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賽珍珠等歐美人的看法對文學經典觀的啟示

      2013-04-29 00:44:03李建武
      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6期
      關鍵詞:文學經典賽珍珠缺憾

      李建武

      摘要:中外學術界在文學經典觀上看似達成了統(tǒng)一,但其實二者之間還存在實際操作層面的諸多差異。比較賽珍珠等歐美人與中國某些學者對文學的識見,可以看出中外在古典文學與現當代文學經典衡量上的差異,也可看出中國學者執(zhí)行的文學經典標準普遍偏高,中外在文學經典標準實際操作層面有較大的差異。文學研究者應適當降低標準,進行文學經典擴容,將經典分類分得更細一些,適當寬容地對待文學作品的缺憾,同時文學經典也可走民族文化型的道路。

      關鍵詞:文學經典;賽珍珠;差異;分類;缺憾;民族文化

      中圖分類號:12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604(2013)06—0009—06

      一、引言

      賽珍珠在中國居住將近40年,1927年之后4年間她翻譯了《水滸傳》(以下簡稱《水滸》)前70回,取名為All Men Are Brothers,自然對中國古典小說有相當的發(fā)言權。1932年10月27日她在上海美國婦女協(xié)會上演講時,肯定中國小說的好處,認為養(yǎng)成了“中國人的口味,再讀我們的西洋小說,就很明顯的是味同嚼蠟了”。雖然時隔久遠,那時并未興起討論文學經典的話題,但她這番話對我們今天的文學經典觀問題可產生一些深層次的啟示,如啟示我們:文學經典有民族風格、特色的問題;我們應尊重本民族的文學趣味、模式與評價系統(tǒng);中外在文學經典的實際操作標準上存在差異。

      而目前我國學術界很多人論述文學經典時卻忽視了這一塊,似乎認為“文學經典觀”應該是普適性的,是中外都適用的。如有人歸納文學經典觀大致有以下三種。

      一種傾向于認為文學經典是承載人類普遍的審美價值和道德價值的文學名著,具有實質的原創(chuàng)性、超時空性,無限的可復讀性和永恒性,把經典的構成更多地限定在文學作品的內部。這種觀念被稱為“本質主義”的經典觀。這種經典觀以美國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為代表,講究從原創(chuàng)性、陌生化角度去衡量作品的經典性。

      另一種傾向于認為文學經典有時代性、歷史性、民族性、階級性以及性別取向等,關注的是“誰的經典”,而不是抽象普遍意義的“經典”,同時拒絕承認文學經典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美學原則,強調文學經典是文化權力、政治權力等外在因素建構出來的。該主張被稱為“建構主義”的經典觀,如荷蘭杜威·佛克馬等人的觀點。他們講的也是事實,因為的確文學史上很多作品并不是一開始就被視為經典,而是經過相當長的時間,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如中國陶淵明的詩、法國司湯達的《紅與黑》。

      第三種觀念就是將前兩種觀念折中,指出經典有永恒性,又強調經典的變動性、建構性。

      這些看法本身沒有錯,如以原創(chuàng)性、陌生化、建構性去評價文學經典是沒有錯,只是有時應用在實際具體的文學現象時就不知所措了。譬如:在西方文學世界里,沒被《西方正典》詳述細介的文學名著,如柯南道爾《福爾摩斯探案集》、笛?!遏敒I孫漂流記》算不算文學經典?在中國文學世界里,《封神演義》(以下簡稱《封神》)、賈平凹的小說算不算文學經典?在世界小說經典的文庫里,有沒有中國明代小說名著的地位?對《封神》這樣的小說該如何看待?劃不劃入文學經典里面?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們回答起來頗感費力。有人說,文學經典反正是個人之見,你認為是就是,只是需要你把它的經典性闡釋出來。話雖如此,我們有時確實無法左右別人的思想觀念,但筆者還是希望與更多的人一起取得共識。以下就根據賽珍珠等歐美人與中國學者的識見來探討中外文學經典標準的實際差異。

