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秀秀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轉變觀念,并不像以往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應該是教學的組織者,同時,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也不再是以教師為主了,教學的主體已經轉向了學生。這樣的轉變有利于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漸漸普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是面目一新,形勢喜人,與傳統(tǒng)觀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相比,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特點鮮明。
一、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的虛化
新課程教學的特點不同于以往,它的特點之一就是確立了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與方法的鍛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相融合的這個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的確立標志著教學實踐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主張全面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技能和階段性學習,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而這種方法是受益終身的,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品德與人格方面的變化發(fā)展狀況,這些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教學方法形式化
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和新教材的推廣使用,將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注入鮮活的生命力,這種鮮活的生命力將使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入,必將造成一場教學革命,把新課程教學推上一個新的高度。在教學實踐中,開始重視學生多讀、多悟、多練、多動、多講,重視給學生營造情景,引起學生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見解。
二、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
1.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有效的教學必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那么語文教學也不例外。設計教學目標不僅要根據(jù)課程標準,這一點至關重要不能超出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目標,更重要的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這一點同樣重要,因為我們的教學主體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教師制定的目標必須圍著學生轉,教學必須走在發(fā)展的前面。一個單元、一篇課文、一節(jié)課,教學之前,教師都要把教材理解透,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教參中的有關提示,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具有明確的方向。有了明確的方向,語文教學目標的準確就應定位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從中可以看出,一切為了學生,不僅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掌握,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這個能力將伴隨學生今后的生活,所以這方面馬虎不得,我們教授學生不僅僅是要他們掌握知識,更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技能和能力。不但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而且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結合,這三點缺一不可。
2.有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語文課程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這方面在語文課堂上,讓學生體會語言的美好精妙,讓他們擁有一定的文化積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每一堂課的有效性,也就是我們的付出要與學生所得成正比,這就需要做到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就是要我們教授的學生能夠掌握。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提問來啟迪學生的思維,把他們的頭腦積極地調動起來,首先必須善于提出目標明確、新穎有趣、難易適度的問題來調動學生,這幾個方面教師要多下功夫,把功課做足,同時,教給學生思考的方向和線索,一點點把學生引到正確的方面,這個過程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對問題作層層深入的思考,通過思考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效的課堂提問,要做到“設問要準,提問要活,發(fā)問要巧,問中有導,聽答要誠”。
三、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真正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學氣氛是活躍的,學生的參與程度也是很高的。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做得非常好,他們非常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引導并教會學生獨立思考,只有學生獨立思考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為學生學習的好壞是關鍵,教師教得再好學生沒有學進去也是枉然,要引導并教會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并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同時傾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融為一體。這樣,他們就會積極參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熱烈響應教師的每個要求,到這時候才叫漸入佳境。而且他們對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充滿了好奇和興趣,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參與到教學設計之中來。建立在師生交流基礎上的教學是高效的。
四、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
1.教學目標要具有整合性
如今小學語文新課程強調的重點不同于以往,教學目標具有整合性,不像從前每個目標是孤立存在的,之間沒有相互關聯(lián)。這主要表現(xiàn)在知識與技能的有機組合、過程與方法的有機組合、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組合。如《萬年牢》一文教學目標的表述是這樣的:自主閱讀課文并找出重要句子;說出課文中主要事件,并說出哪些詳寫、哪些略寫;圍繞中心故事感悟父親的真實。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通過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教師要兼顧每個方面,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夠深刻理解作者的深意,同時記住作者心目中父親的形象。
2.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
新課程理念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和開放性的胸懷,如今的時代不比從前,即便是小學生,鋪天蓋地的信息已經讓他們目不暇接,所以,在講授語文課的時候,單單依靠課本上的知識已經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了,那么怎么辦?辦法只有一個,以語文課為信息之源向外延伸,盡可能多地引進與之相關聯(lián)的信息,展開立體式教學,以此來強化學習,但是中心必須是課文本身,最后把課文吃透,讓學生得到知識。
3.教學方式要具有互動性
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實施最大的變化體現(xiàn)在課堂上,從前那種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不見了,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清新的氣息,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從前那種“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課堂氣氛活躍,熱烈而不喧鬧,爭辯而又溫馨,師生間以平等的心態(tài)相互交流、溝通和補充,教師沒有了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彼此間交流著情感、體驗和觀念,最后達成共識,學生真正學到了知識。
4.教學過程要具有活動性
新課程教學理念倡導學生參與進課程中來,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更應如此,因為小學生活潑好動,如果僅僅是一味、死板地講課,就不能培養(yǎng)他們對語文的興趣,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讓學生參與進課文中來,融會貫通,就能夠更好地讓他們掌握知識。
5.組織形式靈活、多樣
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組織形式要靈活多樣,不要拘泥于一點而沒有變化,但是前提是視教學內容、教學效果而定,哪種教學效果理想就用哪種教學形式,或者相互之間穿插使用,如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這幾種方法要靈活運用。在具體課堂實踐中,既要有教師講學生聽,又要有學生講教師聽;既要有小組學習,又要有合作辯論;既要有封閉式教學,又要有開放式教學等,不一而足,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掌握知識。
時移世易,與時俱進,教師只有跟上時代步伐,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無愧于時代賦予我們的重托,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掌握規(guī)律,努力實踐,把學生教好。
參考文獻:
[1]徐新強.新課標下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初探[J].文學教育,2008(5).
[2]王瑛.把握教材學情,提高教學設計有效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
[3]王麗.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230.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灌陽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