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芳
摘 要:只有教師追求高效教學,學生才能高效理解和運用知識,并促使學生學習方法、思維能力的持續(xù)升級。為此,教師應讓學生在質(zhì)疑問難中求高效;用游戲、動手做促高效,促進學生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高效教學;高效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6-0053-02
當今知識經(jīng)濟時代,效率就是生命。小學是基礎教育,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使他們高效學習。要想使學生高效學習,教師就要悉心研究高效教學。只有教師高效教學,學生才能感悟得快,高效掌握,快速學到真本領,并使學生把這種高效的學習方法、思維能力持續(xù)升級,使學生學有所長,能有所增。
一、質(zhì)疑問難求高效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所以,在教學中憑借質(zhì)疑問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很有必要。例如,教學冀教版數(shù)學第八冊“果園收入預算”時,我就犯了錯誤。我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然后說說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的回答多是兩步應用題,而且題型多樣。我請了一位又一位同學答題,卻未能有預期的答案。最后我不得不重提問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分析,只提一步應用題。這時學生如夢方醒,原來教師要的不是兩步而是一步乘法。課后,我反復思忖課堂情形,假如我精心預設,一開始就把問題的可能方面考慮進去,預防復雜、繞彎思維,不就提升了教學的效率嗎?因此,諸如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通過觀察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些大而廣的提問,不如具體化為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明白了乘法的意義了嗎?說給大家聽;學會了計算乘法的方法步驟嗎?用先……然后……再……來回答。這樣的質(zhì)疑才有針對性,思維目標非常明確,學生回答起來才得心應手,容易恰到好處。學生認真聽、想、做,體驗到成功,就會更加激情投入地學習,進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學習效果會更加高效。如教學“圓柱體的體積”時,就采用了層層質(zhì)疑教學法。先讓學生試求圓柱體容器中水的體積,學生聯(lián)想推測求法。把它倒入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容器中,通過測長、寬、高來計算體積。再追問:假如不是求圓柱體的水的體積,而是求圓柱體的泥的體積呢?這個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通過思考得出:把橡皮泥改捏成長方體就好了。接下來的問題進一步加難:如果是求圓柱體的石頭怎么辦呢?學生百思得解,把它放入裝有水的長方體中,計算升高部分的長方體的體積。進而再加難問題:求教學樓樓梯一側(cè)扶欄的一根立柱的體積怎么辦呢?這個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帶入更廣的領域。這樣循序漸進,使學生想探求圓柱體的的體積公式成為渴望,也使轉(zhuǎn)化觀念滲入學生的頭腦,為教學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做了鋪墊。這樣逐步深入的問題,層層質(zhì)疑,使學生迫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探求便捷的計算公式,順理成章學會公式的推導,理解知識,高效應用所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懵懂到豁然開朗,從理解到運用。
二、游戲、動手做促高效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庇捎诘湍昙墝W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課堂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設法讓學生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如教學第一冊“求未知數(shù)”時,可通過“猜?lián)淇恕庇螒?,調(diào)動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達到教學的高效。如:第一次拿兩張牌,讓學生猜,這兩張牌各是多少?學生積極競猜。第二次我告訴學生這兩張牌的和是7,這下舉手的更多了,而且答案也趨于統(tǒng)一,有1和6 ,2和5 ,3和4三種情況。第三次我出示其中一張牌為3 ,幾乎全班的小手都舉起來喊道“4”。再比如:教學“時、分、秒的認識”時,我讓學生課前自制一個鐘表模型。上課時,讓同桌同學一個擺弄鐘表時、分針設定時間,一個讀時間,幾次之后再交換。這比只是教師拿鐘表模型演示,學生說出時間效果好得多。因為學生在自制鐘表的過程中已進行思考,學會了一部分,自己擺弄鐘表給別人出題時,自己也在思索,設定成幾點幾分呢?如果自己有不懂的,也愿意主動向老師請教問個明白,然后再現(xiàn)躉現(xiàn)賣,體驗當老師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使學生學得不枯燥,不乏味,不僵化。這樣教學如同游戲,學生在輕輕松松、玩玩樂樂、擺擺做做、拼拼折折中獲得知識,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了動手能力,增長了智慧。
總之,高效教學、高效學習是師生共同的追求。在教學中,教師應多些預設,找準學生的興趣點,激活學生的右腦,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潛能,巧用生成,讓學生整堂課積極思考,全程高效,創(chuàng)造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