      二、中外文學經典標準的實際差異

      (一)中外在古典文學經典認定上的較大差異

      1.對待極具民族特色的古典文學名著。

      晚清以來,西學東漸,我國學者逐步采用歐美人的文學理論,強調以他們的理論看文學現象。這體現了我們與世界接軌、同步,本身也沒錯。但可惜的是,很多人對歐美術語和言論只是一知半解,并沒進行深入了解和辨析,因而導致對本國極具民族特色的古典文學名著評價偏低,如對《三國演義》(以下簡稱《三國》)、《水滸》等,說它們不是以刻畫人物形象性格為目標的真正的文學作品。如民國時胡適就認為:《三國》“只可算是一部很有勢力的通俗歷史講義,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學價值的書”,“不成為文學的作品”。不視其為文學作品,自然等于否定其文學價值,就更等于否定其是文學經典。這種識見在中國還大量存在,如當前國內仍有相當多的人把《三國》當歷史書來閱讀和理解。

      對本民族特色的古典小說還有一些極端看法者。當代文藝理論家劉再復就說:“‘三國氣其實就是權術氣、厚黑氣;‘水滸氣其實就是流氓氣、痞子氣。他們代表了國民性中陰暗而偽劣的部分,代表了人性中萬劫不復的深淵”,表面上他把《三國》、《水滸》“雙典”不當作文學著作看待,而當作哲學、社會學著作去洞穿、看破,試圖從文化源頭上歸罪于“雙典”。但實際上是嘗試以后現代主義為立場,拿當代社會學、政治學、倫理學、文化學要義全面消解和顛覆“雙典”的文學經典性。按劉先生的意思,中國古代又要少《三國》、《水滸》兩部經典。

      這樣,在評價中外文學經典時,總是近乎“崇洋媚外”,說外國古典小說戲劇好,中國古典小說戲劇差。

      其實,還是讓我們看賽珍珠的真知灼見吧。她認為“出現了中國三部偉大小說的兩部——《水滸傳》和《三國》,第三部是后來的《紅樓夢》”,“我想不出西方文學中有任何作品可以與它們相媲美。在我們的小說史上,我們找不出一個明確的時期,說‘小說在那個時期達到了頂點”,養(yǎng)成了中國人的口味,再讀西方小說,就味同嚼蠟。這告訴我們,中國古典小說成就斐然,中國傳統(tǒng)小說有自己一套成熟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特色,我們要學會肯定這些成績;但同時,中西方在審視文學經典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歐美人所贊揚的意識流小說,固然注重人內心精神與心理世界的刻畫,但從實際接受效果看,很多中國讀者不太喜歡這種小說形式。甚至有的在實際閱讀層面反感這種敘事形式,因為它講究靜態(tài)的心理描寫,給人以不爽直、不痛快之感。如據調查發(fā)現,相當多的人更喜歡讀《三國》、《水滸》,而不太愿意讀藝術價值更高、更具近代性、更有西方小說范的《紅樓夢》。這說明在中國,敘事婉轉的故事小說比人物小說、傳奇小說比寫實小說更吸引讀者。所謂“強扭的瓜不甜”,硬要中國讀者去喜歡歐美小說,可能是弄巧成拙的事。

      賽珍珠的上述言論還啟示人們:歐美人很尊重中國人自己的習慣與審視心理,并不要求中國人一定要采用他們普遍的標準。

      而我們自己呢?常批評歐美人不給中國人話語權,可實際上是我們自己瞧不起自己。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大量引進歐美人的文藝理論,如圓形人物、限知視角、意識流、陌生化、原創(chuàng)性等文學術語,可有時只是邯鄲學步,或囫圇吞棗而已。引進英國杰出小說理論家佛斯特的圓形人物理論,就大肆批評中國本土的明代長篇小說名著重故事的展現,而不重視人物性格形象的刻畫。引進布魯姆的《西方正典》,就揮舞大棒,在明清白話小說經典中就只列《三國》、《水滸》、《西游記》、《紅樓夢》。筆者感嘆有時是我們國內某些學者的精挑細選,自己把自己否定了,最終剩下的就只有那些鳳毛麟角的“文學經典作品”,又怎能全怪歐美人壓制中國人的話語權呢?

