cè)面全面展示了茅山得天獨厚的美麗形象。這是全文的主體,是精華之所在?!案叻迦朐疲辶饕姷住?,緊承“山川之美”而來,以“入云”與“見底”的形容夸飾,突出山高水清的特征,先聲奪人,給人留下茅山峻潔脫俗的印象,體現(xiàn)出道教圣地的非凡之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則是一個特寫鏡頭,凸現(xiàn)了峽谷兩岸石壁為陽光所照而生成的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可謂斑駁陸離,五彩紛呈,至為美麗,與峽谷清澈見底之溪水交相輝映。接著,仍然寫茅山色彩之美?!扒嗔执渲瘛?,突出了松竹之類經(jīng)霜不凋、常年青翠的堅貞形象。同時也寓含著作者守山修煉、固持節(jié)操的永恒信念。以上“兩岸石壁”四句,作者平移鏡頭,著重于色彩的靜景描寫,歌詠茅山“四時俱備”之美。“曉霧將歇”以下四句,作者搖轉(zhuǎn)鏡頭,由 “青林翠竹”之中猿與鳥的交相啼鳴到“清流見底”溪水里魚兒們的爭相跳躍,自上而下,側(cè)重于聲音的動景鋪敘,夸耀茅山朝夕俱備之美。其中,著一“亂”字,猿鳴鳥啼之群樂境界全出矣;著一“競”字,魚躍清溪之歡快境界全出矣。作者駕馭語言之深厚功力,于此可見一斑。作者運用各種鏡頭,將茅山的山川之美,從高峰清流、四時美景,到朝夕氣象、動物群歡,逐層描摹,有聲有色;動靜結(jié)合,萬象諧美;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就在這“沉鱗競躍”之畫面讓人興奮歡暢之際,作者無比深情地道出了畫外音:如此美麗無比的茅山啊,你“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之仙都”,即人間天堂也。“仙都”二字,力重千鈞,情深似海;比喻形象,名副其實;韻味無限,令人神往。這是陶弘景隱居四十余年后對茅山美境最深刻的體會,最精當?shù)脑u價,最由衷的褒美?!皩嵤恰倍?,下得十分肯定,毫不含糊。“欲界”,即人間;“仙都”,即仙境。這是不同的兩個世界,而作者巧妙地在“欲界”“仙都”之間加了個“之”字,就將這兩個世界自然而有機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茅山在人間,那些道士、道人也都在人間,作者所說的“仙都”,指的是那種想通過修煉以祈臻長生不老的神仙境界。陶弘景自己雖隱居茅山,但仍然為軍國大事而盡一份“山中宰相”的“高參” 職責。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 作者于此不是著力描寫“仙都”本身,而是借助于“欲界之仙都”這個形象的比喻,來突出茅山自然山水那世外桃源般的神仙絕境。最后一句“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之畫外音,說的是從善于發(fā)現(xiàn)并欣賞山水美的謝靈運以來,至今還未見誰善于發(fā)現(xiàn)并欣賞茅山奇妙山水美的人?言外之意,茅山如此奇妙的山水之美,直至今日才由我來發(fā)現(xiàn)并欣賞它。作者如此的自信與自豪,則再次強調(diào)了茅山非同尋常的山川之美!與開頭遙相呼應,首尾圓融,升華了文章主題。至此,由陶弘景根據(jù)切身體驗自編自導自演自拍的這部“欲界之仙都”茅山奇美山川風景名勝“記錄片”,已圓滿完成。從此,陶弘景的《答謝》和《詔問》一起,給茅山留下了第一張詩文并茂、千年恒美的不朽名片!

      順便提及的是,與《答謝》相類似的描寫,在陶弘景十五歲時創(chuàng)作的《尋山志》中也頗為突出。其中有云:

      爾乃荊門晝掩,蓬戶夜開,室迷夏草,徑惑春苔,庭虛月映,琴響風哀,夕鳥依檐,暮獸爭來。時復歷近壟,尋遠巒,坐磐石,望平原,日負嶂以共隱,月披云而出山。風下松而含曲,泉瀠石而生紋,草霍霍以拂露,鹿颯颯而來群;捫虛蘿以入谷,傍洪澤而比清,照石壁以端色,攀桂枝而齊貞;亟扈蘭而佩蕙,及春■之未鳴,且含懷以屏氣,待惠風而舒情。

      此段文字與《答謝》一樣,也是駢文,不過多了一點賦的色彩。寫景方面,有山有水,有聲有色,有鳥有獸,有風有月,借景抒情,語言清麗,與《答謝》大同小異。正可見出作者一以貫之的對茅山的鐘愛摯情與創(chuàng)作風格。

      僅僅六十八字的《答謝》之文,章法之講究,層次之明晰,邏輯之謹嚴,手法之靈活,語言之清麗,描摹之盡致,頗具氣順神暢、珠圓玉潤的閱讀審美快感,委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歌吟山水之千古精品,與同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堪稱書札寫景之雙璧。在文學史上別具重要的審美價值與創(chuàng)作意義。

