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訓華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培養(yǎng)個性鮮明的人才。它呼喚個性化的教育、個性化的教師。教師良好的教學個性和鮮明的教學特色,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學生發(fā)展;個性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7-0056-03
目前,個性化教學的觀念并未真正確立起來,制度化的教學習慣也嚴重地遮蔽和侵蝕了教師的教學個性。
我們身邊有許多教師開拓創(chuàng)新,追求教學個性,認識到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的“自組織”,是一個自身質的“建構”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當前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開放型教學模式,但由于在運用中只是生搬硬套,缺少個性化的處理、加工和創(chuàng)新,因此,實際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個性化教學是以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為目標的教育,其實質是使教師嘗試適應學生的教學,尊重不同學生的稟賦水平,期望和支持所有學生持續(xù)成長,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成功。
一、個性化教學,需要主體性備課
首先,要改變備課組長一言堂的做法,實行教師輪流擔當主持人制度。每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并在主動參與中提高備課水平。
其次,拓寬研討的范圍:①查擺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困惑,大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②展示教師的教學機智,介紹一些成功的教學個案及體會,供大家借鑒學習;③闡釋教材編寫意圖,對教材、教法、教學程式展開辯論,相互取長補短;④談論教師個人的教材改革設想,以教材為范例,發(fā)掘有益于教學的補充內容。例如,練習題設計、活動拓展、自編教材等;⑤探討教師的學習,教師談自己通過教學刊物、教研網絡、同事經驗、學生進步等方面受到的教益,開闊其他教師的教學視野;⑥講述教學中的趣事、煩心事,交流情感體驗,共享教師職業(yè)的幸福。
再次,留出充足的空間讓教師結合學情實際,進行二次加工、創(chuàng)造。教師可以在原先集體備課教案上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重新寫出或在原文本上進行備注、圈畫、提示、添加、記錄等,還可以通過構建知識樹的形式,展現(xiàn)個性化備課特色。
最后,還要倡導“四備”。教師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更要備心態(tài)。這必須由施教者在自己的課前、課中隨時調整心態(tài):①課前教師要對教學充滿心理期待,在教學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有激情,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②學會控制情緒,避免其他因素影響自己的教學心態(tài)。③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有充分心理準備,這樣才不會讓“意外”的教學資源白白流失。
二、個性化教學,需要活用拓展教材
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應該使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要具有獨立處理教材的能力,既不能離開教材,又要去剪輯教材,從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學思路,實現(xiàn)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接生活原型
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生活化處理。數(shù)學課堂聯(lián)系生活,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理解數(shù)學知識的真正含義。
例如,在“圓錐的體積”教學中,我結合學生常見的用卷筆刀削圓柱形鉛筆的現(xiàn)象,讓學生仔細觀察鉛筆變化,然后提出圓柱和圓錐變化的問題:被削的這段鉛筆前后分別是什么形狀?前后體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小了以后的圓錐體與原本這段圓柱體的底面積、高、體積分別有什么關系?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數(shù)學之中,真切感受到數(shù)學存在于生活之中,數(shù)學與生活同在,感受到數(shù)學的真諦與價值。
(二)合理重新組合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進行合理地重新組合。有些內容,可一帶而過;而那些容易引發(fā)學生思考、培養(yǎng)能力的部分,哪怕是由學生一時的靈感火花引發(fā)的,也應作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入挖掘,直到學生滿足為止。
(三)嘗試實踐活動
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學數(shù)學的快樂。對于動作思維占優(yōu)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
例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時,我要求每個學生拿出長方體紙盒,認真觀察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數(shù)一數(shù),逐步抽象概括出長方體的特征。再讓學生用細木條或鐵絲做棱長,用橡皮泥等粘成一個長方體框架,從而清楚看到12條棱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引出長、寬、高的概念。通過這樣三個階段的操作,讓學生逐步把握長方體的內涵,明確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有利于內化新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正如皮亞杰所說:“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苯虒W中,凡是能讓學生動手的,盡量取消教師的操作演示,讓學生在操作中發(fā)展思維,以動促思,動中釋疑,促進知識與能力的協(xié)同發(fā)展。
三、個性化教學,需要尊重學習方式
每個學生都具有與眾不同的學習風格,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愛自學、或需指引……學生的學習過程其實就是展示自己個性的過程。尊重學生獨特的學習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使學生產生對知識“生產性的愛”。
注重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個性,做到教師個性化的教和學生個性化的學的統(tǒng)一。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