      筆者以為,賽珍珠關于“中國人口味”的那一席話為我們尋找答案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顯示出她作為大文豪的遠見卓識,因為她看到了中外之間的民族文化差異,并強調尊重這種差異,尊重中國小說自己成熟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特色。既然中外存在這種文化心理差異,那么,在文學經典問題上,在鑒定“誰為文學經典”時也就存在中外之間較大的鑒賞差異。既然賽珍珠等歐美名人都強調中國口味,極力肯定中國古典小說的經典性,為何當代的我們卻不能?

      2.對待二三流的古典文學作品。

      再看一下歐美人如何看待某些二三流文學作品。雖然布魯姆把莎士比亞作品看作文學經典,但我們發(fā)現,常被中國學者列入二三流作家的狄更斯也被布魯姆視作文學經典的代表作家。不僅布魯姆這么看,就連更早的佛斯特也這么看,他認為狄更斯足以“躋身于”世界“偉大作家之列”。但在中國一些學者眼里呢?狄更斯無論如何是進不了經典作家之列的,因為他小說中更多的是扁平人物?!遏敒I孫漂流記》按中國目前許多學者的觀點,也是不能進入經典小說的,因為它缺乏完整生動的性格塑造,但歐美人卻把它看成冒險家題材的經典小說?!陡柲λ固桨讣返男≌f敘述則與“性格人物是小說之魂”的小說觀念相左,它以敘事和分析案情見長,沒有性格特別鮮活的人物形象,但故事新奇,“千變萬化,駭人聽聞,皆出人意外”,西方人不得不承認它是偵探小說的經典之作,它名列美國推理作家協(xié)會(The Myslery Writers of America)票選出來的史上最經典的100部推理小說排行榜的榜首。另外如中國的二三流古典小說《好逑傳》,德國大文豪歌德卻曾高度評價過它。

      反觀我們國內,確實存在學術界對本國文學執(zhí)行過于嚴格和苛刻的經典標準。如在各種“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里,成為某一類題材小說的經典往往稀少到只有一部作品。以明代為例。被詳細介紹的長篇小說就只列四大奇書,言下之意,明代長篇小說經典就只有四大奇書。其實那時至少還有一部二流小說《封神》值得關注和探討。因為它曾是讀者相當歡迎的一部長篇小說,它在舊中國民間的影響甚至要大大超過經典小說《西游記》,與《儒林外史》這類具有近代轉型意義的經典小說相比影響就更大了。也就是說,《封神》的藝術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國讀者特別喜歡它,這與它豐富生動、變化無窮的法寶故事和小說接受的民族性是有關系的。它目前也被譽為僅次于《西游記》的中國古典神魔小說,但可惜的是,還沒有哪部文學史教材視它為文學經典。

      以上可見,歐美人的文學經典標準確實與中國許多學者的不一樣,沒有中國學者要求的那么高。

      或許需要我們反思一下:為何歐美人可以將狄更斯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福爾摩斯探案集》等所謂二三流古典作品奉為文學經典?為何歐美人往往會重視作品本身的特點、個性、原創(chuàng)性與陌生化成就,而包容其思想與藝術上的某些缺陷?為何我國的學者難做到?難道所謂的二流作品就不能視為文學經典?這些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問題。

      (二)中外在現當代文學經典衡量上的較大差異

      不僅在對待古典文學作品,而且在審視現當代文學作品方面,歐美人的文學經典標準與我國目前很多學者的也有很大差異。

      首先,看《哈利·波特》。《哈利·波特》是近年來英國女作家J.K.羅琳所著的系列小說,盡管被認為“表現了虛幻和邪惡,這樣的圖書應該遠離孩子,還有一些批評者認為,羅琳的寫作風格平庸,故事內容重復拖沓”,但還是被評為“深諳文學經典成功之道。尤其是這個系列小說因電影《哈利·波特》而暢銷盛行,被認為是歐美新玄幻小說的經典。

