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信
現(xiàn)在中小學生厭學現(xiàn)象日益嚴重,特別是初中和小學高年級一部分學生,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他們把學習當負擔,視作業(yè)為折磨,上學校就發(fā)愁,進課堂就瞌睡,不聽講、不做作業(yè),給老師耍情緒,與家長搞對立,使許多人無能為力。我們冷靜地分析一下,一部分中小學生為什么厭學情緒如此嚴重:
一、學生年齡偏小,智力發(fā)育跟不上教材的難度。國家義務教育法規(guī)定小學生入學年齡是6周歲,條件差的地區(qū)7周歲入學。而農(nóng)村有些家長急于求成,認為孩子上學越早越好。他們通過改戶口本上的年齡、托熟人、拉關(guān)系、鬧學校等辦法,費盡周折把不足齡的孩子送進小學。這些不足齡的孩子由于智力發(fā)育還不成熟,還不能適應繁重的學習,望見課本就為難,提起學習就膽怯,再加上目前“以分數(shù)論成敗”的評價模式,把孩子對事物的興趣早早就給抹殺了。學生一旦進入小學就要正式建檔,按正式學生對待,不論學習成績好壞都要升級。使學生感覺學習越來越難,直至六年級或者初中也有學生文化課考一位數(shù)的。這部分學生能不厭學嗎?
二、課業(yè)負擔過重,把學生搞得身心疲憊。中小學課程難度太大、量多面廣、實用性差。全國上下對教育的問題都犯了一個普遍的錯誤,就是“拔苗助長,急于求成”,使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出現(xiàn)了“三多三少”的現(xiàn)象:課程多、作業(yè)多、考試多;活動少、休息少,交流少。目前小學生開設的課程特點是“全而難”,多達十幾門(語文、數(shù)學、品德與社會、英語、音樂、體育、美術(shù)、科學、計算機、寫字、人文修養(yǎng)、安全教育等),還有一些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最可恨的是在小學開設英語課,而且從三年級就開設。小學生連漢語拼音都沒有搞懂,卻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學英語,到頭來只記了幾個似是而非的英語單詞?,F(xiàn)在從小學到大學,學生的書寫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下降。我們身為中華子民,連我們的母語都沒有學好,卻要勞民傷財?shù)娜W英語,我不是反對開設英語課,主要是開設得太早了。學生從早到晚,全是背不完的書、做不完的作業(yè)、考不完的試,如此生活,學生能不厭學嗎?
三、學校生活單純乏味,讓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F(xiàn)在的學??陬^上喊的是素質(zhì)教育,可實際上都是在圍著分數(shù)轉(zhuǎn),為“應試”而教學。因為上級要分數(shù)、家長要分數(shù)、社會要分數(shù),學校也就只好硬著頭皮為了分數(shù)而奮斗,教師也就耐著性子為了分數(shù)而拼命,老師和學生都變成了分數(shù)的奴隸。學校和教師“奮斗”和“拼命”的結(jié)果是害苦了學生,把學生奴役成書呆子和考試機器。有些把藝術(shù)課和體育課都給取消了,都變成上級要統(tǒng)考的幾門“主課”,學生天天蜷在教室里,埋在書堆里。如此枯燥的生活就是成人都無法忍受,何況是青少年。
四、社會現(xiàn)實負面影響,造成上學不如打工的錯覺。目前,社會現(xiàn)實是大學生收入趕不上農(nóng)民工,有些腦力勞動收入不如體力勞動。學生十六年寒窗,耗費自己的精力、耗盡父母的血汗,好不容易大學畢業(yè)了,卻天天為找工作而發(fā)愁,即使有了工作做也就一月兩千多元工資,舊債沒還清,又得借新債。而一個民工隨便一天掙一二百元,還不受單位條條框框的約束,活得自由自在。有一位小學生在學校不學習,班主任把家長叫來溝通,這位家長理直氣壯地說:“我沒有念多少書,做生意掙得錢比你工資多,我的孩子不學習不用你管,等長大了跟我做生意掙錢,保證餓不死。”說得教師啞口無言。在這種背景下,只有傻瓜才去拼命讀書,你還會愛學習嗎?
五、過分強調(diào)安全,學校教育變成了“蜷伏”教育。學生安全固然重要,務必保持十二分的警惕,以確保學生不出任何意外事故。但是,我們做事情往往容易極端化,以至于把學校一些正常的社會實踐活動因安全被取消了,一些必要的體育競技怕出事叫停了,學校讓學生天天像冬眠的蟲子一樣蜷伏著。這樣也許是安全了,可是為了這所謂的安全,而抹殺了多少鮮活的個性,使學生對上學失去了讓他們張揚個性的快樂,也就失去了信心。
六、把學校當成長身體的場所、養(yǎng)體力的保育院。 有一部分學生本來很聰明,學習完全跟的上,但就是不學。教師家訪或者開家長會時和家長交流,家長給的回復是:“我孩子到學校就是為了長身體,又不交學費,又不留級,國家還給發(fā)補貼,你就讓我娃長身體吧,不用老師費心了?!币赃@種思想指導孩子,學生還有學習的動力嗎?
鑒于以上種種原因,使一部分中小學生厭學情緒日趨嚴重,學習失去興趣,缺乏求進步的動力,使學校越來越難辦,教育越來越被動。
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還得從教育評價制度、學校課程設置、落實素質(zhì)教育、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等各個方面進行改革,使中小學生能真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