(一)體驗性學習
體驗性學習的重點在于學生親自體驗學習過程,其價值與其說是學生發(fā)現(xiàn)結論,不如說更看重學生的探索過程。
如:“容積單位”的教學。
學具:給每個小組事先準備了帶500ml刻度的燒杯、能裝1立方分米水的玻璃槽、1升的啤酒杯、一個盛清水的臉盆。
要求:人人動手通過實驗探究升、毫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間的關系。(實驗開始后,每個人積極想辦法,緊張地“動”起來。反饋、交流時爭著匯報他們的發(fā)現(xiàn)。)
生:我們將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得到1升=1立方分米的結論。
生:我們組把500毫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玻璃槽中,倒兩次正好裝滿,得到了1000毫升=1立方分米的結論。
生:我們把1升水倒回到500毫升燒杯中,也是倒了兩次,說明1立方分米=1000毫升。
生:我用1升的水往500毫升的燒杯中倒,發(fā)現(xiàn)1升=1000毫升的關系。
生:我知道,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以前學過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在這一過程中,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充滿了自豪與快樂,享受了成功的喜悅,他們自己提出方案、實踐探究、操作驗證、合作交流……始終處于積極的參與狀態(tài)中。這就是有效地參與、主動地參與。
(二)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經常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效益高的較少,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認為,小組學習有獨立型、競爭型、依賴型、依存型等幾種類型。目前用得較多的是學生獨立學習后相互交流,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相互依存地研究或者共同解決一個問題還太少。
下面一些做法也許有助于改變這種狀況 ,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益。
(1)小組成員分工。如在四人小組中設召集人、記錄員、匯報人、計時員等,分工明確,人人有事做。小組成員輪流擔任以上角色。
(2)小組成員按基礎編號。把學習任務按難易排列:如 1 號任務最易,2、3、4號難度逐步遞增。每位同學“對號入座 ”完成一項任務,然后全組 “組裝”和交流。
(3)小組欣賞。小組合作學習看似簡單,實際上涉及的問題還很多,至于全班同學的合作學習,特別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相互欣賞——欣賞同學的學習成果,為別人的成功由衷地高興,并以此激勵自己。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課時,小組合作,組長分配任務,提出活動的目標及要求,并在活動中給予組員指導,有兩個組員負責測量1角、5角、1元硬幣的周長和直徑,一個組員負責記錄并匯報成果。
(4)小組評比。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集體意識,但如組織不當,會導致好的學生始終唱主角,差的學生總在等待答案,出現(xiàn)更嚴重的兩極分化。因此開展小組評優(yōu)活動,可激勵每個學生互助的精神。因此,在課堂上,我經常會開展一題多解,比一比哪一組的方法多而妙,并要小組內任選一個作講解;每次小測驗評比“最佳小組”;每月評比“個人優(yōu)秀獎”、“進步獎”等等。
(三)網絡學習
在數(shù)學課上,教師可根據(jù)相關教學內容,允許并指導學生尋找相關的網站,通過網絡尋找有意義的、感興趣的、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去學習。
例如:四年級下冊, 1+2+3+4+……+99+100=?數(shù)學家高斯小時候很快就算出了得數(shù)5050。很可惜,下課了,“這道題留作課下思考”。知識的拓展夭折了。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就是不受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布置學生上網查詢自學:你知道“高斯”嗎?他是怎樣算出來的?有規(guī)律嗎?用這個規(guī)律還可以解決哪些類似的問題?通過網絡學習,擴展課程內容,真正做到了知識的延伸。
當然如果學校有條件也可以讓學生上校園網繼續(xù)學習,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留在留言板,供同學、老師參考,參與討論。
四、個性化教學,需要各種練習設計
(一)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
如嘗試性練習,開放性練習,自選性練習,發(fā)展性練習等。
如在教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后,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某公司要設計一種新的硬紙板箱,要求正好能裝下24個棱長是1分米的正方體小紙盒。你能設計出最好的方案嗎?我們從節(jié)省材料的角度來思考,你將怎樣去設計最好的方案?學生認真地思考著,積極地進行著新紙箱的設計:有的用小方塊來搭不同形狀的長方體;有的在畫長方體的圖;有的在寫著設計的長方體的長、寬、高(學生自由自在地設計著紙箱)。
(二)設計專題練習
操作類(學習了“時分的認識”后制作一張作息時間表);調查類(對自己感興趣的信息進行調查統(tǒng)計,并據(jù)此作出某些判斷);收集類(學習了“萬以內數(shù)的認識”收集生活中的大數(shù))。
(三)還可以設計些錯題追蹤
如,預習筆記、數(shù)學日記、數(shù)學花絮(有趣的數(shù)學小故事、數(shù)學趣題、數(shù)學兒歌,你研究的數(shù)學小專題,數(shù)學背景資料)等。
五、個性化教學,需要錘煉魅力語言
如果數(shù)學課堂用上一些幽默、詼諧的評價語言,數(shù)學課堂就會充滿激情和趣味。例如,有學生在不該說話時說話,可說“今天你們真安靜?。】茨?,第一小組保持得最久?!比舭l(fā)現(xiàn)有學生東張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如此一來,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師達到了批評的目的,學生又不會反感,可謂兩全其美。
當然,評價語言不止局限于有聲語言,教師多樣的無聲語言更具魅力,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下?lián)崦紩箤W生感到親切,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這些無聲語言可輔助有聲語言實現(xiàn)教學目的。
總之,數(shù)學個性化教學要在教學實踐中逐步探索,它的內涵十分廣泛,“業(yè)精于勤”,需要教師不斷總結,不斷發(fā)現(xiàn),逐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為教育教學服務。為了自己,為了學生,從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入手,亮出自己飛揚的個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