      其次,看莫言小說。莫言獲得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確是中國文學獲得世界話語權的表現,是中國人值得驕傲與自豪的大事。被授予諾獎相當于全球范圍內把莫言的代表小說納入了世界文學經典文庫,意味著莫言小說的經典地位獲得了最牢固的確立。但冷靜分析此案例,又能洞見中外在當代文學經典作品衡量上的較大差異。

      從寫作技巧和語言文字的審美性角度看,莫言小說在中國當代小說界或許并不算獨一無二的頂級。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西方媒體評論稱,莫言小說能走進西方主流視野,跟張藝謀改編拍攝的電影《紅高粱》有很大關系,“他在海外最有名的作品可能還是《紅高粱》”。這種識見并不全對,但有一定道理,因為確實電影《紅高粱》捧紅了莫言小說,擴大了其在國外的影響力。此外,莫言獲得諾獎與海外較廣闊的翻譯有關系。如其“許多重要作品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瑞典文、韓文、日文、荷蘭文等多國文字。尤其是在諾獎的所在地瑞典,瑞典漢學家陳安娜一人就翻譯出版了莫言的三本代表作——《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勞》”。

      假使真的如文學界這些學者所言,那歐美人為何這么看重莫言的作品,一定要把他的作品列入文學經典——諾獎作品里呢?這還是歸因于歐美人選擇文學經典的角度。應該說,莫言小說的杰出成就是存在的,其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陌生化成就,并能打動和感染讀者,這是其作品躋身于世界文學經典的極其重要的原因。正如諾獎官方網站稱,莫言“用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將民間故事、歷史事件與當代背景融為一體”。的確,莫言就是善用陌生化的文學技巧進行創(chuàng)新式創(chuàng)作,他能標新立異,充分顯示人的人性和文學的人性化。他的作品如《紅高粱》、《豐乳肥臀》都能給讀者極強的視覺沖擊效果,“其寫作風格素以大膽新奇著稱,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詭異,語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紅高粱家族》里,不斷出現的血腥場面中充滿著強烈的感情控訴,在‘屎尿橫飛的場景之間,是演義現代革命歷史”。這種效果猶如有咖喱味,或偏咸的“重口味”。但也許這種“口味重”就是莫言文學作品制勝的法寶。

      最后,看賽珍珠小說。其實,賽珍珠獲諾獎也與莫言有類似之處。蔣孔陽就說:賽珍珠1938年“得獎的原因,主要不是因為她的作品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價值(當然也有價值),而是因為她向西方介紹了中國,溝通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八阎袊榻B給西方”應該主要是指她用英文創(chuàng)作了以中國農村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大地》。由于諾貝爾文學獎一直是西方人(絕大多數是歐美人)作為評委評審出來的,故蔣先生這一分析告訴我們:歐美人有時更看重題材與角度的新穎程度,并認為這是作品具有開創(chuàng)性、原創(chuàng)性與陌生化成就的重要表現。

      從以上案例可見,歐美人評判文學經典并不像我們國內許多學者那樣嚴守思想成就、語言文字的文學性、意象意境的審美性這些根本原則,甚至不作全面的權衡和穩(wěn)重式評價,而只是看重作品的某些個性與特點。同時,通過以上中外對比,也不難發(fā)現,賽珍珠等歐美人所認定的文學經典標準與我國目前標準之間的差異較大,在實際操作層面,我國學者執(zhí)行的文學經典劃定標準普遍偏高。

      三、對策:適當調低標準的可操作性辦法

      面對如此現狀,國內的文學研究者應自我反省,筆者想到的是改變:把標準適當調低,以實現文學經典的擴容。怎樣在可操作性層面調低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一些對策可供參考。

