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蘭
〔關鍵詞〕 語文教學;拼音;故事;
思維能力;教學理論
〔中圖分類號〕 G62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
06—0073—01
一、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上課伊始,首先抓住兒童喜歡聽故事的心理特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很快進入聽課狀態(tài)。而且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身邊的人,學生很樂意接受,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這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和暗示。只有努力做好自己,才能實現(xiàn)自己美好的愿望。語文課堂更要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教育學生從小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最后通過提問,設置懸念,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看圖說話,培養(yǎng)能力
文中的插圖是色彩明快、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圖。里面蘊藏著很多語文信息和本課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需要學生仔細觀察。在學生練習說話的過程中,循序漸進,逐步引導,讓學生把要說的話說具體、說完整。我把孩子們說的話稍加修飾,連句成文,展示在大屏幕上,然后繪聲繪色地朗讀給他們聽,把課文中要學習的內(nèi)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插圖資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拼音的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重在引導學生怎樣觀察、怎樣表達,為學生以后說話、習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把學生集體創(chuàng)作的短文通過展示和朗讀,讓學生感受到圖文并茂的意境美、語言美。對學生的贊賞,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說完整的具體的話就能成為一篇美文。這樣,在孩子們的眼中,原來寫作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降低了教學的難度,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樂于表達,善于表達的良好氛圍。
三、層層剝筍,認識聲母
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接著,我又出示了三幅特寫圖:一幅是銜著橄欖枝的鴿子;一幅是兩只嬉戲水草的蝌蚪;一幅是兩個孩子正在喝水。然后領著孩子誦讀兒歌:“鴿子鴿子ge-ge-ge,蝌蚪蝌蚪ke-ke-ke,喝水喝水he-he-he?!彪S即從圖下方板書三個聲母“g、k、h”,它們都是舌根音,但在發(fā)音時有細微的區(qū)別。可讓學生試一試,用手掌對著嘴試驗氣流強弱:發(fā)g時感覺不到氣流沖出;發(fā)k時有氣流沖出;發(fā)h時雖有氣流沖出,但比較弱。通過老師示范講解,學生自由練習嘗試,比較準確地掌握了聲母的發(fā)音要領和發(fā)音方法。并通過從圖中找一找、編兒歌的方法記住聲母的形。老師說到:“聲母寶寶藏在圖畫中,看誰是火眼金睛,把它們很快地找出來!”“橄欖枝編成的花環(huán)是g的形狀,兩只蝌蚪戲草是k的形狀,椅子靠背是h的形狀?!焙⒆觽冏跃巸焊琛?字加鉤ggg,蝌蚪戲草kkk,靠背椅子hhh”。
由看圖到說話,由完整的句子到短語,由短語到詞,再由詞到音節(jié),最后從音節(jié)中提取出聲母“g、k、h”,這樣,聲母的讀音就水到渠成。學生在看圖、說話、讀詞的過程中,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了“g、k、h”的讀音。通過老師的示范講解,學生動手試驗,掌握了聲母發(fā)音的要領。通過“找一找”,編兒歌,直觀形象地記住了字母的字形。這一過程,調(diào)動了學生的多個感官,使枯燥的拼音學習充滿了趣味性。
四、整體感知,書寫字母
對于初學寫字的孩子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是最為重要的。寫好字母將會為寫好漢字做好鋪墊,首先要求學生整體感知,感受字母的形體美。觀察字母在四線三格的位置,數(shù)清筆畫數(shù),知道筆畫名稱,明確筆畫順序和運筆過程,再通過書空、描紅、仿寫等系列練習,逐漸達到熟能成巧、運筆自如。采用各種各樣不同的激勵手段,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寫字的興趣。
總之,本節(jié)課充滿了童心、童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知識。教學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扎扎實實地訓練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了學生的語言智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地落實了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
?? 編輯:馬中華