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亞晨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賦予“口語交際”新的教學內涵,把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置于雙向互動的交際活動中,重在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深刻領會其理論基礎,靈活把握操作流程,發(fā)揮評價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
口語交際是根據(jù)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設置的,目的是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標準把原大綱中“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這不僅是提法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賦予其新的教學內涵。把培養(yǎng)聽說能力置于雙向互動的交際活動中,這既符合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又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代性。
一、語文口語交際目標設置的理論依據(jù)
口語交際指借助思維,通過聽、說活動,交流、傳遞信息的語言交往活動。它是一個人聽說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更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表現(xiàn)。口語交際是現(xiàn)代人生存、發(fā)展的基本素質,是最基本的語言信息交流手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口語交際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口語交際的教學,教師要結合本地區(qū)、本校、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交流主題和話題范圍,使學生的交際能夠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有話可講。教師還應特別注意交際過程中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它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更有一種應對和情意??谡Z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是互為主客體的對話關系,更多地體現(xiàn)為“對象”意識。人際交往很少有單純的聽和單純的說,只有交際雙方都處于主動的狀態(tài),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口語交際在關注學生聽、說能力協(xié)調發(fā)展的同時,強調“交際”,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注重情意態(tài)度方面的要求和交際中的文明素養(yǎng)。
二、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一般操作流程
1.精選話題——口語交際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在“口語交際”的教學建議中指出,“努力選擇題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谡Z交際的基礎是選好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愿說,有交際的沖動和愿望。教師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開發(fā)這些鮮活的話題資源,選擇并提煉大多數(shù)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2.創(chuàng)設情境——口語交際的保證??谡Z交際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很多,如教師或學生生動的語言描述和情境表演、陳設相關的實物、繪制有關情境的圖畫、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錄像節(jié)目、播放錄音來演染氣氛等,教師可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靈活地選擇運用。
3.重在實踐——口語交際的重點??谡Z交際是人與人之間的語言往來活動,不僅要有交際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才能進行,而且要特別注重突出合作性和對話性,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在多回合、多情境中展開多種形式和多個對象的口語交際,在交際中相互學習,在聽說中相互補充、評價、啟發(fā)與促進,使口語交際路徑成為阡陌縱橫的“通途”。
4.點撥指導——口語交際的關鍵。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及三個階段目標中都有具體明確的要求。我們應依照階段目標,通過具體的口語交際活動,引導、點撥學生,實現(xiàn)小學高段口語交際的各項目標,提高學生語言的規(guī)范性、條理性、機敏性,增強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和深刻性,從而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tài)度,具有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快速的語言組織能力。
三、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原則
1.激勵性原則。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教學過程也是學生社會化的過程。教學的本質是交往,學生在多向的交往過程中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健康的個性。五、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語言能力及性格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自信心是增強學習興趣、形成強大的學習后續(xù)力的前提條件。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往,正是學生耳濡目染學習交往的真實情境。教師要通過評價強化學生對于學習結果的滿足感,建立自信心,從而對于口語交際不再懼怕,產生一種期待的心理。
2.自我評價原則。泰勒、利伯曼等課程專家認為,如果給予學生更多的權利,那么他們就會成為自主的、獨立的學習者。高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有了很大的長進和提高,口語交際中教師可適當采用學生自我評價的策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意識。
3.相對性原則。人的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一是同一年齡段的學生語言能力存在差異,如男女學生口語能力的差異就較為明顯;二是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在口語交際的表現(xiàn)上也存在很大差異,膽汁質與多血質的人可能更樂于、善于進行口語交際,粘液質與抑郁質更傾向于內部言語活動。在口語交際教學的評價中,無論是單獨使用某一種方法或策略還是綜合使用多種策略,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有助于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興趣、習慣、自信心的培養(yǎng),促進其溝通、交往、合作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課標研制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