      (一)將經典分類分得更細一些

      一個讓文學經典擴容的簡便辦法是將文學經典進行分類,即按文體、題材、性別、時代、載體、風格、口味等將類別分得更細一點。

      如按文體分,有詩、詞、戲劇、小說經典;按題材分,小說可分為言情、武俠、革命斗爭、改革等題材小說經典;按性別分,可分為男性、女性作家文學經典;按時代分,可分為古代、現代、當代文學經典。再如說到中國詩歌,那么唐詩是經典,尤以李白、杜甫的詩是經典;說到中國詞,那么晚唐五代兩宋詞是經典,尤以溫庭筠、李煜、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詞為經典;說到中國戲劇,尤以《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為經典;說到中國當代小說,瓊瑤小說是言情婚戀經典,金庸小說是武俠經典,“三紅一創(chuàng),青山保林”是紅色革命經典。也可按載體形式分,分為實體(如紙質)、虛體(如網絡)文學經典。紙質文學經典還可按國別繼續(xù)分。網絡文學經典可按文體分,如分為網絡散文、小說、戲劇、詩詞經典等。

      還可按風格、口味分。如詞以風格簡單分,就是豪放與婉約詞經典。小說的風格則有很多,如脂粉柔情的、平淡素凈的、金戈鐵馬的,可按此給經典分類。口味方面,就像食物有麻味、辣味、酸甜味、咸醬昧、蕃醬味、咖喱味、煙熏味等一樣,小說等文學經典也可按口味進行分類,如分為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或學者、醫(yī)生等口味文學經典。

      把文學經典分類分得更細,多元化、多角度擴大文學經典的范圍,可以消解經典認定中的單一等級制思維。當然,筆者也不贊成過分降低經典的標準,仍堅持經典應是經常進入該類前兩三名的作品。這樣,此觀念下的“經典”標準就既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

      (二)適當寬容對待作品的缺憾

      目前學術界常以《紅樓夢》為例來討論“中國文學經典”問題,這當然是不錯的思路,但也會帶來一些不足。如《紅樓夢》屬于極優(yōu)秀的文學經典,故以它為例論述,就易忽略其他文學經典的缺憾而拔高文學經典形成的一般條件。這樣,《紅樓夢》作為經典文學的代表性就會大打折扣。

      事實上,很多文學經典都是有缺憾與不足的。如前文提到的狄更斯小說、《魯濱孫漂流記》、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國內四大奇書則是:《三國》有特征化、類型化的人物塑造,造成“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弊病,顯現出作者骨子里的男權主義思想;《水滸》對武松、李逵等嗜殺成性的贊揚成為它嚴重的弱點,透射出作品的暴力美學和對女性的先天偏見;《西游記》“八十一難”中收伏妖魔的辦法和結局大都有些類似;《金瓶梅》描寫家庭生活有較嚴重的情色之弊。但事實證明,缺憾往往被廣大的讀者忽略,或至少不太關注;并且,缺陷雖一直存在,但從來就沒妨礙這些文學名著風靡社會,贏得大量讀者。故筆者認為,缺憾應成為文學經典觀的討論內容,成為被觀照對象,不解析文學作品的缺憾問題就無法恰當地把握經典的衡量標準,就會因此漏掉一些經典作品。只有適當寬容地對待作品的缺憾,才可能吸收經常排名第二第三的某些作品(如《封神》)進入文學經典之中,實現經典擴容。

      (三)文學經典可走民族文化型的道路

      首先,應尊重各民族的文學趣味、模式與評價系統(tǒng)。前文賽珍珠所說的“中國人的口味”言論啟示我們,各民族有自己一套成熟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特色,我們要學會肯定這些成績,應該尊重中外不同的風格,尊重各民族之間不同的文學趣味、模式與評價系統(tǒng)。

      其次,只要能集中代表民族精華的杰出文學作品都可以視為經典。民族之間只有生活形式的不同,而不能分優(yōu)劣等級。文學作品可以蘊涵民族的服飾、飲食、建筑、風俗、信仰、歷史、心理等,可以盡可能汲取民族文化養(yǎng)料??梢哉f,越是緊密結合民族文化、具有濃郁民族文化元素的文學作品,越容易成為經典。故民族特性化是文學經典差別化的一條正確的路徑。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或民族文化特點,即使是某一個國家內,多民族的布局也使民族之間的差異性變得格外重要。而作為蘊含文化底蘊的文學作品常常與民族牽連,與民族文化相連就會綻放得更加鮮艷奪目,從而可能被視為經典。