      首先,它是第一篇較為全面而精彩地描寫茅山奇異山川風景的美文,開啟先聲,功不可沒。

      其次,《答謝》雖為駢體山水小札,但陶弘景并未受當時駢文“句法整飭、詞語典雅、用事博贍、音調(diào)諧適”過多規(guī)范的約束,而是觸景生情,由衷而發(fā)。采用駢散兼行之手法,十分成功地將散文的疏宕流暢之美與駢文的整飭凝練之美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一種自然圓暢的風格之美。加之結(jié)構(gòu)巧妙,意境優(yōu)美,從而便構(gòu)成了一篇詩味頗濃的新式駢體文,開辟了駢文的新境界。這真是他善于求真、勇于創(chuàng)新的難能可貴之處。

      再次,《答謝》語言清麗,簡暢含蓄,給當時充斥著繁縟浮艷、內(nèi)容空虛的齊梁文壇吹進了一股清新之風。

      《詔問》與《答謝》相加,只有八十八字,但字字千鈞,可圈可點,可欽可慕。一詩一文,前后輝映,茅山美神,呼之欲出。這完全是由陶弘景杰出之才華、泛愛之仁心、深切之體驗與創(chuàng)新之意識共同釀出的一壇馨香千年的文學美酒!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云:“常言人生數(shù)紀之內(nèi),識解不能周流天壤,區(qū)區(qū)惟充恣五欲,實可恥愧。每以為得作才鬼,亦當勝于頑仙?!蔽膶W創(chuàng)作在陶弘景雖為余事,但他卻十分珍惜時光,博學多積,重視文學創(chuàng)作才能的自我培養(yǎng)與提高,厚積薄發(fā),“腹有詩書氣自華”,因而才能創(chuàng)造出像《詔問》與《答謝》這樣歷代傳誦不衰的經(jīng)典作品來。他的詩文情景交融,理辭并重,風格清雅,在六朝文學史乃至中國文學史上理當占有一定的位置,并給予新的評價。

      《詔問》《答謝》,因其本身的意蘊與藝術(shù)魅力而頗受后人青睞。上文提及的李白的《山中問答》,從題意到詩蘊均明顯受到《詔問》的影響。所不同者,由于詩仙的天才創(chuàng)造,詩體由《詔問》的五古變成了七絕,“山中白云”意象變成了“桃花流水”;在感情色彩上,李白表現(xiàn)得更為詭秘而灑脫,但問答之形式與意緒則一脈相承。陶弘景的“山中白云”與謝靈運的“春草池塘”之優(yōu)美意象一樣,皆已成為文學史上騷人墨客津津樂道、每每喜用的典故。宋代詞人張炎對《詔問》情有獨鐘。其《湘月·賦云漢》云:“為問山中何所有,此意不堪持寄”,基本是《詔問》原句的移用。甚至他索性把自己的詞集叫作《山中白云》??梢姡瑥堁着c《詔問》之情結(jié)可謂深矣。陳與義《冬至二首》之一云:“石爐深炷火,燎亂一榻書。只可自怡悅,不堪寄張扶?!苯栌谩对t問》句意也是甚為明顯的。《詔問》詩言短意深,幽默機智,多為歷代詩歌選本及鑒賞詞典所選取?!洞鹬x》山水小品文,則更受選家們的喜愛。諸如《藝文類聚》《駢文類鈔》《六朝文■》《古文筆法百篇》《南北朝文舉要》及《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等類書與選本,皆一律垂青于它。其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一代道學大家與“山中宰相”陶弘景,不僅詩意地活在茅山峰,詩意地活在《詔問》《答謝》的詩文中,而且還詩意地活在各種選本里,詩意地活在歷代讀者的心坎上。陶弘景不僅是南京的驕傲、鎮(zhèn)江句容的驕傲,也是江蘇的驕傲、中國的驕傲,乃至是世界的驕傲。貞白先生不朽,《詔問》《答謝》永輝。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3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出版項目(編號:13FZW010)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 者:居忠誠,鎮(zhèn)江市高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講師,主要從事中國語文教學與研究;李金坤,文學博士,江蘇大學文法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文學與美學研究。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歡
      著作等身陶弘景
      溫暖講成語:著作等身
      小讀者之友(2023年1期)2023-05-30 10:48:04
      看得見的,看不見的
      十幾歲(2022年22期)2022-11-19 22:11:30
      陶淵明還是陶通明
      讀書(2021年4期)2021-04-09 07:06:30
      《真誥》所言“使作隸字寫出”本義還原
      速讀·下旬(2020年5期)2020-10-09 11:18:52
      我和閱讀來比高
      陶弘景菜園求學
      科學導報(2019年15期)2019-09-23 09:04:16
      山中宰相陶弘景
      小讀者之友(2019年6期)2019-09-10 08:12:47
      我和閱讀來比高
      山中宰相
      故事大王(2017年4期)2017-05-08 07:57:54
      關(guān)于著作等身的若干思考
      出版廣角(2015年18期)2015-05-30 10:48:04
      无极县| 桑日县| 宜阳县| 盘山县| 乌兰察布市| 松溪县| 宣城市| 千阳县| 清水河县| 阳西县| 霍城县| 抚宁县| 虹口区| 井陉县| 岱山县| 茌平县| 洛宁县| 建德市| 阜南县| 闽侯县| 民勤县| 尼勒克县| 当雄县| 年辖:市辖区| 贵州省| 康定县| 澎湖县| 乐平市| 休宁县| 保德县| 星座| 安宁市| 儋州市| 会理县| 简阳市| 长汀县| 深水埗区| 徐闻县| 万源市| 桂林市|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