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蓮
摘 要: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戶,它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蘊藏情感的最佳途徑。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強朗讀基本練習,運用好的朗讀方法,激發(fā)學生朗讀情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朗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钡牵屑氂^察我們的課堂,朗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朗讀往往成為匆匆過客,缺乏有效性,學生的朗讀準確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況普遍存在。因此,教師應重視指導學生在讀準、讀通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朗讀教學,優(yōu)化朗讀教學。
如何優(yōu)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把學生引入最優(yōu)的朗讀境界,真正在教學過程中落實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的有效參與呢?
一、給足學生朗讀時間
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如:《珍珠泉》一文,文字流暢,語句優(yōu)美,內容淺顯易懂,那就讓學生通過“朗讀”自學。教師范讀約5分鐘,學生帶著問題輕聲讀8分鐘,接力讀5分鐘,配樂欣賞讀10分鐘,學生通過朗讀理解了字詞的含義,悟出了課文的中心;通過朗讀領會了作者的感情,基本掌握了寫作技巧;再通過學生的討論交流,教師的點撥,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充足的朗讀時間,才能使學生有機會進行獨立學習、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
二、精心做好朗讀指導
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為學生的自讀感悟創(chuàng)設主動選擇的條件和機會,促成他們個性化發(fā)展。但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的選擇往往會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必須在朗讀訓練中有意而巧妙地引導學生選擇。如:《鳥的天堂》中有一句:“這是一棵大樹?!痹诮虒W中我先請學生試讀,提醒他們:“怎樣才算正確地讀?”結果,有的把重音落在“這是”上,有的一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對上下文的理解還未到位。于是,我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經過比較,學生才恍然大悟,應重讀“一棵”,從而強調上文說的“許多棵”“二棵”都是錯誤的。朗讀到位了,對榕樹之大體會也更深了。
三、運用多種朗讀形式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痹陂喿x教學中,教師運用豐富多變、生動活潑的朗讀形式,多讀既能不斷刺激學生大腦神經的興奮,
促使其不斷思考,培養(yǎng)思維能力,又能使朗讀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一種享受。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如:在教學《豐碑》一課時,對于第七自然段,教師先有感情地范讀,再讓學生個別讀,接著看圖默讀,最后齊讀,體會軍需處長犧牲時的光輝形象。對于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教師指導分角色朗讀,把將軍發(fā)怒時和感動時的語氣讀出來,學生在讀的同時會慢慢產生對軍需處長的敬佩之情,再帶著感情齊讀,使這種感情得到熏陶,體會作者寫作的意圖。
參考文獻:
白淑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優(yōu)化朗讀教學[J].語文學刊,2005.
(作者單位 河北省邯鄲市磁縣林坦鎮(zhèn)東王女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