      最后,要善于發(fā)掘民族文學經典。賽珍珠1938年12月12日在瑞典接受諾貝爾授獎時還說過:“我屬于美國,但是恰恰是中國小說而不是美國小說決定了我在寫作上的成就。我最早的小說知識,關于怎樣敘述故事和怎樣寫故事。都是在中國學到的。今天不承認這點,在我來說就是忘恩負義?!币粋€美國大文豪都這么贊譽中國民族的小說經典,為什么我們自己卻往往做不到呢?可以說,賽珍珠尊重“中國口味小說”的言論和歐美人有時把二三流作品當作文學經典的看法啟示著我們:要善于發(fā)掘民族文學經典,而不是像劉再復先生那樣試圖詆毀和消滅已有的文學經典《三國》和《水滸》。

      參考文獻:

      [1]吳福輝.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3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朱國華.文學“經典化”的可能性[J].文藝理論研究,2006(2):44—51.

      [3]哈羅德·布魯姆.西方正典——偉大作家和不朽作品[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5.

      [4]佛克馬,蟻布思.文學研究與文化參與[M].俞國強,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5]胡適.胡適論中國古典小說[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1 987.

      [6]劉再復.雙典批判:對《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文化批判[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

      [7]姚君偉.賽珍珠論中國小說[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8]趙景瑜.你喜歡不喜歡閱讀《紅樓夢》?為什么?——第三次《紅樓夢》問卷調查口].名作欣賞,1998(1):33—37.

      [9]愛·摩·佛斯特.小說面面觀[M].蘇炳文,譯.廣州:花城出版社,1984.

      [10]陳平原,等,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第1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11]愛克曼.歌德談話錄[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12]蔣和森.封神演義序[J].社會科學輯刊,1989(2&3):217.

      [13]譚華.如何看待“哈利·波特”現象[N].光明日報,2008—01—07(5).

      [14]孫麗萍.中國文學準備好擁抱世界了嗎?[N].新華每日電訊,2012—10—13(4).

      [15]和苗,劉一楠.莫言獲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N].新華每日電訊,2012—10—12(1)。

      [16]王璟.莫言成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J].中國新聞周刊,2012—10—12(文化版).

      [17]夏禹龍,等.賽珍珠生平、創(chuàng)作與中國[J].社會科學。1992(12):54—57.

      [18]古超強.論文學經典當下闡釋的困境和出路[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8—41.

      [19]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

      (責任編輯 潘亞莉)

      猜你喜歡
      文學經典賽珍珠缺憾
      缺憾之美
      青年文學家(2022年7期)2022-04-24 15:57:49
      賽珍珠:我在鎮(zhèn)江有個家
      華人時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3:00
      缺憾之美
      鎮(zhèn)江高等專科學校賽珍珠研究所簡介
      賽珍珠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21世紀中國賽珍珠研究述評
      漢人政治權力與文學經典傳承的關系
      未來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4:40:30
      永恒的莎翁
      青春歲月(2016年20期)2016-12-21 08:13:36
      大眾文化語境下影視藝術對文學經典的改編初探
      缺憾也是一種美
      吉林省| 南京市| 门源| 长海县| 鲜城| 太谷县| 吉安县| 南京市| 芒康县| 新巴尔虎左旗| 伽师县| 东乡族自治县| 墨竹工卡县| 广西| 外汇| 许昌县| 新兴县| 安远县| 柘荣县| 永兴县| 平南县| 攀枝花市| 宁晋县| 长宁区| 定边县| 浮梁县| 五大连池市| 进贤县| 乐业县| 栾川县| 南部县| 宜川县| 拉孜县| 沧州市| 海盐县| 安化县| 唐山市| 桑植县| 错那县| 红安县| 寻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