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wèi)兵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發(fā)展,很多新的教學模式在這個時期也應運而生,為了適應教育界的全新發(fā)展,更新教學模式勢在必行,許多新的音樂教學模式也被廣大教師普遍接受,并且可以利用實踐教學鞏固。針對音樂教學模式,應該從教學觀念深入,落實全新教學理念,進一步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加深音樂課堂的魅力。
關鍵詞:教學觀念;音樂教學;教學模式;多媒體
音樂課本身是一種美育的體現,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的時候,要把審美作為其核心體系,重視中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進一步鼓勵其音樂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于教師來說更是一種教學模式的挑戰(zhàn)。在課改環(huán)境下,引導教師在音樂領域有一個全新的理念教學,通過師生互動的形式增進整體授課的效果,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情感,注重學生整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面對教學觀念,推陳出新,深化課改理念
只要說起音樂這門課程,學生的第一印象就是唱歌課,而音樂課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上也過于單一,都是教師一句一句地教,學生便一句一句地學,等學生完全學會了,教師也就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在音樂方面的知識講解也僅限于教師說、學生聽。正是因為這種模式的教學,導致了學生從小喜歡音樂,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對音樂興趣缺失,音樂學習也就變得更加被動。
基于上述教學情況,教師應該推陳出新,更新以往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音樂自身所散發(fā)的魅力,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更領悟相關知識的鏈接重點,注重教學的策略與方法。在講到《亞洲之聲》這節(jié)課之時,教師可以利用地理位置的相關因素,引出這首歌的背景與知識鏈接,讓學生主動去了解音樂知識,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引導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新課改的要求是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音樂教學來說,教師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有潛力且可開發(fā)的,在發(fā)展學生共性的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發(fā)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并且從不同側重點去鼓勵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覺自己得到了教師的肯定與信任,增強其自信心的養(yǎng)成。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教師應該選擇不同曲目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來輔助音樂教學,加強音樂課堂的精髓與魅力。音樂本身是沒有空間與時間限制的,限制的是那些歷史故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每一個音樂之后的背景故事,加強對音樂知識的掌握程度與理解程度,引導學生正確學習音樂,達到人與音樂默契共鳴。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讓音樂課堂變得高效,一定要注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改進,在堅持更新教學觀念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的整體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進取、積極學習,進一步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從而完善所屬課堂的專業(yè)化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所學,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余金梅.對新課標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的探討[J].都市家教,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