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已成為當前教學的重要課題。在平常的聽課活動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qū),值得我們去思考并加以改進。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1.創(chuàng)設情境,脫離實際
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可讓學生發(fā)現問題,產生質疑,引發(fā)思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卻往往“變味”,有的情境創(chuàng)設沒有實效性,看似新穎,卻索然無味。
2.合作交流等同于小組學習
現在的公開課、觀摩課的教學中幾乎都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這似乎成了一種時尚。合作交流形同虛設,起不到任何有效的效果。
3.多媒體教學演示代替了學生的思維過程
多媒體課堂上課件不斷呈現出精美的畫面,感覺像看動畫片一樣,一堂課下來黑板上空無一字,課堂上學生的數學書始終沒有打開過,這樣忽視了學生思維探究的過程。課件制作越來越精美,使用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但教學效果還不如不用的好。
4.教學評價忽視了知識與技能目標
現在的數學教師十分注重優(yōu)化師生關系,著力營造和諧、民主、平等、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空間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課堂上熱熱鬧鬧,學生積極性很高,結果給聽課教師的感覺是華而不實,效果不佳。
二、針對以上誤區(qū)的幾點思考
1.加強理論學習,做好年輕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
為了使年輕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更有系統性、成效性,也便于教研組準確把握年輕教師的成長軌跡,學校可開展師徒幫教活動。每一位年輕教師以自愿結對的方式與一位“老”教師合作。使年輕教師在這個積極向上、和諧融洽的工作環(huán)境中健康發(fā)展、穩(wěn)步提升,逐步適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
2.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
我們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出發(fā),提高學生的熱情,選擇他們熟悉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有一定思維價值的問題入手創(chuàng)設,科學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3.加大集體備課力度,提高教學效果
集體備課,可以優(yōu)化教學流程、優(yōu)化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明顯提高教學效果。教研組應把這項活動落實到備課組,落實到教師的課堂。充分利用優(yōu)質人力資源、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構建立體化的“教研網”,深入到教學一線,聽“推門課”,挖掘每一位年輕教師的“閃光點”,給予他們最直接、最急需的意見與指導。
4.認真研讀教材,力求教研活動的實效性
首先,要理出全冊內容和以往所學內容和后續(xù)內容的聯系。其次,從你所教學生的知識水平入手,以學生的水平來讀教材,預設在學生學習時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從而更好地分配好教學重、難點的時間。
總之,通過新課程的實踐教學,感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開放的課堂教學與必要的學習紀律的關系達到和諧。如此才能使我們的學生長知識,更增長能力,通過數學課程教學讓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靖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